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琵琶行
白居易
(并序)
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
(
谏官
)
。有
“
兼济天下
”
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
《
新乐府
》
、
《
秦中吟
》
为代表的
“
讽喻诗
”
,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
《
白氏长庆集
》
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
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
"
嘲风月,弄花草
"
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
《
琵琶行
》
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初中学过他的作品
《
卖炭翁
》
。
解题
1
、
关于歌、行、引
:
《
琵琶行
》
原作
《
琵琶引
》
,“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易还有
《
长恨歌
》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一、通读序言,概括内容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凄切的感人基调。
二、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段的内容
1
、诗人江头夜送客,忽闻琵琶声
2
、琵琶女的演奏才能
3
、琵琶女自诉不幸的身世
4
、诗人自叹贬谪之苦
5
、诗人重闻琵琶声时激动悲切的强烈感情
三、找出诗歌中和序呼应的地方
1
、“明年秋
…
铮铮然有京都声”
2
、“问其人
…
转徙于江湖间”
3
、“予出官二年
…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第一段
第二、三段
第四段
全诗共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诗人用哪句诗把两个人的形象连接在一起?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七、诗人为什么说他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试结合全诗的内容和白居易的生平来谈。
出自京城
自言本是京城女
我从去年辞帝京
才华出众
名扬京都女艺人
才华横溢大诗人
落魄失意
年长色衰嫁商人
犯颜直谏贬江州
品读:琵琶女的演奏(三次)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环境描写:
渲染
悲凉
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
(互 文)
江头送客闻琵琶
第一次演奏:
朗读第一段
“惨”!(离愁、沦落)
侧面烘托
:
音乐的美
琵琶女
:寂寞
诗人、客人
:离愁(惨将别)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1
、琵琶女出场
急切
欣喜
矛盾
含羞
第二次演奏:
朗读第二段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2
、琵琶女演奏
序曲
第一
乐曲
第二
乐曲
第三
乐曲
曲终
倾诉悲情
。
急切愉快。
幽愁暗恨。
激越雄壮。
曲终收拨
。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大量的使用“
比喻
”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呢?
一:大量运用比喻
。
二:摹声与比喻结合。
三:叙议结合,
妙语点睛
。
3
、余音绕梁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
衬托
演奏的效果,
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
还久久
沉醉
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
“
悄无言
”
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
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
侧面烘托
出琵琶
女技艺的
高超绝妙
。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
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
琵琶行》里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样的音响,读者很难想象,而比之于急雨,比之于私语,
比之于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
,就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两弦的美妙各具特色。
诗里还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比喻曲调的流转和凝涩
,用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比喻曲调的高亢雄壮,都把琵琶的声音描写得淋漓尽致
。元稹《琵琶歌》里的“
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
”,
李绅《悲善才》里的“
秋吹动摇神女佩。月珠敲击水晶盘
”,也都是以声喻声的。元诗比白诗为早,白诗“莺语”二句,可能受到元诗的影响,但较元诗为胜。
鉴赏《琵琶行》的音乐描写
以声喻声
,不在于声音的完全相似,不能过于黏滞。如“莺”在“花底”,“泉”在“冰下”,“瓶”是“银瓶”,“骑”是“铁骑”,“佩”,是“神女佩”,“盘”是“水晶盘”等等,有的并不直接关系到音响,
却能够令人从中联想到音乐的美妙。
描写音乐,除了较多地运用比喻之外,还运用其他的手法。妙语点睛,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法。
《琵琶行》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又写道:“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音乐是用来抒发感情的。奏曲的能手,能够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哀愁或欢乐。
听曲的行家,也能够从曲调中领会到奏曲者的情思,受到感染
。
倘若听曲者和奏曲者有同样的心情,那感受会是很强烈的
。白居易真不愧为听曲的行家,于琵琶未成曲调时已经感到弦声
饱含感情
,于演奏的过程中又听出琵琶女有
无限心事
,于演奏终结时更听到了
弦外之音
,听到了
于无声处表露的哀愁
。
重闻琵琶青衫湿
第三次演奏: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满座皆泣
诗 人:重闻琵琶青衫湿
琵琶女:
却坐促弦弦转急
四、请讲述琵琶女的故事,并概括她的形象特点及意义
封建社会中被损害、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
五、诗人又是个怎样的形象?
受压抑的正直知识分子
八、找出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地方,并说说其作用
1
、开头。“枫叶”“荻花”“江月”写出了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烘托了悲凉的气氛,也突出了演奏的情感基调是悲凉的。
2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侧面描写,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说明当时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1
、
《
琵琶行
》
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叙述一位琵琶女“年长色衰”后沦落的遭遇,也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
2
、结构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情绪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成衬。
3
、诗中运用比喻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化,对音乐的描写可谓绝唱。
总结
九、拓展阅读
比较阅读白居易的
《
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
与
《
琵琶行
》
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思想内容:
1
、相同点:两诗都反映的是歌女的悲惨命运,都寄予了作者对她们的深切同情。
2
、不同点:
《
夜
》
只是较客观地叙述描绘,没有具体交待歌女的身世;
《
琵
》
中不仅详细地叙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而且也写了诗人自身因坎坷遭遇而带来的深切感受,反映社会现实更为广阔。
表现手法:
1
、相同点:都善用“秋月”渲染气氛,两诗的基调都是凄凉压抑的。
2
、不同点:
《
琵
》
详细描述了音乐的演奏过程,而
《
夜
》
只概括地写出歌者的“愁绝”、“凄切”;
《
琵
》
对琵琶女外貌的描写是概括性的,而
《
夜
》
对歌女的外貌描写却很细腻。
本诗的线索是什么?
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
(明线)
以诗人的感受为线索(暗线)
总结: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月光,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
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