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四大名楼总图
中国四大名楼
岳阳楼(湖南岳阳)
黄鹤楼(湖北武汉)
鹳雀楼(山西永济)
滕王阁(江西南昌)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
(唐)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落霞秋水
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
。
王勃
《
滕王阁序
》
学习
目标
1
、朗读和背诵全文
。
2
、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
3
、体会古人那种旷达的胸襟,学习他们 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知人论世,理解情怀
范仲淹
(989
—
1052)
,字
希文
,苏州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死后
谥号文正
,本文就选自
《
范文正公集
》
。他一生坎坷,出身贫寒,两岁丧父,和母亲随任小官吏的继父四处迁徙,其青少年时代,生活贫困,常常只能吃一点韭菜末,但他昼夜苦读,从小就自诵
“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
26
岁
登进士科后,因敢于直言,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但即使这样,
52
岁时,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人送
“
军中有一范,西贼惊破胆
”
之誉。
54
岁时,提出改革措施触怒守旧派,
55
岁时又继续遭贬,流转任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
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
7
成语故事:
断齑划粥
范仲淹自幼丧父,随母亲改嫁到长山朱家,就读于长白山寺。他在生活十分困顿的情况下发奋苦读,常于寺中熬一锅粥,划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取山韭野菜,切成数段,用盐腌一腌就着吃。这样度过三年,终于考中进士。
齑:酱菜或腌菜之类。
1046
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
《
洞庭晚秋图
》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
《
岳阳楼记
》
,表达了他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的旷达胸襟和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
背景
听读课文 正确朗读
谪
守
属予
浩浩
汤汤
淫雨
霏霏
隐
曜
樯
倾
楫
摧
忧
谗
畏讥 岸
芷 汀
兰
偕
忘
zhé
yào
qiáng
jí
zhǐ
tīng
xié
fēi
chán
zhǔ
yú
shāng
字词把握
疏通文句 口译课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
谪 守
巴
陵郡。
越明年
, 政
通
人
和
百废
具
兴,
乃
重修岳阳楼, 增
其旧
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
予 作文 以
记之。
顺利
规模
我
第二年
写文章
来 ,表目的
贬官
做太守
和乐
到了
(通假字)“俱”
都
(通假字)”嘱”
嘱托
于是
庆历
四年春天
,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14
难句解释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要按现代汉语习惯颠倒语序:
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
“唐贤今人”的语序应是“
唐今贤人
”,即唐代和当代的贤人。这叫“互文”。
在上面刻上唐代和当代名人的诗赋。
予观
夫(
那
)
巴陵
胜状
(
美景
)
,在洞庭一湖。
衔
(
连接
)
远山,
吞(
吞吐
)
长江,浩浩
汤汤(
水流浩大的样子
)
,
横(
宽广
)
无
际涯(
边
)
;
朝晖夕阴(
一天里阴晴不定(互文)
)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
大观
(
雄伟景象
)
也,前人之述
备
(
详尽
)
矣。
然则
(
虽然这样,
那么
)
北通巫峡,南
极
(
尽
)
潇湘,
迁客
(
贬谪的政客
)
骚人
(
诗人
)
,多
会
(
会集
)
于此,览物之情,
得
(
能够
)
无异乎?
我看那巴陵的美好景色,全都在洞庭湖。
(它)连接着远方的
山脉,
吞吐着长江的
水流;
浩浩荡荡,宽广无边
;早晨日光明媚傍晚天色昏暗,一天之内天气景象变化万千。
这就是
岳阳楼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虽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迁谪之人和诗人们,大多在这里会集,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难句解释
若夫 淫雨霏霏
,连月不
开
;阴风怒号,
浊浪
排空
;日星隐
曜
,山岳
潜形
;商旅不行,
樯
倾
楫
摧;
薄
暮
冥冥
,虎啸猿啼。登
斯楼也,则有
去 国
怀乡,忧
谗
畏讥,满目
萧
然
,感
极
而悲者矣。
光辉
解除,放晴
隐没了形体
冲向天空
桅杆
船桨
离开
国都
迫近
谗言
连绵的雨
极点
像那
昏暗的样子
萧条冷落的样子
19
像那阴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了光辉,山岳也潜伏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迫近傍晚时,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害怕被人讥讽的心情,会觉得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到极点而十分悲伤。
至若
春
和 景
明,波澜不
惊
,上下天光,
一
碧万顷;沙鸥翔
集
,
锦鳞
游泳,岸芷
汀
兰,
郁郁青青。而
或
长烟
一
空
,
皓月
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
璧
,渔歌互答,此乐何
极
!登斯楼也,
则有心
旷
神
怡
,宠辱
偕
忘,
把
酒
临
风,其喜洋洋者矣。
有时
起、动
尽头,穷尽
停歇
一起
端,执
日光
和煦
至于
水中小洲
一片
全
圆形的玉
消散
美丽的鱼
洁白,明亮
愉快
开阔
面对
21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光和水色交相辉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沙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落下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小洲上的芷草兰花,茂盛青绿,有时湖上烟雾全都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烁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底的碧玉,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里会有穷尽呢!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起都被忘掉,(于是)在清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那真是高兴到极点了啊。
嗟夫!
予尝
求
古仁人之
心
,
或
异二者
之为,何哉?不
以
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
堂
之高,则
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是
进
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 乎。
噫
!
微
斯人,吾谁与
归
?
或许
探求
啊
没有
朝廷
叹词,唉
心思
归依
因为
进朝做官
为
…
忧虑
位居
唉!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跟以上两种感情不同,为什么呢?(是因为)
他们不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处在高高的庙堂上
就为百姓而忧虑,处在偏远的江湖之间就替国君而担忧。这样(他们)进朝廷做官也担忧,退处江湖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他们一定会说
“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
吧!啊!如果没有这样
的人,我还能和谁志同道合呢?
24
微斯人,吾谁与归?
“
吾谁与归
”
属宾语前置,需颠倒语序:
吾与谁归
。
除了这样的人,我还能和谁同道呢?
质询研讨 深入理解
1
、被贬,总不是什么好事,范仲淹在文章一 开头便提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是否让老朋友难堪呢?(课文为什么这样开头?)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才一年工夫,就“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还重修了岳阳楼,这样开头,既是对他政绩的赞扬,也是为他的被贬鸣不平。
还呼应后文,劝勉他“不以己悲”。
2
、作者在这里没有对岳阳楼进行详细描绘,原因是什么?
第一,“前人之述备矣”,因为不必再去重复;第二,从全文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岳阳楼的建造经过和它的构造及景物,而在于借景抒情。
第二段先写景再抒情,如何写景?
1
、先指出岳阳楼的胜景集中在洞庭湖,渲染浩瀚的气势。
2
、接着从
空间
上写浩瀚的湖面。
3
、最后从
时间
上写湖面上变化万千的壮丽景象。
其中哪两个字最有气势?
衔、吞
1
、第三段写了哪些景物?
2
、这些景物描写渲染了什么气氛?
阅读第三段,思考:
霪雨、阴风、浊浪、日、星、山岳、商旅、樯、楫、虎、猿
3
、通过这些
景物可看出迁客骚人怎样
的感情?
在朝廷中遭遇谗言诽谤,离开家乡,悲伤至极之情
渲染“悲”的气氛
阅读第四段,思考:
1
、第四段写了哪些景物?
春风、日光、波澜、湖光、天色、沙鸥、美丽的鱼、芷、兰、月影
2
、从这些景物可以体现出洞庭湖的什么特征?
明媚艳丽
3
、通过这些景观体现
出迁客骚人的
什么感情?
因美景而忘乎官场世俗的喜悦之情
翻看文章第
3
、
4
段,思考以下问题:
1
、课文三、四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
一、阴雨凄凉 二、明媚晴朗
2
、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
“
迁客骚人
”
的
“
悲
”
与
“
喜
”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
讥”概括
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概括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做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转入议论,突出主旨。
1
、本段表现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旷达的胸襟,
“先天下
… …
乐而乐”表达作者政治抱负。
2
、从这理想的寻求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有怎样的人品?
不贪图名利和富贵,清廉正直,忧国忧民
翻看文章第
5
段,思考以下问题:
“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思考:
试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
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
名家诵读 把握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