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
田晓菲
简介作者
田晓菲,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
1985
年,十三岁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出国留学。
一、处理生字词
二、分析课文
1
、以田晓菲的口吻,用第一人称,按 时间的顺序,以“我与北大的故事”为题,讲述田晓菲与北大的故事。
明确:四个阶段(七岁、十岁、十三岁、即将十六岁)
向往北大 进入北大 回报北大
2
、作者在不到十四岁时被北大录取,两年的北大生活使作者对北大有了深刻而丰富的认识,你能说说北大是如何深刻的影响着作者的成长吗?
明确:①、北大的图书
②、北大的人
影响的因素
师长
:
绅士风度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严谨、诚恳
北大的书
北大的人
沉静,愉悦,安详
渴望
学生
:专注而入迷,敏感,纯洁、犀利、机智、
生机勃勃
3
、品味语言,浮想联翩
4
、谈谈自己的梦想
5
、北大的风光及北大名人
1926
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入选中央监察委员会。
1927
年,除任国民党中央政
治会议委员、中央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
常务委员、监察院长、代理司法部长等职外,并倡
议成立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被
任为大学院院长。
1928
年辞去各行政职务,专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还兼任交通大学、中法大学、国立西湖艺术院(后改为杭州艺专)等多所高等学校校长、院长以及故宫博物院理事长、北平图书馆馆长等职。
1932
年,同宋庆龄、杨杏佛等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推为副主席。晚年,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
1938
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名誉主席。
1940
年
3
月
5
日在香港病逝。
主要成就:蔡元培是
20
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者。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蔡元培的教育实践多在高等教育方面。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他的这些主张和措施,在北京大学推行之后,影响全国,以至有人称他为自由主义教育家。
蔡元培也很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他在北京大学办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蔡元培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是:
1.
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
2.
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3.
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
美好的向往 奋斗的目标
努力吧,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