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检测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轮廓(kuò) 熨贴(yùn) 隽永(juàn) 如醉如痴(chī)
B.虔诚(qián) 翌日(yì) 铿锵(kēng) 亘古不变(gèn)
C.禁锢(gù) 坍圮(tā) 仓猝(cù) 绚丽多采(xuàn)
D.粗糙(zāo) 蓓蕾(bèi) 跌宕(dāng) 捋着触须(lǚ)
解析 A、熨贴yù,C、坍圮tān,D、粗糙cāo
答案 B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舞谢歌台 金戈铁马 羽扇纶巾 抱薪救火
B.日削月割 钩心斗角 鼎铛玉石 锱铢必较
C.楚人一炬 不遐自哀 瓮中之鳖 情有独钟
D.慷慨陈辞 枉废心机 名垂青史 无动于衷
解析 A项谢—榭;C项遐—暇;D项废—费。
答案 B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六个月种田,六个月干闲。”电视、酒桌、麻将这农闲时雷打不动的 “老三样儿”如今被月月有演出、周周有活动的农村文化大院挤得“下了岗”。
B.“书是灯,给你一个世界,伴你远行……”今天上午,伴随着两位小朋友演唱的“书的世界”的甜美歌声,第17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拉开了帷幕。
C.一放假就是兴趣班、补习班、作业、电脑、电视粉墨登场的日子。孩子们不知道除了这些,假期还能怎么过?
D.保护文物古迹,要在能力的范围内、科学规划、统筹协调。文物古迹长存于世,才能更好地展示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历史神韵。
解析 B项“书的世界”应标“《 》”;C项末尾的“?”应改为“。”;D项第一个“、”应改为“,”。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电视剧《蜗居》一炮打响,不久就有《蚁居》播出,后者与前者情节类似,给观众狗尾续貂之感。
B.现代人类面临环境变化的威胁日益严重,不少人怀疑倡导低碳生活只是亡羊补牢
,电影《2012》中玛雅人的预言或许有一天会成为现实。
C.几百年过去了,那些功名富贵都已焕然冰释,一幅“无用”的画,却为这座古城带来了扎扎实实的声名和利益。
D.张爱玲小说中运用的古典词语受到普遍关注,评论者对此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是奇词妙语,锦心绣口;有人认为是陈词滥调,无病呻吟。
解析 A项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用于此处属望文生义。B项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不合语境。C项焕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该成语不能用于“烦恼”,应改为“烟消云散”。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家住建部鼓励地方开发限价房和经济租用房,改变住房建设“一条腿走路”,从而缓解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B.假劣农资不仅会造成农作物的绝收甚至减产,减少农民收入,而且将严重损害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C.在王家岭煤场通风巷广场群众的含泪欢呼中,往年祭奠亡故亲人的清明节,变成了百余名工人兄弟的“重生日”。
D.懂医学的人,都知道99.9%高血压都伴有微小血管的损伤,而患者吃西药虽降压快,但有严重的副作用,易引发脑中风、脑猝死,残留毒素,导致肝肾受损。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应在“一条腿走路”后加“的局面”。B项语序不当,“绝收”与“减产”交换位置。D项语序不当,“易引发脑中风、脑猝死”放到“导致肝肾受损”之后。
答案 C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
、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 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6.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解析 从第4段“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一句可看出,李清照是反感“俗词”的。
答案 D
7.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解析 文章并未提及李清照的尊体论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事实上也不是这样。
答案 D
8.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解析 文章并未提及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的成就。
答案 B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东坡谓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予每读书史,追悼古昔,未尝不掩卷而叹。伶玄叙《赵飞燕传》,极道其姊弟一时之盛,而终之以荒田野草之悲,言盛之不可留,衰之不可推,正此意也。
国初时,工部尚书杨玢长安旧居,多为邻里侵占,子弟欲以状诉其事,玢批纸尾,有“试上含元基上望,秋风秋草正离离”之句。方去唐未百年,而故宫殿已如此,殆于《黍离》之咏矣。慈恩寺塔有荆叔所题一绝句,字极小而端劲,最为感人。其词曰:“汉国河山在,秦陵草木深。暮云千里色,无处不伤心。”旨意高远,不知为何人,必唐世诗流所作也。李峤《汾阴行》云:“富贵荣华能几时,山川满目泪沾衣。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明皇闻之,至于泣下。杜甫《观画马图》云:“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云:“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洞①昏王室。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元稹《连昌宫词》云:“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闼树宛然。”又云:“舞榭欹倾基尚存,文窗窈窕纱犹绿。”“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晨光未出帘影黑,至今反挂珊瑚钩。指似傍人因恸哭,却出宫门泪相续。”凡此诸篇,不可胜纪。
《飞燕别传》以为伶玄所作,又有玄自叙。予窃有疑焉。不唯其书太媟②,至云扬雄独知之,雄贪名矫激,谢不与交:为河东都尉,捽③辱决曹班躅,躅从兄子彪续司马《史记》,绌伶玄无所叙录,皆恐不然。而自云:“成、哀之世,为淮南相。”案是时淮南国绝久矣,可昭其妄也。因序次诸诗,聊载于此。
(洪迈《容斋随笔》)
【注】 ①洞(hònɡ tónɡ),弥漫无际;②媟(xiè),轻慢,亲近而不庄严;③捽(zuó),揪或抓之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衰之不可推 推:预知。
B.雄贪名矫激,谢不与交 谢:拒绝。
C.案是时淮南国绝久矣 案:案件。
D.聊载于此 聊:姑且。
解析 案:通“按”,考查,研求。
答案 C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东坡谓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B.①而终之以荒田野草之悲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①多为邻里侵占
②为长者折枝
D.①行宫门闼树宛然
②何为其然也
解析 C项均为介词,用。A项前为连词,表修饰;后为连词,表顺承。C项前为介词,被;后为介词,对。D项前为形容词词尾;后为代词,这样。
答案 B
11.以下文中所引的诗句分别编为四组,都是从宫阙兴废的角度反映朝代盛衰变化的一组是( )
①试上含元基上望,秋风秋草正离离
②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③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④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洞昏王室
⑤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闼树宛然
⑥舞榭欹倾基尚存,文窗窈窕纱犹绿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解析 ②句没有写宫阙,④句写的不是宫阙的兴废。
答案 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由苏轼的关于废兴成毁观点引出《赵飞燕传》,感叹兴盛不能永久、衰亡不可以预知的沧桑变化。
B.宋初工部尚书杨玢的家人因旧居被邻里侵占欲上告,杨玢写诗劝告家人没有必要因此与他人争执甚至引起诉讼。
C.作者引用大量诗句,这些诗都是从不同角度反映唐代兴盛和衰亡的变化,其中主要引用了杜甫和元稹的诗。
D.作者认为《赵飞燕传》不是伶玄所作,最有力的证据是伶玄说自己曾经做淮南相,但是到他那时淮南国早就灭亡了。
解析 “都是从不同角度反映唐代”错误。
答案 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予每读书史,追悼古昔,未尝不掩卷而叹。(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去唐未百年,而故宫殿已如此,殆于《黍离》之咏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飞燕别传》以为伶玄所作,又有玄自叙。予窃有疑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每当我阅读古代史书,追思悲悼古代的人事,(我)没有一次不合上书卷而感叹。
(2)刚刚距离唐朝灭亡不到一百年,但是原来的宫殿就已经像这样,几乎(或“大概”)和《黍离》歌咏的差不多吧。
(3)《飞燕别传》被认为是伶玄所写,并且还有伶玄的自叙。我私下里对此有怀疑。
【参考译文】
苏东坡说兴衰成败不可能预先得知。每当我阅读史书,追思往古的人事,未尝不掩卷长叹。伶玄写《赵飞燕传》,极力渲染飞燕姐妹一时间的荣宠,然而最终却以荒田野草的悲凉作为结尾,言盛之不能永留,衰落是不可避免的结局,它所要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
宋朝初年,工部尚书杨玢在长安的旧居有不少被邻居们侵占去了,杨家的后代想状告这件事,杨玢在状纸下面批了几句话,有一句说:“试上含元(指唐朝的含元殿)基上望,秋风秋草正离离。”唐朝灭亡还不到一百年,而故宫旧殿就变成了这个样子,几乎和宗周《黍离》的歌咏差不多了。慈恩寺的塔壁上有荆叔题写的一首绝句,字很小但端正遒劲,写得非常出色感人。这首诗写道:“汉国河山在,秦陵草木深。暮云千里色,无处不伤心。”寓意深沉高远,不知荆叔是个什么样的人,但肯定是唐代诗人的笔墨。李峤《汾阴行》说:“富贵荣华能几时?山川满目泪沾衣。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唐玄宗听后,竟为之伤心落泪。杜甫《观画马图》诗说:“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说:“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
年间似反掌,风尘砫洞昏王室。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元稹的《连昌宫词》说:“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闼树宛然。”又说:“舞榭欹倾基尚存,文窗窈窕纱犹绿。”“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街斜。”“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晨光未出帘影黑,至今反挂珊瑚钩。指似傍人固恸哭,却出宫门泪相续。”像这样的诗篇,无法胜记。
《飞燕别传》一般都认为是伶玄写的,书中还有伶玄的自叙和桓谭的跋语,我对此十分怀疑,不单单是因为这部书描写猥亵,至于说唯独扬雄了解他,说扬雄由于顾惜名声,抑盖真情,所以不与伶玄交往;还说伶玄曾任河东都尉,殴打过决狱官班躅,班躅叔伯兄长的儿子班彪续写司马迁《史记》时,以伶玄没有什么著述为由将他排除于史书之外,这些说法恐怕都不可信。伶玄的自叙又说:“汉成帝、哀帝时任淮南王相。”按,成、哀二帝时淮南封国已经早就灭亡了,可见这种说法的荒谬。因而序次诸诗,附记在此。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 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方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千古江山,____________。舞榭歌台,_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______________,非秦也;______________,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答案 (1)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灭六国者六国也 族秦者秦也
五、(12分)
16.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4分)
大沙丘的景致是典型的好莱坞西部片中的景色,戈壁,蓝天,还有牛仔,还有他们的牛群。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如何平衡牛群、牛仔以及草场的关系是大沙丘国家公园成立后管理者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①场的质量也是牛仔们安身立命之本
②没有牛群的繁衍生息,草场会失去生态链中重要的环节
③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场生态退化
④在美国的超市,不同草场的牛肉价格相差甚远
⑤牛仔和牛群对草场是双刃剑
答案 ⑤③②①④
17.阅读下面这则寓言,请代蜗牛妈妈写一句安慰、激励小蜗牛的话。要求:有一定的哲理性,不超过30字。(4分)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一生下来,就要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保护啊!
小蜗牛:毛虫姐姐没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为什么也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我们才幸福呢!我们有壳,不靠天,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18.在招聘会上,某公司的考官对前来应聘的大学生说了下面的话。请写出考官的言外之意,并为大学生设计一段简明、得体的应对的话。(4分)
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会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
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言外之意——你不适合本单位的工作,我们不能聘用你。
应对——单纯也是一种美德,如果我有幸加盟贵公司,我将会很快成为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我希望自己有这样一段经历。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光与影
迟子建
①光肯定不单单是为了黑暗而存在的,因为光也生长在光明的时刻,比如白昼时大地上飞舞的阳光。当然,大多的光是因为黑暗的存在而存在的,比如蜡烛、油灯、马灯、电灯泡、灯笼、篝火等等。月亮和星星无疑也是生长在黑暗中的光明,但它们可能是无意识地生长的,所以对待黑暗的态度也相对宽容些。月亮有圆有缺,即使它满月时,也可能一头扎进乌云的大厚被子中蒙头大睡,全不管有多少夜行人等待它的光明。星星呢,它们的光暗淡的时候多于明亮时,所以人类想借助它们的光明,是不大容易的。
②我记忆最深的光,是烛光。上小学的时候,山村还没有通电,那时供销社里卖得最多的就是蜡烛。蜡烛白色的居多,但也有红色的,人们喜欢买上几包红蜡烛,留到节日去点。在那个年代,蜡烛是完全可以作为礼品送人的。正月串亲戚的人的礼品袋中,除了鸡、鸭、罐头和布匹外,很可能就会有几包蜡烛。懂得节省的人家,一支蜡烛能使上四五天,只要月亮的光能借上,他们就会敞开门窗,让月光奔涌而入,刷碗扫地,洗衣铺炕。我最爱做的,就是剪烛花。蜡烛燃烧半小时左右,棉芯就会跳出猩红的火花,如果不剪它,费蜡烛不说,它还会淌下串串烛泪,脏了蜡烛。我剪烛花,不像别人似的用剪刀,我用的是自己的手,将大拇指和二拇指并到一起,屏住气息探进烛苗,尖锐的指甲盖比剪刀还要锋利,一截棉芯被飞快地掐折了,蜡烛的光焰又变得斯文了。烧剩的蜡烛瘪着身子,但它们也不会被扔掉,女孩子们喜欢把它们攒到一起,用一个铁皮盒盛着,坐到火炉上,熔化了它们,采来几枝干树枝,用手指蘸着滚烫的烛油捏蜡花。蜡花如梅花,看上去晶莹璀璨。在那个年代,谁家的柜子和窗棂里没有插着几枝祈福的蜡花呢!
③光中最不令我喜欢的就是阳光了。往往我还没有睡足呢,它就把窗户照得雪亮了。比较而言,月光最不令人厌烦了,它的光总是柔柔的,带着股如烟似雾的缥缈气息,给人带来无边的遐想和温存的心境。好的月光质感强烈,你觉得落到手上的仿佛不是光,而是绸带,顺手可以用来束头发的。而且泻在山山水水的月光也不像阳光那样贫乏,月光使山变得清幽,让水变得柔情,流水裹挟着月光向前,让人觉得河面像根巨大的琴弦一样,清风轻轻抚过,它就会发出悠扬的乐声。
④马灯和油灯,因为有了玻璃灯罩作为衬托,其性质有点像后来的电灯了。很奇怪,我印象中使马灯的都是些老气横秋的更倌和马夫,他们提着它,要么去给牲口喂夜草,要么去检查门闩是否闩上了。而掌着油灯的人呢,又多数是年老的妇人,她们守着油灯纳鞋底或者是补衣裳,油灯那如豆的火苗一耸一耸的,映着她们花白的头发和衰老平和的面庞。所以我觉得马灯和油灯与棺材前的长明灯密切相关,因为使着这两种灯的人,离点长明灯的日子是不远的了。
⑤
有了光,而又有了形形色色的天上和人间的事物,就有了影子。有些影子是好看的,如月光下被清风摇曳的树影,黄昏时水面漂泊的夕阳的影子以及烛光中小花猫蹑手蹑脚偷食儿的影子。我印象最深的影子,是烛光反射到墙面的影子,有桌子、花瓶,有插在柜角的鸡毛掸子,也有人影。这些上了墙的影子随着光的变幻而变幻着,忽而胖了,忽而又瘦了;忽而长了,忽而又短了,让人觉得影子毕竟是影子,一从实物中脱离出来,它就走了样了。
⑥老人们爱说,一个人有影子是好事情,要是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影子消失了,说明你离做鬼的日子不远了。所以我从小特别恐惧看自己的影子。它在,你可以气定神凝;一旦寻不着它,真的会急出一身冷汗,以为身后已经跟着一群小鬼了。
⑦在光与影的回忆中,有一把小提琴的影子会浮现出来。它的旋律响起来的时候,即使在阴郁的天气中,你仍能感受到光明。“文革”中,那把小提琴被砸烂了,因为那是属于小资产阶级的东西。琴声能流淌出光明,这样的光明能照亮人荒芜的心,可是这种光明是看不到影子的,如果用老人们的说法去推理它,音乐与鬼魅就是难解难分的了。难怪最忧伤最动人的旋律在给人带来心灵光明的时候,也会在一个特殊年代带来生活上的灾难,因为音乐带着鬼啊。
⑧生活的富足,使马灯、油灯渐次别我们而去了,烛台也只成了一种时髦的展览了。当我们踏着繁华街市中越来越绚丽的霓虹灯的灯影归家,为再也找不见旧时灯影的痕迹而发出一声叹息的时候,那些灯影斑驳的往事,注定会在午夜梦回时幽幽地呈现。
19.作者为什么会对烛光“记忆最深”?请简要概括其中的原因。(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引领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从而有助于理解文章主题。答题的关键参考段落是第②段,关于对烛光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回忆,对故乡未来的祝愿之情。答案的语言需自己整理,层次要清晰。
答案 (1)烛光联系着家乡的风俗民情;(2)烛光映照出家乡勤俭淳朴的人民;(3)烛光牵着我快乐的少年生活;(4)烛花寄托着故乡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第③段描写的月光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要文段意思的分析概括能力,答案重要词语都在段落之中,但需精心筛选,自己组织语言,否则会有失全面。文段中的“柔柔”“无边的遐想和温存的心境”“质感强烈”“使山变得清幽,让水变得柔情”“让人觉得河面像根巨大的琴弦一样”等特点,是作者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才写得可感可触,有声有形的。
答案 特点:①月光讨人喜欢。因为它质感强烈,柔柔的光能给人带来无边的遐想和温存的心境。②
月光使山山水水变得更加富有韵味。它使山变得清幽,让水变得柔情,和流水清风一起发出悠扬的乐声。作者巧妙地从人的感觉出发,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将无形的月光写得可感可触,有声有形,文笔细腻。
21.有人说,文章的第④段内容和全文的主旨不合。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探究题,你可以赞成,也可以否定,反面作答,但需说出理由,言之成理,论之有据。
答案 (示例)我认为第④段内容和全文的主旨是吻合的。因为第④段借对马灯和油灯的回忆写了故乡的老人,尽管他们已经步入晚年,却依然辛勤劳作、操劳不止。这段内容以点写面,突出了故乡人民的勤劳淳朴。在结构上有和前后文呼应及引出下文的作用。
22.文章末尾的“一声叹息”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和情感的理解概括,整体把握可以发现:其中有对时光流逝、往日不再的淡淡伤感和无奈,也有对少年生活及故乡人的深深怀念。
答案 这“一声叹息”中既有作者对繁华现实世界的淡淡失望,对时光流逝、往日不再的伤感和无奈,也有对少年时光、对故乡的人和生活的深深怀念。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古罗马哲人赛涅卡说,人的生命如同寓言,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容,有内容的生命自然是精彩的。
进化学家达尔文说,自然界中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精彩。
对此,你又是如何看的呢?请你以“精彩的生命”为标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故事,可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述你的思想观点。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3)不能抄袭。
写作提示:“精彩的生命”,可选择的事例非常多。关注生命本身,便是一种别样的精彩。伟大的生命是精彩的,卑微的生命也是精彩的。精彩本身可以理解为对自身的超越,对环境、挫折、灾难的无畏无惧。散文最佳,记叙文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