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帕斯卡尔
帕斯卡尔是
17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他的思想深受另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
蒙田
的影响。
“我想把思想写下来,可是,我写下的却是思想逃逸了”
(
蒙田
《
随笔录
》)
《
思想录
》
原是帕斯卡尔一部未完成的手稿,部分已大致成章,有些则仅有题目或提纲。书中并没有严密的思想体系,属于一种人生哲学,集中了帕斯卡尔对于人生和宗教等问题的沉思与感悟,但它却以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笔的流畅隽水成为思想文化史上的经典著作。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作者以“苇草”为喻说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怎样理解“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思想由于他的本性是何等地伟大啊!思想又由于他的缺点是何等卑贱啊!”这里的“本性”和“缺点”指什么?
第八、九两节反复强调了什么意思?第十节以“伟大的君主”、“失了位的国王”类比,又是强调了什么?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思想成就人的伟大。
作者以“苇草”为喻说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形象写出人本身的脆弱、渺小,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这样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
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
怎样理解“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作者认为,人的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是矛盾的。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存在状态中,才有了人性的不幸和悲哀、高尚和喜乐。
“思想由于他的本性是何等地伟大啊!思想又由于他的缺点是何等卑贱啊!”这里的“本性”和“缺点”指什么?
思想是伟大的,因为它是独立的、自由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正是它使人如芦苇一样脆弱的生命变得有力;使它使人高于其它万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强悍的对手,成为万物灵长;使它使人拥有了尊严,使它形成了人的伟大。这就是思想的本性。
“思想由于他的本性是何等地伟大啊!思想又由于他的缺点是何等卑贱啊!”这里的“本性”和“缺点”指什么?
同时,它又是卑贱的的。帕斯卡尔认为“欲念和强力是我们行为的一切根源”,人们总是被许多虚幻、邪恶的欲念包围着,它驱使人们追求享乐、追求安适、追求衣食温饱,追求天伦之乐,人们永远不会满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得更高的来自别人的关怀,所以思想难以超越这些虚荣而真实地生活。这就是思想的缺点。
第八、九两节反复强调了什么意思?第十节以“伟大的君主”、“失了位的国王”类比,又是强调了什么?
八九两节写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
第十节以“伟大的君主”、“失掉位的国王”类比,仍然强调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
第
1
段即是帕斯卡尔的一个核心观点。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第
2—3
段,写思想能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
第
4
段,写人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的矛盾。
第
5—7
段,写思想的伟大和卑贱。
第
8—10
段,写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这一著名比喻,不仅确立了思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也蕴含了帕斯卡尔对于能思想的人生的自尊与激情。帕斯卡尔认为只有同时看到人的崇高使命和人的软弱无力才能看到真理。他在
《
思想录
》
中,反复论述:人是伟大崇高的,又是卑鄙渺小的;是可以达到幸福的,又是处于十分悲惨的状况的,所以认识自己至少是认识人的一部分,伟大与卑微的统一,高贵与贫贱的统一,幸福与不幸的统一。我们对自己越是认识得越深刻就越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