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和运用(共3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迸(bèng)发 颓垣(yuán) 孱(chàn)头 昙(tán)花一现
B.擎(qíng)着 瘦瘠(jǐ) 荒冢(zhǒng) 并行不悖(bèi)
C.媲美 ( pì) 干瘪(biě) 自诩(xǔ) 茕茕孑立(jué)
D.攻讦(jié) 蹩(bié)进 氛围(fēn) 口角是非(jué)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他和他哥哥合开一家店,店房有两间打通的铺面,开设在一条横街上-------这条街道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那时,它却是座落在伦敦西区的一条新式街道。
B.秭归正面有一大片铁青色礁石,森然耸立江面。经过很长一段急流才绕过泄滩。在最急峻的地方,“江津号”用尽全副精力,战斗着、震颤着前进。
C.现在让我们设想另一种情况,当这种内心的悦乐向外突发与大自然的乐趣和艺术的奔放融合在一起,当这种悦乐为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震奋,为带圆柱形门廊的体育馆所珍藏时,该是何等情景呢?
D.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但我们没有人根据“礼上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但是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
B.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C.你可以想像到那真是雷霆万钧。船如离弦之箭,稍差毫厘,便会撞得个粉碎。
D.靴子被退回来,那似乎是不可想象的。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作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思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一切初听起来过于神奇怪诞,却反映了人民对屈原的无限怀念之情。
B.一到春天,祖国的土地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地展现出盎然的生机和万卉争荣。
C.在我国,所有吃人的礼教、东方的智慧等等褒贬不一的议论,也多是围绕传统文化而发的。
D.在国外的日日夜夜,肖邦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着祖国,他用他的音乐作品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顾吾念之,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
B.发其志士之悲哉 吾其还也
C.而犹为厉鬼以击贼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D.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6.下列句子中和“不能容于远近”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 B.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请罪于先人之墓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C.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D. 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8.下文对《清明上河图》所绘是“清明时节”提出了异议,请概括提出异议的三个角度,不超过20字。(6分)
清明时节黄河中下游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10度左右,但画中却有很多带着扇子的人物,还有光着身子的小孩在街上玩耍。再进一步细察,还可以看到在画卷的右首有驮木炭的驴子,如果清明前后进暖炉炭,则违背宋人生活的一般规律。画面上还有多处酒肆,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宋代秋季新谷下来要酿酒喜庆丰收,此酒谓之“新酒”。
答:(1) ;(2) ;(3) 。
9.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段话,要求运用比喻,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
示例:时间是一把剪刀,它能剪出成功者不断进取的理想之花,也能剪掉自暴自弃的失败者的大好年华。
答:
二、现代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0~13题。
拾叶者言
李国文
⑴银杏树,在南方很多,到了太寒冷的北方,就比较罕见了。
⑵这种树,又名公孙树,那意思是说它的生长期很慢,也很长,通常是爷爷种下的树,要到孙子那一辈,才能结果。结的果子,叫做白果,因其外壳薄白而名,果肉色绿而糯,微苦,颇有不同一般的滋味。旧时,在上海,冬天,夜晚,常可听到有小贩叫卖“糖炒热白果”者,于小可盈握的炭炉上,炒一捧白果,热烘烘的剥来,在寒风中,塞入嘴中也很有一点暖在心头之意。
⑶不过,长到这把年纪,看到过许多地方的许多银杏树,但树上挂着果实的,至今,却尚无眼福一睹,实在是很遗憾的。所以,便把对于树的兴趣,关注到银杏树叶了。拾这种树的叶子,同人家集邮,集火花,集钱币一样,也是一件乐在其中的事情。在所有的树木中,独有银杏树叶算是独树一帜的,状似扇,形似贝,薄似纸,轻似羽,轻盈飘逸,洁净雅致,形成一种很特别的风格。
⑷在北京的香山脚下,就在双清别墅附近,有那么几株古老银杏,近些年来,又在空旷地上,栽种了一些,都还十分孱弱,尚不成林。不过,一到秋天,当满山黄栌红了起来的时候,这些银杏树,也飒飒地飘落满地黄叶,用另一种鲜艳,点缀着山光水色,也是怪有情调的。色彩总是搭配起来,要好看些。站在山下,放眼看去,红中有黄,黄中有绿,于是,风景便格外好看了。
⑸每年秋天,人们到香山去,无不志在红叶。但我,却总要拾几片银杏树叶,夹在书里,作书签用。而且,我到别处去,若见到银杏树叶,也有收集的兴趣,无非留在书册里,作一个小小的纪念。
⑹这片银杏叶,从此在书中的某一页与某篇相伴,也多了一丝斯文。
⑺有时候,翻开书,未读文章,先读叶片,因为很容易就翻到夹着叶片的那一页,它马上就突然出来。于是使你想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某地逗留的情景。
⑻在大自然中,它算得上最微末的事物了,所以,它从来也不会扮演重要角色的。它在你的书页中,那种不想让你注意,也不想让你不注意的自然而然的样子,其实,也含有一份做人之道的平实在内的。若是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也就多了一点自知之明,便省得许多力不从心的烦恼。当然,也就有了尊严。
⑼叶是一回事,但无数的叶构成的树,则是另一回事。
⑽我记得有一年,在山东泰安的岱庙里,见到两棵并肩立着的古银杏树,中间只隔着一条甬道,可谓形影不离数千年。两棵数高约几十米,数径也得两三人合抱,确是一副非凡模样。看到这两棵历经沧海桑田,阅遍人间变化的参天古树,同行的人,都膜拜之,仰视之,赞叹之,无法不肃然起敬。有人说,泰山为五岳之首,那么泰山下的这两棵银杏树,也许是最古老的了。
⑾银杏树给人的感觉,是疏朗端庄,是高标挺拔,但它的叶片,却是明洁俏丽,优雅可人。这也是伟岸的人,和寻常的人,各有其不一般的特色了。伟岸者有其抱负,寻常人有自己的志趣,这世界所以美丽,就是有各种不同的追求和目标。假如我们都能懂得大自然中,没有两张绝对相同的叶片,那么对于拾叶者的启示,莫过于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了。
⑿前不久,到广东韶关的南华寺,时值初冬,南方的季节要晚些,但那银杏树叶,也到枯黄坠落的日子。在香烟缭绕中,飘然而下,落地无声,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看着看着,也仿佛悟到了一点禅意。
⒀这世界,这人类,也不就这样一季一季地生生不息吗?这无限之中,具体到每一个人,又是极有限的。因此,叶片不大,却总是应该记下它的一段时光。人也一样,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蓝碧蓝的天空。去了,也就由它去了,但你留下了它呢,也就留住了。知识见闻的积累也好,生活中辛酸和悦的感受也好,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也好,都是应该珍惜,应该谨记的。
⒁这样,你拾起一片一片叶子的同时,也就觉得活着是多么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了。
10.文章第3段在文中有哪些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分别说说第9段中两个“一回事”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写了泰安岱庙的银杏,又写了韶关南华寺的银杏,这样写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从“拾叶”中产生了哪些人生感悟?请简要回答。(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共12分)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曾祖霸,元帝时为侍中。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惟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郡多氐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击,共为表里。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弟奇,游学洛阳。奋以奇经明当仕,上病去官,守约乡闾,卒于家。奇博通经典,作《春秋左氏删》。奋晚有子嘉,官至城门校尉,作《左氏说》云。
(选自《后汉书·孔奋传》)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率妻子,同甘菜茹 躬:亲自 B.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 冀:希望
C.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谢:拒绝 D.为政明断,甄善疾非 甄:表扬
15.下列每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是:
A.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 吾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B.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 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 今大王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奋以奇经明当仕 亦以明死生之大
16.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
B.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
C.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
D.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孔奋事母孝谨,为官清廉,不因私情而牺牲大义,从不同角度生动刻画了孔奋为人为官的形象特点。
B.汉元帝时,孔奋担任侍中。他年轻时随从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的赏识,刘歆对门人说:“我已经从君鱼那里学得了道理。”
C.孔奋担任姑臧长官期间,太守梁统不以官礼待他,常近于大门,引入见母。作者通过这一细节,从侧面烘托出孔奋的高尚节操。
D.孔奋施政清明果断,是非分明。对品德高尚的人,爱之如同亲人;对品行不端的人,则视之如仇人,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晚年著书《春秋左氏删》。
(二)翻译下列课文中的句子。(11分)
18.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邻之厚,君之薄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王必无人,臣愿奉壁往使。(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9分)
柳州开元寺夏雨(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沈浮①。 面如田字②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注释】 ①沈(沉)浮:遗失。②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21. 颔联写“雨”却不着“雨”字,诗歌是从哪几个角度写雨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默写(8分)
23. 补写下列名句空缺部分。(10句选8句)
(1)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
(3)终苟免而不怀仁,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有作,___________________。
(5)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________。
(6)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
(7)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___________________。
(8)乘骐骥以驰骋兮,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
(10)有善始者实繁,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佛学院的一名禅师在上课时把一幅中国地图展开问:“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
“都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的曲线。”“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偏要走弯路呢?”学僧七嘴八舌,答案五花八门。
禅师说:“根本的原因是,走弯路是自然界的常态,走直路反而是非常态,因为河流往前时会遇到各种障碍,无法逾越,只有绕道而行,绕来绕去,避过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遥远的大海。”
学僧忽然悟了,说:“人生也如河流,坎坷挫折是常态,不必悲观失望,也不必长吁短叹,停滞不前。直闯不过,就换个法子,另辟蹊径,照样抵达遥远人生的大海。”
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金华一中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学段考试答案
一、
1. D (A项“孱”应为“càn”,B项“瘠”应为“jí”,C项“孑”应为“jié”。)
2.B (A.坐落C.振奋D.礼尚往来)
3.B
[解析]B项“振聋发聩”,意思是“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这里应为“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A项“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C项“雷霆万钧”,霆:急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D项“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4.A
[解析] B项成份残缺,句末加上“的景象”;C项语序不当,“褒贬不一”改为“贬褒不一”,和前文对应;D应该为 “无时无刻不”。
5. C
[解析]A项中“顾”的意思分别是“回头”;“只是”,B项中“其”的意思分别是“他们”;“还是”,C项中两个“以”都是表目的的连词“用来”,D项中“除”的意思分别是“授官”“整治”。
6. C
[解析]题干和C 项都是被动句,A项为宾语前置,B项为定语后置,D项为状语后置。
7.B例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
A.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境”
B.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着急”
D.名词作状语。“在草中”
8.人物穿着特征;生活习俗;新酒酿成季节。(每点2分)
9.答案:挫折是一个铁锤,它能击打出奋进者东山再起的攀登台阶,也能击毁掉自怨自艾的悲观者的锦绣前程。
二、
10.答:(1)由写银杏树及果实过渡到写拾银杏叶(1分);(2)总体描写银杏叶的特征(1分)并表达拾叶的乐趣(1分)。
11.答:“一回事”指银杏叶平凡普通又自然而然的特点;
“另一回事”指 银杏树疏朗端庄、高标挺拔的令人敬仰的伟岸气质。(每点2分)
12.答:不重复。两处描写的侧重点和用意都不相同:泰安岱庙的银杏重在写树,突出其古朴高标;韶关南华寺的银杏,重在写叶,意在表现其平凡。(“侧重点”和“用意”两方面每答一点并说明清楚不同之处,得3分)
13.答:(1)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就会省得许多烦恼,也就有了尊严;
(2)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
(3)人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蓝碧蓝的天空。
(每点2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
14.答:C(当为“感谢”意)
15.答:A(A两“而”都是连词,表转折;B前“焉”为句末语气词,后“焉”为兼词,相当于“于此”;C前“乃”,表因果连词,于是,就,后“乃”,副词,才;D前“以”,动词,认为,后“以”表目的的连词,相当于“用来”)
16.答:C
17.答:D (《春秋左氏删》为其弟孔奇所著。)
18.译文:我虽然非常愚笨,也知道那是不行的,更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
19.译文:邻国的土地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20.译文:大王若是真的没有人选,我愿意捧着这块壁前往出使秦国。
21.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雨(1分):①从视觉着笔写云气弥漫,遮蔽山峦,突显下雨范围之广;(2分)②从听觉着笔写山水暴涨,万壑轰鸣,突显雨势之大;(2分)
22.答:用典(2分),诗人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没有封侯的相貌,也不羡慕显贵的官位,这是诗人的激愤之语,抒发诗人报国无门,抱负不得施展(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2分)
【诗歌赏析】
南宋初年,吕本中历经艰辛,长途跋涉,从北方流亡到柳州避乱,因有感而做此诗。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寓寄着飘零冷落之感。后四句抒情,笔墨委婉而情意深沉。
诗篇开头从写景着笔,“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展现出是人在夏天风雨交加的傍晚,与寺僧为伴的清幽情景。潇潇,风雨之声。这里“似晚秋”的“似”字,写出了诗人对夏日风雨有一种深秋萧瑟的感受。而下句紧接着写诗人归宿的清幽环境,呈现出山寺阗寂的境界。
三四句写的是远景。由于云气弥漫,看不见重峦叠嶂的俊俏秀美的面貌,但是可以听到山水暴涨,万壑淙鸣的声响,这里静中有动,把群山起伏的气势写的流动有致,使人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这两句是从顾恺之“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语化来。
五六句由写景转入抒情。诗人卧宿寺院,几声清脆的晨钟声把它从睡梦中惊醒。“空怅惘”,即写诗人思想的美梦被钟声惊破而感到惆怅,又是写醒后盼望不到家书的失望意绪。“竟沉浮”,是说没有料到传书的人竟会把书信遗失,这是用殷洪乔不肯为人传书信的典故。《世说新语》载,殷洪乔为豫章太守,临赴任,京都人都托他代书信百多封,他悉投于江,并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末两句“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诗人用这两个典故,直抒自己流落异乡而抱负不得施展的无限感慨。“面如田字”是说脸型方正如田,在古代认为又富贵之相。这是《南齐书》中《李安民传》的故事,“面如田字,封侯状也” 。第二个典故用班超封侯事。诗人在这里把两个故事连缀在一起,说自己没有封侯的形相,当然不是飞黄腾达的材料,也不羡慕这种显贵的官位。这是诗人“闻将相骤贵者”的激愤之语,也是在国事危难动荡之际,对那些做享富贵的将相表示不满,其中流露出伤时忧国的深沉情思。这与方回在批注中所谓“亦于杜秦蜀湖湘之意”是吻合的。
这首诗,以景起,以情结,写景开阔,抒情细腻,构成一副情景交融的生动画面。
23.默写
(1)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3)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4)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5)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6)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7)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8)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9)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0)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附《孔奋传》译文: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曾祖孔霸,在汉元帝时任侍中。孔奋少年时随从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刘欲称赞他,对学生说:“我已从君鱼那里学到了大道。”
遭王莽之乱,孔奋与老母亲和幼弟到河西地区躲避兵祸。建武五年,河西将军窦融邀请孔奋为自己官署的议曹掾,担任守姑臧长。八年,赐爵位为关内侯。当时天下纷扰混乱,唯有河西地区较安定,姑臧被人们称为富县。这里与羌胡通商贸易,每天有四次集市。每一任县官,没有几个月便都富裕起来。孔奋任职四年,财产却一点没有增加。他侍奉母亲非常孝敬谨慎,虽然自己生活俭朴,却极力以美食孝敬母亲。亲自带着妻子儿女一同以普通饭菜为食。当时全国仍未安定,士大夫都不注重操守,而孔奋却尽力以清廉行事。因此被众人所笑,有的人说他身处富庶地区,不能使自己富裕起来,只是徒然自讨苦吃。孔奋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太守梁统对他深为敬重,不以官属的礼节对待他,常到大门口迎接,领入内室引见给自己的母亲。
陇西和蜀地被平定后,河西地区的太守、县令都被征召入京,官员的财物连车满载,塞满了山川。只有孔奋没有资财,乘一辆空车上路。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都说:“孔君清廉仁义贤惠,全县都蒙受他的恩惠,他如今离去,我们为什么不报答他的恩德!”于是共同凑集收敛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送给孔奋。孔奋只是拜谢而已,一点都不接受。
孔奋抵达京城后,授职为武都郡丞。当时陇西残余的贼人魄茂等人在深夜攻击官府残杀了郡太守。贼人害怕孔奋穷追不舍,于是抓住他的妻子儿女,企图作为人质。孔奋当时年已五十,只有一个儿子,但他一心为国,毫不被贼人所动,仍尽力征讨。官员、百姓被他的精神所感动,都拼力与贼人作战。郡中居住着许多氐人,熟悉山川道路,大首领齐钟留,深为氏人信赖。孔奋便率领督励齐钟留等人,命他们在要道阻击抄掠贼兵,与官军互相呼应,里应外合,贼人窘迫惶恐,被逼急了,于是把孔奋的妻子儿女推到阵前,希望孔奋退兵,而孔奋却攻击得更加急迫,终于擒获消灭了魄茂等人,但他的妻子和子女却被贼人所杀。光武帝因此而下诏褒扬赞赏了孔奋,拜他为武都太守。
孔奋在任府丞时,已深受官民敬重,他担任太守后,全郡的人都以他为榜样,修行操守。孔奋施政清明有决断,甄别和表扬善行,痛疾错误行为。见到人有美德,爱之如同亲人;对不良行为,则疾恶如仇,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
他的弟弟孔奇,曾在洛阳求学。孔奋认为孔奇熟悉经典,应当为官,他自己则称病辞官,居于家乡,在家中去世。孔奇博通经典,著有《春秋左氏删》。孔奋晚年有儿子名孔嘉,官至城门校尉,著有《左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