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
800
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
……
它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同学们知道这幅画是什么了吧?
欣赏
清明上河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之一。为北宋
风俗画
,北宋画家
张择端
仅见的存世精品,属
国宝级文物
,现藏于
北京故宫博物院
。
清明上河图宽
24.8
厘米、长
528.7
厘米
[1]
,绢本
设色
。作品以
长卷
形式,采用
散点透视
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
北宋
都城
东京
(又称
汴京
,今河南
开封
)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
写照
。
[2]
宋徽宗的题名来自《后汉书·班彪传》
,
“清明之世”指东汉光武帝年间。当时经过西汉末年的衰落和绿林、赤眉的战乱后,社会逐渐安定,生产恢复,各方面生机勃勃。所以宋徽宗把自己治下的汴京比作光武中兴、太平盛世,那是在自我表扬。
宋徽宗题名《清明上河图》是什么意思?
中国历史上四百多位帝王,宋徽宗是知名度极高的一位。他是亡国之君,也因书画造诣在艺术界流芳千古。
为选拔真正的人才,宋徽宗自己当绘画考官,自定考题,命题创作大多以诗句为题,如“竹锁桥边卖酒店”“乱山藏古寺”“踏花归去马蹄香”,重点考核应试者的构思能力。
宋徽宗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培养出一大批画家,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
《
清明上河图
》
作者张择端。
徽宗每年都以诗词为题目考试诸生,这些试题都是他自己亲自设计,曾刺激出许多创意佳话。如有一年的考试题目为“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的都是深山寺院、庙宇飞檐,赵佶取的第一名画作却是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其深山古寺之意自在不言之中,很符合传统美学言有尽意无穷的含蓄风格。
徽宗还有另一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作试题,考生们几乎都在画马、花、达官显贵、文人仕女等上面下功夫,赵佶看后很不满意。最后有一幅画吸引了他,画中一匹骏马缓步走来,几只蜜蜂追逐着马蹄。此画构思巧妙,理所当然地被评为第一。
宋徽宗是绘画和书法大师。他创造出独树一帜的“
瘦金体”
,瘦挺爽利,笔法犀利、铁画银钩、飘逸劲特。极具艺术个性,为后人竞相仿效。
梦回繁华
毛宁
课文作者
毛宁
,
1975
年生,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讲
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
等课程。代表论著有《龙门石窟天王力士造像
——
兼论中国佛教艺术的本土化与世俗化》《从女神头像到钟虞铜人——试论先秦人物雕塑的风格演变》
张择端
,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
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
。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
学习目标
1.
学习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在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2.
熟读课文,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作者准确富于概括力的说明语言。
3.
品味作者精彩说明语言的运用,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预习检测
生字难字
汴
梁
(biàn)
田
畴
(chóu)
沉
檀
(tán)
遒劲
(qiú jìng)
枋
(fāng)
春寒料
峭
(qiào)
长途
跋涉
(bá shè)
舳舻
(zhú lú)
摩肩接
踵
(zhǒng)
络绎
不绝
(luò y
ì
)
课文可分三部分:
1.
(第
1
段)由宋朝城市的发展繁荣,
引出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
2.
(第
2
段)介绍张择端生平,并引出画作的
背景,呼应题目
——
梦回繁华。
3.
(第
3-5
段)具体介绍说明《清明上河图》的
特点、内容、艺术特色和地位。
初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
合作探究
1
.本文围绕
《
清明上河图
》
,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
.课文是怎样围绕“繁华”来说明清明上河图的?
3
.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找出相应的例句。
4
.本文的说明顺序怎样的?
1
.本文围绕
《
清明上河图
》
,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介绍这幅图的历史背景,画的作者,画卷的纵横,作品描绘的内容,画卷特点及历史价值等。
2
.
课文是怎样围绕
“
繁华
”
来说明清明上河图的?
(
1
)先介绍城市经济的繁华。
(
2
)再介绍张择端绘画技艺的繁华和南宋人梦想的繁华。
(
3
)最后详写了清明上河图反映内容和创作技法的繁荣。
3
.
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找出相应的例句。
举例子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幅。
列数字
:纵
25.5,
横
525
。
作引用
:后习绘画
摹状貌
: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
打比方
: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就全文而言,使用的是
逻辑顺序
,从画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说明画作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按照
“
内涵
—
内容
—
价值
”
的思路展开,
清晰而全面,重点突出。
第
4
段介绍说明画作内容时,主要采用的是空间顺序。其中
“
画面开卷处
”“
画面中段
”“
画卷后段
”
将画作切分成三个部分,然后按照
从前到后的空间方位
依次说明。
4
.本文的说明顺序怎样的?
课堂小结
课文以
《
梦回繁华
》
为题,介绍了
《
清明上河图
》
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 北宋时 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我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我们对古代生活丰富的想象,这幅长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作者把它介绍得条理分明,细腻具体,真是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反馈检测
1.
下列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遒
劲
(qi
ú
)
绢
本
(juàn)
春寒料
峭
(qiào)
B.
田
畴
(chóu)
覆
灭
(fǔ)
摩肩接
踵
(chǒng)
C.
汴
梁
(bi
à
n)
舳
舻
(zh
ó
u)
长途跋涉
(sè)
D.
纤
夫
(xiān)
握
篙
(hāo)
络
绎
不绝
(yì)
A
2.
下列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出心栽 内忧外患
B.
俯仰生恣 眼花瞭乱
C.
一应具全 舳舻相接
D.
持之以恒 孜孜不倦
D
反馈检测
3.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星期天,街上行人
摩肩接踵
,热闹极了。
B.
经过半个小时的
长途跋涉
,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
习家池。
C.
那是一个阴冷的漆黑之夜。
春寒料峭
,风雨凄凄。
D.
在展出的各幅画前无不人头攒动,尤其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前,观看的人更是
络绎不绝
。
B
反馈检测
4.
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北宋汴梁商业
,除贵族
外,还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
。
,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地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A.
密集 聚集 活跃 由此
B.
繁盛 聚集 活跃 由此
C.
繁盛 居住 丰富 因此
D.
密集 居住 丰富 因此
B
反馈检测
5.
写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
1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
25.5
厘米,横
525
厘米。 ( )
(
2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 ( )
(
3
)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
……
( )
举例子
反馈检测
列数字
打比方
6.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
1
)画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
基本
一致。
(
2
)画面细节的刻画也
十分
真实。
反馈检测
(
1
)画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
基本
一致。
不能去掉,“基本”表程度上的限定,是画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大体一致,并不完全相同;去掉后,变成完全一致,与事实不符;“基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2
)画面细节的刻画也
十分
真实。
不能去掉,“十分”表程度上的限定,说明画面细节的刻画非常真实;去掉后,语气减弱,与作者的原意不符;“十分”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