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古人学写作
中心论点:
民不加多(治国、仁政)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
第二部分:分析问题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
(1段)
(2-4)
(5-7)
向古人学写作
中心论点:
民不加多(治国、仁政)
第一部分: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分: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分:“使民加多”的措施
第四部分:“使民加多”的态度
(1段)
(2-4)
(5-6)
(7段)
辩论
艺术
比喻论证
排比论证
对比论证
类比论证
诱使对方自我否定
气势充沛
对比鲜明、不言自明
生动形象
向古人学写作
梁惠王
自诩
“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以赈灾救民为例,说明自己治国胜于“邻国之政”,“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进一步
自矜。作用?
结尾的作用?
自诩、自矜才有困惑,才会谈论,才能引出孟子“仁政”思想
自诩、自矜为下文的“五十步笑百步”作铺垫
首尾照应
【
答案
】
C(
或:有的人
)
【
答案
】
D(
卑鄙:古义:低微鄙俗,今义:
〈
品德、言行
〉
恶劣、下流。
)
3
.下列对孟子用
“
五十步笑百步
”
的比喻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
.嘲笑梁惠王的不明大义。
B
.说明梁惠王同
“
五十步而后止
”
的人是一样的。
C
.孟子明知其意,先隐而不说,令对方入我彀中,然后让对方自己去领悟。
D
.孟子设圈套让梁惠王就范。
【
答案
】
C
【
答案
】
C(A
项全对。
B
项,孝:孝顺父母;悌:敬爱兄长。
C
项,饿莩:饿死的人。罪岁:归咎于年成;岁,年成。豚:小猪;彘:猪。
D
项全对。
)
A
.两个
“
之
”
相同,两个
“
于
”
也相同
B
.两个
“
之
”
相同,两个
“
于
”
不同
C
.两个
“
之
”
不同,两个
“
于
”
相同
D
.两个
“
之
”
不同,两个
“
于
”
也不同
【
答案
】
D(
前一个
“
之
”
为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后一个为结构助词,的。两个
“
于
”
字,前一个引出动作对象,对;后一个表示比较,比。
)
【
答案
】
D(
②④
读
shù
,几,若干;
①
读
cù
,密;
③
读
shuò
,屡次;
⑤
读
shù
,天数,定数。
)
4
.下列句子中
“
之
”
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
邻国之政
②
填然鼓之
③
王道之始也
④
树之以桑
⑤
未之有也
⑥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⑦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
.
①⑦
/
②
/
③
/
④
/
⑤⑥
B
.
①③
/
②④
/
⑤⑥
/
⑦
C
.
①③
/
②
/
④⑥
/
⑤
/
⑦
D
.
①③
/
②
/
④
/
⑤
/
⑥
/
⑦
【
答案
】
D(
①③
助词,的;
②
音节助词;
④
代词,代
“
五亩之宅
”
;
⑤
代词,在句中作前置宾语;
⑥
代词,人;
⑦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
5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
孟子
》
中的文章感情强烈,气势充沛,善于雄辩。
B
.课文在论述中先破后立,以立为主,破立结合,并将自己的主张逐层深入地展示出来。
C
.结尾一段关于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情况的概述,是一种反面假设,目的是用以对比突出
“
王道
”
的正确性。
D
.孟子认为
“
养生丧死无憾
”
是王道的基础。既要发展生产以养民,又要重视庠序以教民,才是王道的实现。
【
答案
】
C(
不是假设而是事实。
)
6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B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
.
《
四书
》《
五经
》
是儒家经典书籍,
《
四书
》
为
《
论语
》《
大学
》《
中庸
》《
孟子
》
,
《
五经
》
为
《
诗经
》《
周易
》《
书经
》《
礼记
》《
春秋
》
。
D
.我国古代的图书目录分别为经史子集:经指的是儒家经典;子指的是诸子文章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
【
答案
】
B(
荀子不是墨家学派代表人物,而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