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2016-17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教学质量评价语文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西省吉安市2016-17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教学质量评价语文试卷

ID:570457

大小:81.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西省吉安市2016-17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教学质量评价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代儒家的“知行观”‎ 吴光 ‎①在“知”与“行”的关系问题上,儒家有较为深入的探讨。有知先行后、知易行难、知先行重、知行并进、知行合一等多种说法。‎ ‎②《尚书·说命中》记载了傅说说过“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的话,反映了先秦已有“知易行难”之说。孔子认为人有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三种,主张“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实际上是主张以行为本的。子思著《中庸》引孔子论“知行”之言:“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这是明确将知行问题作为修身治国的根本。《荀子·劝学篇》提出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命题,可以说是“知行合一”说之滥觞,但先秦儒家还没有系统的知行观。‎ ‎③汉代王充认为所有人都是“学而知之”的,即便是圣人也不能“神而先知”或“生而知之”;知识的真伪必须通过事实的检验才能证实,即所谓“事有证验,以效实然”,但他对知行关系未作深入探讨。南宋朱熹提出了“知行相须”“知先行重”的观点,认为“知行常相须”,“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陆九渊也有“致知在先,力行在后”的观点。   ‎ ‎④王阳明则针对朱陆的“知先行后”说提出了“知行合一”说,其内涵有三个要点:第一,知行只是一个工夫,不能割裂。而所谓“工夫”,就是认知与实践的过程。第二,知行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知是行的出发点,是指导行的,而真正的知不但能行,而且是已在行了;行是知的归宿,是实现知的,而真切笃实的行已自有明觉精察的知在起作用了。第三,知行工夫中“行”的根本目的,是要彻底克服那“不善的念”而达于至善,这实质上是个道德修养与实践的过程。显然,王阳明所谓的“知”即“吾心良知之天理”,其所谓“行”即“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的道德实践。可以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在本质上是集道德、伦理、政治于一体的道德人文哲学。‎ ‎⑤王阳明“知行合一”论的重点放在“行”上。阳明后学的黄宗羲在其《明儒学案·姚江学案序》中指出,阳明先生“以圣人教人只是一个行。如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皆是行也,笃行之者,行此数者不已是也。先生致之于事物,致字即是行字,以救空空穷理,只在知上讨个分晓之非。”这是深得阳明良知心学精髓的精辟之论,也是对王阳明“知行合一重在行”思想的最好注脚。‎ ‎⑥以上种种知行关系说,本质上都是在讨论道德、伦理与政治的关系,它更重视的是德性之知与伦理、政治之行,而非纯粹意义上的知识之知与科学实践之行,因而是一种伦理政治学说,它与西方知识论意义上的知行观是根本不同的。‎ ‎                                                  (选自‎2017年04月10日《光明日报》,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比较深入的探讨了“知”与“行”的关系,形成了知先行后、知易行难、知先行重、知行并进、知行合一等许多认识。‎ B.子思在《中庸》中把知行问题作为修身治国的根本,指出了人生修养的方法和途径,即做到“知耻”,并且“好学”、“力行”。‎ C.王充虽然没有深入探讨知行关系问题,但他认为,包括圣人在内的任何人都是“学而知之”的,只有事实才能检验知识的真伪。‎ D.朱熹和陆九渊在“知”与“行”的关系问题上都主张“知先行后”,王阳明针对这种观点提出了“知行合一”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先秦时期,傅说、孔子、子思和荀子从不同角度阐明了自己的知行观,虽然还不够系统,却是“知行合一”说的起源。‎ B.第⑤段引用阳明后学的黄宗羲在《明儒学案·姚江学案序》中的言论,是为了证明“王阳明‘知行合一’论的重点放在‘行’上”。‎ C.阳明后学的黄宗羲深得王阳明良知心学的精髓,他对王阳明“知行合一重在行”的思想作了最好的解释,堪称精辟之论。‎ D.文章阐述了先秦知行观、汉代知行观、宋代知行观以及王阳明的知行观,并指出它们与西方的知行观在知识论意义上有本质的区别。‎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阳明认为,知行只是一个认知与实践的过程,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割裂,知是行的出发点,指导行的;行是知的归宿,是实现知的。‎ B.王阳明认为,要彻底克服那“不善的念”而达于至善,是知行工夫中“行”的根本目的,实质上,这是个道德修养与实践的过程。‎ C.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融道德、伦理、政治于一体,本质上属于道德人文哲学范畴,因为他把“知”放在“行”的实践之中。‎ D.从本质上说,儒家的种种知行关系说,重视的并不是知识之知与科学实践之行,而是德性之知与伦理、政治之行,是一种伦理政治学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大道行健"黄会林 鲁博林 ‎1934年寒冬。一个名叫“慧麟”的女孩出生在天津,名字里就透出一股子隽秀儒雅的门庭气息。黄氏祖籍,在“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的江西吉安,一门出过不少栋梁之材。‎ 慧麟降生之际,偌大的中国正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民生凋敝。慧麟的童年在颠沛中度过的:6岁时,因父母离异,她随母亲移居上海;10岁之际,因祖母的严命,重返天津父亲家;11岁那年抗战胜利,她被父亲带到北平念书;北平解放前夕,又同全家一起搬回上海——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安定在首都北京。‎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在“保家卫国”口号的鼓动下,全国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参军热潮。当时的她正在念初三,所在的班级报名之踊跃,竟无一缺席。最后,共有4人被批准参军,其中就包括了这个“戴眼镜的小丫头”——由于名字笔画太多,不易书写,她被指导员改名为“会林”。之后,黄会林便随同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开拔入朝。‎ ‎1953年,板门店谈判落幕,朝鲜战争结束。一个潜伏已久的念头在黄会林的内心逐渐苏醒:要读书!“一想到能够再次读书,我高兴极了。”相较于调入文工团或从事文职工作,求知若渴的黄会林选择了继续深造。擅长文科的她,顺利考上北师大。20世纪50年代的北师大可谓大师云集,文气浩荡。名家之风也让黄会林如饮甘泉醴酪,如蒙醍醐灌顶。毕业后听从组织安排提前留校任教。‎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有协助爱人绍武创作电影剧本《梅岭星火》和多幕话剧《故都春晓》等经历,黄会林虽仍在中文系讲授“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重点却转向了戏剧。‎ 身为教师,黄会林最大的创举是别出心裁的教学“革命”。在她的课堂上,学生可免去论文,以剧本作为期末答卷。她和老伴绍武一起带领学生们搞创作,重实践,自导自演原创剧本,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诗潮遍地的校园里刮起了一股清新的戏剧之风。正是从那时起,北国剧社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话剧百年史上首个载入史册的当代学生业余演剧社团。‎ 十年弹指,黄会林没有停歇,她和绍武亲率北国剧社“东征西讨”,陆续排演了诸多大家名剧,并自创《教育世家》等佳作,让北国之名愈加响亮。曹禺当年曾亲为题词“大道本无我,青春长与君”,赠予北国诸君。如今故人不在,韶华渐逝,燃烧在黄会林内心的那股青春之焰却从未止息。这把火,点燃了三十年相承的北国剧魂,也点亮了她自己的一生。‎ 在黄会林的字典里,似乎从未有一刻出现过“疲惫”和“休止”这样的字眼。20世纪90年代她退休前夕。当所有人都以为她会就此偃旗息鼓、功成身退之时,她却“乘长风破万里浪”,重新开拓出一片流光溢彩的新大陆。重振艺术系的过程,无异于平地起高楼;创建影视学科,更是要从无到有定章制典。为了突出自家特色,黄会林和同事们把培养“头脑型”人才作为目标,以此区别于输出“工匠”“艺匠”的专业技术院校。此外,对传统文化的强调,也成为黄氏一门的“金字招牌”。‎ 荣誉等身,名望若此,她本可以金玉满堂,乐享鸿福——然而,现实生活中的黄会林,却和以往一样:简单,朴素,低调示人。‎ 数十年过去,黄会林和老伴绍武依然居住在师大校园一幢老旧的公寓楼里。家里空间不大,却堆满数十年的旧物。离休后的绍武喜好在家读书,埋头辛勤投入文学创作。唯黄会林依旧每日奔忙,风尘仆仆,老伴则给她挡风洗尘、保驾护航。这是生活中的黄会林。匆忙却从容,质朴而优雅。‎ 唐刘禹锡《陋室铭》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如是八字,用来形容心怀天下奔走不息的黄会林和她那方不大的“斗室”,正是恰如其分。她一生好墨宝,家中各处都能看见当年的老友和师长留下的手迹。她的书房中,有一张唐弢先生当年题写相赠的诗文,上书:“平生不羡黄金屋,灯下窗前长自足。购得清河书一卷,古人与我语衷曲。”‎ 回首往事,黄会林很少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从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对于一直行健不息的她而言,影视是坚据的城堡,戏剧是从影的摆渡,文学是卅年的故交,底色更有一抹沙场的鲜红。由武及文,经文入戏,借戏从影,照影化人。‎ ‎                                                      (选自2016.03.24《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慧麟”这个名字透出一股子隽秀儒雅的门庭气息,但由于笔画太多不易书写,黄慧麟被他人改名为“黄会林”。‎ B.黄会林的教学重点转向戏剧后,在教学上大胆创新,注重实践,她以学生创作剧本代替论文写作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业水平。‎ C.黄会林在退休前夕重振艺术系,从无到有定章制典,突出了自家特色,从而有别于输出“工匠”“艺匠”的专业技术院校。‎ D黄会林一生行健不息,由武及文,经文入戏,借戏从影,照影化人,从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从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黄会林的祖籍地江西吉安“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的人文盛况,为黄会林后来取得突出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 20世纪50年代,由于在大师云集,文气浩荡的北师大受到名家之风的熏染,大师的推荐,黄会林毕业后提前留校任教。‎ C.“燃烧在黄会林内心的那股青春之焰却从未止息”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会林对北国剧社的一往情深。‎ D..黄会林和老伴绍武夫唱妇随,相互支持。文章中写“老伴给她挡风洗尘、保驾护航”,从侧面衬托了黄会林是个“贤内助”。‎ E. 文章采用顺叙的手法,叙写了传主不同时期的事迹,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了传主“行健不息”的人生风貌,真切感人。‎ ‎6.文中划线段落分别引用刘禹锡和唐弢的诗文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再添一碗白米饭 王永光 为了供儿子上大学,大川带着媳妇来到城里开了家小吃店,卖排骨米饭。为了更多地吸引客人,大川打出了“米饭一元管够”的广告。一时间顾客盈门。‎ 这天,快打烊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个穿得有些土气、但看上去文文弱弱的十七八岁的男孩儿,一看就知道是从农村出来的。男孩儿表情拘谨地说:“请问这里的米饭真的是一元管够吗?”‎ 大川笑了笑说:“当然!”男孩儿听了这个,面露喜色地说:“那我要一元钱的米饭。”说着从手里递过一元钱给大川。‎ 大川一愣,心想敢情是想来占这个便宜呀,心里正觉得不痛快,男孩儿突然低声说:“要不行,就算了。”大川仔细瞅了瞅,觉得男孩儿又不像是来捣乱吃霸王餐的,说不定是刚从农村出来还找不到工作。想当初自己从乡下刚来到城里时,也有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时候,于是就动了恻隐之心,专门拿了一个大一点的碗,给男孩儿满满地盛了一碗。男孩儿接过碗坐在靠角落的一张桌子上,拿起筷子,先是小心翼翼,然后等店里的顾客都走完了,才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看上去像好几顿没吃饭的样子。大川走进后厨把菜锅掂了出来,给男孩儿舀了一勺菜汤浇到碗里。男孩儿有些惶恐地抬起头,大川忙笑着说:“不要钱!今天剩下了的,明天就不新鲜了,这个不要你钱。”‎ 男孩儿的脸一红,说:“谢谢叔。”等男孩儿快吃完的时候,大川问:“吃饱了吗?够吗?不够再来点,叔写的就是一块钱管够,绝不食言。”‎ ‎“不了,够了叔,吃得很饱了。”男孩儿把碗里的米吃得一粒不剩时说。大川本以为男孩儿吃饱了就走了,没想到男孩儿又掏出一块钱说:“叔,谢谢你,我能再带一份走吗?晚上吃。”大川苦笑,干脆好人做到底吧,正想说“没问题”,大川媳妇从屋里走出来喊了句“大川”,冲他递了个眼色。大川转身进了后厨,两人不知嘀咕了几句什么。然后大川就笑着从里面出来了,手里拿了一个一次性餐盒,装了满满一盒米饭递给男孩儿。男孩儿连说了两句“谢谢”,转身走出了饭馆。原来,刚才在后厨大川媳妇说:“我看这孩子怪可怜的,还在长个儿呢,光吃米饭哪行呀。”于是两人就在饭盒底下给男孩儿添了一勺菜,还有几片肉和一个卤蛋。‎ 第二天,男孩儿又来了,照样是要一块钱的米饭,吃饱了,再交一块钱带走。第三天、第四天,都是这样来。‎ 大川媳妇就有些不高兴了,生气地说:“还真拿我们这里当慈善机构了,他那肉菜和鸡蛋肯定是吃上瘾了。”‎ 大川说:“别那么说,谁还没个难处呢?没准儿过上10天半个月的,等他找到活儿干,发了工资,他就不这样了。”‎ 可是,都快两个月了,男孩儿还是雷打不动地来吃。大川也有点恼火了,心想,我可怜你是可怜你遇到难处,可你要总抱着这种占便宜的心态,就让人瞧不起了,就不能再可怜你了。‎ 这天,男孩儿又来了。大川照常把饭递过去说:“还没找到活儿干?还没发工资?”‎ 男孩儿愣了一下,红着脸说:“叔,我不是打工的,我是上学的。”‎ ‎“上学?上什么学?”大川问。‎ ‎“××理工大学。”男孩儿说。‎ ‎“哦,就是人民路上那个理工大学吗?那可是个重点大学呢。”大川面露喜色,他对农村考上大学争气的孩子,有种本能的喜欢。‎ ‎“那你怎么不在学校食堂里吃?”大川话出了口就后悔了,大学食堂吃顿饭怎么也得10块8块的。男孩红着脸低下头说:“家里穷,我的学费都是贷的款。”‎ 大川心一下子就软了,还有点莫名的心疼,想想自己为了给儿子挣学费受了那么多罪,大川又转身从菜锅里给男孩儿往碗里添了点肉汤。‎ 临走的时候,大川照旧把一盒饭递给男孩儿。可是等男孩儿走出门后,大川媳妇说:“你说他说的是真的吗?”大川迟疑了一下说:“我跟他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大川迈步跟了出去。跟着跟着,大川心里没底了,因为男孩儿走的根本不是去学校的那条路。大川继续跟在后面,想探个究竟。不一会儿,大川跟着男孩儿来到一个地铁口,一个流浪汉脏兮兮地坐在地上冲着来往的路人乞讨,路人都生厌地躲闪着。男孩儿向流浪汉走过去,把那个饭盒递给了流浪汉,流浪汉欢喜地接过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男孩儿笑了笑说:“你慢慢吃,我得赶紧去上课。”然后跑走了。‎ 大川愣在那里,看清了流浪汉坐在一块带轮子的木板上,没有双腿。也知道了原来男孩儿每天是定时把饭送到这儿来,然后赶时间去上课,根本不知道米饭下面有肉和菜。‎ 大川为自己和媳妇的猜测,有点脸红。大川决定帮帮这个孩子,还有那个流浪汉。不就再添一碗白米饭嘛。‎ ‎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12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大川打出了“米饭一元管够”的广告招揽生意,一时间顾客盈门,这说明人们喜欢贪图便宜,生活水平不如意。‎ B.男孩儿选择坐在靠角落的桌子上,人多的时候吃得小心翼翼,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男孩儿是个胆小的,不愿与人打交道的人。‎ C.男孩儿连续4天来店里既吃又带的做法,让大川的媳妇很生气,她抱怨大川,表现了农村妇女的吝啬,她不愿意帮助别人。‎ D.小说运用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刻画了男孩儿的真诚善良的美好品德,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E.小说的结尾照应了标题,引发读者思考,揭示了主题:表达了社会上人们虽素不相识却能互帮互爱,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一思想。‎ ‎8.小说中的大川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马怀素,字惟白,润州丹徒人。客江都,师事李善,贫无资,昼樵,夜辄然以读书,遂博通经史。擢进士第,又中文学优赡科,补郿尉。积劳,迁左台监察御史。长安中,大夫魏元忠为张易之构谪岭表,太仆崔贞慎、东宫率独孤祎之祖道,易之怒,使人上急变,告贞慎等与元忠谋反。武后诏怀素按之,使者促迫,怀素执不从,曰:“贞慎饯流人当得罪,以为谋反,则非。昔彭越以逆诛,栾布奏事尸下,汉不坐罪。今元忠罪非越比,不宜坐饯阔之人。且陛下操生杀柄,欲加之罪,自当处决圣心。既付臣按状,惟知守陛下法尔。”后意解,贞慎等乃免。宰相李迥秀藉易之势,敛赇诿法,怀素劾罢之。转礼部员外郎。以十道使黜陟江西,处决平恕。迁考功,核取实才,权贵谒请不能阿挠。擢中书舍人内供奉,为修文馆直学士。开元初,为户部侍郎,封常山县公,进兼昭文馆学士。笃学,手未尝废卷。谦恭慎畏,推为长者。玄宗诏与褚无量同为侍读,更日番入。既叩阁,肩舆以进;或行在远,听乘马。宫中每宴见,帝自送迎以师臣礼。有诏句校秘书。是时,文籍盈漫。怀素建白:“愿下紫微、黄门,召宿学巨儒就校缪缺。”又言自齐以前旧籍王俭七志已详请采近书篇目及前志遗者续俭志以藏秘府诏可  即拜怀素秘书监。怀素奏秘书少监卢俌、崔沔为修图书副使,秘书郎田可封、康子元为判官。然怀素不善著述,未能有所绪别。会卒,帝举哀洛阳南城门,赠润州刺史,谥曰文,给舆还乡里,丧事官办。‎ ‎                                                           (选自《新唐书•马怀素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言/自齐以前/旧籍王俭七志已详/请采近书篇目/及前志遗者续俭/志以藏秘府诏可/‎ B.又言/自齐以前旧籍/王俭七志已详请/采近书篇目及前志遗者续俭/志以藏秘府/诏可/‎ C.又言/自齐以前旧籍/王俭七志已详/请采近书篇目及前志遗者/续俭志以藏秘府/诏可/‎ D.又言/自齐以前/旧籍王俭七志已详请/采近书篇目/及前志遗者/续俭志以藏秘府诏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宫是指太子居住的地方,后来又可以借指太子,这与中宫又可以借指皇后是同样的道理。‎ B.祖道,是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这与《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中的“祖”含义不同。‎ C.开元,是帝王的年号,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法之一,除此还有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等。 ‎ D.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太宗、高宗、玄宗、肃宗等。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怀素处事公允。张易之诬陷崔贞慎和独孤祎之谋反,武则天让马怀素去查验,马怀素主持公道,最终使崔贞慎和独孤祎之获免。‎ B.马怀素敢于直言。马怀素用汉朝不给面对彭越的尸体奏事的栾布判罪一事,说明对崔贞慎等人判罪是不妥当的,从而改变了武后初衷。‎ C.马怀素不畏权贵。马怀素以十道黜陟使身份去江西督查官吏,审核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他不阿谀奉承奉权贵,拒绝他们的请托。‎ D.马怀素尽享哀荣。马怀素去世后,玄宗在洛阳南城门为他致哀,追赠他润州刺史,官府供给车辆送还乡里,丧事也由官府办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师事李善,贫无资,昼樵,夜辄然以读书,遂博通经史。‎ ‎ (2) 宰相李迥秀藉易之势,敛赇诿法,怀素劾罢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魏城逢故人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锦江在四川成都的南面,绵州即今绵阳市,在成都东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诗首联抒情,诗人与故人在一年之中春秋两度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了喜悦之情。‎ B.中间二联描写锦城的草、云、山、水的美好多情,诗人昔日的离愁别恨因此被一扫而光。‎ C.“今日因君试回首”紧扣题目的“逢”字,回首远眺锦江,景象清晰依然,仿佛就在眼前。‎ D.“淡烟乔木隔绵州”一句以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寄写自己的情思,余味无穷。‎ E.这首诗追忆昔日游览锦江的情形,抒发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感情真挚,结构严整。‎ ‎15. 颔联写景历来为人所称道,《唐宋诗举要》云:“三四写景极佳,而意极沉郁,是谓神行。”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琵琶行》中,白居易用“_____,____”两句从侧面描写了琵琶女年轻时弹奏琵琶技艺的高超和化妆后形象的美丽。‎ ‎(2)苏轼《念如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两句是“____,____”。‎ ‎(3)郦道元在《三峡》中描写了三峡两岸雄奇险拔,山峦重重叠叠,遮天蔽日,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则“____”。‎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达康书记能在《人民的名义》众多形象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身上有一种这个时代人们心向往之而无比稀缺的品质---敢作为,敢担当。‎ ‎②历史其实无处不在,在你我生活的城市里,每一幢由逝去时代留下的老建筑都是一页唾手可得的活的史书。‎ ‎③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 ‎④我上高中后家里负担日益加重,父母亲外出打工长年难归。我要率先垂范,给弟弟做个榜样,不让父母的辛苦白费。‎ ‎⑤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少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还可附庸风雅。”‎ ‎⑥要想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各方只能通过谈判和各自让步来解决问题,试图通过武力解决问题无异于玩火自焚,绝不会达到预期目的。‎ ‎  A. ①④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②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正在赢得更多支持者,某些西方国家用自带优越感的“西方”视角来看待这一倡议,不仅狭隘,而且无知。‎ B. 医疗体制改革正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努力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C.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D.这次调查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十分宝贵,我们将把此次调查作为改进服务工作的契机,一并纳入活动内容并重点整改,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老学庵笔记》乃陆游晚年所作,所记内容多为其亲历或亲见、亲闻之事。难能可贵的是,此书迥异于仅记述事实或转抄他书的丛札性汇编,具有鲜明的识见。除评判性的断语外,___________,体现了他一以贯之的立“大节”、辩邪正的思想倾向。‎ A.并无透露出陆游的思想立场和价值判断,哪怕一些条目的设置、笔法的使用等 B.还有一些条目的设置、笔法的使用等,无不透露着陆游的思想立场和价值判断 C.处处透露着陆游的思想立场和价值判断,包括一些条目的设置、笔法的使用等 D.即使一些条目的设置、笔法的使用等,也都透露着陆游的思想立场和价值判断 ‎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5分)‎ 在自然界里面,没有现成的数字,没有现成的数学,  ①   。数字、数学、数字化技术,是人的创造,是人基于发现的发明。人类为什么要去发明数字?  ②   。人类总是对自然界充满好奇,自然界的各种属性中,有一种就是数字的属性,数的属性。还有一种解释指向有用。无论是发明阿拉伯数字,还是运用这些数字来计数、做演算,一直到今天极其复杂的数字化生存,都是因为,  ③   。‎ ‎21.请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然后按要求对漫画内容进行简要说明,并就漫画反映的问题从管理者的角度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80字。(6分)‎ 六、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人说,有时候,勇敢的斩断自己的退路,我们才能集中精力勇往直前,为自己赢得出路;也有人说,有时候,要给自己留有退路,我们才能走得更稳,更踏实,不把自己逼上绝路。‎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吉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价 语文参考答案 ‎1.B. (张冠李戴,应是孔子的言论。)(3分)‎ ‎2. A  (扩大范围,《荀子•劝学篇》提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命题,是“知行合一”说的起源,)(3分)‎ ‎3.D  (过于绝对,并没全部否定,否定的是“纯粹意义上的”。)(3分)‎ ‎4.D项(“从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过于绝对。原文“很少因‘虚度年华而悔恨’”。)(3分) ‎ ‎5.答E3分,答C2分,答A1分;答B、D不给分。(A项“为黄会林后来取得突出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夸大其词;B项“大师的推荐”无中生有;D “从侧面衬托了黄会林是个贤内助”错,没有运用衬托手法,也不是表现黄会林是个“贤内助”)‎ ‎6.引用刘禹锡的诗句,表现了黄慧琳功成名就后从容低调,质朴而优雅;(1分)引用唐弢题写的诗文是赞颂黄会林一生“简单,朴素,低调示人”的高尚品格以及勤于学习的精神。(1分)从侧面烘托和丰富了传主的思想精神,(1分)又使传记呈现出一种文化意蕴,庄重典雅。(1分)(共4分,言之成理即可)‎ ‎7.答E3分、答D2分,答A1分;答B、C不给分。 (A “这说明人们喜欢贪图便宜,生活水平不如意”言过其实;B“男孩儿是个胆小的,不愿与人打交道的人”错,曲解文意; C“表现了农村妇女的吝啬,她不愿意帮助别人。”错,曲解文意。)‎ ‎8. ①勤劳:到城里开饭馆,赚钱供儿子读书;②宽容:听到男孩要吃米饭,虽有点不乐意,但还是答应了;③善良,给男孩碗底添加荤菜。④尊重知识:对农村孩子考上大学有着本能的喜欢。(答对任意一点1分,2点3分,3点4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9. 明线是大川帮助男孩儿,(1分)暗线是男孩儿帮助流浪汉。(1分)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1分)突出了大川和男孩儿的形象,(1分)丰富了小说主题。(1分)(共5分,言之成理即可。)‎ ‎10.C (原文标点:又言:“自齐以前旧籍,王俭《七志》已详。请采近书篇目及前志遗者,续俭《志》以藏秘府。”诏可。)‎ ‎11.B. (与“既祖,取道”中的“祖”含义相同。)‎ ‎12. C(“审核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是在“迁任考功员外郎”时。)‎ ‎13.(1)马怀素跟随李善学习,家中贫困,他白天打柴,夜里就燃柴照明来读书,于是博览群书而精通经书史籍。(关键词:师事;樵,名词作动词;然,通“燃”;句意2分。)‎ ‎(2)宰相李迥秀凭藉张易之的权势,收受贿赂并推诿逃避法律制裁,马怀素弹劾罢免了他。‎ ‎(关键词:藉,敛赇,劾;句意2分。)‎ 参考翻译:‎ 马怀素,字惟白,是润州丹徒人,客居江都,跟随李善学习,家中贫困,他白天打柴,夜里燃柴照明读书,于是博览群书而精通经史。考中进士后,又考中文学优赡科,补授郿县尉。治理有政绩,迁任左台监察御史。长安年间,大夫魏元忠被张易之陷害而贬往岭表,太仆崔贞慎、东宫率独孤祎之在路上为他饯行,张易之很生气,派人紧急上奏,上告说崔贞慎等和魏元忠谋反。武后令马怀素去查验,使者催得很急,马怀素坚持不听从,他说:“崔贞慎为流放之人饯行理应获罪,但认为这是谋反,那就不对了。过去彭越因为叛逆而被杀,栾布面对其尸奏事,汉朝没有给他治罪。如今魏元忠的罪行比不上彭越,不应使饯行之人获罪。而且陛下掌握生杀权柄,想加罪于人,自应出于圣心来处理。既然交给臣来查验情况,臣只知道要遵守陛下的法令而已。”武后的怒气消了,崔贞慎等人才得以幸免。宰相李迥秀凭藉张易之的权势,收受贿赂并推诿逃避法律制裁,马怀素弹劾罢免了他。转任礼部员外郎。以十道黜陟使身份去江西督查官吏,处理问题公平宽仁。迁任考功员外郎,审核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权贵请托也不能使他屈从。升任中书舍人内供奉,又任修文馆直学士。开元初年,马怀素任户部侍郎,封常山县公,进兼昭文馆学士。他勤于学习,手不释卷。为人谦恭谨慎,人们认为他是个谨厚长者。玄宗下诏令他与褚无量一同任侍读,隔日轮流入值。轮到他入宫侍奉皇帝时,就坐着轿子进宫;有时玄宗在较远的地方,就任其乘马前往。宫中每有宴会,皇帝都用师臣之礼送迎。还下诏令他校订秘阁藏书。当时,书籍很多但很散乱。马怀素建议说:“希望下命令给紫微省、黄门省,召集饱学巨儒之士校正。”又说:“齐以前的旧籍,王俭的《七志》已著录得很清楚。请采集近世书籍篇目和前志所遗漏的篇目,续编王俭的《志》以便藏入秘府之中。”皇帝批准。并随即任命马怀素为秘书监。马怀素上奏推荐秘书少监卢俌、崔沔任修图书副使,秘书郎田可封、康子元任判官。然而马怀素不擅长著述,所以对人还不能有所鉴别。恰在此时去世,玄宗在洛阳南城门为他致哀,追赠润州刺史,谥号文,官府供给车辆送还乡里,丧事也由官府办理。 ‎ ‎14.答 E项3分,答D项2分,答A项1分。(A.“抒情”错,首联赋体叙事;B. “诗人昔日的离愁别恨因此被一扫而光”错,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恨;C.“景象清晰依然,仿佛就在眼前”错,景象迷蒙。)‎ ‎15运用拟人手法,(1分)将人的感情投射到碧草和好云之上。(1分)芳草碍马、好云遮楼(1分),它们殷勤的挽留自己。(1分)表达了诗人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抒发了对友人的怀念。(2分)(借    景抒情、寓情于景亦可,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 ‎16. (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3)不见曦月              (每空1分,添字、漏字、错字不给分。)‎ ‎17. C(脱颖而出,指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本领全部露出;唾手可得,动手就可以取得,形容极容易得到。应改为“触手可及”。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率先垂范,带头给下级或晚辈做好表率,属于敬辞。此处谦敬不当;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合语境。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3分)‎ ‎18. A(B.成分残缺,在“基本医疗”后加上“服务”;C.句式杂糅,“包括……”与“由……组成”杂糅;D.搭配不当,“反映”和“建议”不能搭配;“问题”“十分宝贵”也不能搭配。)‎ ‎19. B(“除……外”与“还有”搭配,“无不”表全称否定,强调前面提及的所有内容。)‎ ‎20. ①更没有现成的数字化技术   ②有一种解释指向好奇   ③数字能够解决人类的问题 ‎(①处1分,②③处各2分,共5分,按字数要求,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21. 画面上,一辆共享单车遭到人拿锤子破坏,(1分)车座被撬,链条被卸,车轮变形,(1分)它发出了愤怒的呼喊:“我招谁惹谁了!”(1分)‎ 建议:政府应尽快出台共享单车管理办法(2分)或:运用城市管理智慧搞好共享单车运营。‎ 或:严厉惩处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 ‎(从管理者角度,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说明3分,建议2分,简明、连贯、得体,语句通顺1分,共6分)‎ ‎22.‎ ‎ 材料解析: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成功,就是因为瞻前顾后,放不下一些事情,因为身后有退路,我们就会心存侥幸,前行的脚步也会放慢。“给自己留有退路”是为人处世的一个策略。也是一种审时度势后的思想升华。退路每个人都有,但不见得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留出来。即使是留出来,也不见得就能全身而退。学生可就两种观点中的一种立意行文,也可综合两种观点,体现辩证思考。以下立意仅供参考:1.放下包袱,勇往直前;2.聪明的人懂得给自己留退路,不使自己前无出路,后无退路;3.辩证看待退路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