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
纪 昀
在这个故事中, 有哪些人物
?
各到哪里去找? 结果怎么样?
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寻找经过
人物
寻找地点
结果
第一种
僧
第二种
僧
顺流而下
第三种
讲学家
原地沙下
第四种
老河兵
求之于上
流
果得于数里外
失败
原地水中
不可得
无迹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
”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沧州南一寺
临
河
干
,山门
圮
于河,二石
兽
并
沉焉。
阅
十余
岁
,僧
募
金重修,
求
二
石兽于水中,
竟
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
数小舟,
曳
铁钯,寻十余里,无
迹
。
靠近
河岸
p
ĭ
倒塌
一起
经历
年
募集
寻找
终于
zhào
船桨,这里指划(船)
yè
拖着
踪迹
一讲学家
设账
寺中,
闻 之
笑曰:“
尔辈
不
能
究 物理
,
是
非
木杮
,
岂
能
为
暴涨
携
之去?
乃
石性
坚重
, 沙性
松浮
,
湮
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
不亦
颠
乎?”
众服为确论
。
设馆授徒,即教书
听说
顺流打捞石兽这件事
你们这些人
推究
事物的道理
这
fèi
木片
怎么
被
带
是
坚硬沉重
松散轻浮
y
ā
n
埋没
通“癫”疯狂
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精当的言论。
一老河兵闻
之
,又笑曰:“
凡
河中
失
石,
当
求之于上游。
盖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
其
反激
之
力,必于石下迎
水处
啮
沙
为
坎穴
,渐激渐深,
至
石之半,石必
倒掷
坎穴中。
讲学家的话
凡是
失落
应当
上下句之间表原因
水
的
形成
坑穴
等到
摔倒
侵蚀冲刷
如是
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
不
已
,
遂
反
溯
流逆上矣。求之下流,
固
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 其
言,果
得
于数里外。
然则
天下之事,
但
知其
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
臆断 欤
?
像这样
一再翻转
停止
于是
s
ù
逆流而上
固然
按照
他,指老河工。
找到
既然这样,那么
只
主观武断
吗
理由
寺僧
以为顺流下矣
讲学家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老河兵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在文中找出每人判断石兽位置的理由有什么不同?
讲学家与老河兵推理的前提都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为什么结论不一样呢?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你发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回到千年前,
你认为自己会是哪一类人
?
结合故事中的情节说说理由。
你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
,
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作出主观判断,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
”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
,字
晓岚
,
清
代著 名学者
,
生性诙谐风趣,任
《
四库全书
》
总纂官,著有
《
阅微草堂笔记
》
等。
《
阅微草堂笔记
》
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
文言笔记
小说,
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
,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考考你
——
课堂小练习
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干
河岸
不潮湿
阅
经过,过了
阅读
物理
事物的道理
一门学科
是
这
表判断的动词
已
停止
已经
并
一起
并列
盖
但
只
因为
遮盖
但是
一词多义
为
岂能
为
暴涨携之去
被
成为
啮沙
为
坎穴
如
如
是再啮
像
如
其言
依照
众服
为
确论
认为
闻之笑曰、一老河兵闻之
沿河求之、求之于上流、求之下流 、求之地中 、携之去
其反激之力、至石之半
其反激之力
如其言
之
其
代词,代这件事
代词,代石兽
助词,的
它的
他的
词类活用
棹
:
原指船桨,这里是划船的意思。(
名词活用作动词。
)
暴涨
:
这里是指暴涨的洪水。(
动词活用作名词。
)
通假字
不亦颠乎
“颠”通“颠”,疯狂
特殊句式
被动句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倒装句
:当求之于上流
求石兽于水中
省略句
:果得于数里外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6
、下列叙述
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
、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
、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
、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D
对
《
河中石兽
》
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
河中石兽
》
中两次写
“
笑
”
,都是写老河兵对寺中僧人做法的嘲笑。
B
、老河兵从石性、沙性的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C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嘲笑讲学者的迂腐和自以为是,赞扬老河兵敢于表达个人见解的勇气。
D
、这篇短文告诉我们,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主观臆断,就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甚至闹出笑话来。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