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三中高2007级入学分班测试题
毕业学校 考室 姓名 考号
语文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
说明:
1、全卷分四大题,满分100分。2、考试时间90分钟。3、凡有A、B、C、D选项的选择题,只将应选项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答题栏内。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基础知识及运用
1、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称(chēng)心如意 参(cēn)差不齐
B、自给(jǐ)自足 不省(xǐng)人事
C、出类拔萃(cuì) 坚持不懈(xiè)
D、挑拨离间(jiàn) 随声附和(hè)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谈笑风声 无精打采
B、错落有致 相题并论
C、声色俱历 不屑一顾
D、不知所措 不可救药
3、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向长者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B、他最近进步很快,学习成绩欣欣向荣。
C、小明忽而看语文,忽而看数学,真是学而不厌。
D、大扫除时,有的同学拈轻怕重、挑肥拣瘦。
4、与“话过三遍淡如水”中的“淡”含义相近的一项是
A、他对人的态度很冷淡,从不多说一句话。
B、西宁的冬天,是瓜果的淡季。
C、这道“青笋肉丝”菜太淡了。
D、早晨的大雾渐渐淡了。
5、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D、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
6、下列句子说得最委婉的一项
A、怎么不把你的笔给我用?
B、快把你的笔拿给我用!
C、你为什么不把笔给我用呢?
D、能把你的笔借给我用一下吗?
7、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地方有三处错误,对这三处判断正确的是
一天下午,刚下第一节课,小丽被小芳拉到一边,对小丽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一部分同学去参观少年科技,让我们两个都去!”话音未止,她已拉着她 向楼下冲去。
A、 B、
C、 D、
8、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B、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C、有一次,仿佛暗夜里亮起一道闪光,他突然想起了鲁迅先生。
D、他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
9、下列句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基础本来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而人们往往只看到了智育。
这样理解“基础”,结果只能妨碍人才的成长。
但是,有的同学、甚至教师,对“基础”的理解往往偏于狭窄。
智育包括书本知识,非书本知识的学习和诸多能力的培养,人们往往只看到书本知识的学习。
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时期,每个中学生都应该打好基础。
书本知识又包括教科书和课外读物,人们又往往只看到了教科书。
A、
B、
C、
D、
10、说法有误的一句是
A、通常所说的四种文学体裁是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白毛女》是戏剧。
B、《孔已己》、《社戏》和《藤野先生》里的“我”都是鲁迅。
C、《石壕吏》、《桃花源记》和《红楼梦》的作者分别是杜甫、陶渊明、曹雪芹。
D、为了让校园种植的花草树木茁壮成长,学生会决定向全校学生写一份“倡议书”。
文言文积累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1、文中加点的“尝”“求”“异”“斯”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A、尝试 寻找 不同 那种
B、曾经 探求 不同于 这种
C、尝试 追求 奇异 那种
D、曾经 寻求 惊异 这种
12、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投诸渤海之尾
D、辍耕之垄上
13、下列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者感到悲伤。
B、是进亦忧,退亦忧
这样,在朝廷做官也担忧,退处江湖也担忧。
C、微斯人,吾谁与归
这种卑微的人,我怎么能同他一道呢?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4、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进亦忧”呼应了上文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退亦忧”呼应了上文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同古仁人一样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
D、“二者”指的是“古仁人”与“迁客骚人”这两种不同的人。
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
A、古仁人的清高。
B、封建士大夫超越现实的思想。
C、作者的忠君爱国思想。
D古仁人和作者的高尚思想和广阔胸襟。
二、活学活用(10分)
16、所有的华人华侨都希望祖国繁荣昌盛,有的虽处异国他乡却毕生都在为此默默奋斗着,正所谓“落叶归根”。正如清代著名文学家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的那样,“ , ”。(2分)
17、去年冬天比较暖和,成都某商家早早购进的大批皮装难以正常销售,当时,他们急切盼望冷空气到来的心态,可用《卖炭翁》里的一句话来描述:
。(1分)
18、《沁园春·雪》一词中连接上下两阕的句子“ ,
”赞美了祖国河山的可爱。(2分)
19、人们常用《爱莲说》的名句“ , ”来比喻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2分)
20、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组织语句(可适当加关联词)(2分)
他像一支蜡烛 照亮了别人 毁灭了自己
肯定他的奉献行为:
不肯定他的行为:
21、下面是某班甲、乙两位同学的对话,请指出两同学说话的言外之意。(1分)
甲:咳,你瞧,本该咱们班4×100米接力赛的冠军,结果却被四班抢走了。
乙:要是让你代替王峰去跑,哼!
言外之意是:
三、阅读理解(20分)
(一)(13分)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漫浪:随随便便。 急:要紧。)
2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得 晓
23、根据文章的观点,怎样才算是“熟读”?请用文章原句作答。(2分)
24、比较起来,“读书三到”之中,作者强调的是 (2分)
25、概括本文段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不超过15个字。(4分)
26、指出文段中的通假字。(2分,找出一个给2分,多找一个另鼓励1分。)
通假字:
(二)(7分) 醉翁
夜幕笼罩着柯城,我满心乐意地搀扶着一位醉颠颠的陌上老翁。
“谢谢啦,真……对不……起!”
朦胧中我没有看清老翁的面容,只记得,今天是我劳教回来后第五次做好事。
到了老翁的家门口
,屋子里迎出了老翁的女儿。明亮的灯光把我们都照得棱棱清清。可是,没等我定下神来,醉老翁却触电似的挣开了我,他两眼圆睁,上牙打下牙,慌急忙乱地摸了上衣口袋的钱包,几乎全没了先前地醉意。这时,我也耳根发热,拔腿想飞,感到这季节已一下子由冬天变成催人渗汗的夏天。
我溜走了,身后传来老翁和他女儿的热情呼唤。
27、我被劳教的原因是 。(1分)
28、醉老翁“触电似的挣开了我”的原因是
。(1分)
29、“我耳根发热,拔腿想飞”的原因是
。(2分)
30、“今天是我劳教回来后第五次做好事。”改为“今天是我劳教回来后又一次做好事”可以吗?为什么?(2分)
31、对这篇小说的主题理解较好的一项是( )(1分)
A、浪子回头金不换
B、应当相信做好事的人
C、不能用老眼光看人
D、知错能改一定能得到人们的谅解
四、写作(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吴稚晖爱说一个秀才的故事:一天晚上,秀才写文章。愁眉苦脸、摇头晃脑了大半夜,连一个字也写不出。他太太问:“怎么你写文章比我生小孩还难呢?”秀才叹口气说:“生小孩容易,是你肚子里有!做文章难,是我肚子里没有呀!”
写文章真的那么难吗?联系自己的切身感受,以“作文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有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限文体。
2、不少于600字。
3、字体清楚,卷面整洁。
内江三中高2007级入学分班测试题
语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D
C
D
D
B
D
D
B
B
C
C
D
D
二、活学活用(10分,每写对一句得1分。)
1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7、心忧炭贱愿天寒。18、江山如此多
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1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0、答案不唯一。例:他像一支蜡烛,虽然毁灭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用“宁可……也要”或“即使……也要”亦可)他像一支蜡烛,虽然照亮了别人,却毁灭了自己。
21、甲比王峰是更合适的人选。
三、阅读理解(20分)
22、得:收获 晓:明白 23、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
24、心到
25、
读
书
要
熟
读
精
思
,
要
做
到
“
三
到
”。
26、 通假字: 见——现 子——仔
27、惯偷 28、认为“我”是一个“惯偷”,突然醒悟到自己的钱包可能被偷而紧张 29、着急、惊慌 30、对自己所犯罪行引起人们的如此惊慌而羞愧
31、不可。“我”回来决心以做好事来洗刷自己的罪名,每做一次好事都牢记于心 32、A
四、写作(40分)
评分标准:
1、书写:10——8分 字体工整,标点正确,错别字1——2个,格式规范; 7——5分 字体清楚,标点大体正确,错别字3——5个,格式基本规范;
4——0分 字体潦草,难于辨认,标点错误多,错别字超过6个,格式不规范。
2、内容、表达:30——28分 中心明确,内容具体,主次分明,语言偶有毛病,能综合运用表达方式;27——25 中心较明确,内容欠具体,有详略,有两三处语病;24——21 内容不够好,详略不明显,语言大体通顺,议论、抒情不恰当;
20——13 不合题意,语病6处以上,字数不足;12——0 结构混乱,语意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