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三教融合,滥觞汉魏南北朝,发展于隋唐,成热于宋代,至明代达
到高峰。中国历史上,三教之间一直有争论,一直有融合。在争论中融合,在融合中争论。
本文采取三教融合的表述,而不采用“三教合一"的表述,是因为三教一直在融合中保持着
个性,三教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真正地“合一”。如果三教真正地“合一",就不可能各美
其美,而成了儒非儒,佛非佛,道非道。三教在斗争和融合中始终保持着个性和特质,在融
合中保持着张力,在不失各自特性的同时又能吸纳对方的长处,在各美其美的同时又能美美
与共,这才是三教融合的妙谛。
佛教和儒道教在各自发展传播的过程中,都努力汲取对方的精华,融合互生。这种融合
有三个维度:一是社会伦理方面的融合,二是学术观念上的融合,三是宗教实践上的融合。
佛教与儒教在社会伦理上的融合,表现为佛教吸纳儒教观念,消弥了“不孝”“不忠”的责
难,而主张佛门的忠孝;佛教与儒道教在学术理论上的融合,表现为三教都充分认识到心性
的作用,强调三教同源于一心、初心、善心;佛教与儒道教在宗教实践上的融合,表现为三
教都导人向善,主张普度众生、仁者爱人、仙道贵生。
在佛教与儒道的融合过程,三教同源的观念一直存在,这就在源头上为三教的融合找到
了理论基础。三教圣人都一致指出,三教的源头,就是心性的源头。明朝吏部尚书陆光祖向
王龙溪问三家之学时,龙溪回答他说,佛氏重“明心见性”,道家重“修心炼性”,儒家则
重“存心性”三教工夫皆用于“心”。 只是因为情境的差异,导致“心”发挥了三种不同
的功能。 蕅益智旭进一步指出,三教之“道”之所以相同,是由于三教之“心”相同:“自
心者,三教之源,三教皆从此心施设。苟无自心,三教俱无;苟昧自心,三教俱昧。” 而此
“心” 非他,乃是仁民爱物之心:“ 三教深浅,未暇辨也,而仁民爱物之心则同。”在具体
运用层面,儒家以此心来“保民”,佛家以此心来“度生”,道家以此心来“爱物”。
佛教和道教、儒教长期共存,互相影响,造就了中国文化的瑰美景现。这在观音形象的
演变、大足石刻的雕像中表现得尤为特出。观音菩萨既是佛教的菩萨,也是道教的神仙慈航
真人,又是儒家的孝顺女儿;大足石刻既有缤纷多彩的佛菩萨造像,也有佛教与儒家融合的
孝道的造像,有儒家的石经、道教的诸神,还有将三身佛、孔子、老子堂而皇之供列在一起
的佛龛,以艺术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三教融合的思潮。
(选自吴言生《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美美与共》,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采用“三教融合”的表述符合三教一直在融合中保持着各自个性的事实。
B. 三教同源的观念是三教能够融合的理论基础,这“源”就是心性的源头。
C. 三教在社会伦理、学术理论和宗教实践方面的主张是一致的,都导人向善。
D. 三教同有“仁民爱物之心”,只是在具体运用层面上表现为不同的侧重面。
2. 下列对原文论证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以三教合一若能成立就不可能各关其美的推断来证明“融合”一词表述的准确。
B. 第三段引用两位古人的言论是为了说明三教圣人都认为三教同源,工夫皆用于心。
C. 尾段运用例证法,以观音形象的演变和大足石刻雕像说明三教融合对中国文化的影
响。
D. 文章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中与道教、儒教的融合来说明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美美与共。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三教之间只有各美其美同时又能美美与共,才能避免彼此争论、斗争,走向融合。
B. 佛教早期曾给人留下“不忠”“不孝”的责难,吸纳儒教观念后这种状况得到改变。
C. 佛教吸纳儒教观点才被儒教文化圈接受,表明不同文化应彼此尊重,接受对方。
D. 三教融合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必将在今后的发展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答案】1. C 2. B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
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 C 项,
“三教在社会伦理、学术理论和宗教实践方面的主张是一致的,都导人向善”曲解文意,原
文是说“佛教与儒教在社会伦理上的融合,表现为佛教吸纳儒教观念,消弥了“不孝”“不
忠”的责难,而主张佛门的忠孝;佛教与儒道教在学术理论上的融合,表现为三教都充分认
识到心性的作用,强调三教同源于一心、初心、善心;佛教与儒道教在宗教实践上的融合,
表现为三教都导人向善,主张普度众生、仁者爱人、仙道贵生”。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
的
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
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
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 B 项,“以观音形象的演变和大足
石刻雕像说明三教融合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错误,曲解了文意,原文是为了论证 “佛教和
道教、儒教长期共存,互相影响,造就了中国文化的瑰美景现”。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 A 项,“只
有各美其美同时又能美美与共,才能避免彼此争论、斗争,走向融合”错误,曲解了文意,
原文是说“三教在斗争和融合中始终保持着个性和特质,在融合中保持着张力,在不失各自
特性的同时又能吸纳对方的长处,在各美其美的同时又能美美与共,这才是三教融合的妙谛
”;C 项,“表明不同文化应彼此尊重,接受对方”错误,属于无中生有;D 项,“必将在
今后的发展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错误,属于无中生有。故选 B。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苍蝇之死
赵新
那天中午村长在床上睡觉时,脸上落了一只苍蝇。村长本来就要进入梦乡了,差一点点
就要睡着了,可是那只苍蝇在他的脸上爬了一个来回,痒痒不是痒痒,疼痛不是疼痛,就觉
得心里麻麻的,耳目难受,所以村长还是睡不着了。
村长并没有睁眼。村长知道是苍蝇,把手一挥,脸上便没了动静。
村长再睡。正要睡沉睡实的时候,那只苍蝇又返了回来,又落到了他的下巴上左右来回
爬。
村长把手一挥,翻身再睡。又要睡沉睡实的时候,那只苍蝇又转了回来,落到了他的右
腮,然后就徐徐地向上爬,显然是不慌不忙悠闲自得的样子。
村长被激怒了。村长想,你也欺人太甚了!你也不看看我是谁?和我过不去吗?瞎了你的
狗眼!
村长怒火万丈地坐了起来,顺手抓起放在窗台上的苍蝇拍子,看见那只苍蝇探头探脑地
在床沿上落着,伸出胳膊打去。
苍蝇很贼,苍蝇飞了。苍蝇惊慌失措地在他的头顶转来转去,发出嗡嗡的声响,像一架
在低空盘旋的飞机。渐渐地那只苍蝇老实了,落在写字台上落在饭桌上落在沙发上,大概觉
得这几处都有风险都不平安,最后高高地稳稳地落在了墙壁上。落定了的苍蝇一片欢欣鼓舞,
伸了两条前腿兀自戏耍把玩,样子很像在给人作揖。
村长扔了烟蒂骂道:奶奶的,我岂能放过你!
村长抄起苍蝇拍子,悄悄地下床,悄悄地动,光着脚走到墙壁跟前,猛地往上一跃,怒
发冲冠地向那只苍蝇拍去。结果是由于用力太大太猛,苍绳拍子被拍断了,苍蝇却又飞了!
村长扔了手中的拍子又骂:破货!假货!假冒伪劣的玩意儿!关键时刻派不上用场!盛怒之
下村长朝那断成两截的苍蝇拍子跺了两脚。
村长媳妇儿是到邻居家里串门之后回来的。她回到屋里的时侯,村长正在沙发上悻悻地
坐着,眉眼间带了一股火气。媳妇儿问:你没有睡觉呀?哪天中午你都睡!村长说:我还睡
觉?睡屁!我气都气死了。媳妇儿说:奇怪,又没人来又没人去,谁气着你啦?谁敢让你生
气?村长伸手朝天花板上一指:你自己看!
媳妇儿看见了落在天花板上的那只苍蝇。
媳妇儿大声笑了。媳妇儿说:你生它的气?你七尺高的男子汉,堂堂一个大村长,和只
苍蝇一般见识,你好大的胆量,好大的出息!
村长说你是吃了灯草,说得轻巧。它老往我脸上落,赶又赶不走,打又打不死,真是可
恶至极!你别笑话我,你有本事你就打死它,我服你!
村长熄妇儿也不说话,伸手从饭桌上拿过酒瓶来。她把几滴酒倒在了沙发的木质扶手上
,又把酒瓶放了回去。
村长说:你别糟蹋酒呀,这是名酒,好几百块钱一瓶!这是咱村老大栓送的……
媳妇儿说:你别动,好好坐着!我知道这酒是老大栓送的,他不送他拿不到宅基地!
有风吹进屋子里,浓浓的酒香飘起来,丝丝缕缕,村长觉得这种味道又醇又厚,香彻肺
腑,不禁精神大振。
村长媳妇儿悄悄地说:你看,你看!村长拍抬起头,见那只苍蝇从天花板上飞了起来。
它飘飘悠悠,飘飘悠悠,它绕啊绕啊,旋啊旋啊,慢慢地低了低了,慢慢地来了来了,最后
竟不顾旁边坐着两个大活人,一头扎在沙发的扶手上,愉悦地手舞足地去吸那几滴琼浆玉液
。
咂咂咂,咂咂咂,它扇动着翅膀,忙乱着手脚,吸得真投入,真过瘾!
村长想,这个时候它的感觉一定是云里雾里,美不胜收,它一定认为自己成了神仙了!
村长想,反正它是忘乎所以,旁若无人了!
村长的媳妇儿拿起一本薄薄的书,只轻轻地一拍,那只苍蝇便四脚朝天,淹在那酒浆里
了!
村长拍手笑了。媳妇儿媳妇儿你真棒,你一下子就把苍蝇打死了!媳妇儿说:不是我真
棒,是我知道它的脾气!
村长说,你真逗,苍蝇还有脾气吗?媳妇儿说:有,它贪,它太贪!
村长说:你说它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吗?妇儿说:它应该知道!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的苍蝇既是小说的线索,又富有象征意义,对主题有暗示作用,还使小说在表达
上增添了一种戏谑的味道。
B. 小说通过对村长看苍绳吮吸酒水时的心理描写,将村长与苍蝇两个角色很好地“衔接”
起来,构思巧妙,意味深长。
C. 村长“贪”的形象刻画主要是借助村长与媳妇儿的对话来完成的,如在对话中媳妇儿说
出其收受贿赂为他人谋利的事。
D. 小说在写村长媳妇儿将酒滴在沙发扶手后苍蝇飞来的情景时,用了叠音和反复的手法,
形象地表现出苍蝇迅速扑向美食的状态。
5. 小说结尾“它应该知道”有怎样的含义?
6. 小说前面用了大量篇幅写苍蝇和村长的周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①应该知道的内容:贪心是有风险的。②知道有风险还去做说明控制不
了自己的贪欲,结局是必然的。
6. ①形象:将苍蝇和村长放在一起写,暗示村长与苍蝇在行为上是相似的。或通过村长打苍
蝇时的心里话表现出村长的身份和官架十足的形象②结构:渲染打苍蝇的难度,为下文写以
酒打败苍蝇的情节做铺垫。③主题:将苍蝇的机智灵活与后面的贪酒送死形成鲜明对比,有
助于表现反贪主题。
【解析】
【4 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就是
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就是作者主要要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艺术特色一般来
说,赏析它的结构,独特的修辞,这类题型都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答题时
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本题 D 项,“表现出苍蝇迅速扑
向美食的状态”理解有误,原文是说“它飘飘悠悠,飘飘悠悠,它绕啊绕啊,旋啊旋啊,慢
慢地低了低了,慢慢地来了来了”。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要鉴赏文中的重点句子,首先要认真把握句子在文
中的位置,然后结合对文本的把握,认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本题要求分析“小说结尾
“它应该知道”有怎样的含义?”,联系前文“村长说:你说它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吗?
”“妇儿说:它应该知道!”,潜台词是说“它应该知道”贪心是有风险的。但它控制不了
自己的贪欲,结局只能是自取灭亡。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可以从塑造人物、情节结构、表现
主旨和艺术效果几个方面来回答。“小说前面用了大量篇幅写苍蝇和村长的周旋”,从塑造
人物形象来看,暗示了村长与苍蝇的相似性。另外,通过村长打苍蝇时的心里话“你也欺人
太甚了!你也不看看我是谁?和我过不去吗?瞎了你的狗眼!”表现出村长的身份和他官架
十足的形象;从情节结构来看,小说前面用了大量篇幅渲染打苍蝇的难度,为下文写以酒打
败苍蝇的情节做铺垫。从表现主题来看,小说将苍蝇前面的机智灵活与后面的贪酒送死形成
鲜明对比,有助于表现反贪主题。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商辂,字弘载,淳安人。举乡试第一。正统十年,会试、殿试皆第一。终明之世,三试
第一者,辂一人而已。成化三年二月召至京,首陈勤学、纳谏等凡八事,帝嘉纳之。其言纳
谏也,请召复元年以后建言被斥者。明年,彗星见,给事中董曼等劾不职大臣,并及辂。辂
因求罢。帝怒,命廷鞫诸言者,欲加重谴。辂曰:“臣尝请优容言者,今论臣反责之,如公
论何?”帝悦,寻进兵部尚书。辂为人,宽厚有容,至临大事,毅然莫能夺。悼恭太子薨,
帝以继嗣为忧。纪妃生皇子,六岁矣,左右畏万贵妃,莫敢言。久之,乃闻于帝。帝大喜,
欲宣示外廷,遣中官至内阁谕意。辂请敕礼部拟上皇子名,于是廷臣相率称贺。越数日,帝
复御文华殿,皇子侍,召见辂及诸阁臣。辂顿首曰:“陛下践祚十年,储副未立,天下引领
望久矣。当即立为皇太子,安中外心。”帝颔之。中官汪直之督西厂也,数兴大狱。辂率同
官条直十ー罪,言:“陛下委听断于直,直又寄耳目于群小。自直用事,士大夫不安其职,
商贾不安于途,庶民不安于业,若不亟去,天下安危未可知也。”帝曰:“用ー内竖,何遽
危天下?”辂正色曰:“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
直辄易置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引义慷慨。万贵妃重辂名,出父像,属为赞,遺金帛甚厚。
辂力辞,使者告以妃意。辂曰:“非上命,不敢承也。” 贵妃不悦,辂终不顾。及谢政,
刘吉过之,见其子孙林立,叹曰: “吉与公同事历年,未尝见公笔下妄杀一人,宜天之报公
厚。”辂曰:“止不敢使朝廷妄杀一人耳。”居十年卒,年七十三。赠太傅, 谥文毅。
(选自《 明史・商辂传》,有删改)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
去/
B. 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
/
C. 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
去/
D. 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试,这里指乡试、会试、殿试。我们现在常说的“连中三元”即指三试均为第一。
B. 中官,古代掌天文历法的官员之ー,以春、夏、中、秋、冬官分称,这里指朝中官员。
C. 西厂,明朝由宦官把持的侦办百姓和官员言行的特务机关,成立时间晚于东厂。
D. 谢政,辞官退休。古代有到一定年龄退休的制度,常见称谓还有“致仕”“致事”等。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商辂才学很高。他曾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中第一,在整个明朝,能够在三试中均
考中第一的只有他一人。
B. 商辂宽厚大度。有人弹劾不称职大臣,涉及商辂,皇帝要追究弹劾者 责任,商辂对此
阻止,并请求皇帝宽容进言者。
C. 商辂不畏权贵。汪直掌管西厂,多次制造冤案,商辂率领同僚分条列出汪直罪状,在皇
帝不高兴的情况下仍慷慨激昂,直言劝谏。
D. 商辂廉洁自守。万贵妃赞赏商辂父子的为人,赏给他丰厚的金帛,商辂都极力拒绝,称
没有皇上的命令不能接受。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的
(1)臣尝请优容言者,今论臣反责之,如公论何?
(2)陛下践祚十年,储副未立,天下引领望久矣。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7. B 8. B 9. D
10. (1)我曾经请求宽容进言的人,现在议论到我反而责备他们,对公众舆论又怎么办呢?
(2)陛下登基十年,未立储君(太子),天下人伸着脖子盼望很久了。
(3)我实在担心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就让人带着宝玉回去,从小路回到赵国了。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
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
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朝臣无大小”,应理解“朝
廷大臣无论大小”,所以可以排除 D 项;“有罪皆请旨逮问”,应理解为“有罪都请下旨逮
捕讯问”,可以排除 A 和 C 项。故选 B。
【8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
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 项,“这里指朝中官员”错误,“
中官”,本为古官名,后来一般指皇城内的官,就是宦官。联系原文“帝大喜,欲宣示外廷
,遣中官至内阁谕意”(皇帝非常高兴,想向朝廷的人宣告,派遣中官到内阁说明自己的意
图),“中官”应该指的是“宦官”。故选 B。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
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
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 项,错在“万贵妃赞赏商辂父子
的为人”,原文是“万贵妃重辂名”,即万贵妃看重商辂的名望,并没有谈及万贵妃赞赏商
辂的儿子。故选 D。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
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
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优容”指宽容;“言者
”指进言的人;“论”指议论,“如……何”句式翻译成“对……怎么办”,句意;第二句
中,“践祚”指登基;“储副”指储君或太子;“引领”,指伸着脖子;“望”指盼望;句
意;第三句中,“诚”指实在,“负”指对不起,“间至”指从小路回到,“见……于”句
式翻译成“被”,句意。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
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
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商辂,字弘载,是淳安人。考取乡试第一名。正统十年,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到明
代结束,三次考试都得第一名的只有商辂一人罢了。成化三年二月被召至京城,首先陈述勤
奋学习、采纳谏议等一共八件事,皇帝赞许并采纳了。他所说的采纳谏议的事情中,有请求
召回复用元年以后因进言而被贬斥的人的内容。第二年,彗星出现,给事中董曼等人弹劾不
称职的大臣,一起涉及商辂。商辂于是请求辞职。皇帝很生气,命令在朝廷查问那些进言的
人,想给予严厉谴责。商辂说:“我曾经请求宽容进言的人,现在议论到我反而责备他们,
对公众舆论又怎么解释呢?”皇帝很高兴,不久商辂晋升为兵部尚书。商辂为人,宽厚大度
,到面临大事时,坚毅没有人能改变。悼恭太子去世,皇帝因继承人的事而忧虑。纪妃生有
皇子,六岁了,身边的人畏惧万贵妃,没有人敢进言。很久以后,才报告给皇帝。皇帝非常
高兴,想向朝廷的人宣告,派遣中官到内阁说明自己的意图。商辂请求皇帝诏令礼部拟定上
报皇子的名字,于是朝廷大臣相互祝贺。过了几日,皇帝又御临文华殿,皇子陪侍,召见商
辂及众内阁大臣。商辂叩首说:“陛下在位十年,未立太子,天下盼望已久了。应当立即立
为太子,安定朝廷内外的人心。”皇帝点头同意了。中官汪直监管西厂时,多次造成大案。
商辂率领同僚分条列出汪直的十一条罪状,说:“陛下把听讼断狱委托给汪直,汪直又把小
人当做耳目。自从汪直掌权,士大夫不能安心于他们的职守,商人不能安心于经商,老百姓
不能安心于生产,如不立即除去,天下安危就不可知了。” 皇帝生气地说:“任用一个太
监,怎么竟危及到天下?”商辂严肃地说:“朝廷大臣无论大小 ,有罪都请下旨逮捕讯问。
汪直擅自抄没三品以上京官。各位近侍在皇帝左右,汪直动辄更换。汪直不除去,天下怎能
没有危险?”依据大义,慷慨激昂。万贵妃看重商辂的名望,拿出父亲的画像,嘱托他写赞
语,赠送的金钱礼物非常丰厚。商辂竭力推辞,使者把贵妃的意思告诉他。商辂说:“不是
皇帝的命令,不敢接受。”贵妃不高兴了,商辂最终也不顾及。到辞去官职后,刘吉去探望
他,看见他子孙众多,感叹说:“我与您共事多年,不曾见您笔下胡乱杀一人,上天回报您
如此丰厚是应该的。”商辂说:“只是不敢让朝廷乱杀一人而已。”过了十年去世,时年七
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毅。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唐代: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注释】①刘长卿遭际坎坷,一生中两次遭贬。这首诗是他第二次贬往潘州南巴尉(今广东
省茂名市)经过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与两位友人话别时所写。②沧洲:滨海之地,古代常指
隐士居处。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明明是遭受贬谪,却说是“承优诏”,这是正话反说,抒发诗人胸中不平之气。
B. 诗人感慨自己徒然通晓世间万事而不受赏识,只能学那醉饮狂歌的古人浇愁遣愤。
C. 颔联写江月明朗,胡雁飞过,淮南叶落山多,渲染雄浑壮阔之景反衬内心忧郁之情。
D. 尾联写友人与自己都已老态龙钟,还殷勤叮嘱自己留意风波险恶,让自己惭愧感动。
12. “寄身且喜沧洲近”中的“喜”如何理解,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1. C 12. ①虽仕途艰辛但离隐居之地近,故值得庆幸,这是苦中硬寻出的一点
快乐。②与下句顾影悲白发形成反差,以暂且之喜反衬出内心的无可奈何。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
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
中,C 项,错在“渲染雄浑壮阔之景反衬内心忧郁之情”,颔联是借眼前水天空寂、江山寥
落之景,渲染清秋气氛,抒写宦海浮沉的深沉感慨,没有使用反衬的手法。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寄
身且喜沧洲近’中的‘喜’如何理解,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要抓
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结合注释“这首诗是他
第二次贬往潘州南巴尉(今广东省茂名市)经过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与两位友人话别时所
写”,作者虽仕途坎坷遭遇贬谪,但所幸离隐居之地“沧洲”(滨海之地,古代常指隐士居
处)近,觉得可以得遂闲适初志,故值得庆幸,这是苦中作乐;从这首诗的结构看,这里的
“喜”与下句顾影悲“白发”形成反差,这“喜”只能是暂且之喜,而白发缘愁长,却是“
无如”其“何”的严酷的现实,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无奈和伤感。
名篇名句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完故垒西边赤壁古战场景象之后的赞叹句是________
,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当年北伐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
,________。
(3)王安石在 《 子美画像》诗中说: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杜
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此相对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江山如画 (2). 一时多少豪杰 (3). 金戈铁马 (4). 气吞万里
如虎 (5).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6).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
,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
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画”“豪”“戈”“虎
”“见”“庐”。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科技发展速度 的当下,《道德经》和《孙子兵法》这两本来自 2000 多年前
的中国古代经典图书,( )。依据 goodreads 和亚马逊的海外读者评价数据,我们发现,
在有关中国题村的图书中,这两本书的关注度分别占据了第一和第二名。《道德经》这本诞
生于 2500 多年前的中国经典,在今天的西方世界可谓 , 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堪比
福音书。读者热议排在首位, 。《 孙子兵法》这部 2500 年前的中国军事经典,在
欧美社会 20 多年的流传过程中,变成了一部被广泛应用到企业管理、国际贸易、体育竞争、
心理情感等诸多领城的经典。通过海外的大量读者评价我们发现,不仅这两部中国经典在
2000 年里滋养了中华民族的心灵,而且在不断被翻译、传播的过程中 ,在 21 世纪
的今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当今,不断崛起的中国在摆脱各种文化偏见
甚至歧视等有形和无形力量的牵绊,这过程也是一种自我强大的历练。正如歌德所说,“流
水在碰到抵触的地方,才把它的活力解放”。
1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这两部中国经典滋养了 2000 多年中华民族的心灵
B. 这两部中国经典不仅在 2000 多年里滋养了中华民族的心灵
C. 不仅这两部中国经典对 2000 多年的中华民族滋养了心灵
D. 这两部中国经典不仅滋养了 2000 多年的中华民族的心灵
1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们得到了更多海外读者的关注及良好的评价。
B. 仍然光彩夺目,发挥着巨大 影响作用。
C. 得到了更多海外读者的关注及良好的评价。
D. 有更多的海外读者仍然给予了关注及良好的评价。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日新月异 洛阳纸贵 当之无愧 经久不息
B. 一日千里 洛阳纸贵 名副其实 历久弥新
C. 日新月异 炙手可热 名副其实 经久不息
D. 一日千里 炙手可热 当之无愧 历久弥新
【答案】14. B 15. C 16. B
【解析】
【14 题详解】
的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
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考查
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的语病是关联词语的语序不当,联系后面的分句“
而且在不断被翻译、传播的过程中……”两个分句的的主语应该是“这两部中国经典”,所
以“这两部中国经典”应放在关联词“不仅”之前,可以排除 A 和 C 项;D 项,“2000多年
的中华民族的心灵”搭配不当,可以排除。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
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
,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联系括号前面的分句“《道德经》和《孙子兵法》这两本
来自 2000 多年前的中国古代经典图书”,前面句子的主语是“《道德经》和《孙子兵法》
”,根据主语的一致性原则,可以排除 D;根据承前省略主语的原则可以排除 A;括号后的
句子讲的是“依据 goodreads 和亚马逊的海外读者评价数据,我们发现,在有关中国题村的
图书中,这两本书的关注度分别占据了第一和第二名”,即这两本书“得到了更多海外读者
的关注及良好的评价”,而不是“仍然光彩夺目,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可以排除 B。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
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
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
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日新月异:意思是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
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一日千里:意思是指马跑得很快,一
天能跑一千里。后比喻事物的进展快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快。此处语境强调的是“科技发展速
度”快,故此处应填“一日千里”;洛阳纸贵:比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此处语境强调的是作品风行一时,流传甚广,故此处应填
“洛阳纸贵”;当之无愧:指某人完全符合条件承当某事或者职位、荣誉。名副其实:名声
或名义和实际相符。此处语境强调的是名声和实际相符,故此处应填“名副其实”;经久不
息:多用在鼓掌或欢呼时,代表受到欢迎程度。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反而更加鲜活
,有活力,更显价值。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
值,比新的还要好。此处语境强调的是“而且在不断被翻译、传播的过程中”更显价值,故
此处应填“历久弥新”。故选 B。
17.2019 年 8 月至 9 月,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将在山西举办。为表达好客之情,展示山西
特色,请你为山西写一段宣传词,要求不少于 50 字,不多于 80 字。
【答案】“人说山西好风光……”太行铸就了山西不灭的精魂,晋中大院是诚信的风范,窑
洞炕火是亲切的嘘寒,秧歌舞动了生命的活泼顽强,热烈欢迎八方友人来山西共赴盛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要写好宣传词,首先要了解宣传对象的优势所在,同
时语言表达要简短有力,要富有表现力和音韵美,能吸引人。本题要求“为山西写一段宣传
词”,可以联系山西的文化特点加以宣传,最后要表达对友人的欢迎,还要注意字数要求。
18.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决心为父复仇,为什么要装作疯子?
【答案】①保护自己,避免受到迫害。②迷惑对方,寻找复仇时机。③借疯言疯语发泄对现
实的不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名著的情节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然后根据《哈姆莱特》中人物的特点和相关的情节来回答。因为对手克劳狄斯是国家的最
高统治者,强大而又阴险,哈姆莱特怕不小心泄漏了心事,反遭敌人的毒手,所以哈姆莱特
装作疯子来保护自我;哈姆莱特借装疯既可以躲过对方的耳目,也可借此试探、迷惑对方,
寻找复仇时机;哈姆莱特装疯可以发泄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写作
19.读下面 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20 急救车将一位病危老人送到某医院。主治医生发现病人心脏不好,心跳极慢,决定
先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然后施行下一步手术。但安装心脏起搏器和全身麻醉,必须家属在
两张同意书上签字,可是,此时却找不到家属。在病人病情不能耽搁的情况下,几位医生毅
然代家属签字,使手术得以施行,病人转危为安。事后,老人的三个子女向医生表示感谢,
并给报社投稿赞扬医生的医德。报社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引发社会热议。
如果你的身份是医生、老人的子女或读者中的一位,在报社报道这件事后,你会表达怎样的
感想?
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明确身份,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与责任携手同行
太阳怨云跑,云怨风吹,风怨太阳烤,结果,雨一直没下来,禾苗干死了。
试问若人与人之间如此相处、做事,可以吗?为什么要推卸责任而不是各司其职呢?让
“雨”下来吧,让大地得以润泽,让种子按时发芽,让禾苗茁壮成长,让我们收获累累硕果
!
责任是一种高贵的精神,更是一种高尚的品格。责任就是对自己的职责,毫无怨言地承
担,并认认真真地履行。责任无处不在,父母养儿育女,军人保家卫国,医生救死扶伤,
……在病人的病情不能耽搁的情况下,几位医生毅然代家属签字,使手术得以施行,病人转
危为安。让人由衷的点赞!人在社会中生存,就要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甚至对祖国承担
并履行自己的责任。
“择邻而居”是孟母历尽艰辛、教育子女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保家卫
国的责任和担当。责任是使命的召唤。能够承担责任、善于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是对每
一个人才的需求。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不是智商,而是责任感。是一种努力行动,使
事情得以圆满解决的责任意识。
生活中有一些自私自利人,他们只考虑自己的得失,遇事斤斤计较、睚眦必报;他们严
于律人、宽于待己,公务面前习惯了牢骚抱怨,不积极主动做事,懒惰懈怠、袖手旁观,只
会等靠、指责别人。
我们身边也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们用行
动诠释着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感召影响着周围的人。党的好干部廖俊波以勤政为民、忘我
工作诠释“芳兰生贵里,山河澄正气”的无私品质;消防战士杨科璋为救怀中的孩子,献出
年仅 27 岁的宝贵生命,书写“英雄归厚土,浩然天地秋”的拳拳大爱;科学家黄大年“作
别康河的水草,归来做祖国的栋梁”,工作中争分夺秒透支生命,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
测技术装备的研发,写就“一心中国梦,功德冠群英”的爱国精神。他们恪尽职守公而忘私
的精神品质无一不感动激励着我们。
当我们推脱责任怨天尤人时,想想这些感动中国大爱无私的人吧。没有付出不会收获饱
满的果实,勇于承担责任的人生,才会充实快乐。别把责任推给别人,学会以身作则;切莫
抱怨,让责任与我们携手同行!
让我们恪尽职守齐心协力,让“雨”落下,让禾苗成长,收获人生硕果吧!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
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如本次作文可
以结合“在病人病情不能耽搁的情况下,几位医生毅然代家属签字,使手术得以施行,病人
转危为安”,从医生的角度,立意:1、坚守职责,勇于担当 2、传播正能量,不计个人得
失 3、关照自身利益,但不可丢弃原则。如从家属角度,可以立意要感恩助人者。从读者的
角度,可以立意:1、赞美勇于担当的精神 2、关注施救者的合理权益。如考生大谈个人利
益不应受伤害或只写生命最大,则不符合本次的要求。
可用素材:
1、梁启超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的乐趣。
2、“生命和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车尔尼雪夫斯基
3、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一种深挚的热爱,唯此,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能动性:不推
卸,不攀比,默默奉献甘于付出。
4、在日常生活中,推卸责任是永远行不通的。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
成功!收获多大的生命价值!
5、林肯说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
我亦能负。”
6、驾起责任的风帆,是一个正直的人行于世间的原则。老师教书育人,三尺讲台育桃李;
厨师创造美味,一把铁勺千百炼;清洁工负责环卫,扬起笤帚天地新。每个人都能驾起责任
的风帆,这个世界会更美好。
7、怨天尤人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做好自己,尽职尽责,事情才能向好的方向发展并
最终获得圆满。
8、学会承担责任,必须能耐得住痛苦,经得住挫折,不抱怨、心情愿,乐观坚强,方得大
成。
行文结构:
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本文可用并列式
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与责任携手同行。其次,提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阐述。可列
举一些名人事例,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