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掌握“毕、构、杳、员、族”等文言词语,了解文中词类活用现象及文言句式,了解杜牧,背诵课文;了解“赋”的体裁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想像、比喻、夸张等手法,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学习重点
1
、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了解文中词类活用现象及文言句式。
2
、了解“赋”的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学法点拨
本文是一篇赋,建议同学们先诵读全文,力求背过,再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疏通文意,进而理解秦王朝灭亡的道理。
教学时数
——
三课时
作者简介
杜牧:
字牧之
,
号樊川
,
唐京兆万年人
,
由于性情刚强、直陈利弊
,
得罪当权
,
所以不为重用
,
使他有怀才不遇的感觉
,
于是浪迹于江湖
,
饮酒赋诗以自遣
,
他作诗技巧甚高
,
文字鲜明华丽
,
却又充满对人生的感慨
,
后世认为杜牧的诗豪迈气慨。世称
“
小杜
”
,在诗歌方面,
与李商隐齐名
,并称为
“
小李杜
”
。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
825
)。这时的唐王朝,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唐敬宗李堪年少即位,好游乐,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本文就是作者
23
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这篇赋体散文,借古讽今,通过描述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向唐朝同事者提出了警示,表达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民的情怀。
【
解题
】
古文方面,多为针砭时事的作品。在“赋”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
唐宋古文运动
”中自觉的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形成了区别于“汉赋”、“骈赋”和 “律赋”的独特文体“文赋” 。
《
阿房宫赋
》
:
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
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
。
关于“赋”
赋,是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始于战国赵荀子的
《
赋篇
》
,汉代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其特征是
“
铺采摛
(
chī
)
文,体物写志
”
。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它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常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本文为文赋。文赋的代表作还有欧阳修的
《
秋色赋
》
、苏轼的
《
赤壁赋
》
等。
赋的特点:
1
)用词:
辞藻华丽
。
2
)
修辞
:
渲染夸张
,多用比喻、排比、对偶等
3
)
讲究声韵的美
4
)
内容上
:
咏物说理
,通过山水、风物、鸟兽、等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结尾议论,
寄托讽喻
阿房宫复原图
阿房宫
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远未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
项羽
烧毁。
从此,
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骊山陵远眺
听录音,正音
缦
回
m
à
n
囷囷
焉
qūn
不
霁
j
ì
何虹
妃
嫔媵嫱
p
í
ny
ì
ngqi
á
ng
焚
椒
jiāo
兰
辘辘
l
ù
杳
yǎo
极
妍
y
á
n
剽掠
piāo
鼎
铛
chēng
逦迤
lǐyǐ
锱铢
zīzhū
架梁之
椽
chu
á
n
在
庾
之
粟
粒
yǔs
ù
横
槛
ji
à
n
呕哑
ōuyā
参差
cēncī
兀
w
ù
啄
zhu
ó
归纳大意
一、铺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二、铺叙宫内的豪华奢靡。
三、转发议论,指出秦亡的必然。
四、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唐统治者勿蹈覆辙。
叙
议
谏
第一段重点词语
(
1
)重点实词
六王
毕
:完了,结束。
北
构
而西折:动词,架木做屋,引申为建筑
不
霁
何虹:雨后天晴
气候:宫室的内部气氛
(
2
)特殊用法
直
走
咸阳:趋向 今多指行走
钩心斗角:指宫室建筑结构错综复杂精密。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有面向中心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今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几千万
落
:座。今多指下降,衰败。
四海
一
:“一” ,
数词作动词
,统一
骊山北
构而
西
折:“骊山”
名词作状语
,从骊山。“北”、“西”
名词作状语
,向北、 向西
廊
腰缦
回:“腰”、“缦”
名词作状语
,像人的腰部一样,像丝绸一样。
蜂
房水涡:
名词作状语
,像蜂房,像漩涡。
未
云
何
龙
,不霁何
虹:
“云”“龙”“虹”,
名词作动词
,出现云彩,出现龙,出现虹。
歌台
暖响:
“暖”
,
温暖的感觉
,
通感的用法; “响”,
动词作名词
,歌声 。
阿房宫赋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
蜀山兀
光秃
,
阿房出。
短句。简练。 开篇便气势不凡,先声夺人。
叙来历。
覆压
覆盖
三百余里,隔离
遮蔽
天日。
凌云
蔽
日,气势宏伟。广。
骊山北构
从骊山
向北
构筑
而西折
,
直走
趋向
咸阳
。
二川
渭水、樊川
溶溶,流入宫墙。
外在形势。依山傍水。巧夺天工。
全景。
“流入宫墙”一句,自然过渡,下写阿房宫的
本体构筑
。建筑特点。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
楼阁。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
廊檐。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
描写。外观。细致。
实写。
盘盘焉
盘旋
,
囷囷焉
曲折
,
蜂房水涡
像蜂房一样密集,像水涡一样回环
,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何其多也。
挥洒。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桥如龙。
复道行
通过
空,不霁何虹?
道似虹。
故作疑问,构成对句,意境迷离。
高低冥
昏暗
迷
分辨不清
,
不知西东
。
神奇瑰丽。想像。
虚写。虚实结合。
歌台暖响
歌
,
春光融融
暖
;
舞殿冷袖
舞
,
风雨凄凄
冷
。
互文。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借写歌舞的冷暖,描绘阿房宫里的怪现象。
夸张。衬托。见其宏大宽广。
此段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何其宏伟。
第一段翻译
【
铺叙建筑宏伟、豪华
】
六国覆灭,天下统一。四川山林中的树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宫殿得以建成。
【
第一层,建筑耗资巨大
】
(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几乎遮蔽了天日。从骊山的北面建起,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通到咸阳。
【
第二层,规模宏伟
】
渭水和樊川,浩浩荡荡地流进了宫墙。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长廊如带,迂回曲折,屋檐高挑,象鸟喙一样在半空飞啄。这些亭台楼阁啊,各自凭借不同的地势,参差环抱,回廊环绕象钩心,飞檐高耸象斗角。弯弯转转,曲折回环,象蜂房那样密集,如水涡那样套连,巍巍峨峨,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
那长桥卧在水面上(象蛟龙),(可是)没有一点云彩,怎么会有蛟龙飞腾?那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象彩虹),(可是)并非雨过天晴,怎么会有虹霓产生?高高低低的楼阁,幽冥迷离,使人辨不清南北西东。
【
第三层,宫内宏伟、豪华、奇丽、壮观
】
高台上传来歌声,使人感到暖意,如同春天一般温暖;大殿里舞袖飘拂,使人感到寒气,仿佛风雨交加那样凄冷。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座宫里,而气候冷暖却截然不同
【
第四层,宫中人物活动
】
第一段: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
1
)交代建宫背后的巨大耗资。
(
2
)写宫之宏伟规模。
(
3
)渲染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
(
4
)写宫中人物活动
第二段重点词语
辇
来于秦:辇,
名词作状语
,用辇车。
绿云扰扰
:
绿云
,
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浓密
,
扰扰
,
蓬松的样子。
杳不知其所
之
:到
一
肌一容:数词
幸:(被天子)宠幸。
妃嫔媵嫱
来自六国
,
王子皇孙
来自六国
,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俘虏而至。
朝歌夜弦
弹琴
,
为秦宫人
。
地位低微。
写六国之人被俘被辱。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
镜如明星。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
鬟似绿云。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
弃脂涨渭。
烟斜雾横,焚椒兰
烧香料
也。
如烟似雾。
奢华。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响
。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
息。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
久久伫立
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
极言时间之长,而竟不得见 。
写宫人生活。描写生动。
既表现出宫女命运的悲惨,也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奢华。
第二段翻译
【
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侈
】
(六国的)宫女妃嫔、诸侯王族的女儿孙女,辞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乘坐辇车来到秦国。(她们)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
【
第一层,供玩乐的宫人来源
】
(清晨)只见星光闪烁,(原来是她们)打开了梳妆的明镜;又见乌云纷纷扰扰,(原来是她们)一早在梳理发鬓;渭水泛起一层油腻,(是她们)泼下的脂粉水呀;轻烟缭绕,香雾弥漫,是她们焚烧的椒兰异香。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不知它驶向何方。
(宫女们)极力显示自己的妩媚娇妍,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态,都极为动人。(她们)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可怜)有的人三十六年始终未曾见过皇帝的身影。
【
第二层,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
第二段: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
1
)写供玩乐的宫人来源。
(
2
)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一部分: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三段重点词语
燕赵之
收藏
,韩魏之
经营
,齐楚之
精英
:收藏,经营,
动词作名词
,指收藏的金银珠宝,经营的金银珠宝。精英,
形容词用作名词
,精品。
鼎
铛
玉
石,
金
块
珠
砾:鼎、玉、金、珠,是
名词作状语
。铛、石、块、砾,是
名词作动词
。
纷奢:繁华奢侈。
直栏横槛:槛读着
ji
à
n,
栏杆。
函谷举:举,被攻占。
可怜:可惜。
燕赵之收藏
收藏的金玉珍宝
,
韩魏之经营
所营之宝
,
齐楚之精英
精品。珍贵的金玉
,几
世几年
久。积蓄不易
,
剽掠
掠夺
其人
民
,
倚叠如山
多
。
搜刮殆尽,民不堪命矣。
一旦不能有,输
运送,运输
来其间。鼎
动词。
视宝鼎如。把宝鼎看作
铛玉石
,
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连续不断。到处都是。
,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不惜而竟如斯。
上文写人之受辱,此段转而写物之被践踏。又是极写秦之奢靡之状。
嗟乎唉!
由上文铺叙转感叹。议论。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人同此心。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心同此理。
使负栋之
柱
,多于南亩之农
夫
?
奈何。
奈何
取之尽锱铢
尽取
,用之如泥沙
奢用
?
尽而奢若此,奈何。
瓦缝参差
参差不齐。写多
,多于周身之帛
缕
?
奈何奈何!
(奈何使)
钉头磷磷
多
,多于在庾之粟粒?
奈何!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
女
?
奈何!奈何!
直栏横槛栏杆,
直、横,写多
多于九土之城
外城
郭
内郭
?
奈何!
管弦呕哑
多
,
多于市人之言语
?
奈何!奈何!!奈何!!!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天怒人怨。
独夫
“独夫”二字,写尽怨望之情。
之心
,
日益骄固
。
怨望。怨恨。以其非但不改,反而变本加厉故也。
戍卒叫
一声喊
,函谷
举
被攻占,被占据
,楚人一炬
放一把火
,可怜焦土
可惜都化作一堆焦土
。
前文极力铺叙,写尽秦之奢华淫逸。也写尽六国人之悲惨。为后文议论设伏。
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其奢华,正以此见
(表现)
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所以一炬之后,回视向来瑰丽,夫复何有?以下因痛悼之,为人警戒,尤有关治体。
第三段翻译
【
指出秦灭亡的命运
】
燕国赵国收藏的奇珍,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保存的瑰宝,都是多少年、多少代,从人民手中掠夺来的,堆积如山。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都运送到阿房宫中。(从此)宝鼎(看作)铁锅,宝玉(看作)石头,黄金(当成)土块,珍珠(当作)砂砾,乱丢乱扔,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可惜。
【
第一层,揭示抢掠行径
】
唉!一个人所想的,也是千万人所想的。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老百姓也眷念着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呢?
【
第二层,斥责秦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
】
甚至使得(阿房宫)支承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要多;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织女还要多;参差不齐的瓦缝,比人们身上穿的丝缕还要多;直的栏杆,横的门槛,比九州的城廊还要多;琴声笛声,嘈杂一片,比闹市里的人声还要喧闹。(这)使天下人们口里虽不敢说,但心里却充满了愤怒。
【
痛斥始皇纵欲纷奢,以致众叛亲离
】
秦始皇这暴君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攻破函谷关;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
【
第三层,写秦皇无道,导致农民起义,宫毁人亡朝灭
】
第四段重点词语
鉴
:借鉴。
鉴:镜子。古人常以历史或别人的成败比喻为一面镜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引为警戒,故“鉴”又引申为警戒或教训。
殷鉴不远: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前车之鉴: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以后的教训。
第四段,
讽谏唐敬宗李湛勿重蹈秦皇覆辙
唉!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秦国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唉!如果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抚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了;(秦统一后)如果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亡他呢?
【
第一层,引历史教训,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
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
第二层,讽谏唐皇勿重演悲剧
】
自己研读第四段,要求:
说说秦(还有六国)灭亡的
原因
到底是什么?作者写作的
目的
又是为了什么?
其原因是
“不爱其人”
。
其目的是
“鉴”
,即:借古讽今,要唐帝国吸取秦亡的教训,向唐敬宗提出委婉的警告。
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元朝)祝尧曰:“至杜牧之
《
阿房宫赋
》
,古今脍炙
..”’
(
《
古赋辨体
》
)
( 清朝) 金圣叹曰:“穷其极丽,至矣尽矣! 却是一篇最清出的文字。文章至此,心枯血竭矣。逐字细读之!”(
《
金圣叹批才子古文
》
)
今人曰:“古来之赋,此为第一。”
思考:①作者写“阿房宫”,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②
《
阿房宫赋
》
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怎样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③从本文的结构中,能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吗?
1
、三个层次分别写了宫殿、美人、珍宝。
2
、前半部分是铺事,后半部分是写志。
3
、借阿房宫的兴灭,寄托对统治者的讽喻。
这篇文章的结构具有怎样的特点?
严谨、巧妙。
《
阿房宫赋
》“
铺事”的材料极为丰富,作者精心切分、钩连,由物及人,再由人及物,为“写志”奠基蓄势,堪称“巧妙”。
《
阿房宫赋
》
的语言之美是众口同声的。有人说,它的语言是有颜色、有声响的。你甚至可以听到百姓的叹息声、宫女的啜泣声、帝王的呵斥声、戍卒的呐喊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色彩斑斓的语言世界,去领略美、品味美吧!
下面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句子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赋”的特点,说说哪句话、哪段话最精彩? 为什么?
第一段语言极富表现力
:
“毕”“一”“兀”“出”四个字揭示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的骄纵享乐,饱含着几十万劳动者的无数辛苦和血泪,寓情于叙,爱憎强烈。“覆压”言其广,“隔离”言其高,“构”“折”“走”“流”,又使巨大的建筑群动了起来。
以龙喻桥,以虹喻道,再配上“卧波、行空”,将静物写活。又故作疑问,构成对句,意境迷离。“歌台、舞殿”互文,又突出反映了受尽欺凌和侮辱的宫女们的痛苦心情。
这些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为下文揭露秦始皇骄奢淫逸的生活作了铺垫。
第三段语言同样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以“嗟乎”开头,转入议论。先说人心相同,应该互相体谅。一句设问是对秦始皇穷奢极欲、强取豪夺的有力谴责。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宫女;钉头磷磷,多于在瘐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世人之言语。”好在哪儿?
摆出秦始皇的罪证,以六个排比分句,运用夸张,紧紧扣住阿房宫,进行强烈的对照描写,绘出了一幅幅秦始皇“劳民伤财”的触目惊心的图画。
最后三句将独夫之骄固与人民之怒形成鲜明对照,说明了秦灭亡的到来的必然性--“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些短句相连,短促有力,生动的表现了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速,摧枯拉朽之势,火山爆发之烈。“可怜焦土”又与上文的壮丽描绘形成鲜明对照,再一次为下文的议论造势。
讨论:
《
阿房宫赋
》
、
《
六国论
》
相比较,
它们在立论上的共同特点和独创性表现在哪里?
共同特点是
:
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
有感而发,规劝当政者要引以为鉴。
各篇的独创性是:
1、苏洵论六国之亡,第一次从“六国破灭”的内部因素
的角度来立论,对这些内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
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方面,而且处处显示了自己的
独到见解。
2
、
《
阿房宫赋
》
,可以说是用赋的形式来写议论文,这
写法本身就具有独创性;其次,作者选择了一个具体、形象
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始皇骄奢淫逸的象
征,作为秦始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
这种立论的方式更具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