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
唐 杜牧
制作
:
谭 元
儿子:“爸爸,老师今天讲了火烧阿房宫。”
父亲:“谁烧的?”
儿子:“项羽。”
父亲:“抓起来了吗?”
火烧阿房宫
现代幽默令人深思?
◆
盛努之下,督学写了封呈文给教育局局长,禀明原委。不久,收到局长复函说:“烧掉就算了,再拔经费重建阿房宫。
”
督学巡校
◆
督学到校巡视,与学生交谈间随口问道:“你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吗?”
◆
学生一脸惶恐,连声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
◆
督学啼笑皆非,向校长指责:“贵校的学生国文程度低落,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
”
◆
校长平静地说:“本校学生一向诚实,既然他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
阿旁宫图
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
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
。里面道路纵横交错,宫殿屋宇林立。其
前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高达十数丈,可以容纳万人
。而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
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
。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到终南山下
。
修阿房宫用的全是珍贵木料和质地优良的石料,
参加修建的工役有七十万人之多。
这些材料从千里之外的
蜀地(四川)和荆地(湖北)
远道运来。那时交通落后,全靠人拉马驮,其艰巨非同一般。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唱道
:
“
千男呼哟万男喊, 巨石大如山。 渭水河啊甘泉口, 石落水断流。”
古代写意《阿旁宫》
某一日,秦始皇忽然觉得咸阳的人多,先王的宫殿太小,于是就要再造一个宫殿。大臣问造在哪里,秦始皇操陕西方言说:
“阿房”
。阿房并不是一个实际地名,它的意思是
“近旁”、“旁边”
。听了秦始皇的话,大臣们就命工匠在咸阳宫旁边的上林苑建了一个“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庞大宫殿,取名
“阿房宫”。
关于阿旁宫命名的传说三则:
阿房宫早在秦始皇曾祖父惠文王时就开始修建了,原名
阿城
。
阿的意思是高大的丘陵,言其宫殿很高。
惠文王死,工程就停下了。直至几十年后的秦始皇,才又接着修。因为在高大的丘陵上修房,故名
阿房宫
。
传说中秦王赢政爱上过一个美丽的民间女子,芳名
阿房
,但这段美丽的爱情终究没有换来美丽的结局,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秦始皇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了极度奢华的
阿房宫
。
秦始皇在讨伐六国的过程中,掠来大量美女和珍宝古玩,咸阳城里的宫殿已显得拥挤,他便下令在咸阳附近修阿房宫。
把尽有的珍宝和宫女搬到阿旁宫。
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秦朝暴政,听说爱妾虞姬被擒,一时恼怒移恨于物,竟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如同美女般风华绝代的阿房宫就这样结束了它来去匆匆而又凝聚着无数血泪和情愁的生命。
美丽的故事并不都是喜剧,阿房宫就以它悲情的色彩沉淀了它的美丽。千年已逝的今天,我们依然能从它的遗址中感觉到它摄人心魄的壮观。“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这时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
《
阿房宫赋
》
对阿房宫会心的描写,其实杜牧见到的也只是阿房宫遗址的残垣断壁,可见阿房宫的气势何等宏伟!
复原 阿旁宫前殿
复原 阿旁宫前殿
复原 阿旁宫前殿
仿古
艺术表演
【
作者介绍
】
杜牧(
803-852
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太和二年(
828
年)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历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勋元外郎,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诗文兼擅,是晚唐著名作家。
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
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为
"
小杜
"
,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
"
小李杜
"
。
杜牧生活在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他从青年时代起就
关心国事,忧国忧民,希望恢复昔日唐帝国的繁荣和昌盛的局面。
他在文学上有比较进步的见解,认为文章应为事而作,不应无病呻吟。因此他的不少诗文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无耻。 杜牧创作中诗歌最著名,他与同时代的另一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
"
小李杜
"
,诗歌豪爽清丽,自成风格。七言绝句尤为后人传诵。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诗歌欣赏
:
1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
江 南 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
泊 秦 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
山 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几首诗歌的作者是晚唐
时期的诗人杜牧。从这几
首诗歌中我们约略可以知
道: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
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
于诗情画意之中。他的诗
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
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
现实主义传统精神。
简介“赋”:
“
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关于赋的特点,刘勰的
《
文心雕龙
·
诠赋
》
中说:“赋者,铺也;铺采 文,体物写志也。”“铺采 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美。
赋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第一段补充注释:
蜀山
兀
--
形容词用作动词,指高高的蜀山变秃了。
骊山
北
构而西折
----
“
骊山”,
名词作状语,从骊山。
“北”方位名词作状语
,向北。
未云何
龙--
名词做动词,出现龙。
下句中的“虹”用法同此。
复道
行空--
通过空中。
高低
冥
迷
--
“
冥
”
,昏暗。
“迷”,
分辨不清。
本段语言极富表现力:
“毕”、“一”、“兀”、
“出”
四个字揭示了秦始皇
统一中国以后的骄纵享乐,
饱含着几十万劳动者的无数
辛苦和血泪,寓情于叙,爱
憎强烈。
“覆压”
言其广,
“隔离”言其
高,
“构”、
“折”
、
“走”、“流”
,
又使巨大的建筑群动了起来。
以龙喻桥,以虹喻道,再配
上
“
卧波、行宫
”
,将静物写活。又故作疑问,构成对偶句,意境迷离。
“歌台
、
舞殿”互文
,又突出反映了受尽欺凌和侮辱的宫女们的痛苦心情。
这些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为下文揭露秦始皇骄奢淫逸的生活作了铺垫。
多少楼台烟雨中
第二段补充注释:
绿云
--形容女子的头发黑润而稠密。
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三十六年不得见之者”
的省略和
倒装。
“三十六年”是时间状语后置,省略的“之”
指代秦始皇。
燕赵之
收藏
--动词用作名词,收藏的金玉珠宝。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
“鼎”、“玉”、“金”、“珠”
为名词作状语,
“铛”、“石”、“块”、“砾”是
名词用作动词。
长安回望绣成堆
第三段补充注释:
秦爱
纷
奢--豪华。
参差
--长短不齐。
直栏横
槛
--栏杆。
独夫
--失尽人心的君主。
戍卒
叫
--
“戍卒”,
守卫边疆的士兵;
“叫”,
呐喊。
可怜
--可惜。
本段语言同样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以“嗟乎”开头,
转入议论。先说人心相同,应该互相体谅。一句设问是对秦始皇穷奢极欲、强取豪夺的有力谴责。接着,摆出秦始皇的罪证,以六个排比分句,运用比喻,紧紧扣住阿房宫,进行强烈的对照描写,
绘出了一幅幅秦始皇“劳民伤财”的触目惊心的图画
。最后三句将独夫的骄固与人民之怒形成鲜明对照,说明了秦灭亡的到来的必然性--
“戍卒叫,
函谷举,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这些短句相连,短促有力,生动的表现了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速,摧枯拉朽之势,火山爆发之烈。
“可怜焦土”又
与上文的壮丽描绘形成鲜明对照,再一次为下文的议论造势。
研读第四段,要求:
说说秦(包括六国在内)灭亡的
原因
到底是什么?作者写作的
目的
又是为了什么?
其原因是
“不爱其人”
。
其目的是
“鉴”
,
即:借古讽今,要唐帝国吸取秦亡的教训,向唐敬宗提出委婉的警告。
杜牧在
《
上知己文章启
》
中说:“宝历(唐敬宗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
《
阿房宫赋
》
。”
商女不知王国恨
,
至今犹唱后庭花
讨论:
《
阿房宫赋
》
、
《
过秦论
》《
六国论
》
相比较,
它们在立论上的共同特点和独创性表现在哪里?
共同特点是
: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
有为而发,规劝当政者要引以为鉴。
各篇的独创性是:
1、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先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
“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
的道理。
2、苏洵论六国之亡,第一次从
“
六国破灭
”
的内部因素
的角度来立论,对这些内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
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方面,而且处处显示了自己的
独到见解。
3、
《
阿房宫赋
》
,可以说是用赋的形式来写议论文,这
写法本身就具有独创性;其次,作者选择了一个具体、形象
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始皇骄奢淫逸的象
征,作为秦始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
这种立论的方式更具有特色。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
《
思考和练习
》
第二、
三、四、五题;
2、熟读全文,尽量背诵全文。
1.
表语气的虚词大致有以下几种用法:
a.
表陈述语气
b.
表疑问语气
(
包括反问
)c.
表感叹语气
d.
表祈使、劝勉、禁止等语气
e.
表判断语气
f.
表肯定或否定语气。对下列加点语气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⑴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⑵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 ⑶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 亭亭如盖矣。 ⑷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 ⑸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⑹呜呼,亦盛矣哉
! ⑺
欲安所归乎
?
⑻公子畏死邪
?
何泣也
? ⑼
甚矣,汝之不惠
! ⑽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⑾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 ⑿
呜呼
!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⒀
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⒁滋可痛已
! ⒂
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 ⒃
年几何矣
? ⒄
是善恶之分也已。 ⒅万钟于我何加焉
? ⒆
非死则徙尔。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的一组是
(1991
年全国高考试题第
12
题
)
: ①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④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⑤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o I ⑥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A
.①②⑤
B
.②④
C
.③④⑥
D
.①③⑤⑥
再 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