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苏教版高一第二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0-2011学年度苏教版高一第二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题

ID:570571

大小:276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瞭望(liáo) 罡风(gāng) 潜藏(qiǎn) 层峦叠嶂(zhàng)‎ B.绯红(fěi) 蹂躏(lìn) 诋毁(chǐ) 冠冕堂皇(miǎn)‎ C.湮没(yān) 攻讦(jié) 自诩(yǔ) 刎颈之交(jìng)‎ D.吝啬(sè) 叱责(chì) 园圃(pǔ) 睚眦必报(zì)‎ ‎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①生态城市应该纳入整个国土生态平衡的 。‎ ‎②“海尔”独特的营销 使其在国内市场更是攻城掠地、势如破竹。‎ ‎③个人幸福 从物质生活得到的快乐和幸福, 包括从精神生活得到的快乐。‎ A、范围 方式 不仅是/也 B、范围 模式 不是/而是 C、范畴 模式 不仅是/也 D、范畴 方式 不是/而是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富丽堂皇的建筑群,贵族老爷们养尊处优的生活场所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惟独留下一座简朴的小屋,一幢小小的房舍。  B.时间真如行云流水,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两鬓的白发,他不由得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C.2009年12月希腊危机开始爆发,距离前次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如此之近。希腊危机再次表明,全球以债治债的危机对策是抱薪救火。‎ D.由NBA球星组成的美国梦之队,在球场上往往所向无敌,他们的高超球技和完美配合令其他球队望尘莫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2月19日,市教育局召开市直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2011年市直学校德育工作,仔细解读了市直班主任的职级评定。‎ B. 中国经济能否渡过危机,不仅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是否及时得当,而且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一问题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 C.本次“瘦肉精”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外省个别不良生猪养殖户使用违禁“瘦肉精”喂养生猪,生猪经销者伪造检疫合格证逃避检验所造成的。‎ D.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14‎ ‎5.下面是复旦大学新生录取通知书上的一段话,作为结句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是( )‎ ‎ 祝贺你跻身百年复旦的星空!日月光华中有你闪亮的眼睛,你计划的秋天已退去童话的色彩, !‎ A.一个真实的现在可以幻化出无限美好的未来 B.一个脚踏实地的今天可以牵引出无数个美丽的明天 C.一个真实的现在可以开垦出一万个美丽的未来 D.无限绚丽的未来已展现在幸运的你的眼前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我们应该了解作为高中生接受文明礼仪教育遵守礼仪规范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有什么坏处?‎ B.校团委组织的“献爱心”活动所募集的捐款,据不完全统计:高一年级捐了两万元,高二年级捐了一万五千元,而高三年级则多达四万三千元,同学们捐款十分踊跃。‎ C.这并列的三个分句,第一个分句后边用了分号,(因为分句内部出现逗号)所以第二个分句后边也应该用分号。‎ D.别林斯基说:“如果没有抒情性,史诗和戏剧就会过于平淡,变得对自己的内容冷漠无情。”他的看法无疑是正确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每题2分,共6分)‎ ‎“悬棺”之谜解 朱友昌 一千多年前,福建一位著名学者在武夷山游览时,看到半崖上的山洞里放着一些棺材,十分惊讶,便在笔记里写下了“悬棺”一词。‎ 后来,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等10多个省市,甚至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也发现了悬棺或类似的崖葬。这些悬棺或崖葬,有的在崖洞中,有的搁在横木上,有的近贴水面,有的高离水面。那么,这些悬棺或崖葬是什么人留下来的呢?‎ 秦汉时期,武夷山属闽越,是闽越人的活动中心。因而就有人推断,武夷山的悬棺是闽越人的遗物。有人据悬棺或崖葬风俗的延续性考虑,认为散布在各地的悬棺或崖葬都是古越人及其后人所为。古越人散布到各地,把他们的葬俗也带到了这些地方。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我们在研究悬棺或崖葬时,认为它是一种风俗,而不去研究该葬俗形成的客观原因,即实行悬棺葬或崖葬的民族的生产生活环境。‎ 要知道,人类的许多风俗是自然形成的,越是在早期,人类越受到当时生产条件生活环境的制约。已发现的悬棺或崖葬,均在溪流的悬崖上,且大都在大江大河支流及其末端,两岸高山峻岭、断崖绝壁,中间溪水流淌,这样的环境,只有渔民才有可能在此生产生活。而且,这些地方都远离农耕区域,可排除农耕民所为的可能性。‎ 14‎ 在福建武夷山、江西龙虎山的悬棺中,有几具船形棺。可以设想:悬棺的主人是以船为家,也就把棺椁造成船形了,使死去的人能像活着时一样生活;或者在最早时,就是以船作棺来存放尸体的,渐而成俗。考古工作者曾对一具船形棺进行研究,发现随葬品中有龟形木盘和许多鱼骨,棺的主人生前很可能是个渔民了。‎ 遍布于江河小溪中的渔民因水而居,因渔而生,漂泊不定而又极其分散,很难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安身之“地”。到解放前,长江下游江湖中的渔民还有这种情况。山溪中的渔民上是天,下是水,两边是高山峻岭、悬崖绝壁,能把棺柩安到哪里呢? 除了溪中就只能选择山崖了。‎ 山体崩塌,山体形成直上直下的悬崖,塌下的泥石形成天然的堤坝,堵塞水流,水位抬升,形成湖泊,渔民或船工生产生活于此,过世后就把棺木放置在临近水面的悬崖上,堤坝渐次下降,棺木也往下排列,到堤坝全部垮塌,这些棺木就成了后人所见到的悬棺。先民的这种葬制无需奇思妙想,是一种极其简单的葬制。‎ ‎(选自《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论文选》,有改动)‎ ‎7.下列关于“悬棺”或“崖葬”习俗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散布在各地的悬棺和崖葬都是古越人所为,他们到哪里就把葬俗带到了哪里。这是有人从悬棺或崖葬风俗的延续性考虑得出的结论。‎ B.渔民只能在大江大河支流及其末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这些地方恰是发现悬棺或崖葬的地方,所以,可基本排除悬棺或崖葬为农耕民所为。‎ C.人们已发现的悬棺或崖葬,均在大江大河支流及其末端,且大都在溪流的悬崖上。‎ D.研究一种风俗,不去研究该风俗形成的客观原因是不科学的。早期渔民的生活环境,就是悬棺葬或崖葬风俗形成的客观原因。‎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越是早期,人类就越受到当时的生产条件生活环境的制约。人类许多风俗是自然形成的。这里的“自然”主要是指“自然环境条件”。‎ B.早期在山溪中生活的渔民,由于山溪两边是高山峻岭、断崖绝壁,他们只能把灵柩放在溪中或者山崖上。‎ C.江河小溪中的渔民因水而居,因渔而生,漂泊不定而又极其分散,很难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安身之“地”。这“地”指的是葬身之地。‎ D.山体崩塌,形成悬崖,塌下的泥石堵塞水流,水位抬升,形成湖泊,渔民过世后只要把棺木放置在临近水面的悬崖上,这些棺木就自然会成为后人所见的悬棺。‎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悬棺”的形成有着难解之谜,作者从民俗形成的客观原因和局部地质变迁的角度,对这一特殊葬制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B.要弄清福建省武夷山地区的悬棺是闽越人的遗物,就应该弄清闽越人的生活习俗与“悬棺”这种崖葬方式的必然联系。‎ 14‎ C.除极个别墓主可能因某种特殊需求对棺材作了特殊处理外,悬棺葬或崖葬风俗很平淡,与山间小溪早期渔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相符。‎ D.我们不能以农耕文明时的状况去设想早期山溪渔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先民的这种葬制是一种极其简单的葬制,无需奇思妙想。‎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每题2分,共6分)‎ ‎  崔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核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弱冠为通直郎,稍迁著作郎,道武①以其工书,常置左右。道武季年,威严颇峻,宫廷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帝知之,辄命赐以御粥。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泰常②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③,欲溯河西上,求假道。诏群臣议之。外朝公卿咸曰:“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内朝咸同外计,帝将从之。浩曰:“此非上策也。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今兴④死子幼,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自入关,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矣。蠕蠕⑤北寇,人食又乏,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所谓卞庄刺虎⑥,两得之势也。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虎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 议者犹曰:“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扬声西行,意在北进,其势然也。”帝遂从群议,遣长孙嵩据之。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石所败。帝恨不用浩言。 高考资源网 w.w.w.k.s.5.u.c.o.m (选自《北史·崔浩传》) ‎ 注:①道武:道武帝,北魏皇帝拓跋珪。②泰常: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③姚泓:后秦国主,羌族人。④兴:姚泓的父亲姚兴。⑤蠕蠕:少数民族,也叫作“柔然”。⑥卞庄刺虎:春秋时鲁国大夫卞庄曾让两虎争食相斗,待其一死一伤,然后杀其伤者。‎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稍迁著作郎中 稍:稍微,略微。‎ B.道武季年,威严颇峻。 季年:晚年。‎ C.劲躁之人,不顾后患 后患:以后的祸患。‎ D.必德我假道之惠 德:感激。‎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彼不能守,终为我物 ②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B.①道武以其工书,常置左右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①未若假之水道 ②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①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4‎ A.崔浩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又能坚守节操。在对待刘裕假道伐姚问题上,更表现出他长于谋划,智略过人。‎ B.朝廷多数人主张阻截刘裕的军队,主要理由是刘裕伐姚不是真实意图,而是声东击西,觊觎北魏。‎ C.崔浩认为刘裕伐姚并非借口,他分析了阻刘和纵刘的不同结果,但明元帝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未作采纳。‎ D.明元帝未采纳崔浩的建议,而采纳了大臣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结果在畔城被晋军打败。‎ 第Ⅱ卷(主观题,96分)‎ ‎1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 ‎(1)宫廷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 ‎(2)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虎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 四、 古诗鉴赏 ‎ ‎14、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①~②题。(8分)‎ 咏笼莺①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 [注释]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① 本诗题为“咏笼莺”,第三联却写了燕子飞于梁间、鸾鸟在梧桐上筑巢。试分析这样写的用意。(3分)‎ 答: ‎ ‎ 。‎ ‎②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3分)‎ 答 : ‎ ‎ 。‎ ‎15、名句填空(每空一分,任选三题,共6分)‎ ‎(1)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 ‎ 。(《五人墓碑记》)‎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3)、长太息以掩涕兮, 。‎ ‎ 惟草木之零落兮, !(《离骚(节选)》)‎ 14‎ ‎(4)《史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代表了我国古代史传文学的最高成就,鲁迅先生就曾经赞誉它为“ , ”。‎ 五、语言表达运用(8分)‎ ‎16.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衔接自然,语言简明、连贯、得体,逻辑严密。(4分)‎ ‎ 本刊自创刊并发行以来,一直深受不少莘莘学子的喜爱①。许多读者来信赞扬说,你们②的报纸丰富了他们③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2010年,我报将不孚众望④,继续狠抓内部管理和刊物质量⑤,进一步提升报纸品位,替⑥读者奉献更加精美的精神食粮。‎ ‎(1)序号 修改 ‎ ‎(2)序号 修改 ‎ ‎(3)序号 修改 ‎ ‎(4)序号 修改 ‎ ‎17.请根据下面消息传达的主要信息,拟一条新闻标题。(不超过25个字)(4分)‎ 科学家认为气候的变暖与人类通过汽车和工厂排放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气体有关。气候变暖会导致洪水、干旱以及冰盖的融化。‎ 在米兰召开的一次联合国环境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发表的手册中估计,气候变暖是全球百分之二点四的腹泻病例以及百分之二的疟疾病例的罪魁祸首。‎ 该组织说:“2000年,估计有15万人是因为气候变暖而死亡的。”‎ 该组织说:“90年代是有记载以来最热的十年,全球气温上升的趋势似乎没有减退的迹象。例如在欧洲,今年夏天估计有2万人死于酷暑。”淫雨聚集在一起就形成池塘。该组织说:“静止的水洼为蚊子及其他传播疟疾、登革热等疾病的带菌者提供了孳生地。”……‎ 意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第一期承诺2012年即将到期,2009年12月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拉开帷幕,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参加了本次会议。这次会议被很多人称为“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确定全球第二期承诺(2012年—2020年)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安排。‎ ‎ ‎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8分)‎ 窗前的树 张抗抗 我的窗前有一棵树。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他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粒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决不喧哗。又过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 14‎ 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身子为之一震,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 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夏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粟,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却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树身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树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洋槐伴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是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它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样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杈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18.“‎ 14‎ 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这两句描写了槐花,请分析表达特色。(6分)‎ ‎19.第六段作者写道“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请分析这句话的作用。(6分)‎ ‎20.文章最后写“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请结合全文分析,“我”与槐树之间有怎样的“默契”?(6分)‎ 七、写作(50分)‎ ‎21.请以“阳光天使”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 高一语文答案卷 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第二卷试题的答案写在答案卷上。‎ 题号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第II卷(96分)‎ 得分 评卷人 四、(20分)‎ ‎13.(1)(4分)译: ‎ ‎          ‎ ‎(2)(4分)译:                               ‎ ‎                                         ‎ ‎14、(1)(3分)       ‎ ‎                                  ‎ ‎(2)(3分)                                 ‎ ‎  ‎ ‎15.(6分,每格1分)‎ 14‎ ‎(1)                      ‎ ‎(2)                               ‎ ‎(3)                               ‎ ‎(4)                               ‎ 得分 评卷人 五、(8分)‎ ‎16.(4分)‎ ‎(1)序号 修改 ‎ ‎(2)序号 修改 ‎ ‎(3)序号 修改 ‎ ‎(4)序号 修改 ‎ ‎17.(4分)‎ ‎1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得分 评卷人 六、(18分)‎ ‎18.(6分)答: ‎ ‎ ‎ ‎ 19.(6分)答:‎ ‎ ‎ ‎ ‎ 14‎ ‎ ‎ ‎20.(6分)答: ‎ ‎ ‎ ‎ ‎ 得分 评卷人 七、(50分)‎ ‎21.(50分) 题目 ‎ 14‎ ‎80‎ ‎0‎ 14‎ 高一语文期中学分认定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2011-4‎ ‎1.D(A“瞭”读liào,“潜”读qián;B“绯”读fēi,“诋”读dǐ;C“颈”读jǐng,“诩”读xǔ)‎ ‎2.C (范畴:类型;范围:周围界限。模式:标准形式,样式;方式:说话做事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3.B (“行云流水”比喻自由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声等)‎ ‎4.D(A项缺宾语,“评定”后应加“的相关规定”;B项矛盾,一面与两面不能搭配;C句式杂煣) ‎ ‎5.C ‎ ‎6. D(A项把句末问号改为句号; B项把同学们前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C项括号前的逗号应放在括号后。)‎ ‎7.D (A.以偏概全。“都是古越人所为”错,原文是“古越人及其后人所为”,信息见第3段。B.曲解原文。“只能在大江大河支流及其末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错误,原文说“这样的环境,只有渔民才有可能在此生产生活”,信息见第4段。C.原文的信息是“已发现的悬棺或崖葬,均在溪流的悬崖上,且大都在大江大河支流及其末端,”信息见第4段。D.符合本文的立意,相关表述见第3段。)‎ ‎8.D (A、B、C三项理解的依据分别见4、6段,D项分析不够准确。根据原文最后一段,悬棺的形成还有“堤坝渐次下降,棺木也往下排列,到堤坝全部垮塌”的地质变化条件。)‎ ‎9.C (A、B、D三项根据文章内容所作的概括和推论都正确。C项有的说法无中生有,“除极个别墓主可能因某种特殊原因将棺材作特殊处理外”,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 ‎10.A(稍:渐渐地)‎ ‎11. D(则①用在假设复句中,表结果,可译作“就”;②表转折)‎ ‎12.C(“明元帝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错)‎ ‎13。(1)内廷许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的过失而受到惩处,于是大家无不逃避躲藏,以避免眼下的不测之祸。(“左右”“以”“变”各1分,句意1分)‎ ‎(2)现在不用兵马劳顿,坐观成败,使两虎相斗而我们获长远的利益,这才是最好的策略。(“劳”“斗”“收”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14‎ 崔浩字伯深,从小爱好学习,他广泛阅读了儒学和史学著作,对于天文、阴阳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也无不涉猎,在精心研究各家宗旨和深刻含义方面,当时没人能和他相比。20岁时,(他)就担任了通直郎,不久升为著作郎,道武皇帝因为他擅长书法,常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道武皇帝晚年,用法严峻,内廷许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的过失而受到惩处,于是大家无不逃避躲藏,以避免眼下的不测之祸。只有崔浩慎守职事,努力不懈,有时还成天不回家。道武皇帝知道后,就派人把自己用的饭食赏给他吃。崔浩心胸坦荡,任凭时事变化,不因仕途的阻滞或顺利而改变自己。‎ ‎ 泰常元年,东晋将领刘裕征伐姚泓,想要沿黄河逆河西上,就向北魏请求借路。明元帝群臣议论是否可行。外朝(指以宰相为首的一套办事机构)的公卿都说:“函谷关是天险之地,刘裕怎么可能破关西入?他声言征伐姚泓,真实意图还难以预料。我们应该抢先发兵黄河上游加以阻截,不要让他西去。”内廷(指由皇帝近侍人员组成的决策机构)的官员和外廷大臣意见一致,明元帝打算采纳。崔浩说:“这不是最好的办法。司马休等人侵扰刘裕镇守的荆州,刘裕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已有好久了。现在姚兴已死,其子姚泓尚幼,趁着他们危急的时候攻打他们,我看刘裕的意图一定在于入关,强大而暴躁的人,是不会顾忌后果的。我们现在如果阻截他们西进之路,刘裕一定会上岸向北进攻。这样姚泓平安无事而我们要受到攻击了。柔然是我国北方的敌人,他们的人和粮食又缺乏,(正需要补充)。我们发兵到南边,那么北方的敌人就会(趁机)进攻我们;如果我们要救北方,那么南边又危险。不如借水路给刘裕,放刘裕西去。这就是所谓的卞庄刺虎,一举两得的局势啊。如果刘裕取胜,一定感谢我们借道给他的恩惠;如果姚氏取胜,我们也不会丢掉救助邻国的名声。即使刘裕取得关中,也会因太远而难守。他们不能守,最终就会成为我们的。现在不用兵马劳顿,坐观成败,使两虎相斗而我们获长远的利益,这才是最好的策略。”‎ ‎ 议论的群臣还是说:“刘裕向西进入函谷关,就会进退两难,走投无路,腹背受敌;向北上岸,姚军一定不出关救助我们。刘裕声言向西征伐姚泓,真实的意图在于北上,情况就是这样。”明元帝于是采纳了大臣们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两军在畔城交战,北魏军队被晋将朱超打败。明元帝对没有采纳崔浩的建议悔恨不已。‎ ‎14、答: ①运用反衬的手法(1分。要点“反衬”或“衬托”、“对比”),突出了笼中莺对燕子和鸾鸟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1分。要点“向往”或“羡慕”),表现了作者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1分。要点“渴望自由”)。意思对即可。‎ ‎ ②“空”字意为“白白地”(1分。要点“白白地”),生动地写出了黄莺虽然长着一双可以直冲云霄的翅膀,却被囚禁笼中,不能展翅高飞(1分。要点“不能展翅高飞”),表达了作者渴望自由而不得的无奈和痛苦(1分。要点“无奈”或“痛苦”)。意思对即可。‎ ‎15、(1)亦以明死生之大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 ‎(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徒慕君之高义也 ‎(3)哀民生之多艰 恐美人之迟暮 (4)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6. 【答案】(1)① “不少莘莘学子”中的“不少”删除;(2)② “你们”改为“我们”;(3)④ “不孚众望”改为“不负众望”;(4)⑥ “替”改为“为”。(每点1分)‎ 14‎ ‎【解析】根据题干对修改后的要求“衔接自然,语言简明、连贯、得体,逻辑严密”可以圈定词语使用不当包括以下方面:语法上、逻辑上、连贯上、得体上。‎ ‎17. 【答案】示例:(1)气候变暖威胁人类生存,各国政府商讨应对解决方案。(2)气候变暖危害人类,全球目光投向哥本哈根(或各国首脑齐聚哥本哈根)。‎ ‎【解析】此试题为传统题型,新闻标题应能概括出主要事件及其新闻价值。概括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气候变暖对人类的威胁,二是人类的积极应对,每个要点2分。超过字数每3个扣1分,扣完为止。‎ ‎18.运用借代、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形象而富有韵味(3分)。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描写槐花袅娜的形态和诱人的芳香(3分)。 ‎ ‎19.(1)总结上文;(2)表达了我对夏日洋槐的喜爱和赞美;(3)“干净、澄明”也告诉我们人应有一种善待生活苦难风雨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姿态。(每个点2分,共6分) ‎ ‎20.作者借槐树的四季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或答出“托物言志”“咏物抒怀”即可给2分):灿烂时尽情释放但不失沉稳,风雨中岿然不动然而安详平静,告别时痛快利索,孤独时有自信潇洒。(4分)‎ 14‎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