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前373—前289),名
轲
,战国时邹人,是孔子之孙(子思,名彶)的再传弟子。但在孟轲本人的心目中,他直接继承了孔子的师传,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把孔子侧重于个人道德的“仁”,推演为政治方面的仁政学说。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均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意思是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圣人。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孟
子
孟子的思想学说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尤其对宋明理学影响更巨,宋代以后常把孟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a
、
性
善
学说
: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
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b
、“
仁政”思想:孟子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他的“仁政”、“王道”政治学说。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c
、
理想人格: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孟子的思想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学习重点
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理解和掌握有关实词的意义
3
、
归纳多义词
“
数
”
、
“发”、 “
直
”、“
兵
”、“胜”的
义项
4
、
了解某些
特殊句式
句式。
听
录音
1、注音或写出汉字
(1)弃甲曳( )兵
(2)涂( )有饿
piǎo ( )
(3)
鸡豚( )狗彘( )之畜( )
(4)数( )罟( )不入
wū ( )
池 (5)无( )失其时
(6)谨庠( )序之教
(7)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申之以孝
tì( )
之义
2、试疏通文意,划出难点,小组交流总结出2-3个重点问题
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异读子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习惯句式
结构层次
通假字
(1)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3)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无,通“毋”
(2)颁,通“斑”
(3)涂,通“途”莩,通“殍”
通假字
异读子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习惯句式
结构层次
异读字
1,五十者可以
衣
帛矣
2,然而不
王
者,未之有也
(
yì,
动词,穿)
(
wà
ng
,
为王,称霸)
通假字
异读子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习惯句式
结构层次
词类活用
(1)填然
鼓
之
(2)是使民养
生
丧
死
无憾也
(3)王无
罪
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名词动用,击鼓)
(“生”“死”为动词名用,译“活着的人”“死去的人”;“丧”名词动用,“为……办丧事”)
(名词用作动词,译为“归罪”“归咎”)
通假字
异读子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习惯句式
结构层次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是亦走也
(2)非我也,岁也
。
2.倒装句
(1)则无望民之多 [于邻国]也
(2)树之[以桑]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通假字
异读子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习惯句式
结构层次
重点习惯句式
1.例“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例“直不百步耳”
3.例“是亦走也”
4.
例“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有的……有的……”
“只……罢了。”
“这是……呀。”
“这同……有什么区别呢?”
通假字
异读子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习惯句式
结构层次
探讨文章的结构层次
尽心焉
移其民
移其粟
而民不加多
提出问题
五十步
笑
百步
梁惠王
邻国之君
喻
分析问题
数量不同
实质相同
民不加多
行仁政
之果
之始
之成
则斯天下之民至焉
解决问题
走
未
施
仁政
孟子在与梁惠王的对话中表现的思想与主张
首先反对诸侯间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应该让利于民,
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
的机会。
第二孟子又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体的说,就是让民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鸡豚狗彘之畜”——
丰衣足食。
第三孟子还非常
重视教化
,提出了“谨庠序”的主张,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饥不寒”。
最后孟子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
奢靡浪费
,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孟子》的雄辩艺术
1、孟子正面阐述自己的主张,提出了“仁政”的一系列措施,它包括:不违农时,合理的发展生产;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发展农牧业;加强教化,“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关心老百姓疾苦,不推诿责任。文章结构非常严谨。
2、本文长于设喻,贴切的比喻使其说理充满不可辩驳的力量。
3、另外在辩驳艺术上,当对方一个错误的论题出现,孟子往往从侧面进攻,并不急于反驳,而是以退为进,水到渠成,说服对方。
道阐尼山
尊王言必称尧舜
忧世心同切禹颜
谢谢合作
课件制作:甄怀东
2003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