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温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及文言基础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可见当时嬉(xī)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销受了。
B. 一个人年纪大了而又荒唐起来以至于赊帐的时候,不知怎么的,他决不赊格斯拉兄弟俩(liǎng)的账。
C.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yǔ)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D. 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震雄风;也有的昙(tán)花一现,未老而先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和字形辨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的考核是重点。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主要的方法是①形辨法。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②音辨法。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A项,销——消;B项,兄弟俩(liǎng)——liǎ;D项,于——与,震——振。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需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甲)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乙)但是,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丙)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2. 文段中的加点字,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必需 B. 非议 C. 猛烈 D. 相得益彰
3.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A 3. B
【解析】
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运用。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A项,“必需”是“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是动词,在句子中主要与别的词结合做定语。“必须”是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是助动词,在句子中只做状语。结合语境内容分析,应该用“必须”。
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运用。一般常见的标点符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等。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使用,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B项,“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之间是并列关系,逗号改为顿号。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美国鼓吹“中国责任论”的实质是要把中国推到第一线,替美国火中取栗,并让中国承担搞砸对朝关系。“中国出手论”与其异曲同工,荒唐而不可接受。
B. 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表达了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深厚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汉字对更好地阐释“一带一路”战略所蕴含的互利共赢的精神内涵很至关重要。
C. 作品写得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活的提炼亦即艺术概括的问题,但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洗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条。
D.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成分残缺,缺宾语,在“对朝关系”后加“的后果”;B项,重复赘余,“至关”意思为相当地、很,与“很”重复,“很”“至关”去掉一个;C项,不合逻辑,“洗练”改为“欠洗练”
5. 请写出下列这则寓言的寓意,不超过15字。
有一张弓做事很毛躁。一清早起来,弓张开臂,刷地就是一箭。箭刚飞出去,弓马上就大叫起来:“唉,唉,等等,回来!我还没想好射向哪儿,你出去干什么呢!”弓拔腿就追,可箭早没影了。
【答案】做事要有的放矢,三思而后行。
【解析】试题分析:本则寓言意在说明做事不能盲目轻率的皆可。下面这些概括都不够准确:世上没有后悔药;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做事不能三心二意;不想做的事,不要去做;习惯的巨大力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
.....................
6.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B.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D.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通假字。“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A项,“详”通“佯”,假装。B项,“涂”通“途”,道路;“莩”通“殍”。D项,“陵”通“凌”,凌辱。平时注意积累识记。
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若入前为寿
B.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C.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D.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A项,“前”,名词当作动词,走向前;B项,“上”,名词作状语,向上;C项,“疾病”,名词当作动词,生病;D项,“抚”,名词当作动词,抚慰。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为巡船所物色
B.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
D.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今异义词。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词义弱化,词义强化,古褒今贬等。A项,“物色”,古义:盘查;今义: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B项,“行李”,古义:外交使节;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C项,古今同义,曲直都作“是非”解。D项,“遗体”,古义:赐予的身体;今义:人死后的身体。
9.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今君乃亡赵走燕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 竖子不足与谋
D.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特殊句式。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A项,省略句,应该是“亡于赵走于燕”。B项,省略句,应该是“以之为东道主”。C项,省略句,应该是“不足与之谋”。D项,判断句。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丛林”中寻找温度
2017年12月,一款来自日本的游戏《旅行青蛙》火爆了起来。玩家养了一只小青蛙,为它准备食物和行囊,它会不定期出去旅游,寄给你明信片和伴手礼。因为玩法简单,它跨越了语言的障碍,可以做到“无师自通”。
与传统游戏不同,在这个游戏里,玩家只能喂养却不能控制小青蛙,这种不确定性却产生了牵挂。收到小青蛙明信片的玩家们,会忍不住把它分享在朋友圈,“好像一位老母亲,把儿子的照片给朋友看,别人觉得很无聊,我心里却很甜蜜。”微信朋友圈,是捧红《旅行青蛙》的一大推手。它的分享冲动和社交属性,是其他游戏很少具有的,甚至社交成了游戏本身的意义。
《旅行青蛙》的不同,在于给人一种内心安稳的感觉,“朴实而细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常江这样形容。他说,当下,很多东西都在失去原有的温情,被冷酷的数字逻辑所摧毁。流行的媒介,比如微博和知乎,或是通过大众情绪来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或是用一种自命不凡的“科学主义”去解构人性和情感,在这种情况下,简单、质朴、纯粹、“小而美好”的产品反而有了自己的市场,“说的过分一点,它们身上折射着人文精神的光辉”。
网名“柱子”的男生是一位“养蛙”男孩。他在郑州读医学专业,实验中他曾接触过十几次青蛙,“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可爱的动物,外表丑陋,内心温顺,就像《巴黎圣母院》里的卡西莫多。”刚开始玩这款游戏时,他在备考,累的时候打开游戏,发现小青蛙也在家读书,甚至边看边打瞌睡,他会觉得被温暖了一下,有陪伴的感觉。他也喜欢小青蛙“说走就走”的自由旅行。在游戏里,他最期待小青蛙寄回来的明信片,通过它们,他了解了日本名古屋、九州、东京等景点和文化。
玩家们普遍反映,这是一款不需要花钱的游戏,充100元就能通关。“我们的定价是小孩子的零用钱范围内。”《旅行青蛙》策划人上村真裕子说,游戏的收入分为玩家充值和广告两部分,基本是对半分的。因为中国玩家的热情,他们已经在考虑从中国开始,设计海外明信片了。
有意思的是这款游戏在日本一点都不流行,一位在英国留学的日本人说:“我问了亲戚朋友,都没有人知道。实际上,日本媒体最近才开始报道这款游戏,因为大家都很好奇它为什么在中国那么火。”她说听到这款游戏时,她想起1990年代末日本的电游游戏“PostPet”,你的宠物会不断往家里带回“宝物”。
其实也有人对这款游戏产生了厌倦,他们认为除了浪费时间,人们不可能在上面获得真正的关怀,甚至它连一种廉价替代品都算不上。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减)
10.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 《旅行青蛙》具有其他游戏所没有的社交属性,社交是这款游戏本身的意义。
B. 《旅行青蛙》因其“朴实而细腻”给人一种内心安稳的感觉,这种体验正是其他游戏所缺乏的。
C. 这款游戏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投射——玩家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青蛙的身上,一人分饰多种角色,从中体验着各种情愫。
D. 这款游戏在日本不火是因为日本人的生存和生活的环境不需要情感的抚慰和为自己制造温暖。
11. 下面各项关于《旅行青蛙》游戏爆红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 玩法简单,没有语言的障碍,人人可以做到“无师自通”。
B. 它的分享冲动和社交属性使得它在微信朋友圈能够广泛流行。
C. 这是一款不需要花钱的游戏,它的收入来源于广告和后期的产品推广。
D. 《旅行青蛙》让玩家喜欢的不是游戏方法,而是一种牵挂和共鸣,击中了人们渴望抚慰的情感。
【答案】10. C 11. C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结合文本内容“它的分享冲动和社交属性,是其他游戏很少具有的,甚至社交成了游戏本身的意义”分析,“很少具有”而非“没有”;B项,缺乏文本依据,太过绝对;D项,在日本不火的原因是和电游“postpet”雷同。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结合文本内容“游戏的收入分为玩家充值和广告两部分,基本是对半分的。因为中国玩家的热情,他们已经在考虑从中国开始,设计海外明信片了”分析可知,这款游戏也是需要花钱的,游戏收入分为玩家充值和广告两部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12.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礼尚往来(高尚) B. 自诩是太阳(夸耀)
C. 残羹冷炙(烤肉) D. 冠冕(古代帝王的帽子)
13. 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文章从“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写起,其目的是否定二者,反面论证拿来主义的正确。
B.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此句采用反语修辞,表达了作者对“送去主义”的讽刺和否定。
C. 作者举尼采为例,其目的是说明“送去主义”的危害,如果中国只是一味“送去”,迟早会象尼采一样结局悲惨。
D. 作者认为,一味“送去”虽然不妥,但这样做,客观上展现了我们国家的强大与大度,并非一无是处。
14. 文中划线词“抛来”与“抛给”在实质上有什么区别?
【答案】12. A 13. D
14. “抛来”一般不带有坏的动机和目的,“抛给”是有目的、有企图的。
【解析】
1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意思分析,需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本题结合词性内容分析。A
项,礼:礼节;尚:注重。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也就是说朋友之间应该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1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结合文本内容“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分析可知,“客观上展现了我们国家的强大与大度”错。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1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抛来”与“抛给”在实质上的区别,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抛给”犹如“嗟来之食”,意味着轻蔑、侮辱。“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那是接受者的自我安慰,自我粉饰,表面上颇体面,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抛来”是中性的,无轻蔑、侮辱的意味。“抛来”是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一般不带有坏的动机和目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牺牲
(法国)罗尼斯
路易·拉米埃尔的脸色阴沉着,前额上有一道深深的皱纹。他的母亲胆怯..又自豪地望着她漂亮的儿子。她一直为了他而操心,也为了他去吃苦,可是她比以前更爱他。
她已经是第三次问他了,他回答:“我刚才见到埃莱娜的父亲了。他当然知道我爱他的女儿,他知道埃莱娜也爱我。于是非常坦率地同我谈了,如果我能够拿出25万法郎,他就把埃莱娜嫁给我。这25万法郎将作为我在雨果·朗贝尔商店的一份股份。”
拉米埃尔太太激动地胡思乱想着:这倒是彻底解决一生生活的好办法。雨果·朗贝尔商店就像法兰西银行一样可靠。可是……
他们曾经有过这么多钱,甚至比这些钱还要多。路易把它们都挥霍掉了,他过了7年浪荡生活。当他明白破产已经临近时,他们除了拉米埃尔太太死后才能转让的终身年金外,已经什么也没有了。
拉米埃尔太太叹了口气:“真的,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她用温和的眼光看了看儿子,又说:“如果我能把我的终身年金让出来的话……”路易的眼睛闪现出光芒,脸上出现了残暴的、贪婪的样子,他粗野地叫着:“可是你不能办到,还说这些做什么?!”
夜深了,附近教堂的钟声已经响过12下,拉米埃尔太太一直想着这件事。当路易晚上回家时,她迎着儿子走过去,轻轻地吻了儿子,低声说:“孩子,我有个想法,会有办法的,我们……会有希望……好好地拥抱一下你年老的母亲吧!”
儿子望着她,先是惊讶,随后,他想到了可能他会得到一笔财产,他便温顺地拥抱了母亲。
突然,母亲绝望地一边叫着:“明天,孩子,明天我就会告诉你的!”一边跑进了自己的房间。
她跑进房间,赶紧关上了门,她不愿意失去儿子在她的脸上留下的亲吻的微温,打开了小药箱,从里面抓起了阿片酊药瓶,把药片一口吞了下去,扫除了阻挡路易·拉米埃尔幸福生活的障碍。
15. 划线句“她已经是第三次问他了”,请根据前后文,推断她问了他什么问题。
16. 第一段“他的母亲胆怯又自豪地望着她漂亮的儿子”,加点词“胆怯”在文中有何深层含义?
17. 分析“她不愿意失去儿子在她的脸上留下的亲吻的微温”一句在表现人物形象方面有何作用?
18. 第四段插叙路易曾经有钱而又挥霍的过去,有什么作用?
19. 结合主旨,谈谈你对拉米埃尔太太以“牺牲”来成全儿子“幸福生活”的看法。
【答案】15. 埃莱娜的父亲希望你拿出多少钱娶埃莱娜/埃莱娜的父亲怎么才肯把女儿嫁给你,意思对即可。
16. 胆怯:害怕/担心。担心儿子过得不好;担心自己不能满足儿子的要求;害怕儿子的怨恨。
17. 母亲在心甘情愿付出时从中获得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突出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与上文儿子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了路易的自私、粗野、贪婪、不孝,也揭示了扭曲的母爱,表现了母爱的沉重。
18. 插叙丰
富了小说内容,交代了路易和母亲为无钱而发愁的原因,突出路易败家奢侈的过去,使人物形象更为饱满,为后文母亲的死埋下伏笔。
19. 母亲的做法情有可原,但于理不容,不值得称赞。理由:溺爱出逆子,为不孝子牺牲更不值得,被情感绑架了理智是可悲的.....
【解析】
1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与理解。请根据前后文,推断她问了他什么问题,结合文本内容“我刚才见到埃莱娜的父亲了。他当然知道我爱他的女儿,他知道埃莱娜也爱我。于是非常坦率地同我谈了,如果我能够拿出25万法郎,他就把埃莱娜嫁给我。这25万法郎将作为我在雨果•朗贝尔商店的一份股份”分析可知,埃莱娜的父亲怎么才肯把女儿嫁给你。
1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词语内涵分析。需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胆怯”,结合文本内容“她一直为了他而操心,也为了他去吃苦,可是她比以前更爱他”“拉米埃尔太太激动地胡思乱想着”分析可知,应该是担心。结合前面“她已经是第三次问他了”的内容分析,担心自己不能满足儿子的要求。结合文章的“路易的眼睛闪现出光芒,脸上出现了残暴的、贪婪的样子,他粗野地叫着”及结局内容分析,也有害怕儿子的怨恨等。
1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语句作用分析。“她不愿意失去儿子在她的脸上留下的亲吻的微温”一句在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结合后面内容“打开了小药箱,从里面抓起了阿片酊药瓶,把药片一口吞了下去,扫除了阻挡路易•拉米埃尔幸福生活的障碍”分析可知,母亲在付出时从中获得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突出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路易的眼睛闪现出光芒,脸上出现了残暴的、贪婪的样子,他粗野地叫着:‘可是你不能办到,还说这些做什么’”,与上文儿子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扭曲的母爱。
1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语段内容作用分析。主要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分析。第四段插叙路易曾经有钱而又挥霍的过去的作用,插叙的作用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本题内容上,交代路易和母亲为无钱而发愁的原因,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结合文本内容“当他明白破产已经临近时,他们除了拉米埃尔太太死后才能转让的终身年金外,已经什么也没有了”分析,为后文母亲的死埋下伏笔。
点睛: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插叙的作用: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突出主题;为下文作铺垫;突出中心思想等。
1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谈谈对拉米埃尔太太以“牺牲”来成全儿子“幸福生活”的看法,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需要明确观点,母亲的做法不值得称赞。母亲的“牺牲”,突出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路易的自私、粗野、贪婪、不孝,为不孝子牺牲不值得,也揭示了扭曲的母爱,表现了母爱的沉重。
三、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0. 下列加点的“数”,读音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数罟不入洿池 ②数口之家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不过数仞而下 ⑤识盈虚之有数
A. ① 与 ② B. ② 与 ③
C. ④ 与 ⑤ D. ② 与 ④
21.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 杳不知其所之也。
D.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2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之所以赞扬梁惠王“好战”,是因为“行王道”的根本目的是打赢每一仗。
B.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设喻,暗示梁惠王移民移粟跟邻国国君治国不尽心无本质区别。
C. 孟子在文章中提到的“王道”,实际上是儒家的一种政治主张,即以仁义治天下。
D. 孟子认为“行王道”的具体内容主要是顺应农时,合理发展生产,保障民生,施行教化。
23. 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4. 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句子断句。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 子 曰 婴 闻 古 之 贤 君 饱 而 知 人 之 饥 温 而 知 人 之 寒 逸 而 知 人 之 劳 今 君 不 如 也 公 曰 善 寡 人 闻 命 矣 乃 令 出 裘 发 粟 与 饥 寒。
——选自《晏子春秋》
【答案】20. D 21. D 22. A
23. (1)不可以的。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道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24.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如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解析】
2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读音和意义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①中读“cù”,细密的。②④都读“shù”,作数词,几、几个。③中读“shuò”,多次。⑤中读“shù”,定数。
2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例句为助词,的;A项,代词,指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B项,代词,这;C项,动词,到、往;D项,助词,的。
2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项,结合文本第二节内容分析,因果关系分析不当,“赞扬”和“‘行王道’的根本目的是打赢每一仗”错。
2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直”译为仅仅、只是,“是”译为这,“走”译为逃跑。(2)“谨”译为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庠、序”都是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教”译为教化;“申”译为反复陈述;“孝”译为尊敬父母;“悌”译为敬爱兄长;“颁白”译为头发花白;“戴”译为顶着东西。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本题中的重点词语在课文中出现过,平时多加注意积累。
2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结合动词“曰”,注意“饱”“温”“逸”的句式,表示时间词语“古”“今”等,连词“乃”,结合句意断句。句意:我(晏婴)听说古时的贤君,在吃饱的时候能够体察黎民是否在挨饿,在穿暖的时候能够关心黎民是否在受寒,在舒适的时候能够注意黎民是否在辛劳。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
参考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能够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遗憾了。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出现在道路上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现在,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干,是武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向您这儿来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25. 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26. 结合全诗,概括何相公这一人物形象,分析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法。
【答案】25. 这两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艳丽、壮阔宏大的晨猎场景(晨猎图)。“浅草”“红旗”“白马”,突出环境色彩的艳丽,“分围”“向日”“迎风”,体现场面的宏大。
26. 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个身手矫健、技艺高超的猎手形象。手法:(1)烘托,首先以壮丽景象烘托人物出场,突显其器宇不凡。(2)动作描写,直接描写。“背手抽”写出了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展现了猎手动作难度大,用动作描写直接表现其身手敏捷,技艺高超。(3)侧面描写,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艺的高超。
【解析】
2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与分析。场景特点,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作答本题先找出场面描写的句子,然后再结合句子分析特点。“分围浅草”交代了射猎队伍的庞大和准备场面的充分、壮阔;“万人齐指处”写围观人数之多;“向日”的“红旗”和“迎风”的“白马”,写出猎环境色彩的鲜丽和气氛的热烈。
2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及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法分析。分析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内容,就可以思考出人物的形象。正面描写主要从动作上分析,侧面描写主要从“万人齐指”和“一雁落”上归纳。本诗描写射手的技艺,并非是“挽雕弓如满月”“射天狼”于边地的想象,而是写现实中射手的技艺高超。“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细笔刻画射手的一招一式的娴熟、灵巧。是正面描写骑士背手取箭的动作,著一“抽”字,手势的利落可知,加之“背手”而“抽”,又可见身段之灵巧。“翻身控角弓”,弯弓名之曰“控”,这就进一步展现了射者臂力强劲的架势,“控”之而再来一个“鹞子翻身”的漂亮动作,造型又是多么健美。“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描写围观者欢声雷动的场面和落于寒空的猎物,从侧面表现射手超凡卓越的技艺。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本题,主要运用了烘托、侧面描写、动作描写等。
四、名句默写
2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 ,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______ 。
(2)廉颇闻之,______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______ 。
(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______ ,______ 。何以伐为?
(4)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______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______ 。
【答案】 (1). 虑壅蔽 (2). 则思正身以黜恶 (3). 肉袒负荆 (4).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5). 且在邦域之中矣 (6). 是社稷之臣也 (7). 素不闻诗书之训 (8). 亦曷故哉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壅”“黜”“域”“训”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作文
28. 投资界有句名言:“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也有人说:“就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
对此,你怎样理解?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锻炼忍耐力
定下一个目标,然后集中精力去实现它。这种能力和精神固然令人钦佩与尊敬,然而更让人另眼相看的则是人的忍耐力。在工作中或决策实施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和困难,这时你能否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就取决于你的忍耐力。在别人都已停止前进时,你仍坚持;在别人全都失望放弃时,你仍进行;在大多数人都已反对时,你仍我行我素。这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的。倘若你能够不管情形如何,总坚持你的意志,总能忍耐着,那么最后的成功必将属于你。
世界上有两种勇敢,卓越的勇敢和智慧贫乏的勇敢。有智者无畏,无智者也无畏,但科学的果敢与盲目的大胆之间有着本质区别。果敢决断绝不是盲目武断,而是将自己的决心和勇气建立在切实的信息采集、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思维基础之上的。有勇而无谋只能算是蛮干、瞎指挥,有智无谋或好谋无决,那是懦夫行为,惟有智勇双全,才是果敢决策的真谛。
为确保决断过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使自己的抉择有更可靠的依据,作为策划者,必须全面地考虑问题。既要考虑到对手的情况和客观环境,又要考虑自身情况;既要看到有利因素,又要看到不利条件和薄弱环节;既要顾及眼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总之,策划者只有思接千载,视野万里,洞悉全局,好坏兼顾,才能作出周密的判断,定出可行的方案。
策划者应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发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善于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去分析问题,把主观上的判断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高明的策划者总是善于在迷离混沌中看清本质,抓住关键,并能及时作出判断和安排。需要强调的是,决断一经作出,就应坚定不移地去付诸实施,不能朝令夕改、摇摆不定。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