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岳阳楼记
语文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金川集团公司总校第二中学刘宏制作
《
游岳阳楼记
》
袁中道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公安派”及写作背景
2
、识记沅湘、 皓淼、 旁溢、 裣衽等生字词,熟读课文。
3
、学习文章第一段,掌握裣衽、泫然、愀然、皤、妖蒨等词汇的意义。
作者介绍:
袁中道(
1570--1623
),明代文学家,字小修,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
万历四十四年
(1616)
中进士,授徽州府教授,后历任国子博士、南京礼部主事、吏部郎中等职。
袁中道与其兄
袁宗道、袁宏道被称为公安派
。
在
"
三袁
"
中,他的成绩仅次于宏道。其文学主张与宏道基本相同,强调性灵。袁中道的著作有
《
珂雪斋集
》
20
卷、
《
游居柿录
》
(即
《
袁小修日记
》
)
20
卷。
读准下列字词的拼音
沅湘 皓淼 旁溢
裣衽
对峙
关隘
漫衍 酒垆
沟壑
屯蓄 熨
愀然
泫然
汩汩
犒生 增堞 毛锥子
窘迫
皤 屏息
妖蒨
文题与文体
题目表明作者游览的地点,作者凭借自己的
视觉和听觉
描写了洞庭湖的美景,抒发了内心痛苦之情。
《
游岳阳楼记
》
是一篇游记,袁中道游岳阳楼触景而思古,由思古而伤己,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隐衷。
朗读停顿指导
及春夏间,九水发
|
而后有湖
昔
|
滕子京
|
以庆帅
|
左迁此地
盖从
|
君山酒香、朗吟亭上
|
望洞庭
而
|
文法吏
|
以耗国
|
议其后
炮车云
|
生
注意掌握加横线字的意思
洞庭
为
沅、湘等九水之
委
,当其
涸
时,如
匹练
是 汇集 干涸
一条展开的白练
耳;
及
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
然
九水
发
,巴
等到 然而 兴起
江之水
亦
发。九水
方
奔腾皓淼,
以趋
浔阳;而巴
也 正当 来 奔向
江之水卷雪轰雷,
自
天上来。
竭
九水
方张
之势,
从
竭尽
,
用尽 正涨起
不
足
以
当
巴江旁溢之波,九水
始
若
屏息
裣
衽
而
不
能够 阻挡
,
抵挡 开始 屏住呼吸 却
敢与之争。
九水愈退,巴江
愈
进,
向
来
之
坎窦
,
隘
不能受,始
越 从前 坑洞
,
洼地 险要的地方
漫衍
为青草,
为
赤
沙,为云梦。
澄鲜
宇宙,
摇荡
漫延
,
扩展 形成 动词
,
使清朗明丽 摇撼震荡
乾坤者,八九百里。而岳阳楼
峙
于江、湖交会之
……
的地方
,
范围 耸立
间,朝朝暮暮,以
穷
其吞吐之
变态
,此其
所以奇
也。
尽显
,
穷尽 变化的情态 奇异的地方
注意掌握加横线字的意思
翻译句子
1
)九水方奔腾浩森,以趋浔阳
2
)竭九水方张之势,不足以当巴江旁溢之波,九水始若屏息敛衽而不敢与之争
3
)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
当堂检测:
1
、填空:
“公安三袁”指( )( )( )
2
、写出下列划横线字词的读音:
皓
淼
( ) 旁
溢
( )
裣衽
( )
屯
蓄( )
熨
( )
愀
然( )
泫
然( ) 增
堞
( )
毛
锥
子( )
窘
迫( )
皤
( ) 妖
蒨
( )
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中的意思
洞庭
为
沅、湘( ) 等九水之
委
( )
当其
涸
时( )
及
春夏间( )
九水
方
奔腾浩森( ) 以
趋
浔阳( )
竭
九水
方张
之势( )
澄鲜
宇宙( )
不足以
当
巴江旁溢之波( )
摇荡
乾坤者( ) 以
穷
其吞吐之
变态
( )
第一段
(
后一部分
)
重点字词
可数:可以点数。盖:原来。故:所以。直:相当。以:用。粘(连接)。
沃(浸泡)。为:成为。奇:奇观。
诎
,缩短。
妖蒨
,妩媚。文:装饰。
况:况且。屯:驻扎,防守,蓄:聚集,储藏。致:意趣。故:因此。
壮:壮美。妍:美好。
翻译句子:
1
)
政须君山妖蒨,以文其陋
2
)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
第二段重点字词
于:比。着:写在。酌:饮。意致:意趣兴致。城:内城。郭:外城。箸:筷子。
愀然:容色变动的样子。泫然:流泪的样子。己:控制。既(已经)成。落之:落成。直须:真想。凭:靠。夫:发语词。边垂:边疆。议,弹劾。诚:实在。入:在朝廷内。报政:报告政绩。为:被。窘,困住。玄:黑。皤:白。是:这。
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中的意思
故
直以
千里一壑( ) 粘天
沃
日为奇( )
此楼得水稍
诎
( )
政
须君山
妖蒨
( )
以
文
其陋( ) 亦复何
致
?( )
得山而
妍
( )
直
须凭栏大哭一番
乃
快( )
泫然
不能自己也( )
愀然
以悲( )
子京增
谍
籍兵( ) 边
垂
以安( )
第
以束发登朝( ) 不久报政
最
矣( )
为毛锥子所
窘
( )
翻译下列句子
1
)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屏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
2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
翻译句子
A
、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
B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
结构分析
第一段:主要写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
分为两个层次,以 “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为界。
第一层主要写巴江水势(与九水对比),交代了岳阳楼之所以有奇特之名的原因。
第二层主要写君山之秀,用君山之秀衬托出岳阳楼的美观。
结构分析
第二段:游洞庭湖美景,触景生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心日灰,内心悲伤的情感。
也可分为两个层次,以“泫然不能自己也。”为界。
第一层:写游览所见之景,按时间顺序,描写了静、快、汹涌之景象。
第二段:触景生情,叙述了滕子京博大的胸襟,表达了滕子京不应悲伤的缘由,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心日灰,内心悲伤的情感。
行文思路与主旨概括
触景
-----
思古
------
伤己
本文描写了洞庭湖一日美景,深刻地表明了滕子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同时也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壮心日灰,内心悲伤的情感。
概括楼之观
--------
得水而壮,得山而妍
风日清和
---------
静 借景
描写游之景
亭午渐劲
---------
快
日暮奔腾
---------
汹 抒情
滕子京不可哭
---
有知己,
触景生情
怀才可发
言志
本人可哭
----------
年已迈,
壮心日灰
作者的与滕子京的思想有何不同?
滕子京 虽遭贬谪,但具有“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思想,能笑对人生
作者 官场不顺利,加上胞兄病故,内
心抑郁难以排遣,流露消极倾向
写作特点
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
)善用比喻、排比等修辞。
比较探究孟浩然、袁中道、杜甫和范仲淹的思想境界
孟浩然:借助浩荡汪洋的洞庭秋水,烘托自己的凌云壮志和积极进取的勃勃雄心;借“欲
……”
之喻表达自己满腹经纶却苦于无人引见,用“端居
……”
表达自己对国家无所作为的羞愧和自己欲出仕为官的想法。
袁中道:表达的是怀才不遇、感极而悲的辛酸悲凉。但他率情任性,直抒胸臆,敢说敢哭,敢于放任个性表达真情,有其可爱和动人的一面。以上两人做官出仕的思想在当时也很正常。
比较探究孟浩然、袁中道、杜甫和范仲淹的思想境界
但与杜甫的个人孤苦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博大深沉的苦难感,与范仲淹“先
……
后
……”
的崇高精神、悲壮情怀相比,显然无法相提并论。
比较袁中道与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的异同。
袁文描述更为细致
,
且许多内容有着使事物的本质豁然洞见的新颖性
,
知识的趣味性
,
与实地游历考察有重要的关系
.
一
)
一般诗文多谈其烟波号渺
,
袁文有两点不同
.
一是它有匹练之状
;
二是解释
,
描述了它何以奔腾浩渺的成因
.(
一因季节
,
二因长江倒灌
;
三因其为低洼之地
,
受水为湖
.
在这里
,
吞长江一说也可得到具体细致的描绘
,
给予读者以知识性
)
比较袁中道与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的异同。
二
)
袁文写出了岳阳楼景观具体奇在哪里
,
妙在哪里
.
三
)
袁文具体描绘了当日游历的景观
.
范文的景观描写不仅没有那么具体细致
,
而且许多描写
,
特别是悲 喜两段的描写
,
缺乏个性
,
放到别的地方也一样
,
这与作者未到实地有关
,
更与作者的写作目的 重点和运用的技巧不同有关
,
而这也恰恰是范文的成功之处
.
范文抒情言志胜过袁文
,
与并未到实地考察有一定关系
文学的特点就是要把客观对象
(
如洞庭湖景观
)
的特点与作者主体情志的特点很好结合起来
,
最关键的是以作者的情志去同化 取舍 重塑前者
.
范文抓住洞庭湖的一个主要特征
,
进行的是概括性的描写
,
而概括性的描写是诗歌描写的基本方式
;
同时
,
从具体描写中超脱出来
,
也方便议论言志的展开
.
袁文是写实性为主的游记
,
描写具体生动
,
但中间过渡生硬
,
有有意为文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