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月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2.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语言基础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渚清(chǔ) 霜鬓 ( bìng ) 惘然 ( wǎnɡ ) 贻笑大方(yí)
B.饿殍(piǎo) 逡巡(qūn) 曳兵(yè) 丢三落四(luò)
C.跬步(kuǐ) 针砭(biān) 经传(zhuàn) 度长絜大duò)
D.锦瑟 (sè ) 猿啸 ( xiào ) 咨嗟 (jiē ) 良将劲弩 ( jìn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颓圮 修葺 脍炙人口 礼上往来
B. 寒喧 饿殍 铤而走险 揭竿而起
C. 孝悌 犒赏 迫不急待 走头无路
D. 赝品 挑衅 锲而不舍 破釜沉舟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他愤愤地大谈社会如何腐败,暗地里却收受贿赂,这种做法和叶公好龙没有两样。
B.即使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表示愿意出资,对于印尼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要保护热带雨林,这点资金恐怕也是杯水车薪。
C.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描绘了一幅巧夺天工的自然图景,瞿塘峡的雄,巫峡的秀,西陵峡的险,充分展现了造化的神奇。
D.超级女声周笔畅唱功很好,专家评价说,她在歌唱事业上会很有前途,一定会成为明日黄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位高能机械工程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国内有关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专家的赞赏。
B.许多性格柔弱的文人却有一副奇崛的笔墨,而沙场猛将的字迹倒未必有杀伐之气。
C.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D.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膊的方案至少有三种以上。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B.古人不是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吗?
C.在武汉大学举行的校庆仪式上,从日本专程回国的校友团,亲植“樱花树”以示纪念。
D.高中语文课程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
.6、给下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①因为较弱的电磁辐射,也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干扰。
②人的大脑和神经会产生微弱的电磁波,当周围电器发出比它强数百万倍的电磁波时,人的神经活动就会受到严重干扰。
③即使在不太强的电磁波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人也会受到影响。
④如果长时间出于这种强电磁波的环境中,人会出现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症状,强电磁辐射会使心血管疾病加重、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A. ④①②③ B. ②③①④
C. ④③②① D. ②④③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称之为“气冰”或“固体瓦斯”。它在自然界的分布十分广泛,海底以下0到1500米的大陆架和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已探明的储量是传统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两倍。“气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160—180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
专家认为,形成“气冰”至少要满足三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温度,海底温度在2℃至4℃时,适合“气冰”的形成,高于20℃则分解。其次是压力,在0℃
9
10
时,只需要30个大气压就可以形成“气冰”。如果在海底,海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大1个大气压。因此,海深300米就可达到30个大气压。海越深,压力越大,“气冰”就越稳定。第三是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会产生甲烷,或者是天然气在地球深处产生并不断进入地壳。在此情况下,天然气可在介质的空隙中和水生成“气冰”;甲烷分子被若干个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生成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在常温常压下,“气冰”则分解为甲烷和水。
埋藏于海底岩石中的“气冰”,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善的开采方案。有专家认为,开采这种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因为“气冰”中存在两种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是绝大多数“气冰”中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一种反应快速、影响明显的温室气体。“气冰”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量的3000倍。作为短期温室气体,甲烷比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10—20倍。如果开采时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而“气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的大量释放。这种气体进入大气,无疑会使地球升温更快。
另外,陆缘海边的“气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至今尚没有非常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一旦发生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化,发生海啸翻船。此外,“气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气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沉积物的强度起着关键作用。“气冰”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诱发海底大陆架滑坡等地质灾害。由此可见,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气冰”,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气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小心对待。
7、下列对“气冰”“是一种危险的能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相比,“气冰”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可能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
B.“气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双刃剑”,从目前的情况看,“气冰”的危害远大于功用。
C.如果开发“气冰”资源发生井喷事故,无论对海洋生态还是对海上航行,都会构成极大的威胁。
D.“气冰”在常温常压下会分解为甲烷和水,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可能诱发海底地质灾害。
8、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气冰”的气源有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甲烷,还有在地球深处产生并进入地壳的天然气。
B.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相比,在导致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方面,“气冰”所起的作用决不比二氧化碳小。
C.如果不进行人工开采,“气冰”矿藏就不会遭到破坏,也不会导致甲烷气体泄漏、增加温室效应。
D.开发已探明的“气冰”资源比开采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困难,这是由陆缘海边的特殊地质条件决定的。
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果拥有了完善的开采技术,储量巨大的“气冰”成为新一代能源是完全可能的。
B.我国有辽阔的海域,根据地质条件分析,理论上应该有“气冰”存在的可能。
C.开采过程中,必须确保“气冰”处于一定的压力状态下,以免甲烷气体泄漏。
D.“气冰”利用的前景广阔,但开采困难,短期内还难以找到开发的技术方法。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9分,每小题3分)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9
10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辽人常越境而汲 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 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 彻:穿透。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 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 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 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 ;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 往事 契丹丈量 都 惊恐起拜。
B、何灌泞谙西北 边事,受到微宗赞许。他任洒落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徵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 运粮任务 ,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 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 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 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第Ⅱ卷(主观题 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4分)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谴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①检校:核查 ②床头:指酿酒的糟架)
(1)这词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词人“万事从今足”的心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请赏析其中的“偷”和“看”两个字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古诗文填空(6分)
(1)画图省识春风面, 。(《咏怀古迹》)
(2)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
(3)飞湍瀑流争喧豗, 。(《蜀道难》)
(4)庄生晓梦迷蝴蝶, 。(《锦瑟》)
(5)岂无山歌与村笛, 。(《琵琶行》)
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21分)
美 意 朦 胧
(1)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为此,过去的许多好时光在浏览唐诗中流去了。因为唐诗很美,而且美意朦胧,就像久久笼罩在朦胧中的一抹天光。
(2)唐诗的朦胧美,先是朦胧在它的形式美。唐代的律诗、绝句,每句字数相等,且求对仗、平仄音律,讲究字面的整齐性和音调的明亮感。唐代英才辈出的诗人们,几乎每一个都能在清纯的诗情和几近桎梏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几首流传后世的好诗。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乎桎梏,纵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无法把所有的诗篇都写得那么完美。杜甫是使唐诗的形式美最终迷失在层峦叠嶂中的伟大的诗人。杜甫让世间如梦如幻地领略到唐诗的形式无与伦比的朦胧美意。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他是非凡的,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然而,历史自有静观的明眸。杜甫赖以名垂千古的最终是他的新乐府“三吏”、“三别”,他的《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然而,带着镣铐,怎么能跳好所有舞蹈?一首被誉为“千古七律压轴之作”的《登高》,终因他追求四联对仗而不免“气竭意尽”
9
10
。这是唐诗失之于完善的悲哀,但这并非是伟大诗人的悲哀。晚年入蜀后的杜甫写出的打破了韵律的如《春水生》、《江畔独步寻花》,那些诗篇,至少与他许多真气弥漫的杰出律诗相映成辉。
(3)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数以万计的唐人诗篇,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百。后世家喻户晓的,更多的是唐人瑰丽多姿的零落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为谋篇之难能,往往是先成句,尔后凑合成篇,也因此唐诗佳句多于佳篇。一如雾中之星光,朦胧间,只见斑斑点点,隐隐绰绰。
(4)唐诗的形式美在朦胧中迷失,而唐诗秀色可餐、光可鉴人的字面美,则在朦胧中生成。中国传统文化最神秘的源头,恐怕是它独特的汉字。独特的汉字天生是灵犀一点,只可意会。由它直接产生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真可说是上溯远古,下接千载。以至当代抽象为其精灵的现代艺术,似乎也是滥觞于它,而似乎最美的书法艺术又多是书录唐诗的作品。这不难让人想到,汉字甚至不须阅读,便有一种让人在视觉上获得愉悦的字面美。汉字经过富有灵性的选择、组合,能让人望而生情,可歌可泣。而唐诗的字面美,达到的是几乎空前绝后、出神入化的境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信手拈来这两首唐诗,不须细读,不求甚解,单从字面所洋溢出来的朦胧美意,便是千盅酒、万朵花。
(5)红尘无涯,万象朦胧,蒙蒙迷雾中偶现得一线天光,自然更见娇妍。而娇妍无比的唐诗,到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红尘的朦胧美意。它是青青竹林间的一个浣沙女,它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叶独舟。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是为咏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为纪游。而尤为管领千秋的,是唐诗中参尽的人间真禅。三春晖,明月光,白发悲,班马鸣,生死、离合、荣辱、悲欢,凄美之至,伤感之至,潇洒之至,淋漓之至。道千秋人之未道,歌千秋人之未歌。这一娇妍的天光,让红尘更见其朦胧,至美至真。
(6)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在流去的许多好时光里,我想我的肩头和心中,已沐浴过无尽娇妍的万斛天光。
16、阅读第二段,怎样理解“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这句话?(5分)
17、“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二、三段分两点加以说明。(6分)
18、第五段中作者还表现了唐诗的另外两个特点。它们是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6分)
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这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作者浏览唐诗时获得的朦胧美。
B、作者对于打破了韵律的诗篇加以肯定,而对近于桎梏的格律给以否定。
C、对唐诗的广泛传播与流传,我国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功不可没。
D、本文构思精巧,语言清新,首尾照应,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作品的朦胧美情有独钟。
E、本文是一篇美学随笔,概括了唐诗具有“朦胧美”的共同特征。
六.语言表达(12分)
20.下列材料对“蝴蝶鱼”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用四个短语加以概括。要求:保留主要内容,每个短语不超过10字。(4分)
蝴蝶鱼,属蝴蝶鱼科,是热带海洋观赏鱼的名角之一,有120余种,90%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它们拥有美艳的体色、娇美的轮廓,两侧扁平椭圆的体型,既小又尖的嘴巴。许多蝴蝶鱼尾部都有一个似眼的黑圆斑点,那是它们用来诱骗攻击者的假眼,作用在于使攻击者错误地攻击其坚硬的背鳍刺端,以确保自己的安全。其食性以藻类、海绵珊瑚为主,有些品种也会吃一些小动物及浮游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某杂志编辑部收到的一封读者来信的部分内容,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更改,要求修改后语言得体,语意连贯。(5分)
我是一位退休的先生,长期以来一直自费订阅贵刊。我之所以如此,除了它内容丰富、知识性强之外,也有一点就是它格调高雅。因为贵刊今年第I期刊载的《烟酒与健康》一文不仅与你们一贯的风格明显不合,况且还有一些科学性错误,让我大感意外。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分时度假”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60字左右。(3分)
9
10
分时度假作为一种休闲度假方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阿尔卑斯地区。它需要有关机构先与当地酒店或度假村签订协议,将客房使用权每年按周划成52份,用锁定且优惠的价格按份销售给顾客。这样,顾客就拥有了在一定的期限内在这一住所部分时段的一周产权,同时还享有转让、馈赠、继承等系列权益。顾客通过交换系统与世界各地类似产权的拥有人进行交换,就可以前往世界各地住宿,从而实现了低成本旅游度假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CCTV-2“第一时间·天气预报”栏目有一句耐人寻味的广告语:“分享阳光,分担风雨。”你能从中获得怎样的感悟?
请以“分享和分担”为题,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