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五校”联考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 完成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9分,每小题3分)
“丹培拉”与东方意蕴
程俊礼
绘画材料与作品的画面品质及技法、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纵观西方绘画,材料几经变更,语言也从客观写实转向艺术家主观情感的自由表达。西方艺术家曾从日本浮世绘等亚洲艺术中汲取营养,但是对于中国画水墨意蕴和中国画所特有的精神情感的表意方式却鲜有深入探究。为了寻求更广阔的艺术表达空间,我尝试运用“丹培拉”这一西方传统绘画形式来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以求赋予这一传统绘画形式以新的面貌,借此展开我的艺术探索。
“丹培拉”是英语Tempera的音译,通常称作“蛋彩画”,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是欧洲最古老的画种之一。丹培拉主要以蛋清或蛋黄等易融水媒介作为绘画颜料的调和剂,有多种混合方式。它多水时薄如水彩,透明流畅;少水时则饱满沉稳,速干的特性适于多层次的细腻描绘。在中世纪基督教美术中,丹培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顶峰,16世纪随着油画的兴起逐渐衰退,但至今仍广为流传,成就了伦勃朗、波提切利、弗朗西斯科、安德鲁·怀斯等绘画大师和他们的传世经典之作,体现出丹培拉独特的艺术魅力。
多层次的描绘让传统丹培拉绘画的制作过程耗时费力。但其速干的特性是否也适用于主观情感的即时宣泄?是否为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提供了可能性呢?我在艺术实践中常常思考,如何将丹培拉和中国传统绘画的思想表述相融会,如何以一种中国式的写意观,在丹培拉色彩的流动中表达个人生存体验和对大自然的审美解读。
中国画强调“意在笔先”。“意”与意境、意象相关,是画家在情景交融的状态下物我合一的艺术表达。正是在“意”的挥写中,画家将自然的存在状态与人的生命形态进行了链接,就像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阐释一般。“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我试图在丹培拉的色彩挥写中,追求客观描摹和主观精神的发挥中主客观统一的审美意境,体悟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在中国油画家主动追求油画本土化、民族化的今天,以丹培拉这一西方绘画形式追求中国传统文人画意韵的“西语式表达”,写“胸中逸气”,表“象外之意”。
为此,我以中国式的写意形式,对适合细腻描绘的传统丹培拉绘画材料进行了颠覆式运用,在自然风景的描绘等艺术实践中,更注重色彩运用的直觉性、随机性,强调西方表现主义和东方表现性绘画异质同构的审美特质。我希望通过作品传达一种更加接近东方古典哲学精神的境界,在色彩的流动中,让西方的丹培拉更多一抹东方意蕴。
1.下列关于“丹培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丹培拉是一种西方传统绘画形式,作者借它来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
B.丹培拉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通常称作“蛋彩画”。
C.丹培拉绘画颜料采用的调和剂主要是蛋清或蛋黄等易融水媒介,有多种混合方式。
D.丹培拉在中世纪基督教美术和文艺复兴时期发展并达到顶峰,16世纪逐渐衰退。
2.下列对丹培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原因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具有适于多层次的细腻描绘的速干特性的绘画颜料让传统丹培拉绘画制作耗时费力。
B.丹培拉有独特的艺术表现魅力,成就了一批著名的绘画大师及其传世经典之作。
C.丹培拉绘画的速干性适于主观情感的即时宣泄,为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提供了可能。
D.中国画家想对丹培拉绘画材料进行颠覆运用以创作更接近东方古典哲学精神境界的作品。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随着西方绘画材料的变更,语言也从客观写实转向艺术家主观情感的自由表达,说明绘画
材料决定着作品画面品质、技法、语言。
B.西方艺术家曾汲取了日本浮世绘艺术的营养,却没有探究中国画水墨意蕴和精神情感的表
意方式。
C.作者在艺术实践中已将丹培拉和中国传统绘画的思想表述相融会,以一种中国式的写意观
表达个人生存体验和对大自然的审美解读。
D.作者试用“丹培拉”来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是想赋予丹培拉以新的面貌,更多一份东
方意蕴,寻求更广阔的艺术表达空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石钟山记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①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②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③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④。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⑤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⑥,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⑦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注释】①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②扣,通“叩”,敲击,敲打。③桴(fú):鼓槌。④硿硿(kōng )焉:硿硿的(发出响声)。⑤噌(chēng )吰( hóng ):形容声音洪亮。⑥罅(xià ):裂缝。⑦窾(kuǎn )坎(kǎn )镗(tāng)鞳(tà):窾坎,击物声;镗鞳,钟鼓声。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B.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C.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D.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即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
物的专著。《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它简要记述了全国137条主要
河流的水道情况。
B.中国干支历采取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就是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
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如“丁丑”。
C.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
号以褒奖善行,称为谥或谥号,如周景王、魏庄子。
D.公元前522年周景王铸造了一套名叫“无射(yì)”的大型编钟。无射是十二律
中的第十一律,因钟声合乎无射的意律,故用“无射”作钟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把大石、栖鹘、水波的形态或声音
描绘得形象逼真,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图景,绘形绘声,写得十分出色。
B.文章描绘出一幅阴森可怖冷清凄厉的石钟山夜景,着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
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
C.作者写了两处水声,都写得比较舒缓,有徐察细勘之意;对两处鸟叫的描写也大致
相同,都是先写其声,后写其名。
D.作者在和儿子谈话中将两种声音与“周景王之无射”和“魏庄子之歌钟”相联系,
肯定自己的考察结果,点出以钟名山的缘由。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体诗,完成8-9题。(11分)
拟古(其七)
陶渊明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太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8.第二句中的“扇”字是常见的字眼,为什么却显得新鲜有味?(6分)
9.请你简析“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篇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 6个小题;超过 6个按前 6个计分。(6分)
(1) ,长路漫浩浩。(《涉江采芙蓉》 )
(2)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
(3)淇则有岸, 。 (《氓》)
(4)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5)何以解忧, 。(曹操《短歌行》)
(6) ,常在于险远。(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7) ,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8)低头弄莲子,
。(《西洲曲》)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
11.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1)-(4)题。(24分)
清塘荷韵
季羡林
①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②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
③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④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人力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⑤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⑥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的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⑦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反正从露出水面的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的这个局面。
⑧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它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它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⑨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⑩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花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⑪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在文中为表现荷韵,情景交融,动静结合,并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引
用等多种表现手法。
B.荷花从无到有、从稀少到繁茂的生长过程,表现了莲荷顽强的生命力,给人以欣
慰和希望。
C.本文语言沉郁顿挫、含蓄多情,描写生动有趣,给人一种禅境的理趣和强烈的美
感体验。
D.本文与其说是写荷花,还不如说是写季先生的人生感悟;对荷抒情,以荷喻人,
借荷明理,是这篇散文最大的成功之处。
E.本文与朱自清《荷塘月色》相比,创作背景不同,但描写重点相似,手法和情趣
也大同小异。
(2)燕园的“季荷”有什么特点?根据文意分点概括。(6分)
(3)这篇散文题为“清塘荷韵”,本应详写叶之神、花之韵,为什么还要在第④~⑥节
详写荷叶的生长?(6分)
(4)如果说周敦颐笔下的荷是志行高洁的隐者,朱自清笔下的荷是抚慰心灵的舞者,那
么季老笔下的荷应该是什么呢?请结合原文,说说你的理由。(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2.下列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梵语(fàn ) 攀缘 水龙头 东渐于海(jiān)
B.供养(gòng) 镂刻(lòu ) 殊不知 委曲求全
C.夹裙(jiá ) 露脸(lòu )琉璃榻 林林种种
D.抑或 占卦(zhān) 峭楞楞(léng) 良晨吉日
13.下面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15年梅西在不停地创造辉煌,3月,梅西被西甲官网评为“史上最佳球员”。
他的快速球球路很直,且控球精确,而变速球与滑球的准头也不遑多让。
B.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
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
不到实足。
C.金庸灵活运用还珠小说中的奇妙素材,含英咀华,所过皆化;再将西洋文学技巧及
电影手法予以捏合,乃使武侠小说脱胎换骨,焕发新姿,普遍获得世人肯定与重视。
D.学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贵和持中的和谐精神,正道直
行的正义精神以及修身、礼仪诸方面表现出来的文明素养,就是他们持之以恒地
进行德育教育的巨大成果。
1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讲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
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B.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朗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
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C.在此次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围在一起相互鼓励并认真总结得
失,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
D.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
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15.请你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① ?
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
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
的时候也会思考。② ?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的,而是
③ ,有了这个底蕴,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
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16.请你紧扣下面的观点,结合巴金《家》或雨果《巴黎圣母院》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
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6分)
不少文学作品都体现了“美丑对照”原则。 。
六、写作(60分)
17.窗体顶端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一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情热,蓝教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它的色彩。
请以“为青春着色”为题,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字数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真实感人,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结合。
成都市五校联考高2015级第二学期期中试题语文参考答案
1.D【解析】混淆了时段,原文是“在中世纪基督教美术中,丹培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文艺
复兴时期达到顶峰”。
2.B【解析】A这里指出了丹培拉的不足,不是丹培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原因。C将一种猜想说成了现实,
也不是丹培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原因。D是作者的一种希望,不是丹培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原因。
3.D【解析】A推理不合逻辑,原文是“绘画材料与作品的画面品质及技法、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纵观西
方绘画,材料几经变更,语言也从客观写实转向艺术家主观情感的自由表达”。B表述太绝对化,原
文是“鲜有深入探究”。C将未然说成必然,原文是“我在艺术实践中常常思考,如何将丹培拉和中
国传统绘画的思想表述相融会,如何以一种中国式的写意观,在丹培拉色彩的流动中表达个人生存体
验和对大自然的审美解读”。
4.A【解析】巨大的山石在旁边耸立着高达千尺,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像要扑打人;
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中发出磔(zhé)磔的鸟鸣声;又有一种像老人在
山谷中边咳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的叫声)。
5.C【解析】谥号用以褒贬善恶,不只褒奖善行。
6.C【解析】先写出了“栖鹘”之名,写水“大声发于水上”。
7.(1)郦道元认为(此山的)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互相碰撞,(发出的)声音好
像大钟一般。(译出“临”“鼓”“搏”各1分,大意2分)
(2)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还自己认为得到了石钟
山得名的真相。(译出“陋”“考”“实”各1分,大意2分)
8. 扇,shān,动词,摇动扇子加速空气流动,(1分)春风摇动扇子把微微的暖意一阵一阵送来;(1分)
“扇”字运用拟人手法,(1分)既准确地写出了春风和煦的特点,(1分)又形象生动地将无生命的
春风写得情意绵绵,(1分)传达出心旷神怡之感,(1分)读来格外亲切,显得新鲜有味。
9.“云间月”和“月中华”只是暂时的美好,不久的将来会怎么样呢?(2分)诗人借对花月的嗟叹,抒
发好景不长、华年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3分)
10.(1)还顾望旧乡 (2)猿鸣三声泪沾裳
(3)隰则有泮 (4)学而不思则罔
(5)唯有杜康(6)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7)榆柳荫后檐(8)莲子清如水
(6分,每空1分,错、漏、添字及顺序颠倒均不给分。)
(1)C、E【解析】C语言评价不恰当,应该是清新自然、朴实真挚。E两文描写重点不同——朱文重点描写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而季文侧重写荷花从无到有、从稀少到繁茂的生长过程;两文情趣不同——朱文主要抒写情感变化,季文重在表达人生感悟。(4分,每项2分。)
(2)①莲芽历经三年方破壳而出;
②荷叶扩张速度和范围惊人;
③荷花高擎花瓣红艳且繁多;
④莲瓣对影落水面意境清幽。
(6分,每点2分,答对3点即满分。)
(3)①详写荷叶的生长过程体现了荷花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的写景状物的脉络;
②写景中细致地描写作者或担心或期盼的心理活动,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对荷的挚爱之情;
③详写荷叶的生长过程表现了歌颂顽强生命力的主旨;
④详写荷叶的生长过程丰富了读者的知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6分,每点2分,答对3点即满分。)
(4)(8分)①季老笔下的荷是张扬生命的(1分)强者。(1分)莲子暗暗积蓄力量,破壳而出;荷
花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茂,(1分)“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
让人感悟到了生命的美丽和顽强。(1分)
②季老笔下的荷也是彻悟生命的(1分)智者。(1分)荷塘清寂,流水脉脉,微风乍起,莲瓣
飘落,宁静安详,飘逸洒脱,(1分)让人感受到了面对生命消逝的超然、彻悟。(1分)
12.A【解析】B供养(gōng);C林林总总 ;D良辰吉日。
13.B【解析】A不遑多让:不遑,表示没有时间,来不及;不遑多让多表示不比……差、跟……比起来毫
不逊色。B实足:确实足数的,如实足年龄。十足:1. 成色纯,如:十足的黄金;2. 十分充足。C
含英咀华:英、华,花,这里指精华;咀,细嚼,引申为体味。把花朵放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细
细地琢磨、领会诗文的精华,也比喻诗文字画等富有精华。D正道直行:比喻办事公正。
14.A【解析】B项暗换主语,导致逻辑混乱;“都能从中找到”承前省略不当,在“都”前加“他”。C
项一面对两面配搭不当, “赢得的”与“胜负”不搭配。D项语序不当,“不仅”应放“电子商务”
后边。
15.①什么叫文化
②但一个人的好素质从何而来(12字)
③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
(6分,每空2分。)
16.①向往自由、追求平等的新思想与禁锢人性、等级森严的旧礼教,年轻大胆、个性解放的新青年与衰
老保守、蛮横专制的老太爷,聪明刚烈、纯洁善良的鸣凤与迂腐古怪、荒淫残忍的冯乐山,《家》
在美丑对照中涌动着生活的激流,凸显了时代交替中的新旧冲突。
②《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的美丽绝伦与卡西莫多的奇丑无比,爱斯梅拉达的纯洁善良与弗罗洛
的卑鄙毒辣,卡西莫多的丑陋外表与高尚内心,美丑对照、善恶互现,既揭示了复杂真实的人性,
也描绘了纷繁多变的社会现实,提升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各110余字;排比2分,作品内容2分,阐释、连贯2分;字数不足扣1-2分。)
17.【高考作文四川评分执行细则】
一、作文无标题扣2分。
二、基础等级分按标准给分,即以“题意”“中心”“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准确入等。
基础等级中的内容判为四等的作文,表达项、特征等级项可在三等及其以下酌情给分。
三、特征等级分是总分的组成部分,不是奖励分,应注意区分度,但不求全面,可依据等级评分标准
中“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特征等级分以“有
文采”“有创意”为重点。
四、凡认为有政治观点问题的作文,可视为“立意不当”,按等级评分标准相关要求判分,并须交阅
卷组或指导委员会商量判卷。
五、确认为抄袭的作文,提供核查线索,经阅卷指导委员会核实后,按标准扣分,即“基础等级分”
在四等之内评分,“特征等级分”记0分。
六、作文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扣满8分为止。若作文只有200字以内而又未完篇者,在“内
容”“表达”两项中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10分,“特征等级分”记0分,不再减字数分。200
—400字且未完篇者,扣完8分字数后,“内容”和“表达”在三等级以下考虑,“特征”在第四
等考虑。特殊文体除外,但应提交小组讨论判分。
七、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记,扣满3分为止。
八、若因“缺题目”、“不足字数”、“错别字”需减分的,就在评分栏中“缺题目”、“不足字数”、
“错别字”填上应减的分数,若没有减分,在相应栏上记“0”。
九、全篇用外语写作,一律记“0”分。全篇使用不规范汉字,交阅卷指导委员处理;局部使用不规范
汉字,交作文组长处理。
【补】1.大众分45分。2.高分、低分不受比例限制,尽量评出差距。3.非规定作文标题扣2分。4.文
面差书写差扣满3分为止。
【文言翻译】《水经》说:“鄱阳湖口有石钟山。”郦道元认为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互相碰撞,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去探寻它的所在地,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打它们,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它。山石被敲打时能铿锵作响的,到处都这样,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湖北黄州坐船到汝州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江西)湖口,因而能够观察这座称为“石钟”的山。庙里的和尚叫小孩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硿地发出声响,我本来就怀疑,根本不相信这说法。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和苏迈坐着小船来到绝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在旁边耸立着高达千尺,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像要扑打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中发出磔磔的鸟鸣声;又有一种像老人在山谷中边咳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
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钟声洪亮像钟鼓的声音连续不断。船夫大为惊恐。我慢慢地观察,原来山脚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它们的深度,微微的水波涌进洞穴和裂缝,波浪激荡便形成这种声音。船绕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心,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因此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故)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人(称这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
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根据主观猜测去推断它的有或没有(正不正确),可以吗?郦道元见到和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说得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夜晚乘着小船停靠在悬崖绝壁下面,所以不能知道真相;而渔人和船工,虽然知道却又不能用文字表达、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缘故。而浅陋的人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事情的真相。我所以记下以上的经过,是因为叹惜郦道元的解释过于简略,也嘲笑李渤的解释太浅陋了。
【关于古诗】
【注释】①扇:用作动词,吹动。扇微和:春风吹拂,天气微暖。②佳人:美人。美清夜:爱清夜。达曙:到天明。酣:酒足气振的样子。这两句是说美人喜欢这清静的夜晚,通宵喝酒唱歌。③歌竟:歌唱完了。此:指下文四句歌辞。持此:仗着这支歌曲。感人多:十分动人。这两句是说美人唱完歌便长声叹息,这首歌极其动人。④皎皎:光明的样子。灼灼:花盛的样子。华:同“花”。⑤一时好:一时之美好。指“云间月”圆而又缺,“叶中花”开而复凋。这句和下句是说月和花美在一时,不能长久。
【译文】日暮长天无纤云,春风微送气温和。佳人喜爱清澄夜,到晓酒酣欢唱歌。歌罢凄然长叹息,此情此景感伤多。皎洁明月在云间,绿叶之中鲜艳花。虽有一时风景好,好景不长当奈何!
【赏析】这首诗拟的是古代那些表现“美人迟暮”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古诗”中有,不过,对照起来,拟的更像曹植的《杂诗》“南国有佳人”之类。
诗写的是佳人在春天的一个“日暮”和“清夜”的感触。日暮的景色很美,天空万里无云,显得何等澄澈;春风把微微的暖意一阵一阵地送来,叫人感到多么舒适。
面对如此景色,自然使人为之心旷神怡,而春风又似乎对人特别有情,殷勤地传布着“微和”,显得人情物态极为融洽。“日暮天无云”,即目生情,出语清新自然,“春风扇微和”,“扇”的拟人,“微”字的体贴,都富于情意。这是“日暮”。“清夜”的景色又将如何呢?天色、暖意当亦如之,而后面又补写了“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显出更是花好月明,景色就更加迷人了。“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佳人喜爱这清夜,彻夜酣饮,唱歌直到天明。“佳人”,美人,富于青春活力的女子,面对如此的良辰美景,自然激发了她的生活热情,激发了她对美好人生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她的“酣且歌”,是对春景的陶醉,也是对人生的陶醉。上面的写景抒情,写日暮景包含清夜景,而“美清夜”又暗含日暮,清夜景又见于后幅,用笔错落互见,不同于靖节惯常的平叙,赏者当有会于心。
后幅是乐极悲来。“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竟”者歌终也,“持此”犹得此、对此之意。大凡人们面对美好的事物,常常是爱之又惟恐失之,如此春夜,真叫人喜不自胜,但转念一想,它又能存在几时?佳人还会想到:自己的芳华又能保持多久?芳颜清歌又能否得到世人的赏识?这就是“持此感人多”的种种复杂意绪,“此”即良辰美景之谓也。下面四句或谓即佳人歌唱之辞,而理解为歌竟时的自言自语(即叹息之词)似更贴切。状“月”前用“皎皎”,又以云来烘托;状“华(花)”用“灼灼”形容,又衬以绿叶。这是多么美好,真是花月交辉啊。春夜越美,春夜在她的印象中越好,就越能反跌出她的惶恐、她的失意、她的焦虑。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话语似不甚峻切,内在的情感份量是不轻的。曹植“南国有佳人”后幅是:“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作者代佳人说出心中的苦悲,这里是以佳人之口自传心曲,益显意深情婉。
这首诗也是一篇寓言体作品,“佳人”显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执着,诗中“美人迟暮”之感,正见出他某种用世之情。组诗《拟古》作于靖节晚岁,这可见作者身处易代之时,也并未忘怀世事,失去生活的热力。钟嵘在《诗品》中举此诗以为别调,评云:“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认为此诗不是一般的“田家语”,也就是说它似乎别有寄托;认为此诗并非“质直”,而是辞采华美,这在靖节诗中确不多见。写“佳人”云云,全部陶诗一百二十多首,也只有这一篇。至于方东树说此诗“情景交融,盛唐人所自出”(《昭昧詹言》),正可作“风华清靡”一语的注脚。
【散文赏析】
情景交融 动静结合
----赏析《清塘荷韵》的艺术手法
夏日,在清澈的池畔,伴随着一股股飘来的清香,展现在你面前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自然美景。这是散文《清塘荷韵》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清塘荷韵》叙述的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个十分平常的故事:友人从湖北洪湖捎来几颗莲子,作者把它投入池塘里,在一年复一年的焦急等待中,蛰伏的莲子终于破土而出,其形其色蔚为壮观。人们在阅读这篇散文时感受到自然界法则中那深邃的哲理,从“生存的力量”中获得人生的感悟。
情景交融是这篇散文的一大特色。你看,从莲子入水的那一天起,作者的心境与它的命运就息息相关。从此每天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眼。第一年、第二年,虽引颈翘首般地祈盼,但水面上毫无“生”的动静,即使在完全灰心无望的时刻,作者仍情有独钟地对它寄托着期待,切盼奇迹的出现。在第三年虽在投莲子的地方长出几片圆圆的绿叶,但细弱单薄,作者在怜惜之余仍希望不减。直到第四年,一夜之间,冒出几十支迅速扩散蔓延,遮掩半个池塘。此时狂喜过望的作者又每天至少几次徘徊在池塘边,兴致勃勃地数那荷花的朵数,晚上一家又坐在池塘边伴着清香纳凉,作者更把它视为家珍,誉为"季荷"。在这一系列的描述中,写景是为了衬托人的心情,抒情是为了烘托景物的变化。莲子、荷花的生存状态与作者的爱好、心境、情绪全都融合到一起,成为作者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此时,达到了“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融,荣粹之迎,互藏其宅”的境界。
动静结合又是这篇散文的另一特色。在捕捉自然景象的时候,作者善于把“动”的感受融和到"静"的景物中,使物象成为人活动的延伸。如莲子在水中静卧一年二年甚至三年,到了第四年,一下子绿透了全池塘,红染了半边天,真是不动则已,一动则令人惊叹!这一动一静的反差契合显示出自然界中难以抗拒的求生力量,也是作者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又如在池塘畔,四周静得人们可尽情地吮吸缕缕的清香,即使一片莲瓣落入绿肥红艳的水中,也未打破宁静,真静得出奇!但一旦小白波斯猫跃入水中,随着"扑通"的响声,不仅人从静倚中惊醒,连水中的月亮也被搅得支离破碎。作者抓取人与物瞬间动静转化的细节,不论是虚拟或是实写都描写得飞动跳跃,反映了物对人的心理所产生复杂的影响,充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朴实真挚 清新自然
----赏析《清塘荷韵》中荷的形象艺术手法
文坛泰斗季羡林先生,为人正直,为文率真,在当代文化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既有朴素真挚的情感之美,又有清新自然、淳朴清纯的语言韵味。读其散文,如同品尝陈年佳酿,醉意浓且又芳香四溢,让人回味,令人叹服。现就季羡林先生在86岁高龄时写的《清塘荷韵》一文略加分析.以求窥其一斑。
荷花是“花中君子”,它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为历代文人传诵.人们往往以花喻人,借荷花歌颂那些洁身自好的仁人志士和耿介独立的文人雅士。季先生的《清塘荷韵》自然包含这些情愫,却又不囿于其中,作者别出心裁地以莲花顽强的生命力来歌颂自然万物“极其惊人的求生存能力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真可谓机杼独出、慧眼独具,发前人之未发之感,抒前人之难抒之情。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流露了对荷花的极其喜爱之情,面对楼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数亩清塘,努力寻找30多年前残存在记忆里的荷花“碎影”,心里总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似的,因此,每次看到清清池塘“总觉得是一块心病”。清波荡漾,绿柳拂水,荷叶田田,莲花迎风,这是季
先生对楼前数亩清塘的殷切期盼。这种期盼之情便十分自然地转化为“种荷”的举动。可是,作者种下的莲于却迟迟不长绿芽不开花,就进一步加剧了盼望荷花的急切心情。作者十分巧妙地运足了蓄势,多年的期盼和失望最终为表现荷叶满塘的惊喜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从而最充分地表现了荷叶顽强的生命力,揭示文章的意蕴。作者写“种荷”极其真诚,生怕“千年不烂”的洪湖莲子不发芽,就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一条缝。种了莲子,十分急切地希望莲于发芽开花,因此天天到池塘观看,并且每天都要去观看好几回,一位髦耋老人的率真情感跃然纸上。可是,投下去的第—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到了第二年春天,“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这使作者十分灰心,估计“不会再有长出荷叶的希望了”。然而,莲叶好像偏偏捉弄人似的,到了第三年的春天,投下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这好像使作者见到了满塘的希望。但希望总归只是美好的愿望,这一年,碧波荡漾的楼前清塘依旧只是那几片水浮莲似的荷叶,仍然让作者度过了“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令人灰心的一年”。以上这些文字用了相当多的笔
笔墨尽情渲染和铺张。为接下来描写满塘的荷叶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因此,第四年的清塘就一下于变得绿叶满塘了,“荷叶的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速度,扩张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的快”,使作者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并由此而“狂喜”。如果作者仅仅局限于此,这篇文章也只能是一篇简单的散文,文章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由此引发开的对人生、对大自然深切感悟。作者通过对几年不长芽开花而一旦长芽之后就迅速蔓延的荷叶有独到的感悟,他看到了自然植物一的顽强的生命力。人生也是同样如此,没有求之若渴哪有见之若狂?没有长期的努力哪有丰收的喜悦?这也是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真切的人生体验。也是只有像季羡林这样的一代大师才能真实体会到的真实情感。所以,文章与其说是写荷花,还不如说是写季先生的人生感悟,以荷喻人,凭荷抒情,借荷明理,真是这篇散文最大的成功之处。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凝练、自然清新,充分显示了作者驾御语言的娴熟的技巧。在描写月下荷塘的情景时,动静结合,细致人微,给读者呈现了一幅宁静、安详、柔和的画画。写荷花的倒影:“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读这段文字,我们好像在欣赏一个十分精彩的画面,月下荷塘,波光瓤粼,微风不经意时吹落了一叶荷瓣,倒影上浮,花瓣飘荡。整幅画面柔和而宁静,生动而细腻.这里没有刻意地修饰,也没有过分地夸张,就在信手描写中十分自然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之美,这与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有异曲同工之妙。再看文章最后对残荷的描写:“连日来,天气突然寒,好像一下子从夏天转入了秋天”。“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失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傲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这是一段虚写的文字,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寄予了对残荷的美好的理想,也是作者人生理想的体现。它朴实得不能再朴实了,但感情却是深沉而厚实的。我们读这段文字,读到的不只是一位老人的厚重与踏实,更是感受到了一位散文大家文笔的老到,语言的精练。
这篇散文,除了作者描绘画面给人以清新朴实之感外,还能从炼字中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深厚功底。如文章第四自然段,写作者盼荷的急切与无奈:“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一个“吸”字,写尽了作者两年来对荷花无时无刻不在盼望清塘长荷花的期待心理和十分无奈却又不灰心的心情。又如写荷叶在水底扩张的句子:“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淤泥里走动”,“走动”一词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荷花默默无闻却又坚忍不拔的精神充分表现了出来。再看写荷花满塘的句子:“绿盖擎天,红花映日,把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一个“塞”字,仿佛在读者面前呈现了一幅满塘尽是挤挤挨挨、密密麻麻的荷花的绚丽画面。
这篇散文语言的运用特点还体现在纯熟地运用古诗句上,文中运用了一系列古诗句,每一处都能用得恰到好处。如开头写清塘少荷的失落.借用了朱熹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写荷塘荷花盛开场面时,运用了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月下荷塘之幽静,运用了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等等。古诗句的熟练运用不仅增加了散文的意蕴,而且使文章更具有一种清新淡然的诗意之美。
顽强的生命 超然的人生
----赏析《清塘荷韵》中荷的形象
这篇《清塘荷韵》是季羡林于86岁高龄时完成的佳作,可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相媲美。
季老的家门口有一方池塘,名为红湖,位于北大校园内。早年这里也曾绿叶红花,清香满塘,但
随着一场浩劫,水面变得空空荡荡、萧索凄凉。
又是一年花红柳绿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也吹皱了老人的心。“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缺了点什么呢?“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它需要的是蓬勃的生命、盎然的生机,当然,最好是荷花了,可惜没有。心想,退而求其次吧--“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但芦苇毕竟不应该栖身于这方清塘,它应是秋水长天中静默的背景,是雁阵惊寒时苍凉的牧歌。塘中之苇,虽不乏诗情画意,但与荷花相比,毕竟少了几许内涵,少了那种清雅风韵。于是,眼前这方凄清的池塘就成了老人的一块心病。
几颗来自洪湖的莲子带着老人的希冀和怜爱跃入了红湖,一种顽强而高洁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围中开始萌芽。
如果说周敦颐笔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洁的隐者,朱自清笔下的荷花是抚慰心灵的舞者,那么,季老笔下的荷花则应该是张扬生命的强者,是彻悟生命的智者。
我们很难想像,在寂寞的岁月里,在荒芜的湖面下,在阴暗的泥沼中,那莲子是怎样暗暗地积蓄着力量,是怎样将生命的嫩芽钻出了坚硬的外壳。这芽一旦破壳而出,便以一种惊人的力量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经过了整整两年的期待后,在第三年,奇迹终于出现了,水面上露出五六片圆圆的绿叶。这是生命的使者啊!虽“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却足以使那颗本已深感失望的心得到一丝慰藉。一千多个日夜过去了,在经历了漫长的寂寞后,第四年,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槃。“蝉噪城沟水,芙蓉忽已繁”,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一些荷叶竟跃出了水面,亭亭田田“铺满了半个池塘”,放眼望去,满目的绿荷红蕖,撩云逗雨,映日迷霞。再联想季老的人生遭遇,这种顽强而美丽的生命,这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不正是作者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吗?
季老深爱着这满塘“季荷”,每天数次徜徉于湖畔,默坐静观。塘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令人万躁俱寂,陶然于玄思冥想之中。这就是智者与自然的对话,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而此时,心中已是沉甸甸的厚实,微风已拂不起半点漪沦。望着坠落的莲瓣,心中反而更添一份宁静,这便是对生命的彻悟。这瓣荷花,曾饱尝过孕育的艰辛,也曾感受过生命的快乐,而此时它要悄然离去了,那便顺应自然吧。它走了,走得如此飘逸,如此洒脱。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消逝,荷花实在是彻悟生命的智者。
随着天气变寒,翠妆褪尽,满池残荷,继而消逝得了无影踪。此时也不必伤感哀叹,该去的终将会离去,该来的必然会到来。待到来年春水溢,又该是翠盖千叠,满塘红艳了……
【下载的非同题习作】
我青春的色彩
不知是哪一位高人,把我们人生当中最欢脱也最悲伤,最潇洒也最拘束,最幼稚也最懂事,最积极也最消极,最自卑也最自大,最美也最丑,最没心没肺又最痴痴于心的一段时光,凝炼成“青春”。
所以,这样的一段时光,像大多书上那样,是五光十色的,是光鲜亮丽的,是傍晚天边的火烧云,轰轰烈烈;是初冬岭上的雪绒花,纯净洁白;是夏至头顶的金太阳,温暖明亮。可我的青春没有颜色。
无色的暗恋
进入青春期的第一个春天,阳光琐碎地洒在地上,每一片叶都绿得很通透。空气中散发着荷尔蒙的味道。这万物复苏的春天。我一直以为自己喜欢那种长发飘飘、最好及腰的女生,直到看见了她。一只精致的猫咪发卡乖巧地别在她齐耳的短发上,露出一只小巧玲珑的耳朵。真可爱!当然,轰轰烈烈的海誓山盟并没有发生在我身上,这只是场虐身虐心的暗恋。
走廊转角的偶遇不是无心的,操场上的照面是别有预谋的,风掠起她的刘海,露出光洁的额头。真漂亮!暗恋喜欢是每一个人的权力,但是当我看到第n个拜倒在帆布鞋下的好汉心碎了无痕后,我还是把一盒巧克力独自吞下,长出来一颗蛀牙。
中考压力下的那段日子里,本班疯狂地举行篮球比赛,她也在一旁看着,不加油也不鼓掌。但我还是想以篮球来引起她注意力。一次次地训练后,我的水平仍不见提升,硬着头皮参赛之后,丢脸丢到天边去了,她笑了笑,离去。从此,那个飞旋着的篮球就成了我的心头之痛。
岁月荏苒,毕业的时候到了,男生们疯狂地求与她合影的时候,我默默地走开了。从此,她或许永远也不会知道,曾有一个不是她爸爸的男生,关注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为她脸上突然冒出的几颗痘及她笔头咬烂也写不出来的几何题发愁。她给我的同学录上写着,她喜欢阅读,爱一些轻音乐和流行歌。所以我把手机里的重金属通通删掉,买上几本文艺到死的书,然后挥手向她告别。
看,这就是我无聊、无大脑、无疾而终的暗恋。自编自导自演,活得真累!
无色的友谊
数不清这是高中第几次写你了,但是念及青春顾及友谊,我最先想到的人,从来都是你。
我穿过草长莺飞的春,走过和风微煦的夏,踩过落叶盘旋的秋,踏过雪花飞舞的冬,只为遇见姗姗来迟错过四季的你。
青春期中,随身高一起高速膨胀的,还有食欲和体重。所以两个胖子的友谊像烈火般迅速蔓延、交织,以吃为主题。因为同一寝室,所以平常的一些小事都使唤着好脾气的你帮我做了。冬天太冷,被窝太暖,我便死赖着不起来,然后让你去帮我倒热水。好容易起来之后,又让你帮我整床铺、摆鞋,然后带一大袋我的零食去教室。其实一开始,你是拒绝的。但我天天叫日日叫夜夜叫把你叫烦了,也只好去做了。寝室里有贼,我的生活费被偷光后,你比我还着急。但最终也是找不回来了,我又不敢告诉母亲,所以,我们大气地把零食混在一起,用你的饭卡和这一堆零食,供了我一个月的干粮。水瓶摔碎的那一天,我抢过你的瓶子直接对嘴喝了起来,你急了:“别喝完!留点给我!没有说“别对着嘴!”考试失利难过时,安慰我:“别担心,下次一定会考好的!我也考得很差啊!”考试拔尖得意时,点醒我:“骄兵必败,你懂不懂啊!我都考得这么好!”
曾经沧海难为水,在遇见你之后,所有的那些后面结识的表面朋友都幻化成虚无,消散在天际。但是我们没有结过把子,没有拜过关公,甚至在那场突如其来的毕业面前,我们连一声再见,一声感谢都没有。“我再也没有假期作业给你抄了。”这是你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我知道,可能在这世上再也没有哪一位朋友会诚心帮我到洗脚水了。看,这无敌、无心机、无人能及的无色的友谊。
目前为止,我青春中最重要的两份东西,它们都是没有颜色的。如水,如风,如天籁之音,贯穿我半个青春。我的青春没有颜色,但在这里面,一切我爱的及爱我的,我挂念及挂念我的人,都是亮色。
评:“我青春”真的没有色彩?这是作者的炫技和悬念之笔。其实作者的青春色彩浓郁得化不开,锁定聚焦的确是两个关涉到的“他人”,摄取提炼的却是“我”青春期特有的敏感细腻情怀,青春的本色和友情的醇厚凸显无遗。浸润过情感过滤的细节一路路铺排下来,画质感和穿透力是很强的。
我青春的色彩
青春到处充满色彩,令人陶醉。
红、橙、黄、绿、蓝、靛、紫。从我们呱呱坠地到青春的花样年华,世界五彩斑斓,应有尽有。蓝色正是那浩瀚无垠的时光的海洋,让人流连忘返;紫色正是那脚下之石,是那挫折,让我们的人生之路不再单调,给我们提供动力;绿色正是那美好的大自然,面前山珍海味,身处温室、摇篮;而红色正是炽热的心,心系国家、民族大众,心系父母家庭,心系每一个身边的人。
几十年后,我发出这样的几声感慨:“我想回到青春的年代……”
几十年后,我有这样的请求:“上天再借我一百年……”
几十年后,我有这样悲伤的抱怨:“青春苦短,为什么一眨眼就逝去如云烟……·”
我的青春五颜六色,站在原地,环望四周,有酸辛,有苦辣,有甜蜜,更怀一颗赤色的心。降临在这个世上,人就是要做贡献的。从湿润的种子发芽,破土,最终长成参天大树,为人遮阳挡雨,润人心肺。青春的我有理想,有梦想。谈及梦想,便想到国家,我的梦想与国家相连;谈及梦想,我想到祖国的未来。我时刻都清醒地记得,记得不久前自己写的一份演讲稿的标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的祖国充满了阳光,我们青少年正是绽放的花朵。当时间的流失,青春的跨入,我很惊奇,看到有人伏路行乞,很少人怜悯;我很伤心,看到那些好人好事被报道,而有人说其做作矫揉;我很失望,看到很多年轻人麻木不仁,得过且过。每每看到这些,我的手心甚至会惊出冷汗,我总会咬牙切齿,只希望自己能振臂一呼,自己能改变这世界。
青春的我感慨万分,触物生情。无时无刻不怀着对祖国未来的梦想与期望。我庆幸出生在神州大地,庆幸自己是炎黄子孙,更庆幸自己出生在一个和平的时代。国家大业,靠的是科技力量,靠的是知识文化,这样,国家的命运和未来将掌握在我们新一代人手中,我们宁不早做充分的准备?站在国土上,抚摸这天赐的一切,对着冉冉升起的明日,呼吸故土的清新空气,花样年华的我深感青少年的责任和力量,我时刻铭记这那段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如今,我坐在雪白的教室里,享受这天赐的一切,犹如温室里的花朵。这时的我正生机勃勃,精神倍增。做自己的英雄,为祖国贡献全部精力,这正是我青春的梦想,也正跳荡在我炽热的心中。
青春在于梦想,青春的美是赤色的美,是火红的美,作为青年人,怎么能没有一点点这样的感受呢?
也许,几十年后,站立在自己的岗位,闭目回忆,倘使沙漏回升,我也不会眷恋过去,因为我的青春时期过得充实,充满色彩,充满梦想!
评:文如其人,信乎!这是一个充满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的中国美少年,发出的是青春最强音。本文不拘泥于个体小我的碎碎悲欢,而是自然而然地系心家国命运,本能地悲悯边缘群体的境遇,在这个精致的利己主义之风甚嚣尘上的时候,有这样怀揣家国热梦的少年,实在是中华之福。从行文的角度来说,有些概念性的表达可以置换成形象和细节来说话,还可以用场景和画面来说话,不然多少失之于空泛,不过在这文章磅礴豪迈的大气面前,我们更过的震撼折服于作者境界的高远、气度的恢弘!青春的意义在于奋斗,在于把个体命运和家国情怀契合在一起的奋斗,这样的青春不是道德的拔高,不是政治的助推,而是有志少年可以优化的选择,“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我青春的色彩
犹如一支万花筒,青春总是每时每刻变幻着颜色,是的,青春是有颜色的,在我们挥洒完青春的染色盘时,那些曾经疯狂的梦,曾经爱过的人,曾经的失落与迷茫,都将不复存在,只是随时间湮灭在我们记忆的迷雾深处。谁的青春不疯狂?谁的青春不痴傻?谁的青春不迷茫?我不希望青春回忆起来是一片白色,在拨开云雾,让我好好绘制一幅青春的画卷。
你瞧,那是我黑色的青春。我知道生命是一个历程,从我们呱呱降生那一刻,到沧桑的垂垂老矣,再躺到古老冰冷的墓穴,生命从开始到结束,有父母,有老师,有同学,有那次蹦极的尖叫,有爱人的不弃相携,有孩子的软语呢喃……在我有一次一个人睡觉的时候,偶然思考到生命的无常,想到了这些,都是我要亲眼目睹的一切一切,终将离我而去,冥冥渐老,灰飞烟灭,没有一丝痕迹,只有无能为力,莫可奈何,想到这里,我竟在被窝里呜咽着哭了起来,那是一个少年初次感知生命的无奈。窗外,是浓墨般的黑,映衬着浓墨的悲凉,只是黑,无边无际的黑,这就是我黑色的青春记忆。
你瞧,那是我金黄色的青春。出于性格的原因吧,我总是很孤僻,但我却又不想孤独,这种矛盾不只是我有,看过刘同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后,我的感触很多。孤独一直都在我们心中,从来就不曾离开,像是为了离别而相遇相知,为了告别才聚会,为了删除才拍照,那又有什么关系?了解生命的真相,不快乐就是不快乐,孤独就是孤独,生命中的路,也许只有你一个人走。哪些人啊,事啊,在你生命沙漠中留下了微茫的脚印,想记住的,捧起砂砾吧,反而从你手中落空;不想记住吧,风一来,痕迹也不复存在,于是,我开始习惯孤独,一个人去教室的路上,风带着银杏叶旋在身前,形单影只地上路了。回首望了望那一片金黄,傲然飞向了属于它的地方,那一点湛蓝天宇下的金黄,是我青春的颜色。
你瞧,那是我绿色的青春。在一个炽热的半夏,我迎来了中考。还记得从我丫丫学语,到历经无数场的考试,可我仍然不明白我的目标,就好像船没有帆,随波逐流,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趋于成熟,我的船有了帆,我苛求这生命的风暴,因为我明白没有生命的风暴,帆就是一块破布,于是,在其他人耍手机,哼着歌曲打游戏的时候,空荡荡的教室里,多了个奋笔疾书的背影,窗外树影婆娑,郁乎苍苍,新嫩的绿色掩盖住残枝,一片生机盎然,这时,绿就是我青春的颜色。
你瞧,这些就是我青春的色彩,既不华丽,也不黯然,青春开始的时候,我们总是毫无所谓,又在结束的时候痛彻心肺,我的青春也会这样吗?不,让时间紧紧攥在我的手中,青春要在充实的路上一路挥洒,不然,岁月凋零,有那么一天,我们就孤独地这样垂垂老去。
评:这是一个内秀的少年咀嚼咂摸生命成长的至真体验,生命的无常和个体的孤独是生命的必然,但是可以选择进取的姿态来对抗生命的沉沦,真实的感怀和进取的基调熔铸在一起,某种哲学气质荡漾在字里行间。文中有关夜色和银杏叶的渲染颇有韵味。个别语句有点游离,不妨用具体的片断事实来予以支撑。本文选材给我们的启示:可以发掘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内宇宙开掘也是选材的重要一途。
我青春的色彩
青春是一首旋律欢快的歌,回荡在脑海里,久久难以忘怀;青春是一曲脚步轻快的舞蹈,在音乐的海洋里起舞,展现独特的魅力。青春亦是一张栩栩如生的画卷,被五彩的颜色填充,述说着一个精彩又神秘的故事。
我青春的色彩不像红色那样激情四射,不像蓝色那样舒缓平静,也不像金色那样硕果累累。她的颜色掺杂着些苦涩和忧愁,从难以释怀到拨云见日般的爽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难以形容,却是我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我青春中一种特殊的心境。
或许因为小学时较为夯实的基础,在学校举行的第一次考试中,我从众多新生中脱颖而出。在我看来,这并不足以让我感到骄傲,但却间接地说明着我应是属于优秀的团体中的一员,这无形地在给我增添信心。紧接着,学校将要举行演讲比赛。听到这个消息,我有些激动,多么想在大家面前展现自己的风采。而有此想法的人还真不少,班主任便决定现在班级举行初赛,再推举一人到学校参加正式的比赛。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为了这场初赛,我可是下了九牛二虎之力。
在我的准备中,我才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并不敌他人。我的声音不甜美不动听,又不铿锵有力。我的文笔不华丽,也不足以感染全部观众,同时这样的演讲比赛我也只经历过一两次,也不及其他同学丰富。想到这些,我便有些低落,士气不足,却又不甘心就此放弃。
我向妈妈敞开了我的心扉,想从妈妈那里获得些精神支持,妈妈不仅表示对我万分的信任和支持,还同我一起认真地位演讲作准备。我在演讲时的经验不够,就去学习他人在演讲时的语气、神色、手势,渐渐地我有了些自己独特的见解。我的文笔不优秀,就多了解他人是如何在这种文体中穿插自己的感情、议论。在我写出初稿之后,又多次进行修改,同妈妈认真仔细地进行讨论,不断地将这篇演讲推向终点。每天我都再妈妈面前声情并茂地演讲,虚心地接受妈妈的指导。不知不觉我的气势变得雄厚,我的声音也具有了自己的色彩。
一切准备就绪,在初赛前,也浏览了其他同学的文章,感觉自己的似乎更胜一筹。又有来自身边亲人、朋友的支持,我的信心倍增,又有些不安,如同有只小鹿在我的心里乱窜,七上八下,害怕在演讲时发生差错……
终于轮到我,我迈着有些沉重的步伐,怀着有些慌张的心走上讲台。吐了一口气,开始了自己演讲。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不要担心,你准备的已经十分充足,接下来,什么都不要想,认真地完成自己的演讲,便是最好的。两分钟在时间滴答的声音里流走,我的演讲接近尾声,我适当地加重了语气,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演讲。我礼貌地鞠了一躬,信心满满地走下讲台,心里的那只小鹿似乎已经沉睡。听着其他同学的盐碱,我甚至有些这个名额非自己莫属的想法。演讲全部结束,到了最紧张的环节,投票。回想起同学们如雷贯耳般的掌声,我似乎没有丝毫压力。
但结果却不是那么的称心如意,看着另一个男生的票数超过了自己,内心便如一根即将离弦之箭,绷得紧紧的。但最终我还是以两票之差输给了那个男孩。独自一人想着这件事,内心万般地惆怅,似乎永远都走不出这个死胡同。明明我花了那么多的经历来准备,但结果为何这么不近人意,妈妈看懂了我的心,安慰我不要将其置于心上,与其压抑着,不如呼吸一些新鲜空气。你通过这次比赛已经突破自我,或许他人确实比你优秀一些,但我们不仅可以做强中强者,也可以做强中强者路边的鼓掌人,你一定也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这样想着,内心的苦涩似乎又少了许多。同样是为班级出力,方式还有许多,演讲的机会没有了,但还有最美教室的评选,是时候从忧郁中走出来了。果不令我失望,在班级最美教室的评选中,我们班获得了第一名,这无疑让我心里美滋滋的。
青春,青涩的春季,在这春季里我们竞相开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色彩,雨果曾说,青春即使在痛苦之中也闪耀着它的色彩。我的色彩有些苦涩,但却为我的成长画上了一笔。在这一笔中,我能更清楚地看清自己,看清我的成长。这便是我青春的色彩。
评:这篇文章为什么不空疏不空泛不空洞?因为它依托了一个叙述扎实的中心事件,就是“我”为了预备在演讲初选中胜出而所做的全过程,这个过程作为铺垫蓄势,自然还可以稍微精炼一点,但正因为有了这厚实的支撑,后面的精彩才纷至沓来:叙事的逆转,“我”意外输选,迥异于一般叙事性文章浅白的乐观;心理的波澜很是传神,甚至比叙事还要跌宕回环,其心路历程足可以嵌印在记忆的深处;从中感悟的道理真切而又深刻,特别是最后落脚点为最美教室竞选的成功,实现了主旨的优化提升,文章呈现认知上的大超越,个体的成长熔铸在集体的发展之中。结尾引用精彩,但其他文字略嫌平实,或许笔致像开头一样还可以更摇曳多姿一点。
我青春的色彩
我记得苏格拉底曾指着一片金黄的稻田给他的弟子看,并询问他们:“哪一株稻束式是最饱满最耀眼的?”当我看到这个故事时,我想如果我是其中的一束稻束,他们一定不会发现我。因为我想我青春的色彩应该是淡黄的。
也许你看到这里会讶然:“为什么青春不是灿黄的而是淡黄的呢?”我就告诉我的经历,我的志趣,我的梦想吧。
当我是一粒种子的时候,我是来自于一个小县城里教师家中的田地里,我不是实验室里优良的稻种。我不饱满,不丰硕。当我第一次扎根在土地里,看见旁边那些比我长得高的稻谷时,我是不满的。我不甘于我萎蔫的颜色,我想更强,更高,更耀眼。于是我竭力地吸取土壤里的养料,当别的稻谷只有半米高时,我快一米高了。我看着底下那些矮小的稻谷,我的心里喜不自胜。一阵清风吹来,我不由着随风摆了起来,感觉有些轻飘飘的。一日又一日过去了,我长高了,变得灿黄而耀眼,看起来似乎饱满极了,我自信地欣赏者自己修长的身姿。这时我想我青春的颜色就该是灿黄的,耀眼的。
忽而一天半夜里刮起了大风。狂风卷集着乌云,天空在咆哮着。我有些害怕。这时,忽而下起了大雨,豆大的雨滴敲击我柔韧的身上,划出了一道道伤痕,狂风呼哧过来,“唰”的一下,我被刮到了。
当第二年的晨光再次照耀,我也没有了往日的灿黄与耀眼,软绵绵的身子佝在地上。望着那些比我矮小却依旧悠然挺在阳光下的稻束,我羞愧极了。我知道我错了。当我这束稻束来疯狂地“掠夺”阳光与雨露时,我漠视了植物该有的正常的生长过程。没有半米高时却有了一米高,而自身内部的营养物质是空荡的,徒有灿黄外表,而无内质。
一如我这类稻束的人类在社会上还有很多。他们没有足够的自身条件与基础能力,一味地追求高大、卓越、耀眼。追求肤浅的灿黄,追求耀眼的外在。在幼儿园时开始学习两至三位的加减法,在小学一开始学习复杂的函数,在初中,他们则开始企图走进磁力场的堂奥。但实际上,对于一些自身能力不够的人,是否登堂入室了呢?自身的素质潜质是否提升超越了呢?我想大部分人是拔苗助长,是失败的。学习与人生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沉淀的过程,在这个浮华的世界,有太多的人盲目地去追求那些卓越的人的脚步而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徒有耀眼的外表,却没有什么实际能力,是空虚的、肤浅的、虚荣的。最后在狂风的卷集下,会像我一样无力地倾倒下。
现在我作为一株淡黄的稻束,我想告知那些肤浅、狭隘的人类,青春的颜色何必灿黄?在这个社会上真正看重的并不是你灿黄的外在,挺拔的身姿,饱满的谷粒,真正看重的是你内在的真正的精华有多少?放下你追逐虚化的脚步,停下来,静静聆听大自然清灵的风声,感受大自然和煦的阳光,让自己和我们一样静静地在这个世界上的滋润下慢慢地生长着,唐自己在自己的人生中静静绽放!
我想我是一株稻束,根扎在地下,叶摇曳在风里。
我想我是一株稻束,也许只是在无人熟知的角落,头才永远向上,静静绽放,从容绽放。
我想我是一株稻束,青春的色彩是淡黄的,它不必灿黄,它已经不朽。
评:文章可以直抒胸臆,在感情激越和充沛的时候;文章可以依托细节、场景和事实,这样才有血肉和肌肤;文章可以挖掘和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越真实越复杂越美妙越好,问题是要找到可寄托心理的载体,文章也可以像本文这样写得含蓄,深沉,有韵味,因为它借助稻束来比喻象征的,暗示了青春不可以急切、躁动、炫耀、揠苗助长、急功近利的道理,也寄寓了青春不妨自然、朴实、本色、内在、低调一点这样的道理,有反思,有比附。把动物、植物等无生命的东西当做人来写,注入性灵,对应契合人某一方面的特点和品质,就是托物言志一类散文的写作特点,文章就写出了灿黄的稻束和金黄的稻束的精气神,恰恰就是“我”青春前后两个阶段“色彩”的形象载体。一般来说,我们不鼓励倡导本文这样的写作方向,除非你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和比较发达的形象想象创意思维,否则有可能失之华而不实、稚嫩花哨,不过这篇文章象征手法运用娴熟,形象的摹写风神毕现,是值得首肯的。文章似乎激情灌注不足,生硬的议论稍多如关涉学校教育的时候,似乎阻隔了文气的畅达。结尾的笔致可以放达些,张扬些,方可以回应本文雅致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