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
杜牧
气势雄浑的阿房宫
气势雄浑的阿房宫
气势雄浑的阿房宫
阿房宫殿堂,东西宽
500
步(秦制
6
尺为一步),南北长
50
丈,殿内可以容纳
1
万人。殿前立
5
丈高的旗杆,宫前立有
12
尊铜人,各重
24
万斤。宫殿均以磁石为门,有怀刃隐甲的人入宫,即被吸住。周围建阁道连通各宫室,其阁道又依地势上达南山(今陕西西安南)。在南山顶,建一宫阙,作为阿房宫的大门,又造复道,从阿房宫通到渭水北岸,连接咸阳,以此象征天极紫宫后十七星横越云汉,达于宫室(二十八宿之一)的天庭。史记
·
秦始皇本纪
》
中这样形容当时的阿房宫:“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
阿房宫
关于为何要建造阿房宫,传说中秦王赢政爱上过一个美丽的民间女子,芳名阿房,但这段美丽的爱情终究没有换来美丽的结局,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秦始皇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了极度奢华的阿房宫。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大业中,每征服一国,便在京城咸阳北坂仿照其国宫殿重新建造,称为“六国宫殿”。秦始皇一次就把各地的
12
万领主和富商大贾迁徙咸阳,昔日咸阳宫殿林立,人口急增。但是咸阳南临渭水,北靠高原,无发展前途,于是秦始皇便向渭河以南的广阔平原拓展。公元前
212
年,即秦始皇统一中原后的第九年,他征发
70
万刑徒,在西周沣镐附近兴建阿房宫前殿。
阿房
宫
关于阿房宫的得名经过,
《
史记
·
秦始皇本纪
》
是这样记载的
“
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大下谓之阿房宫。”可见,阿房宫并不是正式宫名,只是世人的俗称。秦代统治者本想等到宫殿全部完工,再选择好的宫名正式命名,但是他们没能等到这一天。那么,人们为何称它为“阿房宫”?由于
《
史记
》
中只说“作它阿房”,并未作进一步解释,后世便出现了多种推测。
有人认为,阿房宫的名称来源于地名。唐代
《
括地志
》
即称:
“秦阿房宫亦曰阿城,在雍州长安县西北一十四里。”持这一看法的人认为,此宫前殿所在的地名为阿房,因而时人便称它为阿房宫。日本学者泷川资言
《
史记会注考证
》
,则引中井积德的说法,论证“阿房” 本是山名,世人因山而名官 。
阿房宫
有人依据唐代颜师古的说法认为,此宫距离咸阳较近,故被称为“阿房宫”。张守节
《
史记正义
》
所引颜师古之语称:“阿,近也。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房。”近年更有人认为,“阿”是发语词,并不表示什么实在意义。
然而较多的人认为,阿房宫得名于它的规模和形制。司马贞
《
史记索隐
》
即称:“此以其形名宫也,言其它四阿旁广也,故云下可建五大之旗也。阿房,后为宫名。”近年也有人依据
《
说文解宇
》
,从“阿”、“房”的本义加以解释。“阿”的本义为高大的上山,“房”与“旁”通,为广大的意思,因而“阿房”二字结合在一起,则是“像山一样高大宽广”的意思。从历代义献中有关阿房宫的描写,以及现存的遗址来看,阿房宫确实具有规模宏伟高人的特点,于是便因此而得名了。如果这一说法能够成立,阿房宫的含义就是宏伟的大宫殿。
无言的结局
无言的结局
秦始皇开始修建阿房宫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秦朝暴政,听说爱妾虞姬被擒,一时恼怒移恨于物,竟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如同美女般风华绝代的阿房宫就这样结束了它来去匆匆而又凝聚着无数血泪和情愁的生命。
杜牧
杜牧,
(803—853)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太和二年,擢进士第,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复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复乞为湖州刺史。逾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甫云。
《
樊川
》
诗四卷,
《
外集
》
诗一卷,
《
别集
》
诗一卷,今编为八卷。
杜牧早年即以经邦济世的才略自负。慷慨激昂,好谈军事。立朝刚直不阿,敢于论列大事,指陈时弊。政治上不失为有识见、有胆量的进步人士。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
杜牧早年即以经邦济世的才略自负。慷慨激昂,好谈军事。立朝刚直不阿,敢于论列大事,指陈时弊。政治上不失为有识见、有胆量的进步人士。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
在艺术上,杜牧自称追求「高绝」,不学「奇丽」,不满「习俗」,所谓「不今不古」,正是力图在晚唐浮浅轻靡的诗风之外自具面目,但他的风格不像李贺的奇特,也不似元稹、白居易的平易,和李商隐比也能各树一帜。著有
《
樊州文集
》
。
出身名门望族,是中唐宰相、史学家杜佑之孙。大和二年(
828
)进士,初文馆校书郎。因秉性刚直,遭人排挤。后为监察御史,黄、汉、睦诸州刺史,晚年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生于晚唐多事之秋。曾作
《
阿房宫赋
》
,以讽喻当世。又善论兵,曾注
《
孙子
》
。文学上诗、赋、古文俱佳,尤以诗的成就最高。诗文题材广泛,笔力雄健,代表作
《
河湟
》
、
《
早雁
》
、
《
过华清宫
》
等。另有一些抒情写景小诗,
《
泊秦淮
》
、
《
山行
》
、
《
江南春
》
等,脍炙人口,于晚唐诗坛上自成一家。散文如
《
罪言
》
、
《
燕将录
》
等,或抨击藩镇跋扈,或感慨朝政昏暗,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
主要作品
遣怀
泊秦淮
秋夕
过华清宫
旅宿
山行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赤壁
寄扬州韩绰判官
赠别两首 其一
赠别两首 其二
金谷园
清明
赠别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
后庭花
》
。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与莫扎特
人们在欣赏莫扎特音乐的时候,常爱把
莫扎特
比作是杜牧。尽管莫扎特比杜牧晚出生
953
年,空间又相距万余里。
听莫扎特音乐和读杜牧的诗,我们都能体验到一种忧伤抑郁之感,但又都能以豪放旷达而出之;因为两者虽表现为凄婉忧伤
(
比如莫扎特的许多慢板乐章
)
,不过又会经常反过来,看破一切,表现为旷达,给人以爽朗、峭拔和俊伟的感觉,
唐敬宗(李湛)
敬宗,名李湛(公元
810
-
827
年),唐穆宗长子,为宦官谋杀,始封鄂王,徙封景王,长庆二年(
822
年)立为皇太子,长庆四年(
824
年)穆宗死,继皇帝位,时年
16
岁,在位
3
年(公元
825
-
827
年)。为宦官谋杀,葬庄陵,年号宝历。
唐敬宗庄陵,位于陕西省三原县东北十五公里陵前乡柴家窑村东
250
米,附近地面海拔
515-520
米。
唐敬宗李湛,初封为鄂王,后徒封为景王,穆宗在位时,于公元
723
年被立为太子。穆宗于公元
824
年正月病死后,他于同月丙子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
“
宝历
”
。
敬宗继位时,年仅
16
岁,内有王守澄、梁守廉等宦官揽权,外有李逢吉、牛僧孺专政,他只是宦官和朝臣的一个驯服工具。他满足于奢侈放纵的享乐,根本不关心朝政,连每天形式上的上朝也不顾,常常迟上朝几个时辰,害得大臣们三天两头在朝堂久等。有一天,一个臣子劝谏他要勤于政事,别让宦官掌大权,这臣子才说了几句话,敬宗就双手乱挥,不地吆喝那臣子快滚出去。朝政昏暗,河北(今北京市,河北省、辽宁省大部、河南省、山东省古黄河以北地区)的成德,幽州,魏博等三个藩镇相继背叛,脱离朝廷,割据一方,人民反抗也时有发生。长安城内的染坊工张韶和另一个名叫苏玄明的人,曾秘密团结了一百多个染工发动起义,这一天,张韶和苏玄明扮作送柴草进宫的送车人,一百多人藏在许多辆柴车中。混进银台门。守门的卫兵风柴草异常沉重,顿生疑心,便走近上前去检查,张韶就拔刀将他们杀死。众人跳下柴车,拔出兵器,呐喊着杀了朝堂。
敬宗平时最爱玩球和徒手格斗,左右小太监因体力不支,往往被摔得头破臂断,但敬宗不满意,还出高价招入力士。他喜欢在深更半夜亲自去捕捉狐狸。这叫作夜打猎。力士有不卖力的,就被发配边远地区,家属连坐,小太监稍有过失,敬宗也要动手马他们打得出血才罢休,左右宦官和力士无不怨恨万分。
公元
827
年
12
月
,
敬宗
“
夜打猎
”
回宫,与宦官刘克明,田务澄,许文端和击球将军苏佐明,王喜宪,石从宽,王惟直等
28
人饮酒,饮至一半,敬宗入内室更衣,刘克明等便把灯烛吹息,苏佐明在黑暗中闯入内室将敬宗杀死,对外则谎称敬宗是暴病而亡。
《
阿房宫赋
》
概括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前半部分用铺陈夸张的手法,描写秦始皇的荒淫奢侈:第一段写阿房宫工程浩大,宏伟壮丽;第二段写宫廷生活的奢靡、腐朽。这两段又是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写得条理井然。
后半部分,由描写转为带有抒情色彩的议论。第三段写秦的横征暴敛导致了农民起义。推翻其统治;第四段意在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指出“后人”(指当时统治者)如不知借鉴,必将重蹈历史的覆辙。这两段议论由古及今,层次很清楚。
赋
的
有关知识
赋这种形式,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它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本文完全具备这些特点。
全文解析
分析:全文四段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段: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一层(段首前12字)两句偶句,交待建宫背后的巨大耗资。 二层(“覆压”
……“
直走咸阳”)写宫之宏伟规摸。 三层(“二川溶溶”
……“
不知西东”)渲染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 四层(“歌台暖响”
……“
气候不齐”)宫中人活动。
全文解析
第二部分(第3、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第3段:指出秦必亡之命运。
一层(嗟乎
……“
用之如泥沙”)斥秦统治者只图私利不顾民槽,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
二层(“使负栋之柱”
……“
不敢言而敢怒”)痛斥始皇纵欲纷奢,以致众叛亲离。
三层(余下各句)简练概括地写出了秦皇无道,导致了农民起义、宫殿被焚的后果,进而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
全文解析
第2段: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层(前6句)写供玩乐的宫人来源。
二层(“明星荧荧”
……“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三层(余下各句)从珠宝陈设写荒淫,揭示抢掠行径。
全文解析
第4段:讽谏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辙。
一层(开头到“谁得而族灭也”)引历史教训,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二层(余下各句)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阿房宫赋
译文。 六国覆灭,天下统一,蜀郡的山林伐光了,于是造起了阿房宫。(它)占地三百余里,(楼阁高耸)遮天蔽日。(阿房宫)从骊山北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渭水、樊川)两条河流,滔滔地流入宫墙。五步一座高楼,+步一座亭阁;走廊曲折如宽带回环,屋檐翘起似高鸟啄食;(这些楼阁)各随地势而建,座座通连、檐角交错。盘扭回旋的,屈曲勾折的,像蜂房,像水涡,矗立着,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长桥横卧在水面上,(就如同游龙一般,可是,)没有云彩,怎(会有)蚊龙(腾空)?复道横空而跨,(就好像天上的彩虹,)(可是)不是雨过天晴,怎(会有)虹霓(凌空)?(楼阁)高低错落,令人迷蒙,不辨南北西东。台上歌声温润,洋溢着春天般的欢乐;殿中舞袖飘拂,充满着风雨交加般的凄冷。(歌舞纷繁不断,欢乐悲戚丛生)一天之内,同一座宫殿之中,(让人感到)寒暖不均,气候不同。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分析;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宫。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然而铺陈阿房官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
《
古文观止
》
的篇末总评说:“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可见,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读
《
阿房宫赋
》
对环保有感
唐诗人杜牧在著名的
《
阿房宫赋
》
中有这样的诗句:“二川溶溶,流入宫墙”、“渭流涨腻,弃脂水也”。前句指的是渭川、樊川水波荡荡,流入阿房宫宫墙之内,有对环境美的赞誉之意。后句则因为看到水面上浮满了宫内美女们洗脸后的胭脂水,使渭河水受到严重的污染而对此忧虑。
今天,重读此文,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别有一番感慨。在钦佩诗人当时对渭河污染产生忧患意识之时,也为今天一些人为了一点眼前利益,而不惜牺牲环保为代价的做法感到汗颜。
据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
长江,因沿岸二十六个大小城市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年排水量已高达二百亿吨,而且每年还以百分之三的幅度增长,直接制约了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全国大小河流的污染,沿海海域的污染,乃至空气的污染等,都已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但是,有些人还是无动于衷,一旦受到利益驱动,仍然置环保于不顾,置法规于脑后,继续我行我素,使本来不容乐观的环保形势,更加严峻,甚至在某些地区日趋恶化。北京、兰州等地近年来出现连续的沙尘暴就是佐证。
可喜的是,目前,环保问题已成为世纪焦点而备受人们的关注。我们看到一些有识之士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并在自觉地抵制污染。如:山东省威海市环翠镇的领导,就敢于对一家外国公司主动送上门来的一千万美元的投资项目拒之门外,原因就是该项目上马以后,会对水源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进而威胁到我们的生存环境。因此他们果断地“忍痛割爱”放弃项目。他们的这一做法值得世人称赞,更值得世人效仿。
污染环境就是毁坏人类共同的家园。古人杜牧对此都能产生忧患意识,难道我们今天睿智的世人不更应该引起警觉吗?为了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让山更美,水更秀,天更蓝,请让我们人人都多一份环保意识,为我们的家园献出一份爱心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1
年
01
月
18
日第十版
)
相关专题
绿色视点
发表感言 推荐给朋友:
镜像:美国 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关于我们 帮助信息 本站导航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京
ICP
证
000006
号
人 民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第二段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
解释
(六国的)宫女妃嫔、诸侯王族的女儿孙女,辞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乘坐辇车来到秦国。(她们)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清晨)只见星光闪烁,(原来是她们)打开了梳妆的明镜;又见乌云纷纷扰扰,(原来是她们)一早在梳理发鬓;渭水泛起一层油腻,(是她们)泼下的脂粉水呀;轻烟缭绕,香雾弥漫,是她们焚烧的椒兰异香。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不知它驶向何方。(宫女们)极力显示自己的妩媚娇妍,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态,都极为动人。
解释
(她们)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可怜)有的人三十六年始终未曾见过皇帝的身影。燕国赵国收藏的奇珍,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保存的瑰宝,都是多少年、多少代,从人民手中掠夺来的,堆积如山。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都运送到阿房宫中。(从此)宝鼎(看作)铁锅,宝玉(看作)石头,黄金(当成)土块,珍珠(当作)砂砾,乱丢乱扔,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可惜。
典型字词
[妃嫔媵嫱(
qiáng
)]
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是陪嫁的人,也可以能成为嫔、嫱。下文的“王子皇孙”,指六国五侯的女儿,孙女。
[辞楼下殿,辇(
niǎn
)
来于秦]
辞别(六国的)楼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光如)明星闪亮,是(官人)打开梳妆的镜子。荧荧,明亮的样子。下文紧连的四句,句式相同。
典型字词
[涨腻]
涨起了脂膏(含有胭脂、香粉的洗脸的“脂水”)。
[椒兰]
两种香料植物。
[辘辘远听]
车声越听越远。辘辘,车行的声音。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态,指姿态的美好。妍,美丽。
典型字词
[缦立]
久立。
[幸]
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这里的“幸”包括以上两种意思。
[缦立]
久立。
[幸]
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这里的“幸”包括以上两种意思。
[收藏]
指金玉珍宝等物。下文的
“
经营
”“
精英
”
也是这个意思
。
典型字词
[剽
(
piāo
)
掠其人]
从人民那里抢来。剽,抢劫,掠夺。人,民。唐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下文“人亦念其家”“六国各爱其人”“秦复爱六国
之人”的“人”,与此相同。
[倚叠]
积累。
[鼎铛(
chēng
)
玉石,金块珠砾]
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铛,平底的浅锅。
典型字词
[逦迤(
lǐ yǐ
)]
连续不断。这里有
“
连接着
”
、
“
到处都是
”
的意思。
1
.
第三 段的翻译
2.
第三段的分析
《
阿房宫赋
》
第三段
《
阿房宫赋
》
第三段(分析)
指出秦必亡之命运
.
第
1
层:(嗟乎
……“
用之如泥沙”) 痛 斥秦统治者只图私利不顾民槽,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
第
2
层:(“使负栋之柱”
……“
不敢言而敢怒”) 痛斥始皇纵欲纷奢,以致众叛亲离
第
3
层: (余下各句)简练概括地写出了秦皇无道,导致了农民起义、宫殿被焚的后果,进而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
《
阿房宫赋
》
第三段
阿房宫赋译文
唉!一个人所想的,也是千万人所想的。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老百姓也眷念着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呢?甚至使得(阿房宫)支承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要多;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织女还要多;参差不齐的瓦缝,比人们身上穿的丝缕还要多;直的栏杆,横的门槛,比九州的城廊还要多;琴声笛声,嘈杂一片,比闹市里的人声还要喧闹。(这)使天下人们口里虽不敢说,但心里却充满了愤怒。秦始皇这暴君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攻破函谷关;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
阿房宫赋
第四段 原文: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 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 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唉!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秦国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唉!如果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抚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了;(秦统一后)如果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亡他呢?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阿房宫赋
写作目的:讽谏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辙。
文章主旨:第4段转入议论,进一步指出: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爱民。篇末4句言简意赅,暗寓讽谏之意,含蓄地告诫后人,如不以历史为鉴,还会重蹈覆辙。由此可见,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用以敬诫“后人”是全文主旨。
阿房宫赋
作者写
《
阿房宫赋
》
,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现代文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释“值得怜悯”外,还有可爱、可惜的意思。这里的“可怜”解释为“可惜”。作者用这二字,使无穷感慨充溢字里行间。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一场烈火之中化为灰烬。秦朝速亡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但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沉湎声色,又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历史兴亡,激荡胸中;目睹现实,感慨万端。神奇瑰丽之阿房宫付之一炬令人可惜,显赫一时的秦壬朝毁于一旦令人可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唐王朝的命运不也令人可忧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的不安与忧愤溢于言表。辞赋不同于论文,许多地方并不直说,读时需细加玩味,方能体会作者的用心。
阿房宫赋
如何理解本文的议论特色?
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一般是反对直接抒发议论的。但杜牧的
《
阿房宫赋
》
却很艺术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先以约占全文三分之二的篇幅,简练地叙述、生动地描写了阿房宫的兴建、规模和用途,形象鲜明而含意深广。“嗟乎”以下,开始抒发议论。其议论很有特点:其一,议论中有描写。例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一段,不加判断,只用农民、工女及其所生产的粟粒、帛缕等的数量与阿房宫上的柱、椽、钉、瓦等相比较,而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已见于言外。其二,议论带有浓烈的抒情性。以“嗟乎”、“呜呼”,“嗟夫”开头的各小段,都洋溢着愤慨、痛惜与哀怨交织而成的复杂情感。这种把议论,写景
(
广义的景
)
、抒情结合起来的艺术特色,也表现在杜牧的诗歌创作中。比如为人传诵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类,都是这样的。文学创作中的议论能够以形象性和抒情性表现出来还是很见艺术功底的。
课后习题
二、辨析下列多意词的词义
一
1
、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2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
3
、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4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全,都
5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6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爱
1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2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
3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4
、晋陶渊明独爱菊。 喜欢
取
1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提取
3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拿
4
、留取丹心照汉青。 着(助词)
族
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
2
、是士大夫之族,曰诗曰弟子云者。 类
3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家族
三、注意文言虚词的用法解释句子
焉
1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盘旋着,屈曲着,像蜂房水涡。
2
、或师焉,或不焉。
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
3
、且焉置土石?
何况往那里放置土石?
4
、焉用亡郑以陪邻?
怎么用灭亡郑国来增强邻国的力量呢?
5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堆积土成为山,风雨在那里兴起了。
三、注意文言虚词的用法解释句子
而
1
、骊山北构而西折
(它)从骊山北麓建构,折详细面。
2
、不敢言而敢怒
不敢讲话,却敢(在心里)愤怒。
3
、谁得而族灭也
谁能够灭(他们的)族呢
?
4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句读。
5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习并且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三、注意文言虚词的用法解释句子
夫
1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唉
!
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
2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难以预测啊,害怕有埋伏啊!
3
、予观夫巴陵胜状
我看那巴陵的美景。
词语辨析
1
、勾心斗角:现在已不用于指宫室建筑精巧,而用它的比喻意,指人各用心机,相互排挤。
2
、气候: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现代汉语中气候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这里是天气(雨雪晴阴)的意思。
词语辨析
3
、收藏:与现代汉语相同。经营:与现代汉语有区别,现代汉语是筹划、计划或组织的意思,这里是搜集保存的意思。精英:与现代汉语相同,但现在也用于指出类拔萃的人。
4
、一旦:用法与现代汉语一样,即“忽然有一天”的意思。
5
、日益:与现代汉语一样,即“一天比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