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ppt课件(104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赤壁赋》ppt课件(104页)

ID:569810

大小:3.3 MB

页数:104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位特别的人。 苏轼 -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 旷世奇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书法: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苏、黄(庭坚)、米(沛)、蔡(襄) 绘画: “ 朱竹 ” 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提出写文章要如 “ 行云流水 ” 的文艺观。   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 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 , 是假道学的反对者,是瑜珈术的修炼者 , 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 林语堂 《 神 · 鬼 · 人 — 苏东坡传 》   将庐山写得最有韵味的诗是苏东坡;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其他便都 “ 余词尽废 ” 。 …… 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 “ 东坡肉 ” 、 “ 东坡饼 ” 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 “ 东坡帽 ” 、 “ 东坡屐 ” 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 …… 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 方方 《 喜欢苏东坡(节选) 》 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命 途 多舛 , 生活坎坷。 但他 既没有像贾谊那样 “ 抑郁而终 ” , 也没有像陶潜那样 “ 归隐田园 ” 。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 一度下狱, 三度贬官。 特别的事 “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 。 —— 余秋雨 《 苏东坡突围 》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特别的精神世界   这里说的赤壁,在现在的 湖北黄冈 西北的长江边上,是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 赤鼻矶 ;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 赤壁 。 特别的寄寓之所 -- 赤壁 三咏赤壁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 前赤壁赋 》 《 后赤壁赋 》 词 赋 何为赋?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有辞赋、骈赋、律赋、文赋等。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有三个特点: 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 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 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赋的一大特征。 有多种形式: 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 特别的文体 “ 赋 ” 文赋之美 以文为赋    主客对话,以客衬主   换韵自由,疏密相间   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特别的文赋 赤壁赋 1 、 壬戌 ( ) 9 、 酾 酒( ) 2 、桂 棹 ( ) 10 、横 槊 ( ) 3 、余音 袅袅 ( ) 11 、渔 樵 ( ) 4 、幽 壑 ( ) 12 、 扁 舟( ) 5 、 嫠 妇( ) 13 、 匏 樽( ) 6 、 愀 然( ) 14 、 蜉蝣 ( ) 7 、山川相 缪 ( ) 15 、无尽 藏 ( ) 8 、 舳舻 千里( ) 16 、枕 藉 ( ) rén xū zhào niǎo hè lí qiǎo liáo zhú lú shī shuò qiáo piān páo fú yóu zàng jiè 听准语音 翻译课文 (一) 壬戍之秋,七月 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 属客 ,诵 明月之诗 ,歌 窈窕之章 。 既望: 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 属客: 劝客人饮酒。属:通 “嘱”,引申为劝酒 明月之诗: 指 《 诗经 · 陈风 · 月出 》 窈窕之章: 指 《 月出 》 篇中 《 月出皎兮 》 一章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七日,我与客人泛舟在赤壁下的江面游览。这时清风徐来,江上风平浪静。举起酒杯一边向客人敬酒,一边朗诵 《 明月 》 的诗篇,吟起“窈窕”的篇章。 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 斗牛 之间。 白露 横江,水光接天。 纵 一苇 之所 如 ,凌 万顷 之茫然。 浩浩乎 如 冯虚御 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 遗世 独立, 羽化 而登仙。 少焉: 过了一会儿。 斗牛: 星座名。斗宿和牛宿 白露: 白茫茫的水气 纵 :任凭 一苇: 喻指苇叶似的小船 如: 往 浩浩乎 :广大的样子 冯: 通“凭”,靠,依托 虚: 太虚,指天空 御: 驾御 遗世: 脱离尘世 羽化: 道教称成仙为羽化,认为成仙后可以飞升 过一会儿,月亮从东山升起,在斗、牛星之间徘徊着。白茫茫的水气笼罩江面,水光与天色连成一片。任凭这一苇叶似的小舟随意飘荡,浮在宽广无边的江面上,觉得像在浩浩荡荡的太空中驾风飞行,却不知道要到什么地方去;又觉得像是飘飘悠悠的离开了人世而无牵无挂,飞升到仙境一般。 (一)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 《 月出 》 诗,吟唱 “ 窈窕 ” 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白濛濛的水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任凭小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江在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界的神仙。 1 、第一节描绘了怎样的景?此时作者心情如何? 景: 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沏,如梦境一般。 情: “乐”。舒畅飘逸,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 第一段 乐在何处 一、 良辰 :七月 既望 二、 美景 : 1.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 月出于东山之上 , 徘徊于斗牛之间 3.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三、 豪情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而不知其所止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居然有如此雅兴,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反映了他超然物外、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二) 于是 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 “ 桂棹 兮 兰桨 ,击 空明 兮 溯流光 。 渺渺 兮予怀,望 美人 兮天一方。 ” 于是: 在这个时候 桂棹: 桂树做的棹 兰桨: 木兰树做的桨 空明: 指映照着月色的清澈透明的江水 溯: 逆流而上 流光: 指江面上随波浮动的月光 渺渺 :悠远 美人: 指内心所思慕的贤人 。 这时喝酒喝得极为快乐,我就敲着船舷唱起歌来。歌词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划开清澈见底的江水,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怀啊,多么悠远,我所思慕的贤人啊,好似远在天的另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 而 和 之。其声 呜呜 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 幽壑之潜蛟, 泣 孤舟之 嫠妇 。 倚歌: 指按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和: 伴奏 呜呜: 象声词,常指凄凉的音调 舞: 使 …… 起舞 泣: 使 …… 之泣 嫠妇: 寡妇 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便按歌曲节拍应和起来。萧声呜呜的,好像在哀怨,又像在眷恋,好像在哭泣,又像在申诉,余音悠长委婉,就像细丝一样将断未绝。这萧声仿佛使潜藏在深涧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二)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 “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唱道: “ 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 ” 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象含怨象思慕,象抽泣,象低诉。吹完后,余音悠长,象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1. 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 1 )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 “ 扣舷而歌 ” 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 ( 2 )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 。 香草美人 最早出自屈原 《 离骚 》 香草美人: 1 、高洁的品质 2 、圣明的君主 3 、美好的理想 2. 词中的 " 美人 " 指什么 ? 歌词表达主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 : “ 美人 ” 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3. 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明确 : 作者借助夸张 , 想象 , 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 , 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三)苏子 愀然 , 正襟危坐 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 望夏口, 东 望武昌,山川相 缪 ,郁乎 苍苍 ,此非孟德之 困 于周郎者乎? 愀然: 形容神色严肃或忧愁 正襟危坐: 整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 西: 向西 东: 向东 缪: 通“缭”,盘绕 苍苍: 深青色 困: 击溃 我忧伤得变了脸色,整好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问那个客人道:“为什么吹得这样悲凉呢?”客人回答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就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可望到夏口,向东可望到武昌,山和水相互缭绕,树木茂密,一片苍翠,这不就是曹孟德被周瑜击溃的地方吗? 方 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舳舻 千里,旌旗蔽空, 酾酒 临江, 横槊 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方: 当 舳舻: 指战船 酾酒: 斟酒 横槊: 横持着长矛 当他攻破荆州,夺得江陵,顺流东下的时候战舰千里相接,旌旗遮天蔽日,面对大江酌酒豪饮,横握长矛吟诗时,那本是一代了不起的英雄啊!可是如今在什么地方呢?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 鱼虾而 友 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 匏樽 以相属。寄 蜉蝣 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侣、友: 意动用法,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 匏樽: 用匏做的酒器。匏:葫芦的一种 蜉蝣: 一种昆虫,生命短促,只能活几个小时 何况我与你在江边和沙洲上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像一张叶子似的小舟,举起葫芦似的酒器互相敬酒。人生像蜉蝣一样短暂地寄托在天地之间,像大海里一粒小米那样渺小。 (三)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 何为其然也? ” 客曰: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 “ 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 ” 客人回答说: “‘ 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只只乌鸦向南飞翔 ’ ,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突然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 飞仙以遨游, 抱 明月而 长终 。知不可乎 骤得 , 托遗响于悲风 。” 挟: 持,带。这里指偕同 抱: 环绕 长终: 长存始终 骤得: 迅速得到,轻易得到 托遗响于悲风: 把洞箫的余音寄托给悲凉的秋风 哀叹我辈的生命瞬息即逝,羡慕长江流水奔腾不息,我只想着挽着飞升的仙人在宇宙中遨游,环绕着明月直到永远。但是知道这是不可能如愿以偿的幻想,所以只好借秋风里箫声来表达此时心中的忧伤。 ” 感受鉴赏 第三段 1. 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什么? 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 本段写对“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 为何而悲? 英雄业绩今安在 何况吾辈渔樵者 天地阔远 而自身渺小 长江无穷 而人生短暂 情怀阐发 对比: 古今人物 —— 曹操,吾与子 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 ? 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 ! 比喻: 人生短暂,感触生悲 蜉蝣(天地) 粟(沧海) 哀(吾生) 羡(长江)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现实:不可乎骤得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感到短暂悲哀。 1. 曹 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 许 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4. 苏 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 杨 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2. 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主问 客答 古人事迹 现实人生 孟德遗诗 孟德遗迹 渔樵江渚 蜉蝣天地 安在哉 平凡渺小人生苦短 悲之缘由 第三段 写景 议论 抒情 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操、周瑜,更加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 (四)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 斯 ,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 彼 ,而 卒 莫消长也。 盖 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 曾 不能以一瞬; 自 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斯: 这,指水 彼: 那,指月 卒: 最终 盖: 假若 曾: 表示强调,有“竟然”的意思 自: 如果 我说:“客人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这样长流不息,可是它始终没有流尽;月亮总是那样的有圆有缺,可是他到底不会增减,要是从它变化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竟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可能保持不变;要是从它不变的一面来看,那么万物和人类都是不会消失的啊,你又何必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呢? 且 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 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 造物者 之 无尽藏 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 。” 且: 况且 苟: 假若 造物者: 指天,指大自然 无尽藏: 佛家语,意谓无穷无尽的宝藏 况且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如果不是属于我所有的,即使一丝一毫也无法占有,只有那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的便成了悦耳的声音,眼睛看到了便成了悦目的颜色,拿它无人禁止,享用它也用不完的。这就是大自然的无穷无尽的宝藏啊,这就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美景和快乐。” (四) 苏子曰: “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我对客人说: “ 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象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 第四段 1. 本段感情色彩如何?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本段的感情变为喜悦。 2. 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 ( 1 )从 “ 变 ” 与 “ 不变 ” 的角度,借水的流逝,月的盈虚,来说明人个体生老病死,总在变化,人类代代相承,有时永恒的。 ( 2 )物个有主,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越之心。 ( 3 )大自然中拥有无尽宝藏,故吾与子共同享用这份天然的馈赠。 3. 讨论 :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却并不现实的幻想世界;而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但也有负面因素,主张随遇而安也可能导致斗志的消减。 但苏轼是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自由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反映了他的坦荡、旷达和强烈的生活信念, 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主流。 积极进取,直面人生 听任天命,随遇而安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启示: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 傅 雷 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 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 (五)客喜而笑, 洗盏更酌 。肴 核既 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 乎舟中,不知东方之 既 白。 洗盏更酌: 洗净酒杯,重新饮酒 核: 果品 相与: 相互 枕藉: 交错地枕靠着躺在一起 既: 已经 客人听后高兴的笑了起来,于是洗过酒杯,重新饮酒。直到菜肴果品统统吃光了,杯盘也杂乱的放着。大家你靠着我,我挨着你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的天色已经发白了。 第五段 1. 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本段感情色彩为“喜”,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主要写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 2. 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七月 既望 泛 舟 清风 徐 来 举酒 属 客 少 焉 徘徊于 斗牛 之间 白露 横江 纵 一苇之所 如 凌 万顷之 茫然 农历十六日 漂浮 慢慢地 致意,引申为劝酒 一会儿,短时间 斗宿和牛宿 白茫茫的水汽 任凭 / 去,往 越过 / 旷远的样子 点拨字词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浩浩,水大的样子;乎,形容词词尾,不译;冯,通“凭”,依靠;虚,天空;御,驾。 所 + 动词 : 遗世独立: 遗,抛弃;世,世事;独,独自;立,本意为“站立”,引申为“存在”。 倚 歌而 和 之: 倚,依,循着;和,应和。 缕: 细丝 “ 所”字结构, …… 的地方(或东西等),如“所如”、“所止”。 舞、泣: 使动用法,使 …… 起舞,使 …… 哭泣。 正襟危坐: 正,使 …… 正,整理;襟,衣襟;危,端正、正直。 何为其然也: 何为,宾语前置,为何;其,代指前文的萧声;然,这样。 郁乎苍苍: 郁,草木茂盛的样子;苍苍,深青色。 下 : 东 : 固 : 安在 : 攻占 东下,名词用作动词 副词,本来 “ 在安”,在哪里 渔樵 : 渚 : 侣 鱼虾而 友 麋鹿 以 …… 为伴侣,以 …… 为朋友,意动用法。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携同仙人一起遨游,抱着明月一起长存。 骤 得: 遗 响: 盖 : 曾 : 打鱼砍柴,名词用作动词。 水中的小块陆地,这里泛指江边。 突然。 遗留,剩余的。 如果,表示假设语气。 副词,用来加强语气,竟然,简直。 且夫 : 苟 : 毫: 无禁 : 适 : 洗 盏更 酌: 盏,浅而小的杯子;更,再。 既 : 藉 : 固定结构,用于句首,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可译为“再说”。 如果。 比喻极细小的东西。 没有人禁止。 享用。 已经。 本意为草垫子,这里引申为动词“垫”。 通假字 本字 意义 出处 冯 属 缪 狼籍 文字通假 嘱 缭 凭 藉 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白茫茫的水气。 旷远的样子。 在这时。 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 理想的象征。 1 .而 (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 倚歌而和之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 正襟危坐而问客 (4) 侣鱼虾而友麋鹿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承接。 虚词意义和用法 2 .之 (1) 月出于东山之上 / 哀吾生之须臾 (2) 凌万顷之茫然 (3) 苟非吾之所有 / 吾与子之所共适 (4)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耳得之而为声 /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代词,它、它们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助词,的 3 . 于 (1)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徘徊于斗牛之间 / 渔樵于江渚之上 / 托遗响于悲风 / 于是饮酒乐甚 (2) 月出于东山之上 (3)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在 介词,从 介词,被 4 .乎 (1)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而又何羡乎 (2) 相与枕藉乎舟中 (3) 郁乎苍苍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4 ) 知不可乎骤得 语气词,表示疑问,吗。 介词,相当于“于”,在 形容词词尾, …… 的样子 助词,无义,调整音节。 本是一位盖世英雄。 这不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 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 我们又羡慕什么呢! 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间。 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有位吹洞箫的客人。 成语归纳 1 、 沧海一粟 :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 2 、 正襟危坐 :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 、 遗世独立 :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 、 不绝如缕 :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 、 杯盘狼藉 :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课堂练习 1 、诵读: 2 、口头翻译 3 、指出修辞手法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驾一叶之扁舟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对偶 比喻 夸张 再见 1 、请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内在线索 乐甚 — 愀然 —— 感悟 —— 喜而笑 问题探究: 2 、为何而乐? 观景而乐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景美)朦胧迷离、羽化登仙 英雄业绩今安在 何况吾辈渔樵者 天地阔远 而自身渺小 长江无穷 而人生短暂 欲求仙而不得 托遗响于悲风 3 、苏轼的悲从何而来? 从歌声中来 (政治失意) 从箫声中来 (箫声幽怨) 从历史人物中来 (人生无常) 从个人境遇中来 (生命短暂) 4 、 由悲而悟,苏轼有了哪些悟? 一:变与不变 二:取与不取 水 月 人 变 不变 逝者如斯 盈虚如彼 生老病死 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 代代相承 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 旷达乐观 取与不取: 通过泛游赤壁时主客之辩,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旷达到陷于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了作者虽身处逆境却仍然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特别 人 事 思想 文体 寄寓 之所 文章 我们也写过游记。从内容方面来说,无非是写游历某个景点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整体上看,本文也是这样写的。 问题: 主客夜游赤壁有哪些见闻感受和思考? 夜游赤壁 客: 主: 赤壁之景 前 水 后 水月 所见 所见 所感 乐 所闻 前:水月之诗 后:美人之歌 所感 悲 所闻 前:箫声 后:客语 所思 所思 良辰美景乐事 古今对比:人生渺小 物人对比:人生短暂 理想现实对比:人生无奈 变与不变 不取与取 喜 问题: 这种写法有没有特别之处? 巧妙地运用互补结构,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而主客 实际上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主人 ——— 道者的苏轼: 达观 ,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客人 —— 儒者的苏轼: 悲观 ,人生短暂,生命渺小,事业无成,理想破灭 问题: 最后一段为什么以酒后一片狼藉, “ 相与枕藉乎舟中 ” 的景象作结? 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以表现忘怀得失、 超然物外的境界。表现自己豁达的胸襟,抒写自己达观的情怀。同时也是对对手的一种抗议:我虽被贬,但我能淡然处之,生活还不错, 既不寂寞也不苦恼, 从而表现本文主题。 积极进取,直面人生 听任天命,随遇而安 达 则 兼 济 天 下 穷 则 独 善 其 身 小结 问题: 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人生态度? 拓展讨论 1 : 读了本文之后,你有哪些感悟? 拓展讨论 2 : 作者的 “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 这种观点在今天是否 还适用? 拓展讨论 3 : 苏子听任自然的观点,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可取? 寂寞让苏轼如此美丽, 寂寞让苏轼如此成熟。 与其说是苏轼成全了赤壁, 不如说是赤壁成全了苏轼。 启示 :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 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 启示: 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 看法。要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 课后作业 1 、理清本文的线索 . 2 、背诵默写全文 3 、学习文赋的语言表达形式 ---- 骈散结合,错落有致;换韵自由,疏密相间。仿写排偶句。 感情线索: 乐 —— 悲 —— 乐 时间线索: 月初出 —— 东方既白 叙事线索: 夜游 —— 听曲 —— 主问客答 —— 主辩 —— 客喜 例段: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 ---- 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 余秋雨 ·《 苏东坡突围 》 课后积累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且徐行。竹 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 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 也无晴。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寂寞沙洲冷 周传雄     自从你走后心憔悴,白色油桐风中纷飞,落花似人有情,这个季节,河畔的风放肆拼命的吹,无端拨弄离人的眼泪,那样浓烈的爱再也无法给,伤感一夜一夜,当记忆的线缠绕过往支离破碎,是慌乱占据了心扉,有花儿伴着蝴蝶,孤雁可以为飞,夜深人静独徘徊,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喜悦,闭上眼难过,头也不敢回,仍然拣尽寒枝不肯安歇,微带着后 悔,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赤壁 杜牧 ( 唐 ) 折戟沉沙铁未消,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定风波 · 赞柔奴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 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 再见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