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中学2012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复兴中学2012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人教版)

ID:570398

大小:8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复兴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共68分)‎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②‎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③‎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④‎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⑤‎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⑥‎ ‎1. 对语段中标明②④的周朴园的两次问话反映的心理活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肯定是来找她的女儿四凤的。‎ B. 她也许是无意找来的,但必须早点打发她离开。‎ C. 她此来必有目的,一定是来敲诈我的。‎ D. 我得先把她镇住,取得主动权。‎ ‎2. 选出对标明③⑤的两句话的表达作用分析恰当的一项( )‎ A. 她认为三十年来受的苦是命中注定的,同时也说明了她对不公平的世道的愤怒和不满。‎ B. 这表现了她的宿命论思想和性格的软弱无能,只能以责怪自己来解释自己所受的苦。‎ C. 这是她从根本上对不公平世道的坚决斗争。‎ D. 说明她不能理解三十年来受的苦到底是谁造成的,只好认为是命运安排的。‎ ‎3. 周朴园在认出鲁侍萍之前,处处表现出不忘旧情,而一旦认出,态度陡变。对这种陡变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周朴园对鲁侍萍从来就没有一点真情,他保留旧家具之类的表现,全是一种伪装。侍萍到来后,他的本质才完全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露出了本来的面目。‎ B. 周朴园和鲁侍萍曾有一段旧情,因此他对侍萍有一点怀念,对自己年轻时所做的伤天害理的事,也有过内疚。但这种怀念和内疚都是以侍萍已死为前提的。侍萍一出现,他意识到将危及自己的名誉地位,态度便突然变化,这充分表现出了他的自私、虚伪、凶狠,也表现了他性格复杂的一面。‎ C. 周朴园和鲁侍萍曾有过一段旧情,但侍萍出现后,他发现她再也没有年轻时那么漂亮和可爱,况且今天相认会危及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他态度的陡变,是这个资本家自私、虚伪、狠毒的本性的彻底暴露。‎ D. 周朴园从来没有真心爱过侍萍,他的所谓不忘旧情的做法,是表明他的慈善,富有人情味的伪装,一旦与侍萍相逢,他虚伪的本性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 二、(3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虞允文当国 当:主持 B.期一月飞虎营栅成 期:满,整 C.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 干实:真实才干 D.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 子钱:利息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辛弃疾“有大略”的一组是(3分) ①经度费巨方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②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 ③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④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⑤逮其责令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籴 ⑥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辛弃疾任职湖南时,顶住各方压力,甚至冒着违抗上命的危险,终于如期盖好了部队的营房。 B.辛弃疾通过抑制奸商稳定粮价、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等措施,较好地完成了江西的赈灾工作。 C.辛弃疾虽然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报负,但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 D.文章结尾,尽管有些迷信色彩,但却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同情。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8~9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8.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莫听”二字主观色彩强烈,有外物不值得放在心上的意思。‎ B. “何妨吟啸且徐行”一句显示出作者雨中前行的洒脱和从容。‎ C. “吹酒醒”三字间接交代作者是在带有醉意的状态下出游的。‎ D. “萧瑟处”在词中是指凄冷荒凉、没有生机、无人游历的地方。‎ ‎9.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上片写在风雨中行走而无畏,可见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 B. 下片写斜照相迎,突显了作者渴望重返政坛的勃勃雄心。‎ C.“风雨”语意双关,既指自然界风雨,也指人生中的坎坷。‎ D. 全词即景生情,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自己的人生感悟。‎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10~11题。(8分)‎ 一 剪 梅 ‎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0.清朝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谈谈你的理解。‎ ‎11.“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成为千古绝唱,请作简要赏析。‎ ‎12.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意选填六小题)(6分)‎ ‎⑴ 青, ,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⑵重湖叠巘清嘉, , 。 (柳永《望海潮》)‎ ‎⑶乱石穿空, ,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⑷ 东篱把酒黄昏后, 。 (李清照《醉花阴》)‎ ‎⑸ ,到黄昏, 。 (李清照《声声慢》)‎ ‎⑹ ,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⑺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⑻ 人生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苏东坡突围(节选)‎ 余秋雨 苏东坡到黄州来之前正陷于一个被文学史家称为“乌台诗狱”的案件中,之后,他从监狱里走来,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他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 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已被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信中说:‎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我初读这段话时十分震动,因为谁都知道苏东坡这个乐呵呵的大名人是有很多很多朋友的。日复一日的应酬,连篇累牍的唱和,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内容,他一半是为朋友们活着。但是,一旦出事,朋友们不仅不来信,而且也不回信了。他们都知道苏东坡是被冤屈的,现在事情大体已经过去,却仍然不愿意写一两句哪怕是问候起居的安慰话。苏东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绝伦、光照中国书法史的笔墨写成的信,千辛万苦地从黄州带出去,却换不回一丁点儿友谊的信息。我相信这些朋友都不是坏人,但正因为不是坏人,更让我深长地叹息。总而言之,原来的世界已在身边轰然消失,于是一代名人也就混迹于樵夫渔民间不被人认识。本来这很可能换来轻松,但他又觉得远处仍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自己,他暂时还感觉不到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诗文仍有极温暖的回应,只能在寂寞中惶恐。即便这封无关宏旨的信,他也特别注明不要给别人看。日常生活,在家人接来之前,大多是白天睡觉,晚上一个人出去溜达,见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但绝不喝多,怕醉后失言。‎ 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也不是。他怕的是麻烦,而绝不怕大义凛然地为道义、为百姓,甚至为朝廷、为皇帝捐躯。他经过“乌台诗案”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你想做个义无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无法洗刷,无处辩解,更不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抗议,发表自己的宣言。这确实很接近有的学者提出的“酱缸文化”,一旦跳在里边,怎么也抹不干净。苏东坡怕的是这个,没有哪个高品位的文化人会不怕。‎ 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那阙著名的《卜算子》,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这种精神遭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 然而,现在他即便写诗作文,也不会追求社会轰动了。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一段树木靠着瘦瘤取悦于人,一块石头靠着晕纹取悦于人,其实能拿来取悦于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们的毛病所在,它们的正当用途绝不在这里。我苏东坡三十余年来想博得别人叫好的地方也大多是我的弱项所在。‎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13.选文第二自然段提到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有何作用?(4分)‎ ‎ ‎ ‎14.为什么作者说“苏东坡真是好命”?(4分)‎ ‎ ‎ ‎15.简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妙处。(4分)‎ ‎ ‎ ‎16.联系上下文,并结合“古往今来许多大家”成熟的相似经历,谈谈你对“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一句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共82分)‎ 四、(22分)‎ ‎1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震憾 通霄达旦 弱不经风 B.点缀 良辰美景 焕然一新 C.膨胀 明辩是非 饱经苍桑 D.尊言 萍水相逢 礼上往来 ‎18.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经过奋力拼搏,他最终在运动会上获得跳高比赛冠军,真是大快人心。‎ B.面对困境中等待救援的群众,公安干警再三表示警方一定会鼎力相助。‎ C.曾经炙手可热的商品房,受金融危机影响,销售状况变得不太景气了。‎ D.随着中央各项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中部六省的崛起应该指日可待了。‎ ‎1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逐步健全和建立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B.这家企业重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仅报刊每年就订了大约百种以上。‎ C.问题奶粉全面曝光以后,食品安全问题很快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D.为了防止考试作弊行为的不再发生,学校在教学楼内安装了屏蔽设备。‎ ‎20.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无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的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 。一连好几天,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 使我领悟了一句话: 。‎ ‎①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②可对于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③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④美丽如醇酒,越久越香浓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1.请联系前后文意,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句子。(4分)‎ 一位老农拿着柴刀,使劲砍一棵歪枣树,口中念念有词:“叫你不结枣子。”‎ 一位老太正在和一只母鸡生气,它不生蛋了,天天待在窝里孵蛋。大冬天,老太拎住它的翅膀,把它浸到冰冷的水里。‎ 枣树被砍后, ;母鸡被浸了水后, 。世上的万物实在有些奇怪,竟然真应了那句“ ”的老话。‎ ‎22.“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是历来被推崇的名句,请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把它扩写成一段8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符合原词意境。(6分)‎ 五、(60分)‎ ‎23. 约翰福音记载了这样的故事:有一天,耶稣在圣殿里讲道,几个企图找把柄陷害他的经学教师和法利赛人带来了一个女人,问他:“这个女人在行淫时被抓到。摩西法律规定,这样的女人应该用石头打死。你认为怎样?”耶稣弯着身子,用指头在地上画字。那几个人不停地问,他便直起身来说:“你们当中谁没有犯过罪,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说了这话,他又弯下身在地上画字。所有的人都溜走了,最后,只剩下了耶稣和那个女人。这时候,耶稣就站起来,问她:“妇人,他们都哪里去了?没有人留下来定你的罪吗?” 女人说:“先生,没有。” 耶稣便说:“好,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别再犯罪。” 这个故事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 ‎ ‎ ‎ ‎ ‎ 复兴中学2012年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C ‎ ‎2. D ‎ ‎3. B ‎ ‎4.B期:约定期限 ‎ ‎11.①末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人以逼近口语的词句,描述自己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2分)②“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情感。两个副词“才”、“却”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2分)‎ ‎12.略 ‎13.内容上:林语堂的看法与作者的看法形成对比,突出并引出苏东坡“黄州生活的凄苦”。(2分)结构上:引出下文,为后文解说“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的观点张本。(2分)‎ ‎14.这是对比“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而言的。(1分)作者认为苏东坡在黄州真正地成熟了,超越了自我的局限,而且“他还不年老,今后还大有可为”,即他还有足够的生命去书写好的诗篇,有足够的时间去留下美好名文,而事实也证明如此。作者认为,与那些太晚觉悟而无所作为的人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3分,意思相近即可)‎ ‎15.运用比喻(博喻)和排比。(1分)将成熟喻成“光辉”、“音响”等,形象生动地展示出苏东坡的成熟的内涵;排比句式,气势磅礴,语势强劲,节奏铿锵,更能体现苏东坡超越于人生后的大气,为下文点明苏东坡“文化突围”的内容蓄势。(3分)‎ ‎21. 第二年真的结满了枣子(1分) 果然又开始生蛋了(1分) 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2分)(意思对即可)‎ ‎22.示例一:一夜漂流后,词人来到异乡,拂晓风起,残月将落,东方即将吐白, 河流两岸朦朦胧胧的杨柳树在瑟瑟秋风中摇曳着,形影单只的词人望着残月,感受着秋风。‎ 示例二:秋日清晨的寒意,唤醒了因畅饮离情而酩酊的词人。渡口已不是昨日的渡口,情人的身影也早已不见。杨柳依旧是昨日的杨柳,只是少了被柳枝牵萦的裙裾。飘零的衰黄柳叶,带着如泪的清露,沾上词人的衣襟,也沾上词人的心魂。晓风微起,似纤纤玉手分开密密的柳烟,一弓残月映入词人的眼帘。那是离人苍白的面容和孤寂的眼?‎ 附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齐地历城人。当时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弃疾趁机论述敌我形势以及晋汉两代的人才,持论正直。因为讲和刚刚停当,他的建议没有被施行。 留守叶衡平素很器重他。叶衡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弃疾胸怀大志深谋远虑,皇上就召见了弃疾。不久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就丈量原先马殷营垒的房基,修建新的营垒,准备招步兵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拿铜钱五万到广西买了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捎带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各种费用上万计,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马上解决。进谏的人把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作罢,弃疾接过来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定期一月要建成飞虎营栅,违背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如期落成,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才消了气。当时连续下了几月的秋雨,有关部门说造瓦很困难,弃疾问:“必须要用多少瓦?”回答曰:“二十万。”弃疾说:“不要担忧。”命令厢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动员居民每家献出沟檐瓦二十块,没有二天都齐备了,僚属都很叹服。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 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弃疾督办赈灾工作。刚一到灾区,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全部拿出公家的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借贷钱物,等到他们领命运回籴来的粮食,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赖此得以度过饥荒。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拨米救助,部属都不答应,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米舟十分之三拨给了信州。皇帝嘉勉这件事,给弃疾进一级俸禄。又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 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弃疾墓旁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大呼于堂上,好象鸣发其心中的不平,自傍晚至半夜不绝声,枋得拿着蜡烛写作文章,准备天亮将祭祀他,文章写成而声音才停下。德佑初年,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他为少师,谥号忠敏。‎ ‎ ‎ ‎ ‎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