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
白居易
解题
关于歌、行、引
:
《
琵琶行
》
原作
《
琵琶引
》
,“行”是乐曲的意思。
白居易
还有
《
长恨歌
》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作者简介
白居易(
772
-
846
)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著名诗人
,
文学家
。唐代“
新乐府运动
”的倡导者。文章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贞元十五年(
798
)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赞善大夫。后因直言极谏,被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晚年好“佛”,长居长安过着隐士的生活,75岁去世。著有七十一卷的
《
白氏长庆集
》
。他的叙事长诗
《
长恨歌
》
、
《
琵琶行
》
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
43
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
《
琵琶行
》
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检查预习 指导朗读
《
琵琶行
》
铮(
zhēng
) 悯然(
mǐn
) 转徙(
xǐ
)
浔阳(
xún
) 枫叶(
fēng
) 瑟(
sè
)
声声思(
sì
) 捻(
niǎn
) 霓裳(
nícháng
) 衣裳(
cháng
) 红绡(
xiāo
)间关(
jiān
)
钿头银蓖(
diàn
bì
) 谪居(
zhé
)
整顿衣裳(
cháng
) 还独倾(
huán
)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
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概括了
琵琶女的身世,
说明了
本诗的写作动机,
定下了
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
叙事诗
。
自读诗前小序,疏通文意。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梳理思路
序言部分:交待写作动机。 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
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五段:重问琵琶青衫湿。
找出第一段中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茫江浸月
第一曲
音乐特点
意象
表现手法
悲凉、伤感
排遣孤寂
打动 主客人
(忘归、不发)
萧瑟、凄凉的景物
以
人衬声
以景
托声
写
琵琶声的作用是什么?是怎么写的?
作用
:
1
、
引出琵琶女,开启下文;
2
、激发诗人好奇感,为下文诗人的“邀见”
做铺垫
,
写出了主客由
“悲”
而
“喜”
的心情;
间接描写、虚写
悲凉、伤感
第二曲
开始:
大弦
——
急雨
小弦
——
私语
错杂弹
—
落玉盘
间关
—
滑
幽咽
—
难
冷涩
—
绝
不通
—
歇
银瓶
—
迸
铁骑
—
鸣
收拨 划
—
如裂帛
发展:
高潮:
《
霓裳
》《
六幺
》
过程
特点
方法
结束:
浊杂粗重
轻细凄切
清脆圆润
婉转不畅
声弦暂歇
雄浑激昂
清脆尖利
以
议评声
以喻
摹声
以形
绘声
以人衬声
以景托声
直写
间写
雄浑、激昂、大气
点评:泼墨如水、气势恢弘、不同凡响
悄无言 秋月白
戛然止 余音绕梁
尾声:
第三曲
凄凉、悲伤
却
坐、促弦、转急
凄
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皆
掩泣
无尽感伤
以音
写声、以人衬声、惜墨如金、无尽感伤
点评:
(
虚 写)
讨论:诗人为何泣下最多?
琵琶女
白居易
才貌双绝
昔
才高位显
名动京师
年长色衰
今
被贬放逐
漂沦憔悴
音乐
同
是
天
涯
沦
落
人
相
逢
何
必
曾
相
识
讨论:诗人为何泣下最多?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与琵琶女虽不是一个阶层的人,但是两人遭遇的感觉相似,同是盛极而哀的“天涯沦落人”,两人虽是偶遇却似知已。诗人在这段细述浔阳城的环境特点,虽未指斥朝政,却语语不满,字字牢骚,如此来表达郁闷悲愤的心情,这恰好说明了为何诗人能够深悟琵琶女所谈之曲。琵琶女感我“此言良久立”,她在思何?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同情她,她亦怜惜诗人,两人感情相通、相互了解,“更坐弹一曲”,“凄凄不似像前声”,溶进了他的遭遇不平的愤懑之情,而诗人听曲如听诉自身遭遇,在极富感染力的乐曲中,他泪湿青衫,任情奔溢。
小 结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颇富抒情色彩,它是白居易
感伤
诗的代表作。鉴赏诗歌要准确而深入把握艺术形象。长篇叙事诗多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主题。
《
琵琶行
》
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
,
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
作 业
结合本诗的学习
,
写一篇不少于
400
字的感受
.
板书设计
琵 琶 行
(
并序
)
白居易
琵琶女
京倡
京官
商妇
谪官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