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泉州市五所重点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6年泉州市五所重点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D:570906

大小:124.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2016 学年福建省泉州市五所重点学校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微博是新媒体中的新媒体,它的横空出世,迅速改写了中国人的传媒心态。 在微博空间里新出现了一种微小说。它不是微型小说的瘦身版,而是一种新型的 小说生产与传播方式。微博不仅改写了文学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也改变了文学 批评表达与传播方式。 伴随着文学的衰微,文学批评更趋边缘化了。每年的文学圈似乎都有“收 成”,也常见镁光灯前的短暂热闹。但这短暂的热闹和轻量级的“收成”,显然 与眼下大时代不相匹配。文学批评不仅是艺术批评,也是社会批评。只有掘进时 代的地心,接近岩浆奔涌的时代地心,深刻感受其深度与温度,把时代深处的爱 恨表达出来的文学批评才会有力量。表面上我们的文学批评越来越专业化,文学 批评者操弄着带有专业色彩的批评话语,编织只有在专业圈子内流通的话语云锦。 文学批评毕竟是关于文学的批评,文学是“1”,其他是“0”。换言之,文学批 评的附加值是建立在对文学的精准把握基础上的。但当下很多文学批评是难以得 到文学创造者们的认同的。 微博打破了文学批评的专业壁垒,让批评为普通大众敞开大门,启动了文学 批评的大众化时代。微博突破了文学批评自闭的大门,使得文学批评社会化、媒 介化了。微博大大降低了文学批评的专业门槛,使得普罗大众可以对文学评头论 足。 在微博世界里,专业话语不再是文学批评的交流语言,也不再是精英圈子研 习文学的身份符号,而是被另外一套新话语体系置换了。专业文学批评的载体通 常是专业性刊物,微博文学批评的载体则是微博。微博这一新兴载体在技术上不 允许长篇大论,在微博里交流,你不能阳春白雪故作高深。一个人的言论要想获 得围观,必须看他的言论够不够新锐、震撼,能三言两语搔到公众的痒处,吸引 多数人的眼球。 微博文学批评的对象是文学或文学现象,但评论的语言是一种大众语言。 评论者也不局限于专业文学批评者,可以是普通的文学批评者。著名演员姚晨, 一不小心成了微博明星。在她的微博上,她甚至开始评论诗歌。文学在微博上变 成了一个话题。评论者参与评论并不一定要求真懂文学,可以无知无畏的表达。 当然微博上也藏龙卧虎,经常会有高人显山露水,引领批评的方向。 微博是一个“麻烦”的制造者,它搅动了满池春水,打破了专业精英的文 学壁垒。虽说微博文学批评的繁荣,拓展了文学的基本面,使得普罗大众都可 对文学进行批评。但微博文学批评的过度喧嚣,也会对专业文学批评构成负面 影响。在微博空间中,微博毕竟多是零星、碎片化、浅表性的思想与感兴,批 评的纯度被稀释了,厚度被摊薄了,高度被削平了。如果一个时代只有普通民 众的话语繁荣,而没有专业精英的有力表达,那么宽广的民众声音可能会行之 不远。 (选自 2011 年第 6 期《决策探索》,有删改) 1.下列关于“微博文学批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微博文学批评的载体与专业文学批评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微博,后者通常是专 业性刊物。[来源:Z.Com] B.微博文学批评既改写了文学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也改变了文学批评表达与传播 方式。 C.微博文学批评有其积极意义,但若过了“度”对专业文学批评也会造成负面影 响。 D.微博文学批评不是指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准确的说,是一种大众化的话题 批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微博空间里新出现的微小说与微型小说不同,微小说仅仅是一种新型的 小说传播方式。 B.微博语境下的大众文学批评突破了专业文学批评的狭隘视野,使文学批评 有更广的空间。 C.在微博世界里,作为文学批评交流语言的专业话语,已被新兴载体微博的 话语体系置换。 D.微博是一个麻烦的制造者,微博文学批评的参与者认知程度参差不齐,对 此应正确认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在微博里交流长篇大论或故作高深是没有市场的,作者须放下 身段与读者平等交流。 B.作者认为微博空间下的文学批评,多是一种碎片化、浅表化的批评,是 一种“零星”的批评。 C.作者认为微博这一新兴载体,一定会给当前的的文学批评带来新的契机, 民“声”渐行渐远。 D.作者期待专业精英文学批评能够与微博文学批评互为补充,开创一个双 重勃兴的局面。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 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 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 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 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 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 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 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 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 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 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 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 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 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 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 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 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 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 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 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 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 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 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 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 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战国策•燕策三》: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 “愿为足 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 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 面向北的。《史记•项羽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 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 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 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 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译文: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译文: (二)古诗文阅读(11 分) 橘诗 【南朝】虞羲 冲飚发陇首,朔雪度炎州。 摧折江南桂,离披漠北楸。 独有凌霜橘,荣丽在中州。 从来自有节,岁暮将何忧! 8.首联和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5 分) 9.请简要分析“独有凌霜橘”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以对比手法揭露社会不平等,说明统治者无视百姓 生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韩愈认为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如贾谊的《过秦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言秦的过 失,为汉文帝谋“长治久安”之策,施仁义于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梯 子 周粲 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 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了墙头上。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 着。 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来,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 爸爸看了看他 9 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让你来就让你来。” 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 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 止了他。爸爸说:“慢着!” 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问爸爸:“怎么啦?” 爸爸说:“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你再下来。” 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 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是不好听的。 爸爸说:“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 说,你跳下来,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抱住。听见爸爸这么说, 儿子很放心,便纵身一跳。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里的前一秒 钟,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旁。儿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 开花。儿子哭哭啼啼地站起身来,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爸爸说,我要给 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必说了。”停了一 停,爸爸继续说:“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 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我要你留下深 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后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 儿子显然没有被爸爸的话所说服。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他 站在那儿,动也不敢动。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 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一个屁滚 尿流!” 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粒还没有熟透的橘子。 爸爸喊了:“一……二……三!” 咬着牙根,忍着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他等待着自己的身体像一个 南瓜,噗的一声,摔得支离破碎…… 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没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移开。他还是定定 地站在原来的地方,把掉到他两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 了、抱住了。 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张大了眼睛,他问: “爸爸,你为什么要骗我?” 爸爸笑出声来。爸爸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 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 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他搂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双颊。 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后园的一角跑去。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小说借梯子为道具,通过父与子两个人物的对话,传达了这样一种思想 观念:人对人的认识必须是防范和信任共存。 B.这篇小说没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爸爸和儿子只不过是两个道 理的传声者,就如相声里的甲、乙两个角色,因为微型小说不要求要素齐 备。 C.写儿子在梯子上,爸爸却让他长时间地站在上面听自己讲故事,这一情 节不真实;还不如让儿子跳两次,既可避免拖沓,给儿子的教训又更深刻。 D.父亲讲述的那个儿子是一个勇敢的儿子,父亲的儿子是一个胆怯的儿子, 两者构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E.小说主要以儿子上梯子、在梯上、下梯子构成故事情节,充分体现了微 型小说的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一个突出特点:时间跨度小,写典型的生 活横截面。 (2)小说中的爸爸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6 分) (3)文中写到了哪几种花?分别简析其作用。(6 分) (4)文中的爸爸先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 人说的话,就更不必说了。”后来又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 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你对其中的哪一方面有 较深的理解,请说明理由。(8 分) 第Ⅱ卷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1)如果我们今天的决定与当初坚持的宗旨   ,公司还有存在的 意义吗? (2)成功需要脚踏实地地努力,只靠烧香拜佛,这是 ,其结果可 想而知。 (3)有些企业一面想要以诚信示人,另一面却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如 此   ,企业的信誉怎么能树立起来。 A.南辕北辙 背道而驰 缘木求鱼   B.背道而驰 缘木求鱼 南辕北辙   C.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 缘木求鱼   D.南辕北辙 缘木求鱼 背道而驰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    A.“唯有除贪,才能安民心”——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接受越南通讯社采访 时表示,越南反腐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这些成绩仍不足以完全根除贪污腐 败与浪费现象的发生。   B.2016 猴年央视春晚着力演绎“幸福中国”的主题。与往届春晚相比,节 目更加精准,主题更加集中,铺陈更加合理,现场观众的反响更加热情。   C.从文化哲学意义上来理解,乡愁是归属感的一种表现,同时是一种根源 意识的体现,也是对这个归属和根源的一种亲和感,这种归属感是人的民族文化 认同的基础。   D.“春运铁路格局的改变,反映的不仅仅是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经济结构、 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大变化。”北 京交通大学教授石培华说。   15.以“蜡染”为开头,把下面的语句重组成一个单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3分)   ①蜡染是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   ②蜡染与扎染、镂空印花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③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在织物上描图案,然后浸染,最终在布面上形成蓝底 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图案。   A.蜡染是历史悠久的与扎染、镂空印花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的用 蜡刀蘸熔蜡在织物上描图案,然后浸染,最终在布面上形成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 的图案的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   B.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在织物上描图案,然后浸染,最终在布面上形成蓝底 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图案的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与扎染、镂空印 花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C.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在织物上描图案,然后浸染,最终在布面上形成蓝底 白花或白底 蓝花的图案、与扎染、镂空印花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的历 史悠久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   D.蜡染是一种与扎染、镂空印花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的用蜡刀蘸熔 蜡在织物上描图案 ,然后浸染,最终在布面上形成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图案 的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 16.所谓“因境设辞”,指的是依据特定的场合,说话用语巧妙自然。请根据下面 两段话的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5 分) (1)1978 年 8 月 8 日,时任日本外相的园田先生来北京,准备和我国政府签订和 平友好条约,黄华外长到机场去迎接。不料,天公不作美,飞机刚停到机场上, 就下起了大雨。见园田先生走下飞机,黄华外长迎上前去,随后陪同园田走进了 贵宾室。园田寒暄道:“到北京迟到了,见到黄外长,旅途的疲劳消失了。” 黄华外长笑着说:“  。” (2)有一次,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在江西革命老区做慰问演出,不料正 值关牧村演唱《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时,天空乌云密布,落下了一些雨点,顿时 现场开始骚动不安。歌声一停,赵忠祥快步走到台前,深情地对乡亲们说: “ 。”赵忠祥的一番话,让演出在感人的气氛中得以 继续进行。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l0 个字。(6 分) 朋友,你自己去寻出一个本不成问题的问题,“ ① ?”其实这个问 题是容易解答的。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卑劣,清 贵、污浊,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 有什么意义可说?一个人与一只猫、一只狗,有什么分别?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 以有生,② 。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做梦之上,那就是你 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 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 命的意义也无穷了。总之,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 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 ③ 。 六、作文(6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4 月 29 日,尚先生把手机落在了出租车上。他随后拔打那部手机,对方接听 后立即挂断。他又发短信表示,愿意出 2000 元“买”回手机。一小时后,尚先 生收到回复,说要归还手机。见面后才知道,捡手机的是一位年轻人。尚先生要 酬谢他,但对方交还手机后就转身离去了。 当天晚上,记者联系到那位年轻人,年轻人说:“我本来无意归还,但看到 手机里的照片和信息。发现机主刚刚给芦山地震灾区汇去一大笔捐款,很受感动。 我不能见利忘义,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我也要像尚先生那样多一些真诚和友 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 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期中考试答案 1.B(张冠李戴,“改写了文学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也改变了文学批评表达与传播 方式”的是“微博”,不是“微博文学批评”) 2.A(以偏概全,“仅仅是一种新型的小说传播方式”错,原文是说“是一种新 型的小说生产与传播方式”) 3.C(“一定会”太绝对;“民声渐行渐远”不合文意。微博这一新兴载体,“而 没有专业精英的有力表达,那么宽广的民众声音可能也会行之不远”) 4.C 【解析】做此题时一是要注意文句的连贯性,不割裂文句,保持句子的整 体性。二要注意每句表达时的主语。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 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5.A 【解析】“前倨后恭”应该改为“倨傲无礼”。 6.B 【解析】根据原文“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 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B 项中“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系无中生有。 [ 7.(1)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 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采分点:弃反、捐、以、 且各 1 分,句意 1 分) (2)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 王!(采分点:中国、王、使、遽各 1 分,句意 1 分) 【参考译文】 陆贾跟随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 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平定了南越, 于是在 那里自立为王。高祖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 贾到了南越,尉佗梳着一撮椎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 他。陆贾就此向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原人,亲戚、兄弟的坟墓都在真定。现在 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 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 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 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 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天下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 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你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 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你。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 乱离,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您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 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你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 来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你祖先的坟墓, 诛灭你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你投降汉 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尉佗听罢,于是立刻站起身来,向陆贾道歉 说:“我在蛮夷中居住的时间长了,太失去礼节了。”接着,他又问陆贾:“我 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贾说道:“你似乎比他们强一 点。”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贾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 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王 的宏伟业绩,统理整个中国。而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 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 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你的人数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 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你怎么竟同汉王 相比呢!”尉佗听了,哈哈大笑,说道:“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 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于是就非常喜欢陆贾,留下他和自己饮 酒几个月。尉佗说:“南 越人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 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的道理。”陆贾完成授予尉佗南越王封号的使命, 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朝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 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统一天下。到秦二世时,南海郡 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 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尉佗趁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 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 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 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派遣陆贾去南越,赐予尉佗南越王的称号。 8.狂风呼啸,朔雪漫天。江南的桂树被催折,漠北的楸树变得枝叶凋零。 营造了雄浑、苍凉的氛围。(翻译 3 分,氛围 2 分) 9.写出了寒冬中,桂、楸都凋零了,只有橘树在中州盛开着。“独”是“只”、“仅 仅”的意思。(翻译 2 分) 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橘树与桂、楸对比,强调突出橘树的坚韧顽强,品性高洁。 (手法 2 分) 表现了对橘树坚韧顽强,品性高洁的赞美。(主旨 2 分) 赏析: 一二句写严寒的天气:狂风(冲飙)自西北的陇首(即陇山,六盘山南段的 别称,在今陕西陇县至甘肃平凉一带)刮起,呼啸着向东南推进;大雪铺天盖地 地由北往南袭来。这两句写得极有气势:风是“冲飙”,有着突发的强力,桀骜 不驯,似乎吼叫着启程;雪是“朔雪”,寒冷彻骨,原为北地所特有,而如今却 在温暖的炎洲(岭表以南之地)肆虐逞威。 三四句接写风雪过处的大地景象:江南的桂树被摧折,漠北的楸(秋音)树 变得枝叶凋零。“漠北”指中国北方极远之地。“江南”与上句的“炎洲”相应, 泛指整个南方。自北而南,从高大的楸树至常绿的桂树,凡风雪所 经,似乎已 无一得以幸免。但不是完全无一得以幸免。就在这一严酷的背景前,诗人将橘树 的形象推出:“独有凌霜橘,荣丽在中州。”在中原大地上,橘树却以其耐寒的 凌霜之质迎风斗雪,依然枝繁叶茂,光艳动人。以上几句翻用屈原《远游》“嘉 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的诗意;由于“朔雪度炎洲”,“南州之炎德”不 存,“桂树之冬荣”已矣,但仍有“荣”、“丽”者,这便是“在中州”的橘树。 中州地在江南之北,风欺雪虐之苦更甚于江南,橘树居然依旧“荣丽”,可见其 凌霜的姿质如何的不同凡响了。 末两句直接抒情,进一步提摄橘树的精神,以热情的语言加以褒扬。“自有 节”,指橘树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这是基于眼前的事实加以推衍作出的判断。 由橘树的“从来”如此,诗人又进而论断,橘树将会经受住“岁暮”时分新的考 验。末两句语气坚定,倾向鲜明,是诗人对橘树的热烈颂扬,也是他本人自信自 爱情怀的真诚袒露。这与他歌颂江边竹“挺此贞坚性”(《见江边竹》诗)的精 神,正是一脉相承的。 12(1).A、 E (5 分,对一项给 2 分。B 人物、立意、情节是构成一篇小小说必 不可少的“三要素”,C“这一情节不真实”评价错误,违背了小说创作原则;D “两者构成鲜明的对比”错误) (2)爱儿子,善于抓住时机,巧妙地教育儿子,是一位具有难得的理性的爱的 父亲。(6 分) (3).墙头上的野花:在交代事情的起因;笑声像牵午花吹出来的:生动地描绘出 儿子笑声的欢快和开心;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的脸上:形 象地描绘出儿子 的灿烂笑容,表现其内心由.凉惧转为欣喜的变化和对爸爸的感激之情(只答开 心不给分)口(6 分口写出“花”的语句给 1 分,分析作用 1 分。) (4).言之成理即可口(8 分口观点,2 分,分析论证过程严密 6 分,有欠缺酌 情扣分) 13B 14.C(A 项杂糅,将“的发生”删除,或将“根除”改为“杜绝”;B 项搭配不当,“反响”与“热情”主谓不搭配,将“热情”改为“热烈”;D 项不 合逻辑或语序不当,将“不仅仅是”和“更是”后的内容对调。) 15、D 16.(1)您带来了及时雨 (2)关牧村的动情歌声,把老区人民的眼睛唱湿润了,连老天爷的眼睛也唱湿润 了…… 17.①人生有什么意义 ②而在于怎样生活③试着做点有意义的事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