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中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 (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蹩进(bié) 模样(mú) 媲美(pì) 应运而生(yìnɡ)
B. 结实(jié) 攻讦(jié) 咀嚼(jiáo) 有史可稽(jī)
C.孱头(chàn) 脑髓(suǐ) 自诩(xǔ) 冠冕堂皇(ɡuàn)
D.譬如(bì) 摒弃(bìn) 钳制(qián) 一蹴而就(cù)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上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B. 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惟古是尚,应该保护其班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
C. 即使有时这个民族的某个或某些成员会酝酿出某些独特的心理,也往往由于禁忌、孤立等社会力量的威慑,不是迅速消声匿迹,便是陷于孤芳自赏。
D.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我国,所谓的_____抢救,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等等那一套办法和方针,都是针对传统文化而言的。
②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_____的角质表皮。
③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不可__,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
A.挖掘 蜕化 琢磨 B.发掘 蜕化 捉摸
C.发掘 蜕除 捉摸 D.挖掘 蜕除 琢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少数领导干部对“官煤勾结”的危害性不以为意,致使煤矿事故一再发生。
B.《中国最强音》的节目中,四川德阳绵竹18岁女孩温蕊尔唱功很好,专家评价说她在歌唱事业上会很有前途,一定会成为明日黄花。
C.有的国家对别国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
D.时下不少店名乱用外来词,只求时髦,哗众
取宠,而不考虑国情民意和实际效果。一个大家看不懂的店名,只会贻笑大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的遭到伤害。
B.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C.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D.除与美国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试图把所谓的“领土争端”提交国际法庭外,菲律宾方面近日还大放厥词,不断鼓吹“中国是很多国家的危险”。
6.给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总之,我们要拿来。
②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③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④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⑤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A.①②④⑤③ B..①③⑤②④ C.①②⑤③④ D.①③②⑤④
二、现代文阅读(23分)
㈠阅读《拿来主义》选段,完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7.对“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运用脑髓”是指在实行“拿来主义”时应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B.“放出眼光”是指在实行“拿来主义”时要用自己的眼光去鉴别。
C.“自己来拿”是指在实行“拿来主义”时要自己主动去拿,不能坐等人家送来。
D.这句话强调了“拿来主义”者应有博大的胸怀和兼收并蓄的态度。
8.对文中的“孱头”“昏蛋”“废物”和“‘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不同态度,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孱头”对文化遗产采取犹豫主义的态度,想继承又不敢继承。
B.“昏蛋”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性”强,而故意毁灭遗产,对文化遗产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
C.“废物”对文化遗产投降主义的态度,全盘继承。
D.“‘拿来主义’者”对文化遗产“占有、挑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9.对文中有关文化遗产的比喻,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大宅子”比喻整个文化遗产。
B. “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
C. “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D.“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10.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几段文字批判了穷青年对待祖上遗留下来的大宅子的三种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者的具体标准。
B. 这几段文字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的具体标准。
C. [这几段文字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方法。
D.这几段文字批判了穷青年对待祖上遗留下来的大宅子的三种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方法。
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5分)
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个人的意志自由,在这里没有多少绝对意义,它超越不出文化传统。但也正因如此,文化传统便成了一种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团的象征。没有文化传统,我们很难想像一个民族如何能存在,一个社会如何能稳定,一个国家如何能巩固。
当然,这并非说文化传统是不变的。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而逐渐淡化以至衰亡;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积淀,并经过筛选、整合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但是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当然,这也并非说文化传统不会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变化自己的内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只要存在,便可能有接触;只要有接触,便有交流;只要有交流,便有变化。但是,从接触到交流到变化,中间有着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大体说来,两种不同文化(带着自己的文化传统)由于婚姻、交通、贸易、侵略、扩张等原因相接触而互播时,起先往往互相惊奇,彼此观望;而后则互相攻讦,彼此拒斥;最后乃互相学习,彼此交流。而学习所取、交流所得,仍需经过自己文化传统这个“有机体”的咀嚼、消化和吸收,或者叫做整合,才会成为传统中的一个新成分,带来传统的变化。这时候,反观其与原型的同异,虽然未必面目全非,却让人觉得很陌生。这是历史和现实所反复证明了的。
11.“但也正因如此”中“此”指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12字以内)(2分)
12.根据选段内容,给“文化传统”下一个定义。(3分)
㈢课外阅读(6分,每小题2分)
许多专门的学者与文艺家们,都提出过超金钱的东西,我们听见过医学家的普遍效用的药与器械发明,可是只在有钱人身上见过效;我们也听见法治,但一到实际又被金钱卖掉,我们还听见自由平等与公理的名词,但是都做了金钱的妾媵!
固然也可以这样说,那些反衬金钱伟大的,也正面指出了人性之消沉,金钱从狭小的范围,因文化的进步,科学的发达,它已是水银落地般无孔不入了,可是它所侵略的范围愈广,人类的意志、理智与情感也磨灭得愈深,于是人性离他也远了。
这人性就是金钱力量以外的东西,在现在这样的社会中,少男少女热恋于凭空的爱,青年们不顾利害在践踏那自己所信仰的道德不是不少么?而那些久经世故的男女,他们都要在金钱上盘算的时候,热情早已在他们心中消沉,他们再享受不到这恋爱一刹那的美与光明以及幸福了。
世间还有极其纯洁的友谊,但当某个人有了金钱的时候,这个友谊是再也无法维持下去,而新起的别处友谊,已经不是友谊而是你金钱买来的东西了。金钱可以买千万人为你
去死,但没有一个是真为你死的。我们都看见过甚至是经历过,两个贫穷的朋友是怎么样的坦白真实,怎么样的毫不虚伪地掬出自己的心底最秘密的事情来相处,可是当其中一个人一有了金钱,固然他常常会用金钱以买朋友的欢心,但是他再不会告诉他朋友一丝一毫的秘密。而那位朋友的心也早已离他很远了。
13.选文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试举例说明(不少于二种)(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人性就是金钱力量以外的东西”,作者笔下的人性具体指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那些反衬金钱伟大的,也正面指出了人性之消沉。”这句话中的“那些”指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6--21题。(每小题3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6.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3分)
A .夜缒而出 zhuì B.共其乏困 gòng
C.秦伯说 yuè 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páng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3分)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 .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 .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夜,缒而出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B. 以其无礼于晋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惟君图之 予之生也幸
D.吾其还也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19.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求人可使报秦者 B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 .以其无礼于晋 D .恐年岁之不吾与
20.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 .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21.翻译下面两句话。(6分)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3分)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分)
四.名句默写(4分)
22.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四处)
① 吾所以为此者, 。
②.惟草木之零落兮, 。
③ ,纫秋兰以为佩。
④亦余心之所善兮, 。
⑤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作文(40分)
2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人们逐渐发现,真正感动的往往不是一些事物本身,而是点缀在这些事物之中的一些不可或缺的细节,这些细小的环节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常常就成了最能感动人的因子。比如运动场上的某一次搀扶,医疗室里的某一个微笑,名著里人物的某一次邂逅……细节能丰实我们的情感,陶冶我们的性情,让人更具人格魅力。然而,有些细节也令人作呕:图书馆里的报刊被挖开了“天窗”,食堂长龙链里插上了碍眼的“走捷径”的“吃客”,安静的宿舍里突然有少数人喋喋不休地开“卧谈会”……[
生活中,你有相关的体验、见闻与认识吗?请以“细节与人品高下”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③立意自定;④不得抄袭。
语文答题卷
11. (2分)
12. (3分)
13.
(2分)
14. (2分)
15. (2分)
21.① (3分)
② (3分)
22.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 A 解析:B项“结实”的“结”应为“jiē”;“咀嚼”的“嚼”应为“jué”。C项“孱头”的”“孱”应为“càn” ;“冠冕”的“冠”应为“ɡuān”;。D项“譬如”的“譬”应为“pì”; “摒弃”的“摒”应为“bìnɡ”。
2.答案:D.(A,“礼上往来”应为 “礼尚往来”;B,“班驳”应为“斑驳”;C,“消声匿迹”应为“销声匿迹”)
3.答案:C 解析:“变幻”意思是不规则地改变,符合句意;“积淀”是积累沉淀,“积压”的意思是长期积存,未作处理,不合句意;捉摸:猜测、预料。琢磨:反复思索,显然③句应用“捉摸”。
4.答案: B 解析:“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5.答案: D【解析】 A重复赘余,“造成、遭到”,将“遭到”删去。B主客倒置,应是“宝玉对王夫人”。C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6. 答案: D
7.D
8.A
9.B
10.C
11.文化传统对人们的约束。(直接摘录语段原句不给分)
12.文化传统是受时间和外部世界影响的、带有惰性的一种文化现象。(三个关键词:时间、外部世界、惰性,各1分)
13.排比:所选文的第一段。 比拟:我们也听见法治,但一到实际又被金钱卖掉,我们还听见自由平等与公理的名词,但是都做了金钱的妾媵! 比喻:它已是水银落地般无孔不入了。 反问:青年们不顾利害在践踏那自己所信仰的道德不是不少么?(一种修辞1分,只要答对二种修辞,得满分)
14.(或凭空的爱),纯洁的友谊。
15.前文所列举的种种人因金钱而异化的现象
16.B 17.B 18B 19.D 20.C
21.①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味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若、亡、敢,各1分)
②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行李、共、乏困,各1分)
22.①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②恐美人之迟暮 ③扈江离与辟芷兮④虽九死其犹未悔
⑤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