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ppt课件(71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赤壁赋》ppt课件(71页)

ID:569879

大小:2.45 MB

页数:71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赤 壁 赋 苏 轼 苏轼的旷世之才到底表现在哪里? 2 三苏 : 3 苏黄 : 4 苏辛 : 5 楷书四大流派 : 6 宋代四大书法家 : 7 绘画上 “ 朱竹 ” 别具一格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 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苏洵、苏轼、苏辙 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派的代表) 苏轼、黄庭坚(宋诗) 颜、柳、欧、苏 苏、黄 ( 庭坚 ) 、 米 ( 芾 ) 、蔡 ( 襄 ) 1 唐宋八大家: 苏 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1037 年生于四川眉山。 1057 年与曾巩及弟苏辙中同 榜进士。 1079 年于湖州任上 , 遭诬陷被 逮捕入御史台狱 ( 乌台诗案 ) 。 1080 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他于黄州东坡开荒种地,并 自称“东坡居士” 。 1082 年在黄州,西游赤壁 , 作 《 赤壁赋 》 。 1084 年移汝州。 1094--1100 年, 被贬, 自英 州、惠州直至儋耳。 1101 年,被赦,病逝于常州。 谥文忠 。 文体知识: 赋 :是汉形成的一种文体,有“汉赋”之称,赋讲究词采、对偶、韵律和铺叙, 常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有诗歌和散文特点。 后来或向骈文方向发展,称为“骈赋”、“律赋”,或进一步散文化,称为“文赋”、“散赋”。“文赋”也是散韵结合,但散文意味颇重,特别是到了宋代,多以散文方法作赋,别具一格。 本文就是一篇文赋,是一篇记游散文。 写作背景 1080 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 1082 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 《 前赤壁赋 》 、 《 后赤壁赋 》 。前后 《 赤壁赋 》 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检查预习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 壬戌 ( ) 10、 酾 酒( ) 2、桂 棹 ( ) 11、横 槊 ( ) 3、余音 袅袅 ( ) 12、渔 樵 ( ) 4、幽 壑 ( ) 13、 扁 舟( ) 5、 嫠 妇( ) 14、 匏 尊( ) 6、 愀 然( ) 15、 蜉蝣 ( ) 7、山川相 缪 ( ) 16、无尽 藏 ( ) 8、 舳舻 千里( ) 17、狼 藉 ( ) 9、 旌 旗( ) 18、枕 藉 ( ) rénxū zhào niǎo hè lí qiǎo liáo zhúlú jīng shī shuò qiáo piān páo fúyóu zàng j í jiè 目标: 二、积累文言知识点 一、体会本文景、情、理 结合的特点 整体把握课文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3. 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 客-悲观 苏子-乐观 一 (1) 月下泛舟 乐 二 (2 ~ 3) 吊古伤今 悲 三 (4) 阐述哲理 乐 一 壬戌之秋,七月 既望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 属 客,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 , 徘徊于 斗牛 之间 。白露 横 江,水光接天。 纵 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 而登仙。 请找出译文中的错误之处: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七,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举杯叮嘱客人,让他们先朗诵“明月”诗,后吟唱窈窕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逗留不前在斗星和牛星之间,白茫茫的水汽横越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纵使一叶扁舟漂流 , 越过那宽阔的江面。多么辽阔,像凌空飞去,不知到什么地方才能停止;多么飘逸呀,宛若超越尘世独立存在,而飞登仙境。 请找出译文中的错误之处: 壬戌年秋天,七月 十七 ,我同客人乘船 游玩于赤壁之下 。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举杯叮嘱客人,让他们先朗诵 “ 明月 ” 诗,后吟唱窈窕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逗留不前在斗星和牛星之间,白茫茫的水汽横越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纵使一叶扁舟漂流 , 越过那宽阔江面。多么辽阔,像凌空飞去,不知到什么地方才能停止;多么飘逸呀,宛若超越尘世独立存在,而飞登仙境。 请找出译文中的错误之处: 壬戌年秋天,七月 十七 ,我同客人乘船 在赤壁的下面 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举杯叮嘱客人,让他们先朗诵 “ 明月 ” 诗,后吟唱窈窕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 逗留不前 在斗星和牛星之间,白茫茫的水汽横越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纵使一叶扁舟漂流 , 越过那宽阔江面。多么辽阔,像凌空飞去,不知将停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宛若超越尘世独立存在,而飞登仙境。 请找出译文中的错误之处: 壬戌年秋天,七月 十七 ,我同客人乘船 在赤壁的下面 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举杯 叮嘱客人 ,让他们先朗诵 “ 明月 ” 诗,后吟唱窈窕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逗留不前在斗星和牛星之间,白茫茫的水汽横越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纵使一叶扁舟漂流 , 越过那宽阔的江面。多么辽阔,像要凌空飞去,不知到什么地方才能停止;多么飘逸 呀,宛若离开人世,飞登仙境。 请找出译文中的错误之处: 壬戌年秋天,七月 十七 ,我同客人乘船 在赤壁的下面 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举杯 邀客人同饮 ,让他们先朗诵 “ 明月 ” 诗,后吟唱窈窕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星和牛星之间逗留不前 ,白茫茫的水汽横越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纵使驾一叶扁舟也要越过那宽阔的江面。多么辽阔,像要凌空飞去,不知到什么地方才能停止;多么飘逸呀,宛若超越尘世独立存在,而飞登仙境。 请找出译文中的错误之处: 壬戌年秋天,七月 十七 ,我同客人乘船 在赤壁的下面 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举杯 邀客人同饮 , 让他们先朗诵 “ 明月 ” 诗,后吟唱窈窕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逗留不前在斗星和牛星之间,白茫茫的水汽横越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纵使驾一叶扁舟也要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多么辽阔,像要凌空飞去,不知到什么地方才能停止;多么飘逸呀,宛若超越尘世独立存在,而飞登仙境。 请找出译文中的错误之处: 壬戌年秋天,七月 十七 ,我同客人乘船 在赤壁的下面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举杯 邀客人同饮 , 朗诵 “ 明月 ” 诗里 “ 窈窕 ” 这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逗留不前在斗星和牛星之间,白茫茫的水汽横越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纵使一叶扁舟漂流 , 越过那宽阔的江面。多么辽阔,像要凌空飞去,不知到什么地方才能停止;多么飘逸呀,宛若超越尘世独立存在,而飞登仙境。 请找出译文中的错误之处: 壬戌年秋天,七月 十七 ,我同客人乘船 在赤壁的下面 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举杯 邀客人同饮 , 朗诵 “ 明月 ” 诗里 “ 窈窕 ” 这一章 。 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 逗留不前 在斗星和牛星之间 ,白茫茫的水汽 横越 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纵使一叶扁舟漂流 , 越过那宽阔的江面。多么辽阔,像要凌空飞去,不知将停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宛若超越尘世独立存在,而飞登仙境。 请找出译文中的错误之处: 壬戌年秋天,七月 十七 ,我同客人乘船 在赤壁的下面 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举杯 邀客人同饮 , 朗诵 “ 明月 ” 诗里 “ 窈窕 ” 这一章 。 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 在斗星和牛星之间逗留不前 ,白茫茫的水汽 笼罩 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纵使驾一叶扁舟也要越过那宽阔的江面。多么辽阔,像凌空飞去,不知到什么地方才能停止;多么飘逸呀,宛若离开人世,飞登仙境。 请找出译文中的错误之处: 壬戌年秋天,七月 十七 ,我同客人乘船 在赤壁的下面 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举杯 邀客人同饮 , 朗诵 “ 明月 ” 诗里 “ 窈窕 ” 这一章 。 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 在斗星和牛星之间 逗留不停 ,白茫茫的水汽 笼罩 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 纵使 一叶扁舟漂流 , 越过那宽阔的江面。多么 辽阔,像要凌空飞去,不知到什么地方才能停止;多么飘逸呀,宛若超越尘世独立存在,而飞登仙境。 请找出译文中的错误之处: 壬戌年秋天,七月 十七 ,我同客人乘船 在赤壁的下面 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举杯 邀客人同饮 , 朗诵 “ 明月 ” 诗里 “ 窈窕 ” 这一章 。 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 在斗星和牛星之间 逗留不前 ,白茫茫的水汽 笼罩 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 任凭 一叶小舟 漂流 , 越过那宽阔的江面。多么辽阔啊,像要凌空飞去,不知到什么地方才能停止;多么飘逸呀,宛若超越尘世独立存在,而飞登仙境。 。 议读第一段 ①第一段作者写了什么样的景?找出语句。 景 :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月出东山 徘徊斗牛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幽雅而宁静,苍茫而朦胧 ②看到这样的景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心旷神怡 怡然自得 交待时、地、人,这是写赋的正规笔墨,如一篇长诗前的小序。 景以风、水为主,分月出之前、月出之后,为第 3 、 4 段张本。 二 于是 饮酒乐甚,扣舷而 歌 之。 歌 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 溯 流光。 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 舞 幽壑之潜蛟, 泣 孤舟之嫠妇。 1. 客有吹洞箫者 ( 一 ) 定语后置句 2. 人马烧溺死者 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 居庙堂之高 …… ( 《 赤壁之战 》 ) ( 《 劝学 》 ) ( 《 岳阳楼记 》 ) (二)词的活用:使动 1.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项伯杀人,臣活之 4. 足以荣汝身 (二)词的活用:使动 1. 舞 幽壑之潜蛟, 泣 孤舟之嫠妇 2. 先破秦入咸阳者 王 之 3. 项伯杀人,臣 活 之 4. 足以 荣 汝身 (动词)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议读第二段 ①这一段你从那些方面看出作者的主观感受由欢情变为悲意? ②歌声和箫声的内容是什么呢? ②歌声和箫声的内容是什么呢? 歌声 用楚辞句法抒怀:美人指一种理想追求,显然是倾心而不可得,暗含惆怅之意。 美人比君,写出忠君之殷切,为宋王朝分忧,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 但形势不利,便力求豁达,顺应自然。 箫声 运用生动的比喻,借助夸张想象,描写悲咽低回的哀音十分形象真切, 烘 托出作者矛盾心理、复杂思想 三 苏子愀然, 正襟 危 坐 而问客曰: “ 何为其然也 ? ” 客曰: “ 月明星稀,乌鹊 南 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 望夏口, 东 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 于 周郎者乎 ?方其 破 荆州, 下 江陵,顺流而 东 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固 一世之雄也 , 而今安在哉 ?况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 鱼虾而 友麋 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第三段:怀古伤时 处理方法: 归纳法 (一)特殊句式 1. 宾语前置句 何为 其然也? 而今 安在 哉? 2.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 于 周郎者乎? 3. 介宾短语后置 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 为何 其然也? 而今 在 安 哉? 于江渚之上 渔樵 (二)词的活用 1 . 名词作状语 乌鹊 南 飞 西 望夏口, 东 望武昌 2. 名词作一般动词 顺流而 东 也 3. 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 鱼虾而 友 麋鹿 下 江陵 向 ﹍ ﹍ 东下 攻下 把 ﹍ ﹍ 当作好友 (三)一词多义 固 固一世之雄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江山险固,沃野千里 本来 顽固 使 … 巩固 坚固 议读第三段 1. 这一段与第一段写景有联系吗?写曹操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2. 从客的回答可以看出其生悲的原因有那些? 3.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为人生短暂感到悲哀,有哪些诗句体现了人生的短暂或英雄成为历史积淀的感慨呢? 1 、一世之雄 而今安在? (人生无常) 2 、吾生须臾 江水无穷。 (生命短暂) 3 、挟飞仙遨游 不可骤得。 (超脱不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曹 操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陈子昂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 许 浑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杨 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苏 轼 思考题: 以第三段为例,看 景情理是如何结合 的。 提示: 通过“客曰”,写眼前“江水”“明月” 是景 ;由此想到曹操、周瑜的“而今安在 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 是议论 ; 怀古见己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 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 是抒情 。 由此,景情理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第四段:说理明事 处理方法: 译文法 四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 卒 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 非吾之所有, 虽 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 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 既 尽,杯盘狼 籍 。 相与枕 藉 乎 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翻译下列句子: 1. 盖 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 何羡 乎! 译文: 若是 从那变化的一面看它, 那么 天地间的一 切事物, 连 一眨眼的功夫 都 不曾保持过原状 (简直不能用一眨眼的速度度量); 从不变的一面看它, 那么 万物同我们一样都 是无穷无尽的,又 羡慕什么 呢? 2. 且夫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 非 吾之所有, 虽 一毫而莫取。 译文: 再说 ,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 如果 不是为我所有, 即使 是一丝一毫 也不要求取。 理释转喜 本段感情色彩为“喜”, 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 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 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 景 (乐—山水之乐) 理 (乐—达观之乐) ( 1 )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 2 )苏轼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 3 )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 1 )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表现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感情变为喜悦。 ( 2 ) 以明月、江水作比 ,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 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他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 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 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 “ 吾生 ” 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 主客对话实质上反映了作者思想矛盾的两个对立方面 文中的主客对话,实则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作者把政治失意的苦闷通过“客”来宣泄,把乐观旷达的情怀通过“主”来表现,“主”终于说服“客”,反映了其思想中积极的一面战胜了消极的一面,从而肯定了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总结 (构思和表达艺术) 赤壁之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夜游之行 (“举 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乐 客 苏子 乐极生悲 , 释悲生议 -- 英雄易逝、人生 苦短、仙愿难成 借景议理,解客之悲 -- 变则万物皆短、不变则物我皆长、物各有主、共适清风明月 乐 悲 景 情 理 线索:  乐  悲 感情  乐  景 有机  情 融合  理 总结 感性的乐  体悟  思考 理性的乐 水月流光 哀乐相生 物我无尽    苏轼力图排遣政治打击而带来的苦恼,从而听任自然,乐观旷达,他力图从消极中超脱出来,其实是含蓄地向他的政敌暗示,我虽然遭贬,但我却超然世外,飘然欲仙,寄情山水,尽得其乐,不寂寞不烦恼,反而积极向上. 3 主旨 : 巩固拓展练习 1. 对不同颜色的词意判断正确的是 ( 1 )徘徊 于 斗牛之间 ( 2 )相与枕藉 乎 舟中 ( 3 )扣弦而歌 之 ( 4 )依歌而和 之 A.1 与 2 相同, 3 与 4 不同 B.1 与 2 不同, 3 与 4 相同 C.1 与 2 相同, 3 与 4 也相同 D.1 与 2 不同, 3 与 4 也不同 ( A ) 2. 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 1 )何为其然也 ( 2 )而今安在哉 ( 3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4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1 与 2 相同, 3 与 4 不同 B.1 与 2 相同, 3 与 4 也相同 C.1 与 2 相同, 3 与 4 相同 D.1 与 2 不同, 3 与 4 也不同 ( A ) 3. 下列句子不是对偶句的是: A.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B.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C.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D.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D ) 4. 下列句子没有活用的是: A.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 顺流而东也 C. 侣鱼虾而友麋鹿 D.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D ) 4. 下列句子没有活用的是: A. 西 望夏口, 东 望武昌 B. 顺流而 东 也 C. 侣 鱼虾而 友 麋鹿 D.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D ) ﹙ 一 ﹚ 实词 1 、 “ 固 ” ( 1 )固一世之雄也 ) ( 2 )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 ( 3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4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5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6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1 本来 2 (险固) 3 (使动,使 …… 稳固) 4 (顽固)(固执己见) 5 (本来) 6 (到底) 2 、 “ 适 ” ( 1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2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 3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 ( 4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 ( 5 )适得君府书,明日来临汝 ( 6 )适大病,不能行 ( 7 )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1 (食) (享有) 2 (到) 3 (女子出嫁 4 (适合,适应) 5 (刚刚,才) 6 (适逢) 7 (同“谪”,流放或贬职 ( 1 )逝者如斯,而未尝为也 ( 2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3 )淑尔远逝,往来翕忽 ( 4 )时不利兮骓不逝 1 (流逝) 2 (通“誓”,发誓) 3 (去,消失) 4 (跑) 3 、“逝” 4 、 “望” ( 1 )七月既望(农历的每月十五日) ( 2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 ( 3 )恐太后玉体之有所欷也,故愿望见太后。(盼望,希望) ( 4 )都督阎公之雅望,启戟遥临。(名望,声望) 5 、“如” ( 1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动词,像) ( 2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6 、“下” ( 1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克,攻下) ( 2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位名词,位置低的) (二)虚词: 1 虽( 1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 2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1 (即使 —— 表假设性内容) 2 (虽然 —— 表事实) 1 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 (结构助词,的) 3 音节助词) 4 (代词,清风明月等) 5 (指示代词,这) 2 之( 1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3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4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5 )故为之文以志。 3 、“乎” ( 1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 )相与枕藉乎舟中。 ( 3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疑问词,相当于“吗”) (介词,相当于“于”,在) (形容词词尾) 4 、“于” ( 1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2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 3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4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介词,在) (介词,从) (表被动) (介词,到) (三)词类活用: ( 1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动用法,使 … 跳舞,使 … 哭泣。) ( 2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 3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西”“东”,名作状语,向西,向东) ( 4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发) ( 5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侣”“友”,意动用法,以 … 为伴侣,以 … 为朋友。) ( 四)古今异义词: ( 1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白茫茫的水汽。今:二十四节气之一) ( 2 )凌万顷之茫然。(古:浩荡渺远的样子。今: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五)特殊句式: ( 1 )客有吹洞箫者 ,(定语后置) ( 2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 3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 4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 5 )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本文押韵比较自由,只有个别散句不押韵。请同学们在文中标出押韵字并体会换韵情况。 参考答案: 第一段 间 天 然 仙 第四段 往 长 第二段 桨 光 方 瞬 尽 慕 诉 缕 妇 主 取 第三段 稀 飞 诗 月 色 竭 适 昌 苍 郎 第五段 东 空 雄 酌 藉 白 鹿 属 粟 穷 终 风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二)、指出下列各字的通假字 1、 属 —— 2、 冯—— 3、 缪 —— 4、 狼籍 ——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修辞手法( ) 嘱 缭 凭 藉 互文见义 2、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修辞手法( ) 对偶 3、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修辞手法( ) 比喻 林语堂 《 苏东坡传 》 http://www.guoxue.com/sushiyjiu/sdpz/ml.htm “ 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 景: 皓月当空,碧水万顷, 月光朦胧,清风徐徐,幽雅宁静。 事: 友人相聚,泛舟江上, 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 情: 舒畅飘逸,怡然自得, 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 议读(拓展) 对文中苏轼所谈的人生哲理和所表现的人生态度应该如何理解和评价? 一、刘禹昌、熊礼汇“译注”认为:苏轼所谈的人生哲理,有合理的、积极的一面,但也含有佛老哲学中随遇而安、惟与自然相适的消极因素。 二、李俊认为:苏子在 《 赤壁赋 》 中“凭藉深刻的哲理反思试图达到自我释怀的目的,以重新燃起生活的热情,寻求快乐的人生支点。 议读(拓展) 对文中苏轼所谈的人生哲理和所表现的人生态度应该如何理解和评价? 三、王水照认为:此时“佛老思想成为他在政治逆境中的主要处世哲学”,一方面,他将生死、是非、贵贱、毁誉、得失视作毫无区别的东西,有逃避现实的消极倾向;另一方面,又帮助他观察问题比较通达,在一种旷达态度的背后,坚持对人生美好事物的执著和追求。“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