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水平测试《语文》必修(1)之文言文复习训练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
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
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
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 写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思。
答:通假字: 意思是:
2.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虽趣舍万殊 万殊: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兴怀:
(3)况修短随化 修短: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虚诞:
3.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正确的意思是( )
A.人与人相交往,周旋应付度过一生。
B.那人与人的友谊,是短暂一世的。
C.夫人与夫人相交往,是短暂一世的。
D.与夫人一起生活,在一世中终归是短暂的。
4. 与“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的“以”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赂者以赂者丧。 B.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足以极视听之娱。 D.引以为流殇曲水。
5. 比较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及其所之既倦。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 两个“俯仰”相同,两个“之”不同。
B. 两个“俯仰”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C. 两个“俯仰”不相同,两个“之”也不同。
D. 两个“俯仰”不相同,两个“之”相同。
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译文:
(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
参考答案: 1.“趣”通“趋”,往、取。2.(1)万殊:各不相同(2)兴怀:引起心中的感触(3)修短:长短,指寿命的长短(4)虚诞:虚妄的话 3.A 4.A 因为 5.C 前一个“俯仰”是指社会人事的应酬进退周旋,后一个“俯仰”是表时间短。前一个“之”作动词,去、往;后一个“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1)等到他们对生平所追求的事物已经厌倦,心情也随着而起变化,感慨就跟着发生了。(2)我每次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总象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一次不对着这些文章而叹息悲伤,心里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迁移训练]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
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
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
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
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
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
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
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
“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
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
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
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
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
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及长,辩赡 赡:丰富
B.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目:看待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冠:位居第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B. 意甚悦,固求市之
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
C. 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低头共耳语:“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D.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
吾尝终日而思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以骨鲠称
B.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C.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
D.而羲之竟不顾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
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
名的《兰亭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
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
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6.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译文:
(2)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译文:
答案:1.B(“目”应为“认为、品评”) 2.D(A组中的“焉”均为兼词“于之”;B组中的“固”均为副词“一定”;C组中的“相”均为副词,
偏指第二人称;D组中的“而”均为连词,前者表承接,后者表修饰。) 3.A(A项中的“骨鲠”古今意思相同,都是“耿直”的意思;B项中的“同志”文中指“志趣相投的人”,现在多用于人们惯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C项中的“名誉”文中的意思是“声望”、“声誉”,即好的名 声,现在的意思是“名声”,泛指社会评价或指“名义上的”;D项中的“不顾”文中的意思是“不去看 望”,现在的意思是“不照顾”或“不考虑”。) 4.C(①是王羲之的书法特点,③是王羲之的淡泊的性情,⑤是王羲之傲岸的性格。) 5.D(“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适母丧”应为“王述先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回会稽治丧”。)
6.(1)王羲之平常喜欢服丹食药,涵养性情,不喜欢住在京城,他刚渡过浙江,便产生了终身住 在这里念头。(“雅”、“焉”两词要译对)(2)如果别人能这样入迷,不一定赶不上他。 (译出大意得1分;“使”、“耽”两词,译对一个得1分)
附参考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
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特别擅长书法,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
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今
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警,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悦、王承视为王家三
位少年英才。有一次,太尉都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
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都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
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都鉴说:“这正是我要
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郡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
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
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一样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
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
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
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
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
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洁
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
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注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
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
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象他那样沉迷于书
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
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
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
过了一年,而王羲之竟然不顾,王述深以为遗憾。”
赤壁赋 苏 轼
阅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1.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山殊可过 过:过访、游览
B.足下方温经 方:才 (正)
C.与山僧饭讫而去 讫:完
D.倘能从我游乎 从:跟从,和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与山僧饭讫而去
A. B.
洛阳亲友如相问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因驮黄檗人往 斯之不远
C. D.
因爱鼠,不畜猫犬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3.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北涉玄灞 B.村墟夜舂
C. 西望夏口 D.与月上下
5.补出句中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灭(于)林外 B.复与疏钟相间(之)(省略主语“夜舂”)
C.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之) D.憩(于)感配寺
4.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憩感配寺 B.轻鲦出水
C.明灭林外 D.何为其然也
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译文: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译文:
参考答案:1.B(方:正) 2.A (都是偏义词,偏指一方)B. 连词,和;介词,给、跟C. 介
词,凭借;连词,因为D. 助词,无意;助词,的 3.D名词作动词,A.B.C.都是名词作状语 4.D
宾语前置句, A.B.C.都是都是省略句 5(1)接近十二月末,景色优美、气候宜人,旧居蓝田
山很值得一游。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2)如不是你这样天性敏慧、情趣
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相邀呢。
[迁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亦兴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1. 下列句中的“信”与例句中的信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信有时哉!
A.此四军者,皆明智而忠信。 B.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C.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D.烟涛微茫信难求。
2.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
A. 峦壑竞秀,最可觞客。 B. 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C.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D. 檀板丘积,樽罍云泻。
3.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句是( )。
A. 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 B. 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C. 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 D. 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
译文:
(2)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亦兴阑矣。
译文
5. 最后一句“山川兴废,信有时哉!”只指“修复平远堂”一事吗?有什么社会意义?
答:
参考答案:1.D D项中的“信”与例句中的意义相同,都是“的确、确实”。A 忠诚;B 亲信;C 信使,此指媒人。 2.D D项为名词作状语,其余为名词作动词 3.B A“作案”意思是“作为案几”;C“所以”的意思是“用来……的”;D“有时”可解释为“是时运”。 4.(1)千顷云因为有天池等山作为几案,山峰峡谷,争奇斗秀。(2)但不久生了病,我既然已经辞了官,恐怕进之的兴致也消尽了。 5.不是。作者借“山川兴废,信有时哉!”不仅发泄了思古之悠情,而且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嘲讽了朱明王朝的腐败,抒发了忧国之情。
附参考译文:
剑泉深得无法测量,陡峭的岩石如斧削一般。千顷云因为有天池等山作为几案,山峰峡谷,
争奇斗秀,是请客饮酒的好地方。但是过了中午便阳光逼人,不能久坐。文昌阁也不错,晚上林
中的景色尤为迷人。朝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没有遮拦,仅仅远远望见虞山,如小小的黑点。堂
荒芜已经很久了,我和江进之商量修复它的办法,想在里面供奉韦应物、白居易等人,但不久生
了病,我既然已经辞了官,恐怕进之的兴致也消尽了。山川的兴旺和荒废,确实有它的运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