《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后赤壁赋》练习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后赤壁赋》练习题

ID:569769

大小:71.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3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练习 一、  写出加点字读音 翼轸( ) 瓯越( ) 棨戟( ) 懿范( )‎ 襜帷( ) 骖騑( ) 绣闼( ) 闾阎( )‎ 二、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并说明用法 ‎1.襟三江而带五湖 2.雄州雾列 3.俊采星驰 4.胜友如云 ‎ ‎ 5.上出重霄 6.披绣闼 7.川泽纡其骇瞩 ‎ ‎8.纤歌凝而白云遏 9.四美具二难并 10.目吴会于云间 三、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1.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2.访风景于崇阿 四、请写出文中的五个成语 ‎ 、 、 、 、 ‎ 五、 默写 ‎1.襟三江而带五湖, 。 2.台隍枕夷夏之交, 。‎ ‎3.潦水尽而寒潭清, 。 4.落霞与孤鹜齐飞, 。‎ ‎5.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宾; 。‎ 六、对比阅读 兰亭集序(晋) 王羲之 ‎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试从形式和内容上比较上文和《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的异同。‎ ‎ ‎ ‎ ‎ 6‎ ‎14、《后赤壁赋》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巉 (chán) 蒙茸(róng) 黄泥之坂(bǎn) B.冯(féng)夷 栖鹘(hú) 戛(gā)然长鸣 C.缟(gǎo)衣 临皋(gāo) 羽衣翩跹(piān xiān) D.揖(yī)予 惊寤(wù) 松江之鲈(lú)‎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岁十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顾(看)而乐之 C.履(踏,攀)巉岩 D.攀栖鹘之危(危险)巢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而乐之,行歌(即“歌行”,一种诗体)相答   B.曾日月之几何(多少)  ‎ C.予乃摄衣(提起下衣)而上         D.攀栖鹘之危巢(危险的鸟巢)  ‎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①俯冯夷之幽宫    ②燕巢于飞幕之上        ‎ B.①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②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 C.①顾安所得酒乎   ②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 D.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②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掠予舟而西也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羽衣翩跹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6.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     )‎ ‎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④时夜将来,四顾寂寥    ⑤曾明月之几何          ⑥山鸣谷应,风起云涌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7.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披(分开)蒙茸,踞虎豹         B.攀栖鹘之危(危险)巢    ‎ C.翅如车轮,玄裳缟(白)衣     D.道士顾笑,予亦惊寤(醒) ‎ ‎9.选出下列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A.予乃摄衣而上     B.履巉岩,披蒙茸 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D.掠予舟而西也 ‎10.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凛乎其不可留也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顾安所得酒乎 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顾”字也相同  B.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也不同 C.两个“乎”字相同,两个“顾”字不同   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相同 ‎11.对语段内容及形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巉岩”、“栖鹘”等词语在苏轼的另一篇游记《石钟山记》中也曾出现过。‎ B.因为作者对景物感到恐惧,所以“划然长啸”,给自己壮胆,这种心态,在《石钟山记》中也曾出现过。‎ C.语段在表达方法上以记叙、描写为主,边抒情论理,在写法上与《石钟山记》有异曲同工之妙。‎ 6‎ D.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的游仙思想,作者的这一幻想,流露了他出世的思想。‎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指凶狠的老虎和豹子),登虬龙     ‎ B.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古代传说中的水神名)之幽宫          ‎ C.梦一道士,羽衣翩跹(形容道士轻盈的体态),过临皋之下      ‎ D.畴昔(往日,这里指昨晚上)之夜,飞鸣而过我者……         ‎ ‎1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古今变化不大的一项是(  )‎ A.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   B.予乃摄衣而上 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D.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活用词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②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 ‎③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       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 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 C.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D.①③不同,②④不同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有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归而谋诸妇。 ②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B.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②不能兴风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 C.①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②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禄升斗之禄 D.①听其所止而休 ②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 ‎16.下列句中加点实词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 A.断(阻绝)岸千尺 B.履(鞋子)巉岩 ‎ C.木叶尽脱(凋零,脱落) D.披(分开)蒙茸 ‎ ‎17.下列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黄泥之坂 ②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B.①顾安所得酒乎 ②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C.①余亦悄然而悲 ②北救赵而西却秦 D.①将归于临皋 ②霜叶红于二月花 ‎18.名句填空 ‎①霜露既降, 。人影在地, ,顾而乐之, 。②江流有声, 。山高月小, 。‎ ‎19.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顾安所得酒乎 2.披蒙茸 3.顾而乐之 4.适有孤鹤 ‎5.已而叹曰 6.履巉岩 7.攀栖鹘之危巢 8.横江东来 ‎9.反而登舟 10.掠予舟而西也 ‎20.结合所学过的《前赤壁赋》,比较两篇赋文,问答下面的问题:(每空1分,共5分)‎ 前赋是新秋游赤壁,典型的景象是“ 、 ” ,后赋是初冬游赤壁,相应景象是“ 、 ” ;前赋写的是月下泛舟的实事,后者则用道士化鹤来印证前赋中“ ”的虚幻故事,从而抒发作者超脱的情怀。‎ ‎21.这篇赋渲染的气氛前后有什么变化? ‎ ‎ ‎ ‎22.作者是如何逢鹤的?孤鹤有什么象征意义?末段所写的梦境寄托作者怎样的情思?‎ ‎ ‎ ‎ ‎ ‎23.末段所写的梦境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梦境在创作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 ‎ ‎ ‎ ‎24. .此文是作者在写了《赤壁赋》数月以后写的。试任选一个角度,简析这两篇文章的异同 6‎ ‎ ‎ ‎ ‎ ‎25.与前《赤壁赋》的写景句子作比较,意境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说“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景物描写中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 ‎ ‎ ‎ ‎26.后《赤壁赋》中的情感变化是如何的,请简要分析。‎ ‎ ‎ ‎ ‎ ‎27.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此良夜何 ‎ ‎②顾安所得酒乎 ③以待子不时之须 ‎ ‎④江山不可复识矣 ‎ ‎⑤听其所止而休矣 ‎ ‎⑥归而谋诸妇 ‎ ‎⑦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 ‎ ‎⑧予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 ‎ ‎ ‎ ‎28、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一起来回答后面的问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小序中说道中遇雨,因拿雨具的仆人先行离开,所以“同行皆狼狈”。这里的“狼狈”,并非我们今天常用的意思,它和李密《陈情表》中“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的“狼狈”相同,请解释之。‎ ‎ ‎ ‎2.诗评家赞誉上阙的结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不同凡响的惊人之笔。请谈谈你的理解。 ‎ ‎ ‎ ‎ ‎ ‎3.又有诗评家说全词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作结,实在太好了。你同意吗?为什么?‎ ‎ ‎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练习答案:一、zhěn、ōu、qǐ jǐ、yì、chān、cān fēi、xìu tà、lǘ yán二、1.以……为衣襟,以……为腰带;意动用法。2.雾:像雾那样;名词活用作状语。3.星:像星星那样;名词活用作状语。4.胜:美好的。5.上:向上;名词活用作状语。6.披:推开。7.骇:使……惊骇;使动用法。8.遏:使……‎ 6‎ 停止;使动用法。9.美:美好的事情;难:难得的事情。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0.目:看;名词活用作动词。三、1.宾语前置。 2.介宾结构后置。四、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高朋满座、钟鸣鼎食、响遏行云、老当益壮、达人知命。五、默写略。六、形式上,两文都是记叙游宴盛会、即席赋诗的诗序,语言都讲究辞采与对仗。但两者相比,《兰亭集序》整散结合,《腾王阁序》则更讲究形式上的华美,逢句必对,辞藻华丽。内容上,两文都从眼前的欢宴之事写起,然后触景生情,因事伤怀,抒发感慨,而后又由低沉逐渐转向高昂,表现得积极向上。最后又都收笔于眼前之事。两文相比,《腾王阁序》所写之景更壮丽、更绚丽、更丰富,所抒之情也更直露、更酣畅。另外两文抒情的内容也不一样,《兰亭集序》抒发的是人生短暂的感慨,《腾王阁序》抒发的是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后赤壁赋》练习答案:一、1.侣鱼虾而友糜鹿 2.抱明月而长终 3.木叶尽脱 4.山高月小 5.划然长啸 二、1.环顾,向四周看 2.可是 3.一会儿 4.高 5.通“返” 6.拨开 7.刚好8.名词作动词,踏 9.名词作状语,从东面 10.名词作动词,向西飞 三、1.怎么度过如此美好的夜晚呢? 2.从哪里可以得到酒呢?3.来备你临时的需要 4(我)回家与妻子商量这事5.听任小船在哪停止,就在哪休息 四、A 顺承,转折 D听任,准许 五、1.(1)江中见鹤,后梦见鹤化道士。(2分)在我国传统意象里,鹤是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象征(3分)(2)鹤为作者所偏爱,作者的处境窘困,心情苦闷,现实中又找不到出路,只好借助“梦鹤仙境”寻求解脱,(3分)借以宣发内心弃世的幽情与超脱尘世的情怀。(2分)2. 前赋侧重“泛舟”,字字秋色,谈玄说理,主调旷达乐观。后赋侧重“登壁”,亦实亦幻,略为虚无缥缈。3.前《赤壁赋》整个意境恬淡飘渺;而后《赤壁赋》却奇崛瑰伟,不再“主客同船共游、同饮共乐、同调歌吹”,再游赤壁,无人能从,只有孤独一人。(2分)此处景物句句冬景,凄凉逼人,一由秋入冬,江山的景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赤壁的景物有夏末秋初的邈远辽阔变得空明澄澈,是时间改变了景物的状态;也改变了作者的心态,刚被贬谪到黄州时的惶恐、激愤、失落的心情,现在已经平静下来了,有了随遇而安的打算。(4分)4.与前《赤壁赋》中的“乐——悲——乐”的情感变化有所不同,后《赤壁赋》中的情感由平静的乐,到激昂的乐,再转为悲,但最中并没有复归于乐,而是归于一种顺其自然的无奈与淡泊。(6分)‎ 六、1.进退两难 2.确是惊人妙笔,因为此句语含双关,既写眼前的自然界之风雨,又暗指政治上的风雨,巧妙地寄寓着自己的遭遇;而自己满不在乎地对待眼前之烟雨的超然态度,正是淡薄对待政治风雨打击之心态的生动写照;“谁怕”二字,更显示了他超然的气度、阔大的胸襟。3.此句字面义是回去吧,对我来说,晴天也好,雨天也好,都无所谓,而内涵恰与上阙的“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遥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心胸、志向和人生态度,显得非常大气,确是妙笔。‎ ‎《后赤壁赋》参考答案1. B 冯——píng, 戛——jiá 2.D (应解为“高”) 3.B(A边走边唱,C提着衣襟,D筑在树梢处的鸟巢)   4.C(A结构助词“的”,B跟随,C“可是”/“回头看”,D恰好)  5.C(①句“下”和②句“西”均为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攻下”和“向西飞”,③句“侣”为名词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④“羽衣”名词用作状语“穿着羽衣”。)   6.A(④⑤不是写景)    7.A(不只是泛舟,还有爬山,描绘的不是江上景色,而是山间草木,景色是“峭拔”,而非“清幽”。)8.B  9.C 10.B  11.D  12.A    13.C   14.A  15.A(一个表顺承,一个表转折,译为但是)B.恰好C.表示目的D.任凭16. B 履:登、踏 ‎17. A.(A项中两个“之”字均为音节助词。B项中两个“顾”字,前者转折连词,为“但是,可是”意,后者为反问副词,为“难道”意。C项中两个“而”字,前者表修饰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D项中两个“于”字,前者为介词,为“到”意;后者为形容词后表比较。)‎ ‎18.①木叶尽脱 仰见明月 行歌互答②断岸千尺 水落石出 1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羽化而登仙 6‎ ‎20. 景物色彩由秋季的明朗清丽、平宁悠远转为冬季的阴暗压抑、险峻肃杀 21. 在我国传统意象里,鹤具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结尾借此含蓄地传达出他企图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心态。‎ ‎23. 梦是一种追求,但是现实是所追求的未必能获得。“不知其处”表明作者内心面对前途、理想、抱负的迷茫,如同茫茫夜色般无迹可求,以此结尾意味深长。苏轼常常在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道家的消极避世之间徘徊困惑,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是其复杂感情的真实体现。‎ ‎24.①这个美好的夜晚该如何度过呢?②可是从哪里能弄到酒呢?③留着你意外的需用。④先前的景象再也不能辨识了。⑤任凭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⑥回到家里找妻子(妇人)为此事想办法(商量此事)。⑦这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走出,将要回到临皋去。两位客人跟随我,同过黄泥坂。⑧我提起衣裳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分开稠密的杂草,蹲在形似虎豹的山石上,登上象虬龙一样弯曲的古木,手扳着鹘鸟栖宿的高巢。府视水神冯夷的深宫,这时两位客人已不能跟我爬山了。‎ ‎25.如:《赤壁赋》描写主要是江上明月,景色清幽,说理谈玄,寓悲愤于旷达;《后赤壁赋》则主要描写山间草木,景色峭拔,以记叙、描写为主,表达了作者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谈到某点并言之成理即可。(3分) ‎ 6‎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