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题
一、名句默写和文学常识(每一格0.5分,共10分)
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③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_________,_________,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_,________?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_________。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⑥青,__________;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__________。
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________。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__________。
⑧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漫江碧透,___________。
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在当代中国作家群体中,2011年8月,一位作家凭长篇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他因“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位中国作家是_________。
在现代中国作家群体中,名家辈出。著名画家刘海粟说,青年画家不精读某位作家的游记,就画不了浙皖一带的山水;如果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他的妙文。这位作家就是《江南的冬景》的作者_______。
二、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yè)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gǎn)。
B.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sū)骨的都会,没有静谧(mì)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C.门对长桥,窗临远阜(bù),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jǐ)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
D.火烧云持久地停驻在西天。太阳已经落下去很久了,还将最后的一抹(mǒ)光辉像扫(sào)帚一样扫向就近的云彩。直到最后,在落日又贪婪的映照了一阵后,西边天空终于恢复了它平庸的色彩。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
B.然而,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前方在召唤着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其实,人类的祖先也在这迁徙中度过了漫长的光阴。
C.我们向死亡之海罗布泊行进。这里是无人区,没有任何的生命存在,荒凉空旷。四周瘴气雾霭弥漫,我们感到自己如同走入地狱。
D.村民本来是连这个湖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的,如今却想到用一根管子来把这些湖水引到村中去给他们洗碗洗牒子。这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想到今天是你十八岁的生日,我有一份“孩子长大了”的欣慰,也有一份似水流年的迷惘。
B.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C.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
D.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有的空调厂家在参与市场竞争时,虽然手段有所不同,形式区别较大,玩法不断创新,但万变不离其宗,价格已经成为贯彻整个市场竞争的一条主线。
B.海地反对派25日夺取北部托尔蒂岛之时,首都太子港发生抢劫事件。外国人纷纷逃离,联合国机构也撤员,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C.记者经过多次奔波,终于找到了营救小王燕的英雄;拔出萝卜带出泥,那位撞人后驾车逃逸的司机也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D.营销专家告诫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否则一旦市场突然发生变化,企业就可能因产品的崩溃而元气大伤。
5、下面这段文字划线处都有语病,对其修改不恰当的一项是( )
“学习学”作为一门①以研究人类的学习活动和规律的新兴学科,发展前景看好。王凯教授的《论学习》收录了他三年来发表的12篇论文,这些论文少则几百字,多则几千字。②大多在二千六百字左右。③此书学术价值及发行量较高。④广大教师不但非常喜欢这部著作,而且学生也很喜欢它。
A.①改为“以研究人类的学习活动和规律为内容的新兴学科”。
B.②删去“左右”。
C.③改为“此书学术价值较高,发行量较大”。
D.④改为“广大学生不但非常喜欢这部著作,而且老师也很喜欢它”。
6、以“溪云初起日沉阁”为上句,下面四句中,能与它组成最工整的对仗的一句是( )
A.一上高城万里愁 B.故国东来渭水流
C.蝉鸣黄叶汉宫秋 D.山雨欲来风满楼
7、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想北平》一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在对比中突出北平动中有静、布置匀调、贴近自然等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无限喜爱眷恋之情。
B.《始得西山宴游记》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来结尾。
C.《想北平》这篇文章,既表现了作者对北平的感情之深,也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例如,把北平本地的水果“西山的沙果、海棠”和来自美国的“包着纸的橘子”进行对比,是为了表现作者对外来水果的不屑。
D.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先进论断,在当时给人以石破天惊之感。
8、下面关于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昌黎先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位于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师说》中,韩愈倡导唐朝时期的古文,批评了不从师学习的风气。
B.老舍,北京人,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1951年北京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话剧作品有《龙须沟》《茶馆》等。
C.《前方》是一篇“摄影散文”。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它是由摄影照片和文字构成的。成功的摄影散文不应该被摄影作品所束缚,不应该成为呆板的毫无生气的文字解说。
D.《像山那样思考》作者是利奥波德,本文选自《沙乡年鉴》,《沙乡年鉴》这本书被美国人视为与《瓦尔登湖》具有同样伟大影响力的经典。作者在沙乡进行了十多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
三、古汉语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2分)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是岁,元和四年也
C.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攻:研究)
B.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地)
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际:边,边际)
D.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驾:马行走一天的路程)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于是:从此)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茫然:失意的样子)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寄托:藏身)
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古道:古人从师之道)
12、下列各项中,每一句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⑤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⑥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⑧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A.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②③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D.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师不必贤于弟子
14、从常见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而今安在哉?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四、诗词鉴赏题(本题共9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七里香
中国台湾 · 席慕容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的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15、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诗人通过一组意象群,如溪水、海洋、浪潮、绿树、白花、篱、魂魄、园,为我们描摹出一幅多姿的图画,并给我们以丰富的想象空间与深远的意蕴享受。
B.“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和“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形成鲜明的对比。“溪水流向海洋”是指老年人匆匆走向人生的归宿。“浪潮重回大地”是指心系故园,重回故园。以“溪水”、“浪潮”两句对比起兴,从中引出对人生的思考。
C.绿树、白花交相辉映,在“篱”前的年轻人岂知离愁别苦?诗人在此巧用“篱”与“离”之谐音,暗寓离别之意。少年轻离别,只是挥挥手,便头也不回地走了。走得匆匆,走得也洒脱。
D.直至沧桑历尽,魂魄归来,转眼已是廿年。白居易《长恨歌》有“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之句,诗人此处用“魂魄”这一深具古典韵味之意象,有幽深的韵致,缠绵的情怀。一阵微风拂过,郁香满园,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①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杨花 (吴融)
不斗秾华②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濛。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注释】:①永丰:洛阳附近的一个地方。②秾华:盛开的花朵。
16、对这两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白诗第二句“软于丝”的意思是指柳条披垂时那种柔软如丝的姿态。
B.白诗三、四句写郊野荒园的柳树,尽管长势繁茂,婀娜多姿,却无人观赏。
C.吴诗第一句写杨柳不屑与春日百花争浓斗艳,自有一种品格。
D.吴诗第二句“雪濛濛”形容漫天飞雪,描写杨花比百花先开的情景。
17、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两首诗都是前两句侧重描写杨柳的可爱风姿,后两句侧重议论、抒情。
B.同是写树,白诗运用正面描写,而吴诗则兼用衬托的手法。
C.白诗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D.吴诗通过对杨花的赞美,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傲霜斗雪的英雄形象。
五、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题目。(共8分)
游沙湖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①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是日剧饮而归。
注解:①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③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1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6分)
①因往相( )田 ②书( )不数字 ③辄( )深了人意。
④余戏( )之曰 ⑤谁道人生无再少( )? ⑥是日剧饮( )而归。
19、在以上这篇文章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2分)
六、课内文言句子翻译(共8分)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
③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共17分)
目 送
龙应台
⑴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⑵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眼光和我凝望的视线隔空交会。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⑶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很明显地,他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⑷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⑸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⑹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⑺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⑻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⑼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⑽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⑾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我的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⑿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⒀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21.在第⑵自然段,作者描写目送孩子上学时的情景,有何作用?(4分)
22.根据作者的情感,分别解释文中画线的两句话的深层含义。(4分)
①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2分)
②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2分)
23.本文在第⑺段和第⒀段,两次写到同一段话:“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4分)
24.下面是网友对《目送》这篇文章的评价,基于生活经验的不同,他们对本文的领悟与评价也各不相同。请你参考这些说法,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文中“目送”这一行为及其寄托的情感作出领悟和评价。
要求:观点明确,有必要的阐发与分析,表达得体,不少于80字。(5分)
网友一: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天下儿女心!——《目送》真实!
网友二:该走就走,又不是小孩,有什么好送的?——《目送》矫情!
网友三:没办法的事,对谁都一样,走就走吧。——《目送》超脱!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0分)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着,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在坚强之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在是非面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
请以“有时,我也想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③自主选择文体(不能写成诗歌)。
④不少于800字。
2012学年第一学期求知中学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每一格0.5分,共10分)
二、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分,共16分)
1.C远阜(fù),几(jī)不成墨
2、D洗碟子、震耳欲聋。
3、D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4、C
拔出萝卜带出泥:①比喻事情办得不圆满,引起别的麻烦。
②贬义,常用来比喻调查先落网的案犯,引出另外的案犯的暴露。
5、D改为“不但广大学生非常喜欢这部著作,而且老师也很喜欢它”。
6、D山雨欲来风满楼
7、C
“也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错误。
“是为了表现作者对外来果品的不屑”错误。
8、A
“新乐府运动”改为“古文运动”
“倡导唐代古文”改为“倡导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
三、古汉语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2分)
9、B都是“这”
10、C际:动词,交会
11、B茫然:浩荡渺远的样子
12、A.
13、C (都是“就”)
14、A (都是判断句)
四、诗歌鉴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5、B(3分)
“老年人匆匆走向人生的归宿”错误
19、(2分)以下词语都可以:(一个词语即可)
开朗诙谐、活泼风趣、乐观自信、从容自信、旷达乐观、超然洒脱
六、课内文言句子翻译(共8分)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3分)
译文:当他攻破荆州,攻下江陵,顺着水流向东前进。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分)
译文:所以(因此)弟子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
③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3分)
译文:每天跟那些随从爬上高高的山,进入幽深的树林,走尽(走遍)曲折的溪流。
21.(4分)
①表现母亲对年幼孩子的牵挂之情;
②写出孩子初涉世时的胆怯、弱小,与后文对比,为表现孩子心理、情感随成长发生变化作铺垫。
(或者:②写孩子初涉世时的胆怯、弱小,为下文写他长大后内心的闭锁、渐行渐远作铺垫。) [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个要点各2分,意思对即可。]
22.(4分)
①分手时,面对已然长大的孩子(1分),母亲深情涌动,而孩子却不为所动(1分)。
②孩子离去,母亲分明地感到内心的失落(1分)和母子之间的隔膜(1分)。
[评分标准:
第①小题采分点:“长大的孩子”(1分),“母亲的深情”和“孩子的忍受” (1分);
第②小题采分点:“内心的失落” (1分),“母子的隔膜” (1分)。]
23.(4分)
①用目送两代人离别的共同感受,强化了对亲人间难舍难分却又不得不舍这种人生滋味的理解(1分),增强了文章的哲理性和感染力(1分)。
②前后呼应,使结构浑然一体。(或: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24.(5分)[评分标准:①观点。②阐发与分析。③语言表达的通顺、连贯、精彩。]
25作文(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