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ppt课件(40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ppt课件(40页)

ID:570429

大小:1.07 MB

页数:40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居易 乐天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 , 造化无为字 。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宣宗 李忱 林西一中 林大伟 《 长恨歌 》 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叙事长诗之一。这首诗的前半部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这样,诗的主题思想便由批判转为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不过,歌颂和同情中仍暗含讽意。这是一首主题思想具有双重性的长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后半部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手法,大大增强了白诗的表现力。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乳交融,也是 《 长恨歌 》 的艺术特色。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琵琶行 》 是中国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诗中虽有较浓重的感伤意味,但比 《 长恨歌 》 更具现实意义。 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己遭贬的抑郁、愤懑之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流传千年的诗句,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这首诗叙述的层次分明,描写的细致生动,比喻的新颖精妙(如对琵琶声的描写),被历代文人所称颂,表明白诗语言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官职的任免升降 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 ( 1 )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 2 ) 除。拜官授职,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 3 ) 擢。提升官职。 ( 4 )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降级。 ( 5 )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 6 ) 黜。“黜、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 7 )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 8 )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 9 )孝廉。汉代选拔各级官吏的科目之一。孝廉是能尽孝道,做事正直。 杜甫而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 《 长恨歌 》 、 《 琵琶行 》 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 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 “千字律诗”, 流传极广。 著有 《 白氏长庆集 》 七十一卷 .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 " 嘲风月,弄花草 " 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 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喻诗。 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 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 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 《 杜陵叟 》 ,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 《 上阳白发人 》 、 《 后宫词 》 等。 二、 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 如 《 卖炭翁 》 、 《 红绒毯 》 等。    泪湿罗巾梦不成,    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 斜倚薰笼坐到明。 《 后宫词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 炭 翁 作者简介 白居易 ( 772 - 846 ) , 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 出身于一个世守儒业的小官僚家庭。自幼聪明,苦学文。青年时期因战乱曾颠沛流离,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 ( 谏官 ) 。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 《 新乐府 》 、 《 秦中吟 》 为代表的 “ 讽喻诗 ” ,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唐宪宗元和十年 (815 年 ) ,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前期 (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 “ 为民请命 ” “兼济天下”的宗旨。 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 《 卖炭翁 》《 秦中吟 》 后期 (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 《 长恨歌 》《 琵琶行 》 闲适诗: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琵琶 行 《 琵琶行 》 原作 《 琵琶引 》 。白居易还有 《 长恨歌 》 。 歌、行、引 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 歌行 ”。明朝胡震亨 《 唐吉癸签 》 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 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概括了 琵琶女的身世, 说明了 本诗的写作动机, 定下了全诗 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本诗是一篇 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 自读诗前小序,疏通文意。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环境描写: 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 江头送客闻琵琶 第一次演奏: 朗读第一段 “惨”!(离愁、沦落) 侧面烘托: 音乐的美和琴技 琵琶女 :寂寞 诗人、客人 :离愁(惨将别) 江上聆听琵琶曲 第二次演奏: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 琵琶女的演奏变化: 倾诉悲情 急切愉悦 幽愁暗恨 激越雄壮 戛然而止 典型境界 “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 “ 此时无声胜有声 ” ,此句道出了 “ 无声 ” 与 “ 有声 ” 之间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乐上停顿的奇特功效。在特定的场合下,乐曲的暂时休止比连续不断的演奏更能触动人们的心弦,更易让人受到感染。创造出了曲止情续、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余音绕梁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 已停,然而余音绕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 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 “ 悄无言 ” 的 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 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 侧面烘托 出琵琶女 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 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典型感情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和琵琶女虽然经历、地位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不幸遭遇和艰难处境,生活都同样地飘零、凄凉、失意。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正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 琵琶女自诉身世苦 白居易自叹谪居苦 年轻美貌 —— 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 —— 孤守空船  夕日欢笑 —— 今日辛酸  夜梦往事 —— 孤寂伤感 年轻时 年老时 起对比反衬作用 被贬江洲 病卧浔阳 本是京城女 去年辞帝京 名满京都的艺人 才华横溢的诗人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幽愁暗恨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忆京城,天涯人对天涯人; 同叹年华付流水,苦情人对苦情人; 同感处境悲凉,断肠人对断肠人; 同滴辛酸泪,流泪人对流泪人; 同泄音乐情,知音人对知音人; 同望天涯明月,寂寞人对寂寞人 …… 共鸣 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主 题 《 琵琶行 》 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颇富抒情色彩,它是白居易 感伤诗 的代表作。鉴赏诗歌要准确而深入把握艺术形象。长篇叙事诗多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主题。 《 琵琶行 》 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 , 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 写作艺术 1、层次分明,故事完整。 这是一篇叙事诗,从作者江头送客闻琵琶声、寻声邀弹者相见写起,接着写琵琶女演奏、倾诉身世,最后写作者触发迁谪之感而收束全篇,层次分明,结构紧密。 2、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 强烈的抒情气氛贯彻始终,诗歌所叙之事本身饱含感情成分,而景色的渲染,情节的描述,人物的自白,又都渗透着感情,使诗歌的故事性和抒情性融合无间。 3、刻画细致,语言生动。 人物的举止神态,通过细节描写,把内心活动也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出来。如诗中琵琶女自述身世的话,写得生动、形象、简洁。 (二)有争议的问题 —— 关于 《 琵琶行 》 主旨的不同理解。 1. 认为这首诗倾诉着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怨愤,诗人与琵琶女之所以能结为知己,就是因为他们相互从对方的身世中看到了各自的不幸,而诗人又领悟到了双方不幸的真正原因。 2. 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关怀和对封建社会黑暗的揭露,琵琶女的身世集中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践踏、被侮辱的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而这一点也恰恰是作者与之产生共鸣的基础,而作者自己的身世的注入,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 3. 认为这首诗是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有力控诉,但也反映了作者的软弱性,在诗中,作者同情琵琶女,又自伤迁谪,基调低沉,伤感味较重,流露了患得患失的思想。 4. 认为琵琶女不值得同情,作者宣扬的是宿命论思想,首先,诗中看不出琵琶女有“被压迫”过、“被侮辱”过、“被损害”过的地方,并无值得同情之处,这个形象不过是作者借以寄托“失意情怀”罢了。第二,作者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仅仅着眼于形式的相同,从而回避了现实中的严峻的政治问题,流露的是颓废伤感的情调,宣扬的是宿命论的思想。 课后思考题 闻声作叹息 《 琵琶行 》 结构图 月夜弹琵琶 凄凉话身世 满座皆掩泣 却坐促弦急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翻作琵琶行 月夜听琵琶 歌女的身世 诗人的感受 故事情节 明线(实) 感情波澜 暗线(虚) “男儿有泪不轻弹”, 白居易的“泪” 只为琵琶女而洒吗? 讨论:这首诗是如何表现乐声美妙的? 1 、 以声喻声,声中有情,声中有形。用一连串比喻 ( 博喻 ) 来描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不仅以读者熟悉的种种声音来形容读者比较生疏的琵琶声,还使读者在闻其声的同时能见其形 ,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2 、直接妙语点睛,通过对乐声的描写评价来揭示乐曲的无穷含蕴。 3 、通过听者的反应间接表现乐声的美妙,用景物烘托乐声的感染力。 听戏 (叶君健)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 “ 水袖 ” 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 明湖居听书 》 (刘鹗) 写白妞开始(唱)的情景 :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 明湖居听书 》 中也运用了这种手法。 写白妞开始(唱)的情景,“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也是由作者直接讲出自己的感受,只是就中又使用了比喻罢了。 《 琵琶行 》 写音乐,意不在写音乐而在写人,在慨叹琵琶女身世凄凉和抒发自己的不满。 《 明湖居听书 》 只不过极力形容唱腔的美妙,无弦外之音。 两者相较,我以为 《 琵琶行 》 胜过一筹。 GOODBYE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