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模块二文言文复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必修二模块二文言文复习

ID:570230

大小:281 KB

页数:53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离骚》 ‎ ‎【善】‎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善于,擅长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此处活用,讲作“向往”‎ 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诸葛亮《出师表》):好的,美好的 ‎【度】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法度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估计 ‎ ‎【固】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本来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本来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本来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汤问·愚公移山》):固定,稳固,可引申为“固执” ‎ ‎【相】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互相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蒲松龄《狼》):偏指一方,可译为“你”、“他”、“我”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看,审察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相国,宰相 ‎ ‎【反】 忽反顾以游目兮。(屈原《离骚》):翻转,颠倒 然而成败异变,功出相反也。(贾谊《过秦论》):相反,对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鸿门宴》):背叛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省不能及,其可怪与欤?(韩愈《师说》):反而,反倒 ‎ ‎【虽】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屈原《离骚》):即使,纵然 虽无予之,路车疾马?(《诗经·小雅·采菽》):难道 ‎ ‎【焉】 驰椒丘且焉止息:语气词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在哪里 ‎ ‎【修】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美好的 退将复修吾初服:修理,整理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高、长 词类活用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译为“向往” ‎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分别译为“加高”“加长” ‎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形容词的“为”动用法,译为“为……而死”。‎ ‎【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施行。 ‎ ‎【忳郁邑余侘傺兮】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心情抑郁不伸的样子。 ‎ ‎【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通“圆”。圆凿(受榫头的穿孔) ‎ ‎【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 ‎【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明显。 ‎ ‎【延伫乎吾将反】 反,通“返”,返回。‎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法度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估计 孔雀东南飞 ‎1为:①被:为仲卿母所遣、②当 作:十七为君父、③叫做自名为鸳鸯、④介词 为了:甚勿为妇死、⑤替 :阿母为汝求、⑥叫做:自名为鸳鸯、⑦结为:黄泉共为友、‎ ‎2相:①互相:枝知相覆盖、②代词:及时相遣归、③相貌:儿已薄禄相、④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 不译:誓不相隔卿、⑤相对:仰头相向鸣、‎ ‎3遣:①休:为仲卿母所遣、②送:十七遣汝嫁、③派:寻遣丞请还、‎ ‎4施:①用:徒留无所施、②赠送 施与:留待作遗施、‎ ‎5复:①又 再:终老不复取、②双层:红罗复斗帐、③反复:视历复开书④:回复:便复在旦夕、‎ ‎6会:①一定:会不相从许、②会集:俱会大道口、③见面:渠会永无缘、‎ ‎7适:①出嫁:始适还家门、②适合 依照:处分适兄意、‎ ‎8因:①机会:于今无所因、②于是:因求假暂归、‎ ‎1.互相 叶叶相交通 ‎2.代词(你 我 他)‎ 久久莫相忘 我 还必相迎取 你 ‎3.名词 相貌 命相 儿已薄禄相 取:终老不复取 通“娶” ‎ ‎ 还必相迎取与“迎”同义,迎接,动词 做:何不作衣裳 制作,动词 ‎ 昼夜勤作息 劳作,名词 ‎ 留待作遗施 作为,动词 ‎ 君当作磐石 做、成为,动词 ‎ 故作不良计做出,动词 见:渐见愁煎迫 被 君即若见录 ‎《孔雀东南飞》中“自”字出现了18次,‎ ‎ 含义和用法较为复杂,浅析如下: ‎ ‎ 一、代词,意为“自己”。 ‎ ‎ (1)(刘氏)自誓不嫁。 ‎ ‎ (2)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 ‎ (3)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 ‎ (4)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 ‎ (5)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 ‎ (6)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 ‎ (7)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 ‎ (8)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 ‎ (9)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 二、代词,意义犹“其”。 ‎ ‎ (10)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 ‎ (11)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 ‎ 三、动词,意为“有”。 ‎ ‎ (12)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各自异”即“各有异”。 ‎ ‎ 四、介词,意为“从”、“自从”。 ‎ ‎ (13)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 ‎ 五、语气副词,意为“本”。 ‎ ‎ (14)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 ‎ 六、时态副词,意为“已”、“已经”。 ‎ ‎ (15)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 ‎ 七、时态副词,意为“即”,相当于现代汉语“马上”的意思。 ‎ ‎ (16)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 ‎ 八、连词,意犹“而”。 ‎ ‎ (17)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 ‎ 九、助词,与他词组合成词组。 ‎ ‎ (18)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好自”即“好好地”。 ‎ ‎ “相”字出现了十九次 ‎ 第一类,作副词,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 ‎ 译为“互相、相互”,如: ‎ ‎ ①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 ‎ ②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 ‎ ③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 ‎ ④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 ‎ ⑤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 第二类,做指代性副词,表示动作所涉及的一方,‎ ‎ 按照人称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 ‎ 一是指代第一人称,可译为“我”。如: ‎ ‎ ⑥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 ⑦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 ‎ ⑧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 ‎ 二是指代第二人称,译为“你”。如: ‎ ‎ ⑨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 ‎ ⑩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 ‎ ⑾誓不相隔卿 ‎ ‎ ⑿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 ‎ ⒀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 ‎ 三是指代第三人称,可译为“他(她)”。如:‎ ‎ ⒁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 ‎ ⒂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 ‎ ⒃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 ‎ ⒄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 ‎ 二、xiàng,名词,“相貌”之意 ‎ ⒅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 见:‎ ‎ 一、动词,见面 ‎ ‎ ①相见常日稀(见面) ‎ ‎ ②黄泉下相见(见面)‎ ‎ 二、指代性副词,相当于“我”‎ ‎ ③君既若见录(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 ‎ ‎ ④府吏见丁宁(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 ‎ ‎ 三、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 ⑤渐见愁煎迫(“被”)‎ ‎ 偏义复词:公姥(姥)‎ ‎ 作息(作)‎ ‎ 父母(母)‎ ‎ 父兄(兄)‎ ‎ 弟兄(兄)‎ 词类活用 ‎ 一、名词作动词 ‎ 1仕宦于台阁 (名词“仕”作动词;任官)‎ ‎ 2头上玳瑁光 (名词“光”作动词;发光) ‎ ‎ 二、名词作状语 ‎ ‎ 1孔雀东南飞 (方位名词“东南”作“飞”的状语;朝东南) ‎ ‎ 2手巾掩口啼 (名词“手巾”作“掩”的状语;用手巾) ‎ ‎ 3卿当日胜贵 (名词“日”作“胜”的状语;一天天) ‎ ‎ 4晚成单罗衫 (名词“晚”做“成”的状语;在晚上) ‎ ‎ 三、动词作名词 ‎ ‎ 1留待作遗施 ( 动词“遗施”做名词;遗施之物,纪念品) ‎ ‎ 四、形容词作动词 ‎ ‎ 1千万不复全 (形容词“全”作动词;保全) ‎ ‎ 五、使动、意动用法 ‎ ‎ 1足以荣汝身 (“荣”形容词使动;使----荣耀) ‎ ‎ 2以此下心意 (“下”名词使动;使----委屈) ‎ ‎ 3戒之慎勿忘 (“戒”,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警戒”)‎ 特殊句式:‎ ‎ 1.汝是大家子 (判断句) ‎ ‎ 2.何言复来还 (宾语前置) ‎ ‎ 3.仕宦于台阁 (状语后置) ‎ ‎ 4.今日被驱谴 (被动句) [以“被”为标记] ‎ ‎ 5.为仲卿母遣 (被动句) [以“为----所”为标记]‎ 一词多义:‎ ‎ 为 为诗云尔(做;动词) ‎ ‎ 非为织作迟(是;动词) ‎ ‎ 始尔未为久(算;动词) ‎ ‎ 阿母为汝求(替;介词)‎ ‎ 时时为安慰(作为;介词) ‎ ‎ 自名为鸳鸯(叫做;动词) ‎ ‎ 相 及时相谴归(代“我”;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 会不相从许(代“你”;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 好自相扶将(代“她”;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 ‎ 登相许和(代“他”;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 ‎ 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衬词,无意) ‎ ‎ 相见常日稀(相互、彼此;副词)‎ ‎ 儿已薄禄相(\xiang\ 相貌,名词) ‎ ‎ 且 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 ‎ 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 ‎ ‎ 四体康且直(又;副词) ‎ ‎ 自 自可断来信(既;副词)‎ ‎ 本自无教训(是;副词) ‎ ‎ 好自相扶将(亲自;副词) ‎ ‎ 物物给自异(无意;助词) ‎ ‎ 不图子自归(自己;介词) ‎ ‎ 自君别我后(自从;介词) ‎ ‎ 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 ‎ ‎ 何 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 ‎ 隐隐何甸颠(何等;副词) ‎ ‎ 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 ‎ ‎ 言何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 ‎ ‎ 谢 谢家来贵门(辞别;动词)‎ ‎ 阿母谢媒人(辞谢;动词) ‎ ‎ 多谢后事人(劝告;动词) ‎ ‎ 若 今若谴此妇( 如果;连词)‎ ‎ 腰若流纨素(像;动词) ‎ ‎ 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 ‎ ‎ 意 何意出此言(料想;动词) ‎ ‎ 恐不任我意(心意;名词) ‎ ‎ 迎 还必相迎取(迎接;动词) ‎ ‎ 不足迎后人(送给;动词) ‎ ‎ 结 结发同枕席(系;名词) ‎ ‎ 既欲结大义(结交;动词) ‎ ‎ 严霜结庭兰(凝聚;动词)‎ ‎ 遣 为仲卿母所遣(被休回娘家;动词)‎ ‎ 十七遣汝嫁(送;动词) ‎ ‎ 县令遣媒来(派;动词) ‎ ‎ 会 会不相从许(当然;副词) ‎ ‎ 于今无会因(会见;动词)‎ 古今异义:‎ ‎ 泣涕涟涟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 ‎ 可怜体无比 古义:可爱 今义:同情,怜悯 ‎ ‎ 千万不复全 古义:无论如何 今义:再三叮嘱 ‎ ‎ 叶叶相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 ‎ 感吾区区怀 古义:真挚的情义 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 通假字: ‎ ‎ 吾今且报府 (“报”通“赴”) ‎ ‎ 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 ‎ ‎ 蒲苇纫如丝 (“纫”通“韧”)‎ ‎ 槌床便大怒 (“槌 ”通“捶”) ‎ ‎ 摧藏马悲哀 (“藏”通“脏”) ‎ ‎ 合葬华山傍 (“傍”通“旁”) ‎ ‎ 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 ‎《孔雀东南飞》 译文 ‎ 序说:东汉末建发(公元196-219)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她(回娘家后)发誓不不再嫁人。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而死)这件事,也在(自家)庭院的树上吊死了。当时的人哀掉他们,写下这首诗记述这件事。 ‎ 孔雀鸟向东南方向飞去,飞上五里便徘徊一阵。 ‎ ‎“(我)十三岁能够织精美的白娟,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伤。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规则,专心不移。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鸡叫我就上机织绸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三天就织成五匹绸子,婆婆还故意嫌我织得慢。并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我既然担当不了(您家的)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遗送回娘家。” ‎ 焦仲卿听了这般诉说后,到堂上去禀告母亲:“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命相,幸亏还能娶到这个(贤慧能干)的妻子,结婚后(少年夫妻)相亲相爱地生活,(并约定)死后在地下也要相依为伴侣。(我们)相处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开始,还不算很久,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料到会使母亲不满意呢?” ‎ 焦母对促卿说:“(你)怎么这样没见识!这个女子不讲礼节,一举一动全凭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你怎么可以自作主张!邻居有个贤慧的女子,名字叫秦罗敷,(长相)可爱,没有谁比得上,母亲替你去求婚。(你)就赶快休掉刘兰芝,打发她走,千万不要挽留(她)!” ‎ 焦仲卿伸直腰跪着禀告:“孩儿恭敬发禀告母亲,现在假如休掉这个女子,我一辈子就不再娶妻子了!” ‎ 焦母听了儿子的话,(用拳头)敲着床大发脾气(骂道):“你这小子没有什么害怕的了,怎么敢帮你媳妇说话!我对她已经没有什么恩情了,当然不能答应你的(要求)。” ‎ 焦仲卿默默不敢作声,对母亲拜了两拜,回到自己房里,张嘴想对妻子说话,却抽抽咽咽话也说不成句:“本来我不愿赶你走,但有母亲逼迫着。你只好暂时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回太守府里办事,不久我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来。为此,你就受点委屈吧,千万不要违背我的说。” ‎ 刘兰芝对焦仲卿说:“不要再增加麻烦了!记得那一年冬末,我辞别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时总是顺从婆婆的意旨,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呢?白天黑夜勤恳地操作,我孤孤单单地受尽辛苦折磨,总以为没有过错,终身侍奉婆婆。(我)到底还是被赶走了,哪里还说得上再回到你家来?我有绣花的齐腰短袄,上面美丽的刺绣发出光彩,红色罗纱做的双层斗帐,四角挂着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个,箱子上都用碧绿色的丝绳捆扎着。样样东西各自不相同,种种器皿都在那箱帘里面。我人低贱,东西也不值钱,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后再娶的妻子,留着作为我赠送(给你)的纪念品吧,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时时把这些东西作个安慰吧,(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 ‎ 鸣啼了,外面天将亮了,刘兰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齐齐。穿上我的绣花夹裙,每穿戴一件衣饰,都要更换好几遍。脚下穿着丝鞋,头上戴(插)着闪闪发光的首饰,腰上束着白绢子,光彩象水波一样流动,耳朵戴着用明月珠做的耳坠,手指纤细白嫩象削尖的葱根,嘴唇红润,象含着红色宝石,轻盈地踏着细步,精巧美丽,真是世上没有第二个。 ‎ 刘兰芝走上厅堂拜见婆婆,婆婆不停地发怒。(兰芝说:)“从前我做女儿时,出世后从小生长在乡间,本来就没受过什么好的教养,同你家少爷结婚,更感到惭愧。接受婆婆送的钱财礼品很多,却不能承担婆婆的使唤。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只是记挂婆婆在家里辛苦操劳。”回头再与小姑告别,眼泪象连串的珠子掉下来。(刘兰芝对小姑说:)“我初来你家时,小姑你刚能扶着床学走路,今天我被赶走,小姑你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希望你努力尽心奉养母亲,好好服侍她老人家,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时候不要忘记我。”(兰芝说完)出门登上车子离去了,眼泪不停地簌簌落下。 ‎ 焦仲卿的马走在前面,刘兰芝的车行在后面,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响声,一起会合在大路口,焦仲卿下马坐入刘兰芝的车中,两人低头互相凑近耳朵低声说话。(焦仲卿说):“我发誓不与你断绝关系,你暂且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去庐江太守府(办事),不久一定会回来,我对天发誓,决不会对不起你。” ‎ 刘兰芝对焦钟卿说:“感谢你忠诚相爱的心愿!你既然这样记着我,盼望你不久就能来接我,你一定要成为磐石,我一定要成为蒲草和苇子。蒲草和苇子柔软结实得象丝一样,磐石不容易被转移。我有一个亲哥哥,性情行为暴躁如雷,恐怕不会听任我的意愿,想到将来我心里象煎熬一样。”接着举手告别,惆怅不止,两人的感情同样的恋恋不舍。 ‎ 兰芝走进了家门,来到内堂,上前后退都觉得没有脸里。刘母(看见兰芝回来)大为惊讶,拍着手掌说:“没想到你自己回来了!十三岁就教你纺织,十四岁就能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懂得礼节,十七岁送你出嫁,总以为你不会有什么过失。你现在究竟有什么过错,没有人迎接你就自己回来了!”兰芝惭愧地对母亲说:“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错。”母亲听后非常悲伤。 ‎ ‎(兰芝)回家才十多天,县令派了媒人上门来。(媒人)说,县令家有个三公子,人长得漂亮文雅,世上无双,年龄只有十八九岁,口才很好,又非常能干。 ‎ 刘母对女儿说:“你可以去答应他。”女儿含着眼泪回答说:“兰芝才回来时,焦仲卿再三嘱咐我,立下誓言,永不分离。今天违背情义,恐怕这件事这样做不合适。那么你可以回绝来说媒的人,(以后)慢慢再讲这件事吧。” ‎ 刘母告诉媒人说:“(我们)贫贱人家,有了这个女儿,她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她)不能做府吏的妻子,怎么配得上县太爷的公子?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再访求别的女子),我不能就答应你。” ‎ 县令的媒人走了几天后,不久太守派郡丞来求婚了。……说太守家用第五个儿子,娇美俊逸,还没有结婚,请郡丞去做媒人,这是主簿传达下来的话。郡丞直接对刘母说:“我们太守家,有这样一个好公子,既然想和你家结为婚姻,所以派我到你府上来说媒。” ‎ 刘母谢绝媒人说:“女儿先前有过誓言,老妇我怎么敢(对她)说再嫁这件事呢?” ‎ 兰芝哥哥听到太守求婚被拒这件事,心中烦躁不安,开口对妹妹说:“你作这样打算怎么不好好考虑!前次出嫁得到的是一个小官吏,这次出嫁得到一个贵公子,运气的好坏相差得象天上地下一样,(好运气)足够使你终身荣耀富贵,不嫁给这样仁义的公子,往后你打算怎么办?” ‎ 兰芝抬头回答道:“道理确实象哥哥说的话一样,我辞别娘家去侍奉丈夫,半途回到哥哥家里。怎么处理完全听从哥哥的主意,哪敢自己随便作主呢?虽然我与府吏立下誓约,但与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立刻就答应太守这门亲事,就可以结成婚姻。” ‎ 太守的媒人从座位上起来连声说:“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他回到郡府报告太守说:“我接受您交给的使命,到刘家去做媒,公子很有缘份,说媒很成功。”太守听了这些话,心里非常欢喜,(马上)查看婚嫁历,又翻看婚嫁书,便告诉郡丞:“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吉利,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好日子就在三十这一天,今天已经是二十七了,你赶快去刘家订好结婚日期。”太守府内大家互相传话说:“赶快筹办婚礼吧!”(赶办婚礼的人)象天上的浮云一样来来往往连接上断。装婚礼(物品)的船绘有青雀和白天鹅的图案,四角挂着绣有龙的旗幡,轻轻地随风飘荡。金色的车子白玉镶的车轮,缓步前行的青骢马,套有四周垂着彩缨、下面刻着金饰的马鞍。赠送的聘金有三百万,都用青色的丝线穿着,各色绸缎有三百匹,从交州广州采购来的山珍海味。跟从的人有四五百,热热闹闹来到庐江郡府门。 ‎ 阿母对女儿说:“刚才接到太守的信,明天来迎接你,为什么还不做衣裳?不要让婚事办不起来!” ‎ 兰芝默默不作声,用手巾捂着嘴哭泣,眼泪淌下就象水一样倾泻。移动我坐着的琉璃榻,搬出来放在前面窗子下。左手拿着剪刀和尺子,右手拿着绫罗绸缎(动手做衣裳)。早晨就做成了绣花的夹裙,晚上做成了单罗衫。阴沉沉地天快要黑了,兰芝满怀悉思,走出门去痛哭。 ‎ 焦仲卿听到这个变化,于是请假暂时回来,到兰芝家还有二三里的地方,人伤心,马也衣鸣。兰芝熟悉府吏的马叫声,轻步快跑去迎接他,悲伤失意地望着,知道(相爱的)人来了。她举起手抚摸着马鞍,哀声长叹使人心都碎了。说:“自从你离开我以后,人事的变化真料想不到啊!我有亲生母亲,逼迫我的还有亲哥哥,硬把我许配给别人了,你回来有什么指望的地方呢!” ‎ 焦仲卿对兰芝说:“祝贺你得到高升!我这块磐石方正又坚实,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而蒲苇一时柔韧,就只能保持在早晚之间罢了。你将会一天天地富贵起来,我一个人独自走到地府去吧!” ‎ 兰芝对焦仲卿说:“哪里想到(你会)说出这种话来!同是被逼迫,你这样我也这样,(我们)在地府下互相见面吧!(但愿)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他们)互相紧紧地握着手,然后告别离去,各人回到自己的家里。活着的人却作临死的诀别,心里的愤恨哪里说得尽呢?想到(他们)将要永远离开人世间,无论如何不能再保全(生命了)! ‎ 焦仲卿回到家,走上厅堂拜见母亲说:“今天风大又非常寒冷,寒风摧折了树木,院子里的白兰花上结满了浓霜。儿子现在就象快要落山的太阳一样,使得母亲在今后很孤单。(我)是有意作这样不好的打算的,不要再去怨恨什么鬼神了!愿您的寿命象南山的石头一样长久,愿您的身体永远健康又舒顺!” ‎ 焦母听到(儿子)这些话,泪水随着说话声一起流下,说:“你是世家的子弟,又在大官里任官职,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你和她)贵溅不同,(休掉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东邻有个贤慧的女子,她的美丽在城内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早晚就会有答复。” ‎ 焦仲卿向母亲拜了两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里长声叹息,自杀的打算就这样决定了。(他)把头转向兰芝住过的内房,(睹物生情),越来越被悲痛煎熬逼迫。 ‎ ‎(兰芝)结婚的那一天牛叫马嘶的时候,刘兰芝走进了行婚礼的青布篷帐,在暗沉沉的黄昏后,静悄悄的,人们开始安歇了。(兰芝自言自语说):“我的生命在今天结束了,魂灵要离开了,让这尸体长久地留在人间吧”!(于是)挽起裙子,脱去丝鞋,纵身跳进清水池里。 ‎ 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自杀这件事,心里知道(从此与刘兰芝)永远离别了,在庭院里的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就在向着东南的树枝上吊死了。 ‎ 焦刘两家要求合葬,于是把两个人合葬在华山傍边。(在坟墓的)东西两旁种上松柏,(在坟墓的)左右两侧种上梧桐,(这些树)条条树枝互相覆盖着,片片叶子互相连接着。树中有一对飞鸟,它们的名字叫做鸳鸯,仰头相互对着叫,天天夜里直叫到五更。走路的人停下脚步听,寡妇听见了,从床上起来,心里很不安定。多多劝告后世的人,把这件事作为教训,千万不要忘记啊! ‎ 一词多义: ‎ 为 ‎ 为诗云尔(做;动词) ‎ 非为织作迟(是;动词) ‎ 始尔未为久(算;动词) ‎ 阿母为汝求(替;介词) ‎ 时时为安慰(作为;介词) ‎ 自名为鸳鸯(叫做;动词) ‎ 相 ‎ 及时相谴归(代“我”;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 会不相从许(代“你”;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 好自相扶将(代“她”;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 登既相许和(代“它”;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 誓不相搁卿(代“你”,与“卿”复指;衬词,无意) ‎ 相间常日稀(相互、彼此;副词) ‎ 儿已薄缘相(xiang\ 相貌,名词) ‎ 且 ‎ 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 ‎ 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 ‎ 四体康且直(又;副词) ‎ 自 ‎ 自可断来信(既;副词) ‎ 本自无教训(是;副词) ‎ 好自相扶将(亲自;副词) ‎ 不图子自归(自己;介词) ‎ 自君别我后(自从;介词) ‎ 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 ‎ 何 ‎ 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 ‎ 隐隐何甸颠(何等;副词) ‎ 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 ‎ 言何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 ‎ 谢 ‎ 谢家来贵人(辞别;动词) ‎ 阿母谢媒人(辞谢;动词) ‎ ‎▲多谢后事人(劝告;动词) ‎ 若 ‎ 今若谴此妇( 如果;连词) ‎ 腰若流纨素(像;动词) ‎ 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 ‎ 词类活用: ‎ 一名词作动词 ‎ ‎1仕宦于台阁 (名词“仕”作动词;任官) ‎ ‎2头上玳瑁光 (名词“光”作动词;发光) ‎ 二名词作状语 ‎ ‎1孔雀东南飞 (方位名词“东南”作“飞”的状语;朝东南) ‎ ‎2手巾掩口啼 (名词“手巾”作“掩”的状语;用手巾) ‎ ‎3卿当日胜贵 (名词“日”作“胜”的状语;一天天) ‎ ‎4晚成单罗衫 (名词“晚”做“成”的状语;在晚上) ‎ 三动词作名词 ‎▲1留待作遗施 ( 动词“遗施”做名词;遗施之物,纪念品) ‎ 四形容词作动词 ‎ ‎1千万不复全 (形容词“全”作动词;保全) ‎ 五使动、意动用法 ‎ ‎1足以荣汝身 (“荣”形容词使动;使----荣耀) ‎ ‎2以此下心意 (“下”名词使动;使----委屈) ‎ ‎3戒之慎勿忘 (“戒”,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警戒”) ‎ 特殊句式: ‎ ‎1汝是大家子 (判断句) ‎ ‎2何言复来还 (宾语前置) ‎ ‎3仕宦于台阁 (状语后置) ‎ ‎4今日被驱谴 (被动句) [以“被”为标记] ‎ ‎5为仲卿母遣 (被动句) [以“为----所”为标记] ‎ 古今异义: ‎ 泣涕涟涟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 可怜体无比 古义:可爱 今义:同情,怜悯 ‎ 千万不复全 古义:无论如何 今义:再三叮嘱 叶叶相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 感吾区区怀 古义:真挚的情义 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 通假字: ‎ 吾今且报府 (“报”通“赴”) ‎ 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 ‎ 蒲苇纫如丝 (”纫“通”韧“) ‎ 槌床便大怒 (“槌 ”通“捶”) ‎ 摧藏马悲哀 (“藏“通”脏“) ‎ 合葬华山傍 (”傍“通旁”) ‎ 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 ‎ ‎《孔雀东南飞》赏析精解 ‎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它收入《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的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全诗340多句,1700多字,主要写刘兰芝嫁到焦家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从汉末到南朝,此诗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被加工,终成为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 ‎《孔雀东南飞》写作的时代背景 ‎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 ‎《孔雀东南飞》的篇章结构 ‎ 本文是一首民间叙事长诗,可分为五部分: ‎ ‎1.开端第1—2段是兰芝主动向丈夫提出将她及早遣归母家,从而一下子将矛盾冲突和盘托出,兰芝外柔内刚的性格也得到了凸现。 ‎ ‎2.中心部分第3—8段,描写府吏周旋于专横的母亲和有主见的兰芝之间,既表现了他对爱情的忠贞,又充分展示出他在封建礼教重压下的软弱、复杂的性格。焦母虽尚未与兰芝直接交锋,但其狰狞面目已在儿子面前暴露无遗。 ‎ ‎3.中心部分第9—12段写兰芝同婆婆、小姑和丈夫一一话别,从多方面展示了她善良而坚贞的性格。她的一番深明大体、不卑不亢的话,使婆婆多少有点心虚尴尬,只好装聋作哑。而她叮嘱小姑好好侍奉公婆,更表现出淳朴、真诚的感情,一个封建社会里完美的媳妇的形象,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 ‎4.中心部分的第13—22段写兰芝回母家后的遭遇,情节跌宕起伏,具有很强的戏剧性。阿母的软弱无主见,阿兄的粗暴和势利,官府倚势提亲,这一切都在兰芝的意料之中,促使她下定了以死殉情的决心。 ‎ ‎5.中心部分第23—32段是写双双以死殉情,主要刻画兰芝和仲卿的心理变化。兰芝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悲痛,死得从容而坚定。府吏的心态则较为复杂,主要是封建伦理观念束缚了他。直到兰芝的死讯传来,他才终于战胜礼教的束缚和性格的懦弱,以死抗争,实现了人格的升华。尾声为33段写刘焦合葬,鸳鸯合鸣,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 ‎ ‎《孔雀东南飞》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 ‎1.夸张、衬托、互文、反复 ‎ 作者用民歌传统的夸张手法描写了兰芝被遣前的精细打扮和太守迎亲时的豪华排场。描写兰芝服饰的华美,容仪的美好,是对“精妙世无双”的程度的夸张;“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郁郁登郡门”是对太守家迎亲的势派的夸张,突出了兰芝不慕权势,忠于爱情的品格。 ‎ ‎“隐隐何甸甸”摹声的同时,衬托着仲卿、兰芝烦乱的心情和缠绵的情思,渲染了氛围。太守家迎聚的排场描写,不仅表现了兰芝的身价,还反衬了兰芝的悲惨命运。 ‎ 诗中运用了互文手法,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东西”与”“左右”互文,即是“东西左右植松柏,种梧桐”。诗的开头“十三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也是互文手法。互文手法可使上下文的词语相互照应、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增强了诗歌语言的明快,声韵的和谐和节奏的优美。 ‎ 诗中用了间隔反复强调了兰芝的良好友善,也反衬出焦母的凶横。开头为兰芝自诉“十三能织素,……”其后为母述,母述印证了兰芝自述的真实性。 ‎ ‎2.比喻、排比 ‎ 兰芝和仲卿临别时说“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薄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前两句为暗喻,后两句为借喻。“蒲苇纫如丝”是借喻兼明喻。精彩的比喻写出了兰芝和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同样的比喻后来出自仲卿之口却成了“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仲卿责问兰芝的激愤之情溢于言表。两处比喻原来的共通点由于误会而变成分歧点,这对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都有很大的作用。还有“泪落连珠子”、“泪落便如泻”、“命如南山石”等比喻都增强了语言的情感因素和形象感。 ‎ 诗中自述身世“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是纵向的排比意在强调兰芝聪慧、能干、多才多艺,是知书达礼的好媳妇。“腰如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是横向的排比,着意写兰芝姿态容貌的美好。横纵排比的运用使被塑造的人物有一种立体感。 ‎ ‎3.联绵词、叠音词 ‎ 诗中用了不少联绵词表现事物的情状。如“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描绘了兰芝孤苦辛勤的形貌。“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廓”极言姿容之美,衬托兰芝和仲卿的忠贞。“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描写仲卿自缢前心乱如麻,犹疑旁徨的动作神态及心情。诗中还有不少联绵词,如“藏蕤自生光”、“婀娜随风转”、“络绎如浮云”、“踯躅青骢马”、“勿复重纷纭”、“府吏见丁宁”、“寡妇起旁徨”等,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 诗中用了不少叠音词,如“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纤纤”突出行步姿态的优美,轻盈。“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连用两个叠音词将怅惘若失,别情依依的神情,跃然纸上。“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这车声衬托了仲卿夫妇烦乱的心绪,绵绵的情思。“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媒人的应诺之声在耳,媒人的喜悦之形可见。“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日色无光,情景交融。“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连用两个叠音词突出,黄昏后天色渐渐昏暗,渐渐夜深人静,绝命时多么寂寞凄凉!从以上例句中看出运用叠音词来描绘动作、形貌之外,还可用之来摹拟声音,渲染气氛 ‎ 典型人物形象刘兰芝与焦仲卿 ‎ 抨击了专横的封建家长制和罪恶的封建礼教;歌颂了焦刘这对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爱情的忠贞和婚姻的幸福所表现出的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 刘兰芝是美丽、聪明、善良、能干的青年女子。她生活在封建社会受的是封建礼教的教育,长幼有序的道德规范,使她对婆母的压迫、辱骂和阿兄的逼嫁,有所忍让,但最本质的是坚强的反抗。 ‎ 焦仲卿和刘兰芝一样也是封建社会里受压迫而具有反抗精神的典型形象。为了保全与刘兰芝的爱情,他做了很大的努力,进行了积极的抗争。当强大的封建势力粉碎了他的一切希望时,他以悲壮的自杀对封建制度进行控诉和反抗。 ‎ 总之,兰芝与仲卿为反抗封建家长制与封建礼教,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后以壮美的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罪恶。‎ 编辑本段词类活用 ‎ 1仕宦于台阁 (名词“仕”作动词;任官) 2头上玳瑁光 (名词“光”作动词;发光) 3交广市鲑珍 (名词“市”作动词;购买) 4孔雀东南飞 (方位名词“东南”作“飞”的状语;朝东南) 5手巾掩口啼 (名词“手巾”作“掩”的状语;用手巾) 6卿当日胜贵 (名词“日”作“胜”的状语;一天天) 7晚成单罗衫 (名词“晚”做“成”的状语;在晚上) 8留待作遗施 ( 动词“遗施”做名词;遗施之物,纪念品) 9千万不复全 (形容词“全”作动词;保全) 10足以荣汝身 (“荣”形容词使动;使----荣耀) 11以此下心意 (“下”名词使动;使----委屈) 12戒之慎勿忘 (“戒”,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警戒”)‎ 编辑本段特殊句式:‎ ‎ 1.汝是大家子 (判断句) 2.何言复来还 (宾语前置) 3.仕宦于台阁 (状语后置) 4.今日被驱谴 (被动句) [以“被”为标记] 5.为仲卿母遣 (被动句) [以“为----所”为标记]‎ 编辑本段一词多义:‎ ‎ 为 为诗云尔(做;动词) 非为织作迟(是;动词) 始尔未为久(算;动词) 阿母为汝求(替;介词) 时时为安慰(作为;介词) 自名为鸳鸯(叫做;动词) 相 及时相谴归(代“我”;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会不相从许(代“你”;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好自相扶将(代“她”;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登既相许和(代“他”;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衬词,无意) 相见常日稀(相互、彼此;副词) 儿已薄禄相(\xiang\ 相貌,名词) 且 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 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 四体康且直(又;副词) 自 自可断来信(既;副词) 本自无教训(是;副词) 好自相扶将(亲自;副词) 物物给自异(无意;助词) 不图子自归(自己;介词) ‎ ‎ 自君别我后(自从;介词) 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 何 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 隐隐何甸颠(何等;副词) 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 言何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 谢 谢家来贵门(辞别;动词) 阿母谢媒人(辞谢;动词) 多谢后事人(劝告;动词) 若 今若谴此妇( 如果;连词) 腰若流纨素(像;动词) 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 意 何意出此言(料想;动词) 恐不任我意(心意;名词) 迎 还必相迎取(迎接;动词) 不足迎后人(送给;动词) 结 结发同枕席(系;名词) 既欲结大义(结交;动词) 严霜结庭兰(凝聚;动词) 遣 为仲卿母所遣(被休回娘家;动词) 十七遣汝嫁(送;动词) 县令遣媒来(派;动词) 会 会不相从许(当然;副词) 于今无会因(会见;动词)‎ 编辑本段通假字 ‎ 终老不复取 "取" 同"娶" 蒲苇纫如丝 "纫" 同"韧" 摧藏马悲哀 "藏" 同"脏" 府吏见丁宁 "丁宁"同"叮咛" 箱帘六七十 "帘"同"奁" 吾今且报府 "报"通"赴" 槌床便大怒 "槌"通"捶" 合葬华山傍 "傍"通"旁" 奄奄黄昏后“奄奄”通“晻晻”,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 编辑本段古今异义:‎ ‎ 泣涕涟涟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可怜体无比 古义:可爱 今义:同情,怜悯 千万不复全 古义:无论如何 今义:再三叮嘱 叶叶相交通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感吾区区怀 古义:真挚的情义 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多谢后世人 谢 古义:告诉 今义:道谢 编辑本段基本结构 ‎ 托物起兴(第1段) 开端:兰芝自遣(第2段) 发展:夫妻誓别(3~12段) 兰芝抗婚(13~21段) 高潮:双双殉情(22~31段) 尾声:告诫后人(第32段)‎ 编辑本段后世影响 ‎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国徐陵(507-582)编《玉台新咏》卷一,题为 谢 ‎ 谢家来贵门(辞别;动词)‎ ‎ 阿母谢媒人(辞谢;动词)‎ ‎ 多谢后世人(劝告;动词)‎ ‎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埋藏在心中的情怀。 ‎ ‎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 ‎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自己所要的东西暂时得到了,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 ‎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总是大同小异,(我)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谬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以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作的诗。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于这次集会的诗文。 ‎ ‎  【词类活用】 ‎ ‎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 ‎  例1:群贤毕至 ‎ ‎  贤,本是形容词,意为贤能、贤惠,而在此句中的意思是“贤能的人,贤才”,属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 ‎  例2:少长咸集 ‎ ‎  少、长,本义分别为“年纪轻”“年纪大”之意,而在此句中解释为“年纪小的人”和“年纪大的人”,作名词用。 ‎ ‎  例3:死生亦大矣 ‎ ‎  大,本义为形容词,而在此句中可译为“大事”,作名词用。 ‎ ‎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 ‎  例:足以极视听之娱 ‎ ‎  极,本义为“顶点、尽头”,是名词,而在此句中解释为“穷尽”,作动词用。 ‎ ‎  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  例:齐彭殇为妄作 ‎ ‎  齐,本义为“整齐”,是形容词,而在此句中解释为“认为……是等同的”,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  四、名词活用为动词 ‎ ‎  例1:映带左右 ‎ ‎  带,原意作“带子”讲,是名词,而在此句中活用为动词,作“环绕”讲,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 ‎ ‎  例2:一觞一咏 ‎ ‎  觞,本义为“酒杯”,在此句中解释为“喝酒”,是动词。 ‎ ‎  五、动词活用为名词 ‎ ‎  例:足以极视听之娱 ‎ ‎  视、听,原来都是作动词用,而在此句中解释为“视觉和听觉”,可以引申为“眼睛和耳朵”,是名词。 ‎ ‎  六、动词的使动用法 ‎ ‎  例1:引以为流觞曲水 ‎ ‎  流,本义为“流动”之意,而在此句中解释为“使……漂浮”,属动词的使动用法。 ‎ ‎  例2:所以游目骋怀 ‎ ‎  游、骋,本义分别为“游动”和“跑”,而在此句中解释为“使……舒展”和“使……开畅”,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 ‎  七、数词的意动用法 ‎ ‎  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  一,是数词,而在此句中解释为“认为……是一样的”,属于数词的意动用法。 ‎ ‎  【古今异义】 ‎ ‎  其次 ‎ ‎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 ‎  今义:① 次第较后;第二。 ‎ ‎  ② 次要的地位。 ‎ ‎  斯文 ‎ ‎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 ‎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 ‎  怀抱 ‎ ‎  古义:胸怀抱负。 ‎ ‎  今义: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 ‎  以为 ‎ ‎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 ‎  今义:认为。 ‎ ‎  所以 ‎ ‎  古义:①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 ‎ ‎  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 ‎  今义: 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 ‎  俯仰 ‎ ‎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 ‎  今义:低头抬头 ‎ ‎  品类 ‎ ‎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 ‎  今义:物品的种类 ‎ ‎  【句式】 ‎ ‎  古汉语句式: ‎ ‎  a) 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 ‎  b) 倒装句: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即状语后置) ‎ ‎  c) 倒装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 ‎ ‎  d)省略句:引(之)以为流觞曲水 ‎ ‎  【通假字】 ‎ ‎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趣" 通 "趋" 取 ‎ 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 面对面 注释译文 ‎  序说:东汉末建安(公元196-219)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她(回娘家后)发誓不再嫁人。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焦仲卿听到 后,在(自家)庭院的树上吊死了。当时的人哀悼他们。写下这首诗记述这件事。 ‎ ‎  孔雀鸟向东南方向飞去,飞上五里便徘徊一阵。 ‎ ‎  “(我)十三岁到十六岁能织精美的白绢学会了裁剪衣裳会弹箜篌 ‎ 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伤。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规则,专心不移。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鸡鸣啼了,我就上机织绸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三天就织成五匹绸子,婆婆仍然嫌我织得慢。并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我既然担当不了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焦仲卿听了这般诉说后,到堂上去禀告母亲:“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貌相,幸亏还能娶到这个(贤慧能干)的妻子,结婚后相亲相爱地生活,(并约定)死后在地下也要相依为伴侣。相处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开始,还不算很久,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料到会招致母亲不满意呢?”焦母对仲卿说:“(你)怎么这样没见识!这个女子不讲礼节,一举一动全凭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你怎么可以自作主张!邻居有个贤慧的女子,名字叫罗敷,姿态可爱无比,母亲替你去提亲。(你)就赶快休掉刘兰芝,打发她走,千万不要挽留(兰芝)。“焦仲卿直身而跪禀告:“孩儿恭敬发禀告母亲,现在假如休掉这个女子,我一辈子就不再娶妻子了!” 焦母听了儿子的话,(用拳头)敲着坐具大发脾气(骂道):“你这小子没有什么害怕的了,怎么敢帮你媳妇说话!我对她已经没有什么恩情了,当然不能答应你的(要求)。”焦仲卿默默不敢作声,对母亲拜了两拜,回到自己房里,张嘴对妻子说话,却哭得连话也说不成句:“本来我不愿赶你走,但有母亲逼迫着。你只好暂时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回太守府里办事,不久我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来。为此,你就受点委屈吧,千万不要违背我说的。” 刘兰芝对焦仲卿说:“不要再白费口舌了!记得那一年冬末,我辞别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时总是顺从婆婆的意旨,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呢?白天黑夜勤恳地操作,我孤孤单单地受尽辛苦折磨,总以为没有过错,终身侍奉婆婆。(我)到底还是被赶走了,哪里还说得上再回到你家来?我有绣花的齐腰短袄,上面美丽的刺绣发出光彩,红色罗纱做的双层斗帐,四角挂着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个,箱子上都用碧绿色的丝绳捆扎着。样样东西各自不相同,种种器皿都在那箱匣里面。我人低贱,东西也不值钱,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后再娶的妻子,留着作为我赠送(给你)的纪念品吧,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时时把这些东西作个安慰吧,(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 ‎ ‎  鸡鸣啼了,外面天将亮了,刘兰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齐齐。穿上绣花夹裙,每穿戴一件衣饰,都要更换好几遍。脚下穿着丝鞋,头上戴(插)着闪闪发光的玳瑁首饰,腰上束着白绢子,光彩象水波一样流动,耳朵戴着用明月珠做的耳坠,手指纤细白嫩象削尖的葱根,嘴唇红润,像含着红色朱砂,轻盈地踏着细步,精巧美丽,真是世上没有第二个。 ‎ ‎  刘兰芝走上厅堂拜见婆婆,婆婆的怒气仍未平息。(兰芝说:)“从前我做女儿时,出世后从小生长在乡间,本来就没受过什么好的教养,同你家少爷结婚,更感到惭愧。接受婆婆送的钱财礼品很多,却不能承担婆婆的使唤。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只是记挂婆婆在家里辛苦操劳。”回头再与小姑告别,眼泪像连串的珠子掉下来。(刘兰芝对小姑说:)“我初来你家时,小姑你刚能扶着坐具学走路,今天我被赶走,小姑你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希望你努力尽心奉养母亲,好好服侍她老人家,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时候不要忘记我。”(兰芝说完)出门登上车子离去了,眼泪不停地簌簌落下。焦仲卿的马走在前面,刘兰芝的车行在后面,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响声,一起会合在大路口,焦仲卿下马坐入刘兰芝的车中,两人低头互相凑近耳朵低声说话。(焦仲卿说):“我发誓不与你断绝关系,你暂且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去庐江太守府(办事),不久一定会回来,我对天发誓,决不会对不起你。”刘兰芝对焦仲卿说:“感谢你忠诚相爱的心愿!你既然这样记着我,盼望你不久就能来接我,你一定要成为磐石,我一定要成为蒲草和苇子。蒲草和苇子柔软结实得像丝一样,磐石不容易被转移。我有一个亲哥哥,性情行为暴躁如雷,恐怕不会听任我的意愿,违反我用来使我烦忧。”接着举手告别,惆怅不止,两人的感情同样的恋恋不舍。 ‎ ‎  兰芝走进了家门,来到内堂,上前后退都觉得没有脸面。刘母(看见兰芝回来)大为惊讶,拍着手掌说:“没想到你自己回来了!十三岁就教你纺织,十四岁就能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懂得礼节,十七岁送你出嫁,总以为你不会有什么过失。你现在究竟有什么过错,没有人迎接你就自己回来了!”兰芝惭愧地对母亲说:“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错。”母亲听后非常悲伤。(兰芝)回家才十多天,县令派了媒人上门来。(媒人)说,县令家有个三公子,人长得漂亮文雅,世上无双,年龄只有十八九岁,口才很好,又非常能干。刘母对女儿说:“你可以去答应他。”女儿含着眼泪回答说:“兰芝才回来时,焦仲卿再三嘱咐我,立下誓言,永不分离。今天违背情义,恐怕这件事这样做不合适。那么你可以回绝来说媒的人,(以后)慢慢再讲这件事吧。”刘母告诉媒人说:“(我们)贫贱人家,有了这个女儿,她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她)不能做府吏的妻子,怎么配得上县太爷的公子?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再访求别的女子),我不能就答应你。”县令的媒人走了几天后,不久太守派郡丞来求婚了。……说太守家有第五个儿子,娇美俊逸,还没有结婚,请郡丞去做媒人,这是主簿传达下来的话。郡丞直接对刘母说:“我们太守家,有这样一个好公子,既然想和你家结为婚姻,所以派我到你府上来说媒。刘母谢绝媒人说:“女儿先前有过誓言,老妇我怎么敢(对她)说再嫁这件事呢?”兰芝哥哥听到太守求婚被拒这件事,心中烦躁不安,开口对妹妹说:“你作这样打算怎么不好好考虑!前次出嫁得到的是一个小官吏,这次出嫁得到一个贵公子,运气的好坏相差得像天上地下一样,(好运气)足够使你终身荣耀富贵,不嫁给这样仁义的公子,往后你打算怎么办?”兰芝抬头回答道:“道理确实像哥哥说的话一样,我辞别娘家去侍奉丈夫,半中间回到哥哥家里。怎样处理,完全照哥哥的主意吧,哪敢自己随便作主呢?虽然我与府吏立下誓约,但与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立刻就答应这门亲事吧,就可以结成婚姻。”太守的媒人从座位上起来连声说:“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他回到郡府报告太守说:“我接受您交给的使命,到刘家去做媒,公子很有缘份,说媒很成功。”太守听了这些话,心里非常欢喜,(马上)查看婚嫁历,又翻看婚嫁书,便告诉郡丞:“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吉利,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好日子就在三十这一天,今天已经是二十七了,你赶快去刘家订好结婚日期。”太守府内大家互相传话说:“赶快筹办婚礼吧!”(赶办婚礼的人)象天上的浮云一样来来往往连接不断。装婚礼(物品)的船绘有青雀和白天鹅的图案,四角挂着绣有龙的旗幡,轻轻地随风飘荡。金色的车子白玉镶的车轮,缓步前行的青骢马,套有四周垂着彩缨、下面刻着金饰的马鞍。赠送的聘金有三百万,都用青色的丝线穿着,各色绸缎有三百匹,从交州广州采购来的山珍海味。跟从的人有四五百,热热闹闹来到庐江郡府门。 ‎ ‎  阿母对女儿说:“刚才接到太守的信,明天来迎接你,为什么还不做衣裳?不要让婚事办不起来!”兰芝默默不作声,用手巾捂着嘴哭泣,眼泪淌下就象水一样倾泻。移动坐着的琉璃榻,搬出来放在前面窗子下。左手拿着剪刀和尺子,右手拿着绫罗绸缎(动手做衣裳)。早晨就做成了绣花的夹裙,晚上做成了单罗衫。阴沉沉地天快要黑了,兰芝满怀悉思,走出门去痛哭。焦仲卿听说有此变故,于是请假暂时回来,到兰芝家还有二三里的地方,人伤心,马也哀鸣。兰芝熟悉府吏的马叫声,轻步快跑去迎接他,悲伤失意地望着,知道(相爱的)人来了。她举起手抚摸着马鞍,哀声长叹使人心都碎了。说:“自从你离开我以后,人事的变化真料想不到啊!果然没有像以前想象的那么好,有很多的事情你又不了解. ‎ 我有亲生母亲,逼迫我的还有亲哥哥,硬把我许配给别人了,你回来有什么指望的地方呢!”焦仲卿对兰芝说:“祝贺你得到高升!我这块磐石方正又坚实,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而蒲苇一时柔韧,就只能保持在早晚之间罢了。你将会一天天地富贵起来,我一个人独自走到地府去吧!”兰芝对焦仲卿说:“哪里想到(你会)说出这种话来!同是被逼迫,你这样我也这样,(我们)在地府下互相见面吧!(但愿)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他们)互相紧紧地握着手,然后告别离去,各人回到自己的家里。活着的人却作临死的诀别,心里的愤恨哪里说得尽呢?想到(他们)将要永远离开人世间,无论如何不能再保全(生命了)!焦仲卿回到家,走上厅堂拜见母亲说:“今天风大又非常寒冷,寒风摧折了树木,院子里的白兰花上结满了浓霜。儿子现在就象快要落山的太阳一样,使得母亲在今后很孤单。(我)是有意作这样不好的打算的,不要再去怨恨什么鬼神了!愿您的寿命像南山的石头一样长久,愿您的身体永远健康又舒顺!”焦母听到(儿子)这些话,泪水随着说话声一起流下,说:“你是世家的子弟,又在大官里任官职,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你和她)贵贱不同,(休掉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东邻有个贤慧的女子,她的美丽在城内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早晚就会有答复。”焦仲卿向母亲拜了两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里长声叹息,自杀的打算就这样决定了。(他)把头转向兰芝住过的内房,(睹物生情),越来越被悲痛煎熬逼迫。 ‎ ‎  (兰芝)结婚的这一天牛马乱叫的时候,刘兰芝走进了行婚礼的青布篷帐,在暗沉沉的黄昏后,静悄悄的,人们开始安歇了。(兰芝自言自语说):“我的生命在今天结束了,魂灵要离开了,让这尸体长久地留在人间吧”!(于是)挽起裙子,脱去丝鞋,纵身跳进清水池里。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自杀这件事,心里知道(从此与刘兰芝)永远离别了,在庭院里的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就在向着东南的树枝上吊死了。焦刘两家要求合葬,于是把两个人合葬在华山旁边。(在坟墓的)东西两旁种上松柏,(在坟墓的)左右两侧种上梧桐,(这些树)条条树枝互相覆盖着,片片叶子互相连接着。树中有一对飞鸟,它们的名字叫做鸳鸯,仰头相互对着叫,天天夜里直叫到五更。走路的人停下脚步听,寡妇听见了,从床上起来,心里很不安定。多多劝告后世的人,把这件事作为教训,千万不要忘记啊! ‎ 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  《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妇女形象,为后来的青年男女所传颂。 ‎ ‎  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首次出现于《玉台新咏》。这首叙事诗共356句,356*5个字,故事完整,语言朴素,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结构紧凑完整,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是汉乐府民歌的杰作。“五四”以来,被改编成各种剧本,搬上舞台。 ‎ ‎  现在这首诗已经刻在“孔雀东南飞遗址”——安徽怀宁县小市镇焦仲卿刘兰芝墓地的长廊石壁橱窗上。 ‎ 诗词样式相关知识 ‎  两汉乐府诗是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构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范本。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变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度。 ‎ ‎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民间叙事诗中最伟大的诗篇,它代表了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 ‎ 编辑本段词类活用 ‎  1仕宦于台阁 (名词“仕”作动词;任官) ‎ ‎  2头上玳瑁光 (名词“光”作动词;发光) ‎ ‎  3交广市鲑珍 (名词“市”作动词;购买) ‎ ‎  4孔雀东南飞 (方位名词“东南”作“飞”的状语;朝东南) ‎ ‎  5手巾掩口啼 (名词“手巾”作“掩”的状语;用手巾) ‎ ‎  6卿当日胜贵 (名词“日”作“胜”的状语;一天天) ‎ ‎  7晚成单罗衫 (名词“晚”做“成”的状语;在晚上) ‎ ‎  8留待作遗施 ( 动词“遗施”做名词;遗施之物,纪念品) ‎ ‎  9千万不复全 (形容词“全”作动词;保全) ‎ ‎  10足以荣汝身 (“荣”形容词使动;使----荣耀) ‎ ‎  11以此下心意 (“下”名词使动;使----委屈) ‎ ‎  12戒之慎勿忘 (“戒”,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警戒”) 13时 人 伤之,为诗云尔("伤“,名词作动词;哀悼) ‎ 编辑本段特殊句式:‎ ‎  1.汝是大家子 (判断句) ‎ ‎  2.何言复来还 (宾语前置) ‎ ‎  3.仕宦于台阁 (状语后置) ‎ ‎  4.今日被驱谴 (被动句) [以“被”为标记] ‎ ‎  5.为仲卿母遣 (被动句) [以“为----所”为标记] ‎ 编辑本段一词多义:‎ ‎  为 ‎ ‎  为诗云尔(做;动词) 非为织作迟(是;动词) ‎ ‎  始尔未为久(算;动词) ‎ ‎  阿母为汝求(替;介词) ‎ ‎  时时为安慰(作为;介词) ‎ ‎  自名为鸳鸯(叫做;动词) ‎ ‎  相 ‎ ‎  及时相谴归(代“我”;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 ‎  会不相从许(代“你”;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 ‎  好自相扶将(代“她”;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 ‎  登既相许和(代“他”;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 ‎  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衬词,无意) ‎ ‎  相见常日稀(相互、彼此;副词) ‎ ‎  儿已薄禄相(相貌,名词) ‎ ‎  且 ‎ ‎  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 ‎ ‎  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 ‎ ‎  四体康且直(又;副词) ‎ ‎  自 ‎ ‎  自可断来信(既;副词) ‎ ‎  本自无教训(是;副词) ‎ ‎  好自相扶将(亲自;副词) ‎ ‎  物物各自异(无意;助词) ‎ ‎  不图子自归(自己;介词) ‎ ‎  自君别我后(自从;介词) ‎ ‎  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 ‎ ‎  何 ‎ ‎  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 ‎ ‎  隐隐何甸甸(何等;副词) ‎ ‎  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 ‎ ‎  言何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 ‎ ‎  谢 ‎ ‎  谢家来贵门(辞别;动词) ‎ ‎  阿母谢媒人(辞谢;动词) ‎ ‎  多谢后世人(劝告;动词) ‎ ‎  若 ‎ ‎  今若谴此妇( 如果;连词) ‎ ‎  腰若流纨素(像;动词) ‎ ‎  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 ‎ ‎  意 ‎ ‎  何意出此言(料想;动词) ‎ ‎  恐不任我意(心意;名词) ‎ ‎  迎 ‎ ‎  还必相迎取(迎接;动词) ‎ ‎  不足迎后人(送给;动词) ‎ ‎  结 ‎ ‎  结发同枕席(系;名词) ‎ ‎  既欲结大义(结交;动词) ‎ ‎  严霜结庭兰(凝聚;动词) ‎ ‎  遣 ‎ ‎  为仲卿母所遣(被休回娘家;动词) ‎ ‎  十七遣汝嫁(送;动词) ‎ ‎  县令遣媒来(派;动词) ‎ ‎  会 ‎ ‎  会不相从许(当然;副词) ‎ ‎  于今无会因(会见;动词) ‎ 编辑本段通假字 ‎  终老不复取 "取" 通"娶" 迎娶 ‎ ‎  蒲苇纫如丝 "纫" 通"韧" 坚韧 ‎ ‎  摧藏马悲哀 "藏" 通"脏" 脏腑 ‎ ‎  府吏见丁宁 "丁宁"同"叮咛" 嘱咐 ‎ ‎  箱帘六七十 "帘"通"奁" 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 ‎  吾今且报府 "报"通"赴" ‎ ‎  槌床便大怒 "槌"通"捶" ‎ ‎  合葬华山傍 "傍"通"旁" ‎ ‎  恨恨那可伦 "那"通"哪" ‎ ‎  奄奄黄昏后“奄奄”通“晻晻”,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 ‎ 编辑本段古今异义:‎ ‎  涕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 ‎  可怜 古义:可爱 今义:值得同情,怜悯 ‎ ‎  千万 古义:无论如何 今义:再三叮嘱 ‎ ‎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 ‎  区区 古义:1.愚拙 2.表示感情真挚 今义:数量很少,事物不重要 ‎ ‎  谢 古义:告诉 今义:道谢 ‎ ‎  共事 古义: 一起生活 今义:一起工作 ‎ ‎  教训 古义:教养 今义:训斥 ‎ ‎  守节 古义:这里指遵守府里的规定 今义:妇女不改变节操 ‎ ‎  自由 古义:自作主张 今义:不受约束限制 ‎ ‎  纷纭 古义:麻烦 今义:多而杂乱 ‎ ‎  奉迎 古义:好日子 今义:阿谀奉承 ‎ ‎  婚姻 古义:结为亲家 今义:嫁娶的事 ‎ ‎  床 古义:坐具 今义:睡觉用的家具 ‎ 亲赤壁赋 ‎ 注释 ‎ ‎   [1]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这篇散文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 ‎  [2]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岁在壬戌。 ‎ 举酒属客(1张)‎ ‎  [3]既望:既,过了;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 ‎  [4 ‎ 苏子既望(4张)‎ ‎]徐:舒缓地。 ‎ ‎  [5]兴:起,作。 ‎ ‎  [6]属:通“嘱(zhǔ ),劝酒。 ‎ ‎  [7]明月之诗:《诗经·陈风·月出》有“舒窈纠兮”之句,故称“明月之诗”、“窈窕之章 ”,与下注释相同。 ‎ ‎  [8]窈窕之章:《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窈纠"同"窈窕"。 ‎ ‎  [9]少焉:不一会儿。 ‎ ‎  [10]斗牛:斗、牛,星宿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 ‎  [11]白露横江:白茫茫的水气。横江:笼罩江面。 ‎ ‎  [1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像一片苇叶那么小的船,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去。凌:越过。万顷:形容江面极为宽阔。茫然,旷远的样子。 ‎ ‎  [13]冯虚御风:(像长出羽翼一样)驾风凌空飞行。冯:通"凭",乘。虚:太空。御:驾御。 ‎ ‎  [14]遗世独立:超越尘世,独自存在。 ‎ ‎  [15]羽化而登仙:道教把成仙叫作"羽化",想长了翅膀一样,认为成仙后能够飞升。登仙:登上仙境。 ‎ ‎  [16]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舷,船的两边。 ‎ ‎  [17]桂棹(zhào)兮兰桨:用桂树木做的棹、用木兰做的船桨,棹,一种划船工具,形似桨。 ‎ ‎  [18]击空明兮溯流光:船桨拍打着月光浮动的清澈的水,溯流而上。溯:逆流而上。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动清澈的江水。 ‎ ‎  [19]渺渺兮予怀: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渺渺,悠远的样子。 ‎ ‎  [20]美人:代指有才德的人。古诗文多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 ‎ ‎  [21]倚歌而和(hè)之:合着节拍应和。倚:依,按 和:同声相应。 ‎ ‎  [2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啜泣,像是倾诉。怨:哀怨。慕:眷恋。 ‎ ‎  [23]余音:尾声。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 ‎  [24]缕:细丝。 ‎ ‎  [25]舞幽壑之潜蛟:幽壑: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使深谷的蛟龙感动得起舞。 ‎ ‎  [26]泣孤舟之嫠(lí 离)妇: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孤居的妇女,在这里指寡妇。白居易《琵琶行》写孤居的商人妻云:"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这里化用其诗。 ‎ ‎  [27]愀(qiǎo 巧)然:忧郁的样子 ‎ ‎  [28]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危坐:端坐。 ‎ ‎  [29]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 ‎ ‎  [30]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 ‎  [31]夏口:地名,故城在今湖北武昌的西面。 ‎ ‎  [32]武昌:今湖北鄂城县。 ‎ ‎  [33]缪:通"缭"盘绕。 ‎ ‎  [34]郁:茂盛的样子。 ‎ ‎  [35]孟德之困于周郎: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吴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溃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周郎:周瑜二十四岁为中郎将,吴中皆呼为周郎。 ‎ ‎  [3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以上三句指建安十三年刘琮率众向曹操投降,曹军不战而占领荆州、江陵。方:当。荆州:辖南阳、江夏、长沙等八郡,今湖南、湖北一带。江陵:当时的荆州首府,今湖北县名。 ‎ ‎  [37]舳舻(zhú lú 逐卢):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 ‎ ‎  [38]酾(shī 师)酒:斟酒。 ‎ ‎  [39]横槊(shuò 硕):横执长矛。 ‎ ‎  [40]侣鱼虾而友麋鹿:把鱼虾、麋鹿当做好友。:伴侣,这里用作动词。麋(mí):鹿的一种。 ‎ ‎  [41]扁(piān 篇)舟:小舟。 ‎ ‎  [42]匏(páo 咆)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 ‎ ‎  [43]寄:寓托。 ‎ ‎  [44]蜉蝣:一种昆虫,夏秋之交生于水边,生命短暂,仅数小时。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 ‎  [45]渺沧海之一粟: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 ‎  [46]须臾:片刻,时间极短。 ‎ ‎  [47]长终:至于永远。 ‎ ‎  [48]骤:屡次。 ‎ ‎  [49]托遗响于悲风: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 ‎  [50]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此,指水。 ‎ ‎  [51]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 ‎  [52]卒:最终。消长:增减。长:增长 ‎ ‎  [5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语气副词。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 ‎  [5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造物者:天地自然。无尽藏(zàng ):佛家语。指无穷无尽的宝藏。 ‎ ‎  [55]适:享用。 ‎ ‎  [56]更酌:再次饮酒。 ‎ ‎  [57]肴核既尽:荤菜和果品。既:已经。 ‎ ‎  [58]狼籍:通“藉”,凌乱。 ‎ ‎  [59]枕藉:相互枕着睡觉。 ‎ ‎  [60]既白: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 ‎  通假字: ‎ ‎  举酒属客(“属”通“嘱” 劝酒) ‎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 乘) ‎ ‎  山川相缪(“缪”通“缭” 环绕) ‎ ‎  尊("尊"通"樽") ‎ ‎  狼籍(“籍”通“藉”,凌乱) ‎ ‎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以”通“已”停止) ‎ ‎  词类活用  ‎ ‎  1、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 ‎  2、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 ‎  3、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 ‎  4、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 ‎  5、南、西:乌鹊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 ‎  6、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  ‎ ‎  7、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名作动,砍柴 ②可以认为无活用,渔、樵本身就为动词)  ‎ ‎  8、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 ‎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 ‎  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说:“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 ‎  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 ‎  我说:“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才成其为声音,眼睛看到了才成其为颜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 ‎ ‎  客人听了之后,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菜肴果品已吃完了,杯盘杂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亮了。‎ ‎ 后赤壁赋 注释 ‎  步自雪堂:从雪堂步行出发。雪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新居,离他在临皋的住处不远,在黄冈东面。堂在大雪时建成,画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 ‎ ‎  临皋:亭名,在黄冈南长江边上。苏轼初到黄州时住在定惠院,不久就迁至临皋亭。 ‎ ‎  黄泥之坂(bǎn):黄冈东面东坡附近的山坡叫“黄泥坂”。坂,斜坡,山坡。文言文为调整音节,有时在一个名词中增“之”字,如欧阳修的《昼锦堂记》:“乃作昼锦堂于后圃。” ‎ ‎  木叶:树叶。木,本来是木本植物的总名,“乔木”“灌木”的“木”都是用的这个意思。后来多用“木”称“木材”,而用本义是“树立”的“树”作木本植物的总名。 ‎ ‎  行歌相答:边行边吟诗,互相唱和;且走且唱,互相酬答。 ‎ ‎  已而:过了一会儿。 ‎ ‎  如此良夜何:怎样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如……何,怎样对待…… “如何”跟“奈何”差不多,都有“对待”“对付”的意思。 ‎ ‎  今者薄暮:方才傍晚的时候。薄暮,太阳将落天快黑的时候。薄,迫,逼近。 ‎ ‎  松江之鲈(lú):鲈鱼是松江(现在属上海)的名产,体扁,嘴大,鳞细,味鲜美,松小所产的鲈鱼。这是有名的美味。 ‎ ‎  顾安所得酒乎:但是从哪儿能弄到酒呢?顾,但是,可是。安所,何所,哪里。 ‎ ‎  谋诸妇:谋之于妻,找妻子想办法。诸,相当于“之于”。 ‎ ‎  斗:古代盛酒的器具。 ‎ ‎  不时之须:随时的需要。“须”与“需”通。 ‎ ‎  复游于赤壁之下:这是泛舟而游。下文“摄衣而上”是舍舟登陆,“反而登舟”是回到船上。 ‎ ‎  断岸千尺:江岸上山壁峭立,高达千尺。断,阻断,有“齐”的意思,这里形容山壁峭立的样子。 ‎ ‎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才过了几天啊,(眼前的江山明知是先前的江山,)而先前的景象再不能辨认了。这话是联系前次赤壁之游说的。前次游赤壁在“七月既望”,距离这次仅仅三个月,时间很短,所以说“曾日月之几何”。前次所见的是“水光接天”,“万顷茫然”,这次所见的是“断岸千尺”“水落石出”,所以说“江山不可复识”。曾,才,刚刚。这样用的“曾”常放在疑问句的句首。“曾日月之几何”,也就是“曾几何时”。 ‎ ‎  摄衣:提起衣襟.摄,牵曳。 ‎ ‎  履巉岩:登上险峻的山崖。履,践,踏。巉岩,险峻的山石。 ‎ ‎  披蒙茸:分开乱草。蒙茸,杂乱的丛草。 ‎ ‎  踞:蹲或坐。虎豹,指形似虎豹的山石。 ‎ ‎  虬龙:指枝柯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虬,龙的一种。登虬龙是说游于树林之间。 ‎ ‎  栖鹘:睡在树上的鹘。栖,鸟宿。鹘,一种凶猛的鸟。 ‎ ‎  俯冯夷之幽宫:低头看水神冯夷的深宫。冯夷,水神。幽,深。“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这只是说,上登山的极高处,下临江的极深处。 ‎ ‎  划然长啸:高声长啸。划有“裂”的意思,这里形容长啸的声音。啸,蹙口作声。 ‎ ‎  亦:这个“亦”字是承接上文“二客不能从”说的。上文说,游到奇险处二客不能从;这里说,及至自己发声长啸,也感到悲恐,再不能停留在山上了。 ‎ ‎  悄然:静默的样子。 ‎ ‎  肃然:因恐惧而收敛的样子。 ‎ ‎  留:停留。 ‎ ‎  反:同“返”。返回。 ‎ ‎  放:纵,遣。这里有任船飘荡的意思。 ‎ ‎  听其所止而休焉:任凭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 ‎ ‎  四顾寂寥:向四外望去,寂寞空虚。 ‎ ‎  横江东来: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 ‎ ‎  玄裳缟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玄,黑。裳,下服。缟,白。衣,上衣。仙鹤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这样说。 ‎ ‎  戛然:形容鹤雕一类的鸟高声叫唤的声音。如白居中易《画雕赞》“轩然将飞,戛然欲鸣。” ‎ ‎  掠:擦过。 ‎ ‎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这时的作者与客已经舍舟登岸,客去而作者就寝于室内,看下文的“开户”便明。 ‎ ‎  羽衣翩仙:穿着羽衣(道士穿的用鸟羽制成的衣服),轻快地走着。翩仙,一作“蹁跹”。 ‎ ‎  揖予:向我拱手施礼。 ‎ ‎  俛:同“俯”,低头。 ‎ ‎  呜呼噫嘻:这四个字都是叹词,也可以呜呼,噫,嘻分开用,或者呜呼,噫嘻分开用。 ‎ ‎  畴昔之夜:昨天晚上。此语出于《礼记·檀弓》上篇“予畴昔之夜”。畴,语首助词,没有实在的意思。昔,昨。 ‎ ‎  过我:从我这里经过。 ‎ ‎  非子也耶:不是你吗?“也”在这里不表示意义,只起辅助语气的作用。 ‎ ‎  顾:回头看。 ‎ ‎  寤:觉,醒。 ‎ 译文 ‎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应答。 ‎ ‎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收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 ‎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江山的面貌改变太大了,再也认不出来了! ‎ ‎  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 ‎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 ‎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前 ‎ 后赤壁赋图(4张)‎ 虽都以秋江夜月为景,以客为陪衬,但后赤壁赋 重在游、状景,而前赤壁赋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本文第一段,作者在月明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先有“有客无酒”、“有酒无肴”之憾,后有“携酒与鱼”而游之乐。行文在平缓舒展中有曲折起伏。第二段,从“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的江岸夜景,写到“履巉岩,披蒙茸……”的山崖险情;从“曾日月之几何而江水不可复识”的感叹,到“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的心情变化,极腾挪跌宕之姿。第三段,借孤鹤道士的梦幻之境,表现旷然豁达的胸怀和慕仙出世的思想。 ‎ ‎  《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以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 ‎  全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写泛游之前的活动,包括交待泛游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作的准备。写初冬月夜之景与踏月之乐,既隐伏着游兴,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对话。面对着"月白风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肴与美酒,再游赤壁已势在必行,不多的几行文字,又写了景,又叙了事,又抒了情,三者融为一体,至此已可转入正文,可东坡却"节外生枝"地又插进"归而谋诸妇"几句,不仅给文章增添生活气息,而且使整段"铺垫"文字更呈异采。 ‎ ‎  第二层次乃是全文重心,纯粹写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声"四句,却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从而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这里,作者不吝笔墨地写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谧清幽、山川寒寂、"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西鹊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奇异惊险的景物更令人心胸开阔、境界高远。可是,当苏轼独自一人临绝顶时,那"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场景又不能不使他产生凄清之情、忧惧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文章写到这里,又突起神来之笔,写了一只孤鹤的"横江东来"'、"戛然长鸣"后擦舟西去,于是,已经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悯,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澜,还为下文写梦埋下了伏笔。 ‎ ‎  最后,在结束全文的第三层,写了游后入睡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 "、"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现实。结尾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又在哪里呢? ‎ ‎  文中写苏子独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画、字字似诗",通过夸张与渲染,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文中描写江山胜景,色泽鲜明,带有作者个人真挚的感情。巧用排比与对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乐感。读起来更增一分情趣。但总的来说,后赋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不及前赋。神秘色彩,消沉情绪与"赋"味较淡、"文"气稍浓恐怕是逊色于前篇的主要原因。 ‎ ‎  《后赤壁赋》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之时,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后赤壁赋》沿用了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传统格局,抒发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同时也描写了长江月夜的优美景色。全文骈散并用,情景兼备,堪称优美的散文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作者高超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技巧,文中的孤鹤形象更能够让我们感到超然物外的人生哲理。孤独、寂寞、高贵、幽雅、超凡脱俗的孤鹤历来便是道家的神物。乘鹤是道化升仙的标 志,苏轼不仅借孤鹤以表达自己那种高贵幽雅、超凡脱俗、自由自在的心境,更表现了那种超越现实的痛苦遗世的精神。那我们就看看他在《后赤壁赋》中是如何将孤鹤的孤独、寂寞、高贵、幽雅、超凡脱俗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山石高峻怪异,既是对立、压迫着他的自然力量,又象征了他积郁难消的苦闷之情。鹤则是这一苦闷孤独情感的意象。歇于松柏,不作稻粮谋的孤鹤在苏轼心中,就像在其他隐逸 者的意中一样,本是高蹈于世外的象征。苏轼曾作《放鹤亭记》,以放鹤招鹤、与鹤共处来渲染内心弃世的幽情,孤鹤的形象尤其为他所钟爱。此际在苏轼最感孤独时,忽然有一东来的孤鹤振翅横江而掠过小舟西去。这只在暗夜独飞,独鸣的鹤是孤独的,它可以蔚藉同样感受状态中的苏子之心。因此与客不交一言的苏子对它注意极深。而且它不仅是苏子此际情怀的象征,也是七月之夜的道士形象新化。苏轼以“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的觉悟,联想前来入梦的道士,表明作者在这只孤鹤身上寄予了自己怀念故友之情。而道士的思想,原是苏子思想中的一个侧面,苏子--孤鹤--道士的联结,暗示着苏轼在精神上已归向高蹈于世外的隐逸者。“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结尾处写自己梦醒后开门寻找,夜色茫茫,不见孤鹤,也并无道士。一笔双关,余味深长。将苦闷与希望糅合在诗化境界中。山形与鹤形,使苏轼因自然的变化和人事的不谙的精神不适感,和在孤独中向往自由的念头找到了对应。通观全文,在我们的眼前自然就展现出了好一幅“水月禅境、山鹤幽鸣”的美景图! ‎ ‎  作者复杂感情的探讨 ‎ ‎  Q:在游赤壁的过程中,作者何以会悲?(由最初的“乐”转向稍后的悲叹与沉重) ‎ ‎  明确:1、季节不同,景物相异(客观环境让人触景生情) ‎ ‎  景物色彩由秋季的明朗清丽、平宁悠远转为冬季的阴暗压抑、险峻肃杀 ‎ ‎  (巉岩、蒙茸、虎豹之石、虬龙之木、栖鹘之危巢、冯夷之幽宫、风起水涌) ‎ ‎  景物的阴森恐怖让苏轼联想到自己生活的政治环境,没有出路前途。截然不同的景物也使作者对世事转瞬变迁感慨不已,从而联想到自己一生大起大落,顷刻间经历了由地方长官到阶下囚的异变。 ‎ ‎  2、只身一人登山,无友人相伴 (主观的精神寂寞) ‎ ‎  此时此刻的孤寂与下狱乌台,贬谪黄州前后险恶困窘、独立无援的处境何其相似——精神上的孤苦无告。独游的豪兴变为激越的悲哀,悲哀无法抑制,于是长啸。 ‎ ‎  此处简介作者生平,在理解了作者悲情的基础上散读第三节。总结作者“景中有情”的写作手法。 ‎ ‎  Q:比较前后赤壁赋,我们会发现《前赤壁赋》中作者在游览赤壁时的情感变化是以乐始以乐终,那么《后赤壁赋》中作者的情绪在悲恐之后的发展是怎样的? ‎ ‎  (首先明确“我知之矣”中的“之”指的是鹤乃道士所化。道士笑而不答意味着什么) ‎ ‎  鹤的象征义:形貌出众,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作仙禽和长寿之物。传说中鹤能翩翩于仙凡之间,不受任何拘束。传说中修道之人可以化而为鹤。所以鹤是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 ‎ ‎  作者写了梦见所遇道士为鹤的化身这一情节暗示作者希望在精神上升腾入自然,将自己升华而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旷达之思。此时孤鹤、道士、作者已经三位一体。这种想法与道家文化对苏轼的影响密不可分。(年少时苏轼读《庄子》曾言:“吾昔有见于心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可见庄子所讲之理便是他一向心中所向往的。且他在黄州期间结交的朋友不乏僧人道士,他也“间一、二日辄往安国寺”披览佛经) ‎ ‎  尽管苏轼一生崇尚儒学,讲究务实,“奋厉有当世之志”、“致君尧舜”,但每当其政治上遭遇挫折失意,他便会从老庄思想寻求精神上的自我超脱。(旷达——不因外物的得失荣辱所累) ‎ ‎  Q:你又如何理解作者在梦鹤化为道士后又增添醒来寻找道士一笔? ‎ ‎  梦是一种追求,但是现实是所追求的未必能获得。“不知其处”表明作者内心面对前途、理想、抱负的迷茫,如同茫茫夜色般无迹可求,以此结尾意味深长。苏轼常常在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道家的消极避世之间徘徊困惑,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是其复杂感情的真实体现。‎ 游褒禅山记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儿的山脚下筑室居住,死后也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旁庐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阳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上,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现在将“花”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 ‎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讲,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 ‎ ‎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没有不探究、思考到的。那(路)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路)不平坦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不平坦遥远的地方,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意志,也不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然而力量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意志与力量,也不盲从别人而有所懈怠,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但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 ‎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由此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得不深入思考而要谨慎采取传闻材料的缘故。 ‎ ‎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fǔ);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fǔ);安上,字纯父(fǔ)。 ‎ ‎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人王安石记。(也作“临川王某记”。这里“某”是古人写文章时惯用的谦称) ‎ 编辑本段文本疏通 第一段 ‎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①,而卒葬之②【褒禅山也叫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开始在山麓筑屋定居,死后葬在这里。】;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③。【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④。【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⑤。【现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⑥,其文漫灭⑦,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⑧。【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⑨。【现在把“华”念作“华实”的“华”,原来是读音错了。】 ‎ ‎  【文言现象】 ‎ ‎  ①浮图:梵(fàn)语(古印度语)音译词,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慧褒:唐代高僧。舍:名词活用作动词,筑舍居住。址:地基,基部,基址,这里指山脚。 ‎ ‎  ②而:连词,并且。卒:终,最后。之:指褒禅山麓。 ‎ ‎  ③以故:因为(这个)缘故。名:命名,动词。禅:梵语译音“禅那”的简称,意思是“静思”,指佛家追求的一种境界。后来泛指有关佛教的人和事物,如禅师、禅子、坐禅、禅房、禅宗、禅林、禅杖等。褒禅,慧褒禅师。 ‎ ‎  ④慧空禅院:寺院名。庐冢(zhǒng):古时为了表示孝敬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也称“庐墓”。这里指慧褒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庐:屋舍。(一说指慧褒生前的屋舍。)冢:坟墓。 ‎ ‎  ⑤华山洞:南宋王象生《舆地纪胜》写作“华阳洞”,看正文下出应写作“华阳洞”。以:因为。乃:表示判断,有“为”、“是”的意思。阳:山的南面。古代称山南为“阳”,山北为“阴”。名:命名,动词。 ‎ ‎  ⑥仆道:“仆(于)道”的省略,倒在路旁。 ‎ ‎  ⑦其文漫灭:碑文模糊,磨灭。文:碑文,与下文“独其为文(碑上残存的文字)”的“文”不同。 ‎ ‎  ⑧独:唯独,只有。其:指代石碑。文:文字,这里指的是碑上残存的文字。犹:还,仍。 ‎ ‎  ⑨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汉字最初只有“华(huā)”字,没有“花”字,后来有了“花”字,“华”“花”分家,“华”才读为huá。(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华”的古音而写的今字,仍应读huā,而不应读“华(huá奢侈、虚浮)实”的huá。按,这里说的不是五岳中的“华(huà)山”)。言:说。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有“大概因为”的意思。谬:错误。 ‎ ‎  ⑩力足以至焉:下面省去“而不至”之类的话。意思是力量足以到达那里(却没有达到)。 ‎ ‎  【内容分析】 ‎ ‎  第一部分(第一、二段),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是记叙部分。可以分为两层。 ‎ ‎  第一层(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 ‎  文章紧扣题目,以“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一句起头,点明作者所游的地方是“褒禅山”,以及这座山的另一个名称“华山”。由这句的“褒禅山”一名引出褒禅山名称由来,点出禅院。写禅院,既证实褒禅山名称由来,又引出“距其院东五里”的华山洞。写华山洞的位置和命名缘由,为下文写游华山洞作交待,其中写华山洞命名缘由又与开头一句照应。记仆碑文字,循名责实,辨“华山”误读,不仅回应开头一句,证明褒禅山本名“华山”,亦即“花山”,也为后文的议论伏笔。记叙的景物由禅院到华山洞,再到仆碑,反映了游览行踪。全段以山名起始,以考证山名结尾,在内容上环环相扣。 ‎ ‎  其实作者自己也犯了个错,“华山洞”其实应为“华阳洞”,不过现在依旧保留原文,不加修改。 ‎ 第二段 ‎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①。【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题字记游的人很多,这是人们所说的“前洞”。】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②,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③,——谓之后洞。【顺山而上走五六里,有个洞穴幽暗深远,走进洞穴十分寒冷,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人们叫它“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④,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⑤愈奇。【我和同游的四个人拿着火把走进去。进洞越深,前进越困难,然而见到的景象也越奇特。】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⑥。【有松气懈怠想要退出的伙伴说:“如果不出去,火把将要烧完!”于是跟他们一起退出洞来。】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⑦,然视其左右,来而⑧记之者已少。【大约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十分之一,然而看那左右的洞壁,来到这里题字记游的已经少了。】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⑨。【大概洞更深,那么到达那里的人就更少了。】方是时⑩,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⑾。【正当决定从洞中退出的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前进,火把也还足够继续照明。】既其出⑿,则或咎其欲出者⒀,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⒁。【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不能享受尽那游览的乐趣。】 ‎ ‎  【文言现象】 ‎ ‎  ①侧出:从旁边涌出,记游:指在洞壁上题诗文留念。②上: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上走。窈(yǎo)然:幽深的样子。③问:探究,追究。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深度。则:副词,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虽:即使。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到尽头。④拥火:拿着火把。拥,持,拿。以: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⑤见:动词活用作名词,见到的景象。⑥怠:懈怠。且:副词,将,将要。⑦盖:表猜测的发语词,大概。尚:还。不能十一:不及十分之一。不能:不及,不到。十一:十分之一的简称。⑧而:表递进的连词,并且,而且。⑨盖:表猜测的发语词,大概。则:表假设的连词,那么。至:动词活用作名词,到达的人。加:更,更加。⑩方是时:正当这个时候。方:当,正在。是时:指决定从洞中退出的时候。⑾以:相当于“而”,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照明。⑿既:已经,……以后。其:助词。⒀则:副词,就,便,表示前后两事紧密相承或时间相距很近。或:有人。咎(jiù):责怪。其:那,那些。⒁其:第一人称代词,指自己。而:连词,表结果,以致,以至于。不得:不能,极: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享受尽。夫:这,那,指示代词。 ‎ ‎  【内容分析】 ‎ ‎  第一部分(第一、二段),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是记叙部分。可以分为两层。 ‎ ‎  第二层(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 ‎  先略述前洞和后洞的概况,突出前洞与后洞迥然不同的环境特征,以及游前洞之易与游后洞之难,揭示一般游人就易避难的心理,为后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伏笔。 ‎ ‎  然后详记游后洞的经过。“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点明了与人同游,这才有入洞以后诸人的不同反应。写经过时,对所见景象,只异常简括地记下“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用连锁句式说明入“深”、进“难”、见“奇”的递进式因果关系,为后文借景喻理提供依据。 ‎ ‎  随着入洞之深而“其见愈奇”,下文本应叙写乘兴而入,寻幽访胜,领略“奇”景。不料,却中途退了出来。游洞至此结束。 ‎ ‎  作者又补叙了两点。一是“盖予所至……则其至又加少矣”,一是“方是时……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两点补叙为下文借事喻理提供了依据。写出洞后的心情,突出一个“悔”字。因为当时“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却“与之俱出”,“不得极夫游之乐”,由此而“悔”,并因“悔”而引出下文。 ‎ 第三段 ‎  于是余有叹焉①。【对于这种情况,我有感慨了。】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③。【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往往有心得,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非常深入而且无处不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④。【地方平坦并且路程近,到达的人就多;地势险峻并且路程远,到达的人就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⑤,而人之所罕至焉⑥,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志矣,不随以止也⑦,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了志向,也不随从别人而中止,然而力量不足,也不能到达。】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⑧,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⑨,亦不能至也。【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外力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然力足以至焉⑩,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⑾;【但是力量足够到达那里,(结果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⑿【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此余之所得⒀也!【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 ‎ ‎  【文言现象】 ‎ ‎  ①于是:对于这种情况。焉:句末语气词。②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得:心得,收获。动词作名词③以:因为。求思:探求、思索。而:连词,表递进,而且。无不在:无所不在,没有不探索、思考的。④夫:表议论的发语词。夷:平坦。以:连词,表并列,而且,并且。则:表假设的连词,那么。⑤而:可是。观:景象,景观。险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⑥而:因而。焉:兼词,相当于“于此”。⑦随:跟随(别人),“随”字后面省略“之”。以:连词,表结果,以致,以至于。⑧怠:懈怠。⑨至于:这里是抵达、到达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用在下文开头,表示提出另一话题。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昏惑:迷乱。以:连词,表目的。相(xiàng):帮助,辅助。⑩以:相当于“而”,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焉:兼词,相当于“于此”。这一句在“焉”后面省略了“而不至”。⑾于人:在别人(看来)。为:是。⑿其:加强反问语气的副词,难道。孰:谁。⒀得:心得,收获。 ‎ ‎  【内容分析】 ‎ ‎  第二部分(第三、四段),写游山的心得。这是文章的议论部分,可以分为两层。 ‎ ‎  第一层(第三段),写游洞华山的心得。这一层是全文的重点。 ‎ ‎  以“于是余有叹焉”一句承上启下。“叹”字承上文的“悔”字,领起全段,自然地转入议论。 ‎ ‎  作者先借托古人,说古人游览观赏“往往有得”,是因为他们“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此表明作者在下面所要说的观察所得,不是随意的,而是以古人的“求思”精神为依据和标准,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 ‎  以下以游洞为喻,以“有志”为中心,进行逐层论述,阐明宏伟的目标、险远的道路和“志”“力”“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两相对比之后,紧接着指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照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这里以景喻物,用“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某种最高成就的境界。但这种境界“人之所罕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 ‎ ‎  怎样才能达到呢?作者提出了三个“不能至”:“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这三个“不能至”表达了三层意思,提出了达到目的的三个必要条件:“志”“物”“力”。在提出“志”这个条件时,用两个否定词构成双重否定,强调“有志”;在提出“力”和“物”这两个条件时,又分别把“有志”作为基本前提,也强调了“有志”。这就揭示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要有“志”,其次要有“力”,再次要有“物”,把需要坚定的志向、不断的艰苦努力又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才能完成一种理想追求的道理,说得相当清楚、完备而透彻。三个“不能至”的三层意思,是按照三个条件的重要性依次排列的,逻辑十分严密。 ‎ ‎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都不是充分条件而是必要条件,而其中“志”又是最根本的。所以作者又对“志”的重要性,作进一步的强调和申述。“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通过对比“力足以至”而未能至和“尽吾志也而未能至”两种情况,得出“可讥”“有悔”和“无悔”“无讥”两种结果。这一正一反的两层意思,照应“既其出,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突出了“有志”的决定作用,并且提出“尽吾志”,即全力以赴、坚持不懈的高标准要求,从事物的规律性归结到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所议论的道理推进一层。 ‎ ‎  最后,以“此余之所得也”,收束这一段议论,归结到作者思想上的收获,回应“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段议论以古人“有得”始,以自己“所得”终,前后呼应。 ‎ 第四段 ‎  余于①仆碑,又以②悲夫古书之不存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④,何可胜道也哉⑤!【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⑥。【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 ‎ ‎  【文言现象】 ‎ ‎  ①于:对于。②以:“以之”的省略,因此,由此。③悲:感叹。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其独立性,以充当句子的某个成分。④后世:后代的人,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其独立性,以充当句子的某个成分。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错,弄错。其:指“古书”。传:动词活用作名词,流传的文字。而:因而。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没有哪一个,没有任何人。名:动词,说出,说明,指识其本名。这是“名”在文言中的通常用法,不是名词活用作动词。⑤何可胜道:那能说得完。胜:尽。⑥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由结构助词“所”和介词“以”组成的固定格式,在这里表示原因。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学者:做学问的人。现在说“学者”是指学有专长的人,古今不同。慎取:谨慎地采取。 ‎ ‎  【内容分析】 ‎ ‎  第二部分(第三、四段),写游山的心得。这是文章的议论部分,可以分为两层。 ‎ ‎  第二层(第四段),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 ‎  这一段与第一段记仆碑文字和订正读音相照应。先由所见的仆碑引出感慨,指出由于“古书之不存”,致使后人以讹传讹。“何可胜道也哉”,这是从个别到一般,由“华山”的“音谬”概括出社会上辗转讹误,相沿失实的普遍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是从具体到抽象,概括出研究事物必须去伪存真的道理。这段议论一正一反:从反面加以否定,批评“谬其传而莫能名”;从正面加以肯定,强调“深思而慎取”。 ‎ 第五段 ‎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①,长乐王回深父②,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③。【同游的四个人: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④。【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人王某记。】 ‎ ‎  【文言现象】 ‎ ‎  ①庐陵:现在江西吉安。萧君圭,字君玉。②长乐:现在福建长乐。王回,字深父。同。③王安国,字平父。王安上,字纯父。④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至和:宋仁宗的年号。临川:现在江西临川。王某: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者在“某”上冠姓,以后在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常保留“某”的字样。 ‎ ‎  【内容分析】 ‎ ‎  第三部分(第五段),是记游的结尾,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以及作者籍贯、署名。这是写游记常用的格式。‎ 通假字 ‎  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 词类活用 ‎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 ‎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 ‎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名词活用为动词,尽情享受。 ‎ ‎  4.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 ‎  5.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 ‎  6.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 ‎  7.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 ‎  8.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 ‎  9.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 ‎  10. 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形容词用作动词,指责。 ‎ ‎  1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 ‎  1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 ‎  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误。 ‎ ‎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 ‎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 ‎  14.往往有得。 得:动词用作名词,收获 ‎ 文言固定句式 ‎  1.有怠而欲出者。 (有一个……的人。) ‎ ‎  2.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 ‎  3.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 ‎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 省略句、判断句 ‎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于)之 ‎ ‎  2.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 ‎ ‎  3.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 ‎ ‎  4.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 ‎ ‎  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宾语) ‎ ‎  6.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宾语) ‎ ‎  7.余之力尚足以(之)入,火尚足以(之)明也 ‎ ‎  8.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  9.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  10.此余之所得也 ‎ ‎  11.所谓华(huā)山洞者,以其乃华(huā)山之阳名之也 ‎ ‎  12.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 ‎ 倒装句 ‎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介宾短语后置) ‎ ‎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状语后置) ‎ ‎  (七)重点翻译句 ‎ ‎  1.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 ‎  2.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 多义词 ‎  1. 乃 ‎ ‎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 ‎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 ‎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 ‎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 ‎  2. 道 ‎ ‎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 ‎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 ‎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 ‎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 ‎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 ‎  ⑥道芷阳间行(取道) ‎ ‎  3. 盖 ‎ ‎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 ‎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 ‎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 ‎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 ‎  4. 文 ‎ ‎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 ‎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 ‎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 ‎  ④文过饰非(掩饰) ‎ ‎  5. 然 ‎ ‎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 ‎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 ‎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 ‎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 ‎ ‎  6. 其 ‎ ‎  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 ‎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 ‎ ‎  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 ‎ ‎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 ‎ ‎  ⑸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 ‎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 ‎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 ‎  ⑻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 ‎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 ‎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 ‎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 ‎  ⑿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 ‎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 ‎ ‎  ⒁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 ‎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 ‎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 ‎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 ‎  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 ‎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 ‎  7. 观 ‎ ‎  古人之观与天地、山川......(欣赏) ‎ ‎  而世之雄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 ‎  此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建筑物的一种,读gu`an) ‎ ‎  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观赏) ‎ ‎  8.名 ‎ ‎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定名) ‎ ‎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解释) ‎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 ‎  不名一钱(以私人名义占有) ‎ ‎  狄公有盛名(名声) ‎ 异义词 ‎  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  【十一】 ‎ ‎  古义:十分之一。 ‎ ‎  今义:数词。 ‎ ‎  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  【非常】 ‎ ‎  古义:不平常。 ‎ ‎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  【学者】 ‎ ‎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 ‎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 ‎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  【所以】 ‎ ‎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 ‎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 ‎  5.于是余有叹焉。 ‎ ‎  【于是】 ‎ ‎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 ‎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 ‎  6.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 ‎  【悲】 ‎ ‎  古义:“悲”,感叹 ‎ ‎  今义:悲伤。 ‎ ‎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  【至于】 ‎ ‎  古义:“至”是“到”,“于”为介词,引出下文地点。 ‎ ‎  今义:表提及。‎ ‎ 氓 注释 ‎  本诗选自《诗经·国风·卫风》,是春秋时期卫国(今河南省淇县一带)的民歌。 ‎ ‎  氓(méng):民,指诗中女主人公的丈夫。此处是追述婚前的情况。 ‎ ‎  蚩蚩(chī):通“媸媸”,笑嘻嘻的样子。一说是忠厚的样子。 ‎ ‎  抱:拿着。 ‎ ‎  贸:买,交易,交换。此句犹言持钱买丝。 ‎ ‎  匪:通“非”,不是。 ‎ ‎  即:就,靠近。这句说,来就我商量婚事。 ‎ ‎  子:你,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 ‎  涉:渡水。 ‎ ‎  淇:卫国的河名,在今河南境内。 ‎ ‎  顿丘:卫国的邑名,在淇水边。本为高堆的通称,后转为地名。在淇水南。淇水又曲折流经其西方。 ‎ ‎  愆(qiān)期:错过期限,指拖延婚期。愆,本指过失,过错,这里指延误。 ‎ ‎  将(qiāng):愿、请。 ‎ ‎  无怒:不要生气。 无通“毋”,不要。 ‎ ‎  秋以为期:以秋为期。期,指约定的婚期。 ‎ ‎  乘:登上。 ‎ ‎  彼:那。 ‎ ‎  垝(guǐ)垣(yuán):倒塌的矮墙。 垝,倒塌。 ‎ ‎  复关:为此男子所居之地。一说,关,车厢。复关,指返回的车子。 ‎ ‎  泣涕:涕,眼泪。 ‎ ‎  涟涟:眼泪不断。 ‎ ‎  载:动词词头,无义,翻译时可做“又”“则”讲 ‎ ‎  尔:你。 ‎ ‎  卜:用龟甲卜卦。 ‎ ‎  筮(shì):用蓍(shī)草占卦。 ‎ ‎  体:卦体、卦象。 ‎ ‎  咎(jiù)言:不吉利,不好的话。犹言卜筮结果,幸无凶辞。 咎:灾祸 ‎ ‎  车:指娶亲的车。 ‎ ‎  贿:财物,指嫁妆。 ‎ ‎  迁:从女家搬迁往男家。 ‎ ‎  沃若:茂盛肥硕的样子。这句以桑叶肥泽,喻女子正在年轻美貌之时。一说,喻男子情意浓厚的时候。 ‎ ‎  于(xū)嗟:于通“吁”,即吁嗟,感叹词。 ‎ ‎  鸠:鸟名。 ‎ ‎  无食桑葚:《毛传》:“鸠,鹘鸠也。食桑葚过,则醉而伤其性。”此以鸠鸟不可贪食桑葚,喻女子不可为爱情所迷。 ‎ ‎  耽(dān):沉溺。 ‎ ‎  说:通“脱”,摆脱。以上四句是说,男子沉迷于爱情可以解脱,女子迷恋与爱情则无法解脱。 ‎ ‎  黄:谓叶黄。 ‎ ‎  而:表递进。 ‎ ‎  陨(yǔn):堕,落下。这句以桑叶黄落喻女子年老色衰。一说,喻男子情意已衰。 ‎ ‎  徂(cú)尔:嫁往你家。徂:往。 ‎ ‎  三岁:泛指多年,不是实数。 ‎ ‎  食贫:食物贫乏。指生活贫困。 ‎ ‎  汤汤(shāng):水盛貌,水大的样子。 ‎ ‎  渐:溅湿,浸湿。 ‎ ‎  帷裳(cháng):女子车上的布幔。 ‎ ‎  爽:过失,差错。 ‎ ‎  贰其行:行为前后不一。行,行为。这句连上句说,女子并无过失,是男子自己的行为前后不一致。 ‎ ‎  罔(wǎng )极:反复无常,没有准则。罔:无。极:准则。 ‎ ‎  二三其德:言其行为再三反复,三心二意,德行不专。二三:反复变化,作动词。 ‎ ‎  靡室劳:没有一样家务不干。靡:无,不。室,指家务。 ‎ ‎  夙(sù)兴夜寐:起早睡晚。夙,早。兴,起,指起身。夜寐:睡得晚。 ‎ ‎  靡有朝(zhāo):不止一日,日日如此。 ‎ ‎  言:句首语词,无实义。遂,犹久。这两句说,(你的心愿)已经满足了,就凶恶起来了。 ‎ ‎  咥(xì)其:大笑的样子。此处做讥笑的解释。 ‎ ‎  静言思之:静而思之。言:语气助词。 ‎ ‎  躬自悼:独自悲伤。躬:自身。悼:悲伤。 ‎ ‎  及尔偕(xié)老:与你生活到老。 ‎ ‎  及:同 ‎ ‎  偕:一同。 ‎ ‎  老:指上句“及尔偕老” ‎ ‎  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淇水有岸,隰地有边,而我的痛苦却无限。这两句用淇有岸隰有边来反喻自己痛苦多。隰:低湿地。则:语气助词。泮:通“畔”,边。 【人教版教科书有另一解释:淇水(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意思是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 ‎  总角:古代男女少年时头发的样式,后代称少年。宴:安乐,欢乐。此女子当在未成年时的快乐生活。 ‎ ‎  晏晏:欢乐、柔和、可亲的样子。 ‎ ‎  信誓旦旦:誓言是真挚诚恳的。誓: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 ‎ ‎  不思其反:没有设想到他违反了誓言。此为当时男子表示自己始终不渝之词。 ‎ ‎  反是不思:既然他违反了当初的誓言,我也别老想这事了。是:代指“信誓旦旦” ‎ ‎  亦已焉哉:也就算了吧。已:终止,罢了。焉哉:都是语气词。‎ ‎ 采薇 词类活用 ‎  ⑴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yù),名词作动词,雨雪犹“落雪”。 ‎ 古今异义 ‎  ⑴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 ‎  ⑵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 一词多义 ‎  ⑴作: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 ‎  ⑵曰: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  ⑶止: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②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④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⑤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⑥副词,仅,止。如: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 ‎  ⑷载:①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②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③装载。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④乘坐,乘车。如:直上载公子车。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如:如:“载欣载奔”。⑥副词,开始。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 ‎  ⑸靡: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 ‎  ⑹烈:①火势猛。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为放火烧,如:益烈山泽而焚之。又引申为猛烈。如:穷冬烈风。②光明,显赫。如:君有烈名。③事业,功业。如:奋六世之余烈。④厉害,严重。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 ‎  ⑺阳: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②阳光,太阳。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③温暖。如:春日载阳。④表面上,假装。如: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 ‎  ⑻孔:①小洞,窟窿,又引申为渠道。如: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②很,甚。如:孔武有力。③大。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 ‎  ⑼华:①同“花”。如:桃之夭夭,烁烁其华。②开花。如:始雨水,桃李华。③美丽有光彩。如:华服丽人。④繁华。如:其街市之繁华。⑤精华。如:物华天宝。⑥敬辞。如:华诞,华居。 ‎ ‎  ⑽思: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④祝词,无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  ⑾戒:①防备,警戒。如:既和既戒,既备万事。②告诫,警告。如:观往事以自戒。③戒除。如:少只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 ‎  ⑿雨: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②离散:如:一别如雨。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 通假字 ‎  岁亦莫止(莫,通“暮”,傍晚) ‎ ‎  我行不来(来,通“勑”,慰勉) ‎ ‎  维常之华(华,通“花”,花朵) ‎ ‎  一月三捷(捷,通“接”,与敌交战) ‎ ‎  玁狁孔棘(棘,通“急”,紧急) ‎ ‎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 ‎  彼尔维何(尔,通草字头的尔,花盛开的样子) ‎ ‎  象弭鱼服(服通“箙",盛箭的器具)‎ 作品注释 ‎  ⑴适俗: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 ‎ ‎  ⑵性本爱丘山: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性:天性、本性。 ‎ ‎  ⑶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 ‎  ⑷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陶渊明自公元393年(太元十八年)初仕为江州祭酒,到公元405年(义熙元年)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  ‎ ‎  ⑸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 ‎  ⑹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  ‎ ‎  ⑺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 ‎  ⑻方: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 ‎  ⑼荫:荫蔽。  ‎ ‎  ⑽罗:罗列。  ‎ ‎  ⑾暧暧:暗淡的样子。  ‎ ‎  ⑿依依:轻柔的样子。墟里:村落。  ‎ ‎  ⒀“狗吠”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 ‎  ⒁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 ‎  ⒂虚室:闲静的屋子。余闲:闲暇。  ‎ ‎  ⒃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