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解吟
《
长恨曲
》
,
胡儿能唱
《
琵琶篇
》
。
——
唐宣宗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导入:
琵琶行
白居易
学
习
目标
1
、
反复诵读,品味诗歌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领会主旨。
2
、
学习用比喻描写音乐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
、
领会白居易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下层妇女的崇高精神。
走近作者
白居易
(772--846)
,字乐天,自号
香山居士
,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
今存诗
3000
首,代表作有讽喻诗
《
秦中吟
》《
新乐府
》
和叙事诗
《
长恨歌
》
、
《
琵琶行
》
。
作品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
(815
年
)
,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
时间、地点、人物
和
故事概况
,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
凄切伤怀
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
琵琶行
》
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
.
检查预习:
1
、让学生在课前了解诗的大意,借助工具书理解难懂的字词句。
2
、注意下列字形字音:
荻花 瑟 瑟 拨 弦 掩 抑 抹 幽 咽
霓 裳 冷 涩 乍 迸 帛 舫
3
、
《
琵琶行
》
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dí
sè
xián
yì
mǒ
yè
ní
cháng
sè
zhà
bèng
bó
fǎng
一、江头送客闻琵琶
1
、
“枫叶荻花秋瑟瑟”
有什么作用?
明确:
⑴、枫叶荻花瑟瑟,渲染离别时的萧瑟愁绪。
⑵、在全文开头,奠定全诗悲怨哀凄的基调。
2
、“别时茫茫江
浸
月”有什么作用?
明确:
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烘托出送别客人时的感伤孤寂之情。
朗读后品析:
《
琵琶行
》
原作
《
琵琶引
》
,是一首
歌行体
的长篇
叙事诗
。白居易另外还有一篇非常有名的长篇歌行体叫
《
长恨歌
》
。歌、行、引,本来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种名称不同,其实并没有严格区别。它们的音节和格律都比较自由,所以白居易用这种手法很自如。
1
、如急雨
2
、如私语
3
、珠玉落盘
4
、花底莺语
5
、冰泉冷涩
6
、银瓶乍破
7
、铁骑突出
8
、如裂帛
(
1
)请找出描写乐声的八个比喻句
所描写
的音乐
的特征
1
、粗重急骤
2
、轻微柔婉
3
、清脆圆润
4
、宛转流畅
5
、阻塞压抑
6
、激越奔涌
7
、高亢雄壮
8
、短促急迫
雄浑、激昂、大气
二、江上聆听琵琶曲
1
、请认真读第二节,为段落分层。
第
一
层
:
转轴
—
如裂帛
第
二
层
:
东船
—
秋月白
乐音悠扬 (主体)
侧面烘托技艺高超
2
、都说这首诗歌在音乐摹写方面很有特点,请问诗人如何将“仙乐”表现出来?
1)
、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为比喻,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纷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有亲耳聆听之感。
(视觉、听觉融通
——
通感)
2)
、用“嘈嘈”“切切”等象声和“间关”“幽咽”等双声词来描摹琵琶声,更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
3)
、一曲虽终,而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2
、都说这首诗歌在音乐摹写方面很有特点,请问诗人如何将“仙乐”表现出来?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间关莺语花底滑
凝绝不通声暂歇
水浆迸 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音乐旋律
赏析名句:
1
、典型乐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此句描写音乐的诗句堪称绝唱。诗人通过通俗新颖、生动恰切的比喻,不但能唤起人们的想象,而且使读者对乐声有了更为具体的感受,可谓形象鲜明,韵味无穷;且乐声的富于变化,使人觉得这位“平生不得志”的琵琶女仿佛在向人们倾诉着满腔的怨愤和哀愁。
2
、典型境界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句道出了“无声”与“有声”之间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乐上停顿的奇特功效。在特定的场合下,乐曲的暂时休止比连续不断的演奏更能触动人们的心弦,更易让人受到感染。创造出了曲止情续、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3
、典型氛围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
2
)
“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一句在诗歌中有何作用?
明确: 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
情景交融,从侧面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三、琵琶女诉身世苦
1
、琵琶女的身世苦体现在那些方面?
(
1
)离乡漂泊
(
2
)年老色衰
(
3
)委身贾人
(
4
)独守空船
2
、“绕船明月江水寒”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3
、本节诗歌中最显著地表现手法是什么?
对比,琵琶女自叙身世,将少小欢乐事与如今漂泊生涯作对比,尽显人生悲凄之意。
少年得意
年老失意
年轻貌美
年老色衰
门庭若市
门前冷落
下嫁贾人
独守空船
五、“重闻琵琶青衫湿”
(拓展)
1、 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
1
)伤琵琶女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
2
)伤己
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2
、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3、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
离乡漂泊,年老失意,年老色衰,独守空船
身处朝廷,高朋满座,诗酒流连,丝竹不绝;
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凄凉落魄
家在京都,少年得意,年轻貌美,门庭若市
琵琶女
诗人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赏析名句
:典型感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和琵琶女虽然经历、地位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不幸遭遇和艰难处境,生活都同样地飘零、凄凉、失意。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正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
描写特色
A
、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B
、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
、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D
、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诗歌主旨
通过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及沦落天涯的悲惨身世
,
表现了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
,
抒发了诗人谪居江州在政治上的失意之感。
流连文学花园
感受艺术魅力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