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前》教学设计4
加入VIP免费下载

《雷雨前》教学设计4

ID:570588

大小:3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2 雷雨前 编写:张宇田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课文实践活动中,练习把握文章脉络,整体感语文章思想内容;‎ ‎2、在阅读课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课文语句表达,积累汉语言词汇句式,训练朗读,培训语感;‎ ‎3、学习课文写作模式:通过对多个具体事物的形象描写集中表述一种生活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完成教学目标1、2,教学难点在教学目标3。‎ ‎【教学时数】‎ ‎2课时。‎ ‎【预习要求】‎ ‎①阅读或朗读课文;‎ ‎②抄写《词语手册》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步骤一〕朗读课文(教师读,或全班同学读,或教师指定某位学生读)。‎ 在读课文过程中,教师可提醒注意某字读音,某句子读法,或者纠正学生读得不正确之处。必要时,可多读几遍,直至读顺为止。‎ ‎〔步骤二〕适当板书并解释课文中的字词。(可借助《词语手册》)‎ 同学们翻开《词语手册》,老师讲解相关字词在课文何处出现,是什么意思。‎ ‎◇词语注释:‎ ‎【幔(màn)】为遮挡而悬挂起来的布、绸子、丝绒等。‎ ‎【踱方步】踱,慢步行走;方步,斯斯文文的大而慢的步子。‎ ‎【不折不扣】不大折扣,形容完全符合某种标准或要求。‎ ‎【明晃晃】光亮闪烁。‎ ‎【咆哮(páoxiào)】(猛兽)怒吼。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瞥(piē)】很快的看一下。‎ ‎【密不透风】严密得连风都无法透过。‎ ‎【揩(kāi)】擦;抹。‎ ‎【龌龊(wòchuò)】不干净。‎ ‎【噤(jìn)声】闭口不做声。‎ ‎【剥落】一片片地脱落。‎ ‎◇词义辨析:‎ ‎【焦躁】〖焦急〗‎ ‎“焦躁”不仅有焦急、着急的意思,同时还有因焦急而烦躁的意思。‎ ‎〔步骤三〕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感悟文章思想内容。‎ ‎1、文章题为《雷雨前》,写的是雷雨到来之前和到来之时的情景,细写前者简写后者。文章有时间上的推移,从“清早”到“上午”,再到“午后”‎ ‎;还有内容的变化,从清早和上午的闷热,到午后三点钟有几道闪电和几声雷响,然后是“空气比以前加倍闷!那幔比以前加倍厚!天加倍黑!”,最后才狂风闪电大雷雨来临。这里有文章的顺序,有行文的节奏。‎ ‎2、文章写的是雷雨前天气的闷热和人的难受,对不对?如果我来写,我只能写一句话:“雷雨前天气很闷热,人很难受。”写完之后就再没有话说了。你看我写得怎么样?很简洁,但不生动,没有感染力。天气怎么闷热?人怎么难受?没有写到位,读者感受不到。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 ‎1)作者不说抽象概念专说形象事物,不概括言说而用具体描写。为了说“热”,文章说经过一夜桥石还是热烘烘的,田里开裂的泥土还有“白烟一样的东西往上冒”。为了说“没有风”,文章说“鸡毛从桥头抛下去,也没见它飘飘扬扬踱方步”。‎ ‎2)作者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和感觉等方面写,把那种闷热难受的感觉传达给你,唤起你的感觉。文章说“摸一摸桥石,像还带点热”,说“浑身的毛孔全都闭住”,身上的汗“像胶水一样,胶得你浑身不爽快,像结了一层壳”,这是写触觉;说“满天里张着个灰色的幔”,这是写视觉;说蚊子苍蝇“哼哼哼,嗡嗡嗡”,说蝉在那里高叫“要死哟!要死哟!”,这是写听觉;说:“心口泛淘淘,像要呕出什么来”,说“张开两臂用力行一次深呼吸,可是进来的只是热辣辣的一股闷气”,这是写感觉。‎ ‎3)作者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文章多处使用比喻:如田里的泥土“干硬得就跟水门汀差不多”,你看有多硬?如身上出的汗“跟胶水一样”,你看有多黏?如“人像快要干死的鱼,张开了一张嘴”,你看有多惨?“天空老张着那灰色的幔,没有一点点漏洞”,人“就跟住在抽出了空气的大筒里似的”,你看多憋闷?文章多处使用拟人手法:如田里泥土张着“扁长的嘴巴”吐热气,再如“幔外边的巨人一下子把那灰色的幔扯得粉碎”,你看多形象?文章还使用排比手法: “你汗也流尽了,嘴里干得像烧,你手里也软了,你会觉得世界末日也不会比这再坏!”“蝉儿噤声,苍蝇逃走,蚊子躲起来,人身上像剥落了一层壳那么一爽。”这些句子都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3、文章写雷雨前天气的闷热和人的难受,显然有作者的用意。文章写于1934年,当时正处民族危难时刻,全民抗战仍然遥遥无期,这就产生了一种全民的政治苦闷。文章作者借写自然环境的憋闷来表述社会环境的憋闷,呼唤民族革命早日到来,“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文章写出了作者对社会的感受和希望。‎ ‎〔步骤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 第二课时 ‎〔步骤一〕朗读课文。‎ ‎〔步骤二〕讲评作业。‎ 以《教师教学用书》为据,进行讲解。‎ 第一题:找出文中十处以上写热、闷的有关语句,体味其表达的妥帖。‎ ‎1、清早起来,摸一摸桥石,竟像还带点热。(一整夜还无法散热)‎ ‎2、天快亮的时候,这桥上还有两三个人躺着。(如果下半夜凉快了,早回家躺了)‎ ‎3、太阳威力好像透过幔直逼你头顶。‎ ‎(逼字好,触觉上有强烈感觉,太阳隔着云层依然热力无比)‎ ‎4、好像过了一夜工夫还不曾把白天吸下去的热气吐完。(同1,吸、吐两字好,改成热气没有散尽之类就不那么生动了)‎ ‎5、似乎有白烟一样的东西往上冒。(所谓热得冒烟)‎ ‎6、浑身的毛孔全部闭住。(闭字好,感觉不到一丝一毫的空气流动)‎ ‎7、心口泛淘淘,像要呕出什么来。(心口淘空感。高温使空气稀薄,又闷得无一丝流动,吸不到多少空气)‎ ‎8、(天上的幔)没有一点点漏洞,也没有动一动。(无一丝风)‎ ‎9、鸡毛抛下去,也没见它飘飘扬扬踱方步。(无一丝空气流动,非常直观可感)‎ ‎10、就跟住在抽出了空气的大筒里似的。(同7,好像无气可流了)‎ ‎11、用力进行一次深呼吸,吸进来的只是热辣辣的一股闷。(闷怎么能吸呢?这闷的感觉太强烈了。闷字用得好)‎ ‎12、汗只管钻出来,胶水一样,胶得你浑身不爽快,像结了一层壳。(汗一出来就立即被蒸发得只剩下了盐分,粘糊在皮肤上,胶字好,写活了躯体的感觉)‎ ‎13、人像快干死的鱼,张开了一张嘴。(空气稀薄、缺氧的极度状态)‎ ‎14、然而刬过了,幔又合拢,跟没刬过一样;又裂了一次缝,然而中什么用。(密不透风,难以攻破。中字用得好,口语,传神,有力度,把那种气恼的状态都写出了)‎ ‎15、嘴里干得像烧,你手里也软了。(烧、软两字,尤其是软字多好。烧字常见人用。软就特别,这是综合的状态和感觉,热闷已经把你折磨得气力全无,手心发软)。‎ 第二题:细读下列文字,说明作者是如何反复强调闷热的。‎ 这一天上午,天空老张着那灰色的幔,没有一点点漏洞,也没有动一动。也许幔外边有的是风,但我们罩在这幔里的,把鸡毛从桥头抛下去,也没见它飘飘扬扬踱方步。就跟住在抽出空气的大筒里似的,人张开两臂用力行一次深呼吸,可是吸进来只是热辣辣的一股闷气。‎ ‎——这里先总状,后写典型细节,再又从外在感觉写到内心感觉,反复强调。‎ 没有一点点漏洞,也没有动一动,这是总的状态:一点风都没有。再邓一个典型细节、特写镜头:鸡毛不飘;把空气纹丝不动说到了极至。接着又换一个角度,深入一个层次,即从外在的五官、躯体感觉深入到内心感觉(闷)。先是用一个“真空”的夸张的比喻,把闷热到似乎无气可流的感觉写出来了。再又取一个典型细节:“吸”闷。闷是感觉,是无法吸的,吸进来的是空气,但这空气闷得太难吸了,吸进来的热空气好像也是不流动的“闷”气,可见这闷的感觉无处不在,强大无比。总之,从宏观到细节,从实状到感觉,从比喻到夸张,反复强调闷热无比。‎ 第三题:本文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查找作家及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说说文中的压抑氛围及苍蝇、蚊子、蝉儿、雷电风暴各有什么寓意?‎ ‎——为1934年前后社会状况和各政治阶层表现的象征。‎ 压抑氛围象征当时专制、高压、白色恐怖的社会状况。苍蝇、蚊子象征反动派、丑恶势力。蝉儿象征那些不革命的、口头革命的人们。雷电风暴象征革命者、革命运动、革命风暴。‎ 第四题:本文的主题和结尾与高尔基的《海燕》有无相似之处?请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就两文的象征意义,主题、结尾既有相似处又有不同。‎ 主题相似在都表现了革命力量与反动势力、黑暗势力的搏斗。主题不同在:《海燕》主要是歌颂革命者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对斗争充满热情欢乐的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以及表现了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雷雨前》主要表现革命风暴尚未到来前,社会氛围的极端的压抑,人们渴望革命风暴摧毁这个压抑的旧世界,以及表现了斗争的艰难。结尾则更为相似,特别是最后一、二句,都在热情欢呼革命风暴的到来,都渴望革命风暴来得更为猛烈。不同在,《海燕》里革命风暴是将要来临,《雷雨前》是革命风暴已经来到。‎ ‎〔步骤三〕布置作业:‎ 模仿课文写法,写一段表现天气寒冷及人遭受寒冷的感觉的文字。或者背诵默写课文部分语段。‎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