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朱在彬(2017/12/1)(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
《雁门太守行》知识点(编者:朱在彬)(2017/12/1)
(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
雁门太守行(李贺):
1、2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译文:敌军像黑云一般压向城垣,城垣就要被毁坏,可是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日光照在战甲的鳞片上,闪烁着金光。赏析:比喻、夸张,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该联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巧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3、4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译文:悲壮的号角声,弥漫在深秋的天空中,边塞的泥土在紫色的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的色彩。赏析:环境描写,表现边塞风光的壮美、苍凉和悲壮,从侧面表现战争的激烈和悲壮。
5、6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译文:救援的军队半卷红旗,向易水畔进发,夜袭敌阵,夜里浓重的寒霜,连战鼓也擂不响。赏析: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写潜师夜袭,从侧面表现战争生活的艰苦和紧张,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形象。
7、8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译文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我们愿提起宝剑,誓死保卫祖国的边疆。赏析运用典故,表达对天子和将士们的称颂,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从侧面表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与抱负。
问答题
1..本诗表现守边将士什么精神?
答:表现将士们英勇赴战、誓死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景象,作者要表现什么?
答: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3.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答:诗文常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来表达作者情感,,尾联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从侧面表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4.对“黑云……金鳞开”这两句诗,王安石曾批评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甲光”,杨慎却称曾见到过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不知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压城守军到阵,也未必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营造意境的手段,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反衬将士们勇敢、顽强和爱国的精神。
5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答: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6.由“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你联想到什么?
答: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相关名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7.简析“黑云……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表现了战争形势的紧迫。示例一: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把敌军比作黑云,既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而且“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城欲摧”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示例二: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淳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示例三:在色彩运用上,“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金”字表现出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两相比照,表现出战争形势的紧迫。
8.“报君……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答:赞颂了边关战士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9.《雁门太守行》和《渡易水》(陈子龙)“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都引用了“易水”一词,抒发的情感却不相同。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答:《雁门太守行》引用“易水”,写出战士如同荆轲一样义无反顾,奔向战场,誓死杀敌,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表达对战士的赞美之情。《渡易水》写易水慢流,天青草绿,河山依旧,可惜再找不到像荆轲那样的壮士,抒发了诗人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愤慨。
选择题
1.对该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2
编者:朱在彬(2017/12/1)(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2. 下面对该诗表述不恰当的项是(C)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李贺与李白、李商隐合称为“唐代三李”。
B.“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字把敌军来势凶猛,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先后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烈的战地气氛。
D.这首诗用“黑”“金”“紫” “红”等色彩浓丽的词语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构思新奇,想象丰富。
3.下面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C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 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诗中“易水”一词,出自《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的故事。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编者:朱在彬)(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