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语文二单元学案
我若为王 聂绀弩
教学用时:二课时 设计者:刘顺田 审核人: 审批人:
揭示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
3、把握课文所论述的主旨。 4、理解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
二、能力目标
1、学会议论文的并列式结构的使用。 2、学会写富有针对性的批判文章。
三、德育目标
学习作者敢于直面现实,痛斥国民奴性,改进世界,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所论述的主旨。 2、学习本文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自己的参与,深入领悟、大胆创造。并完成巩固提升。
学习导航:教学方法
1、讲述法:在教学过程中,对杂文的文体、作者、并列式的论证结构、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等重点、难点问题通过重点分析、讲述,使学生在课堂上易于理解和接受。
2、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所表现的思想内涵。
3、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课堂思维、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4、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应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然后进行总结。
晨读检阅 :
绀弩 ( ) 亲眷( ) 呵斥( ) 谄媚( ) 悲戚( ) 畏葸( )
憎恶( ) 匍匐( )
词语专集:指摘: 谄媚: 悲戚: 畏葸: 匍匐: 顽劣:
一、导入新课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古代封建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我们刚才也看到了,大臣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官阶或性命,都极尽所能地阿谀奉承,哪怕是蔑着良心言过其实也在所不惜。对于大臣们的奉承拍马,皇上则露出一副满足、陶醉的神态。请同学们大胆设想,假如你是皇帝,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今天,我们学习聂绀弩先生的《我若为王》,看看作者大胆的假设中包含着什么样的思想和认识呢?
二、文体及作者简介
杂文,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它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短小精悍、活泼隽永,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杂文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的文章。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13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高一下语文二单元学案
中国自战国时代以来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就有这一类文章,到20世纪20~30年代,经鲁迅的倡导和垂范成为独立的文体。
聂绀弩(1903--1986),湖北京山人。现代作家,以杂文和散文见长。他是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的战斗杂文大家。他曾说过自己是学习乃至仿效鲁迅的杂文的一个。他的杂文在维护鲁迅开拓的杂文传统,继承和发扬鲁迅杂文的战斗风格上,作出重要贡献。他的杂文直面现实、针砭时弊,富于知识性、逻辑性,在当时的杂文领域较有影响。杂文集有《关于知识分子》、《历史的奥妙》、《蛇与塔》、《血书》、《二鸦杂文》、《寸磔(zhé)纸老虎》、《聂绀弩杂文选》、《聂绀弩杂文集》等。
三、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
1、你们认为标题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应该是什么?
2、本文在构思上是采用了一种“虚拟幻想式”的方法。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 ):
文章的第一部分提出问题,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分析问题,最后再解决问题。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一般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我们简单地概括为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因此,这是一篇比较典型的“三段式”议论文。
四、整体感悟,问:作者采用这种“虚拟幻想式”的方法,假想自已是王,你感觉是为了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呢?
1、阅读第1节,问:作者对“王”和“为王”持什么态度?
2、思考:请同学们进一步阅读2-5节,看一看,作者主要写了“我若为王”之后的哪些情景,这些情景的共性是什么?
五、研读探究
1、阅读第一部分。
作者对“王”持什么态度?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作者说:“我根本不想做王,也根本看不起王”,可是为什么又假设“我若为王”呢?作者的目的是什么呢?
2、阅读第二部分,明确论证结构。
(1)请三位学生分别朗读2~4段,教师作朗读指导。
(2)请一学生朗读第5段,教师作朗读指导。
13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高一下语文二单元学案
第二部分,作者设想“我若为王”后出现的情景,从妻子到儿子到女儿,再到自身,把“势”蓄得很足。但这仅仅是手段。作者真正的目的却是先把“我”推向虚幻的顶峰,然后一把拉下来,示其本相,加以批评,这就叫“欲擒故纵”或者叫“先扬后抑”。
第二部分采用什么样的论证结构?
妻子
儿子
女儿
“我”
3、阅读第三部分。
为什么人们要捧“我”和“我”的亲眷呢?
文中说:“我恍然大悟”,“我”悟到了什么?
4、全班齐声朗读第四部分。
“我是民国国民,民国国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使我深深地憎恶一切奴才和奴才相。”“民国国民的思想”指什么思想?
作者为什么说“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
“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的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这句话自相矛盾吗?为什么?
【教师提问】:“‘万岁,万岁,万万岁!’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为什么已经没王了,还要三呼“万岁”?“真的人们”指的是怎样的人?
六、课堂小结。
本文以“我若为王”假定又假定,列举了“我若为王”后,出现的一系列不正常的现象,并指出这些都是王权和奴才思想在作怪,并提出改进世界,斩杀奴才的主张。
文章结构清晰,假设性的提出问题,列举现象,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列举现象,采用并列式结构,句式整齐,增强了文章的结构美。
板书设计:
我 妻子( ) 奴 最
若 儿子( ) 才 大
为 女儿( ) 首 的
王 我( ) 领 王
七、合作研讨,开放探究。
文中所讲的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吗?
13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高一下语文二单元学案
聂绀弩写这篇文章,旨在批判国民奴性化,这和鲁迅很多文章批判国民劣根性如出一辙。大家应该还记得《故乡》中的闰土称“我”为“老爷”。因此,我们说聂绀弩的杂文在维护鲁迅开拓的杂文传统,继承和发扬鲁迅杂文的战斗风格上,作出重要的贡献。
●延伸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人而有格,并非怪事。世上的万物,无不有格。鉴定产品或接待外宾讲□格,处世交往或文艺创作讲□格,立身为人讲□格,查阅历讲□格,写诗讲□格,交易讲□格。人为万物之灵,________________人们把“侮辱人格”视为大不敬,把“降低人格”视为大不当,把“丧失人格”视为大不义,这更说明“人格”比各种各样的“格”都更为紧要。
有人说:做人难。这不是危言耸听。至少应该正直、诚实,这是起码的格。但这不够,还应该有助人为乐,勇于献身,为国争光,心怀天下的抱负和情操,即应有高格。人的本领不可强求一致,但为人求高格,则是每个人努力都可做到的。我们讲精神文明,“文明”同“精神”是不可分的。文明诚可贵,精神义更深。这人格以及国格等问题,也是精神文明的真髓,振奋民族精神的大端。而且应该说,在新的复杂情况和发展形势下,人格问题已显得突出,要求也更高了。我们每个人都应反躬自省:在高低贵贱多种人格中,你属于哪一格。
1.依次填入第一段方格处的词语是( )
A.风、规、资、品、诗、价 B.品、规、风、价、诗、资
C.规、品、资、风、诗、价 D.规、风、品、资、诗、价
2.第一段画线处应填入哪一项才能使上下文的语意连贯( )
A.人格非常重要 B.是要讲人格的
C.要讲怎样的人格呢? D.岂能无格?
3.对第一段内容及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人而有格,并非怪事”这句话紧扣题目,提出了本段的论点。
B.举出万物各种“格”是为了更好地衬托“人格”,这里运用了比喻论证。
C.提出论点后不直接进行论证,好处是使行文跌宕多姿、富有变化,且能引人入胜。
D.“大不敬”的“敬”,“大不当”的“当”,“大不义”的“义”等字眼用词准确、精当,恰当地表达了内容。
E.“人格比各种各样的‘格’都更为紧要”这句话既照应首句,又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4.对“有人说:做人难。这不是危言耸听”应该怎样理解( )
A.作人艰难在人事关系复杂,纷争频繁,应付艰难。
B.作人艰难在要讲究人格,因为人是万物之灵。
C.作人艰难在不仅要讲起码的人格,而且要有高格。
D.作人艰难在形势不断发展变化,人格也要跟着变化。
5.为什么在新的复杂情况和发展形势下,人格要求更高了( )
A.因为文明越发展,精神也应随之发展,人格要求就会越高。
B.因为人的本领不可强求一致,人格则可以要求高格。
C.因为文明诚可贵,精神义更深,人格是精神的体现。
D.因为新的复杂情况和发展形势要求人的自省:在高低贵贱多种人格中,自己属于哪一格。
八、课后反思:
13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高一下语文二单元学案
7.庄周买水
教学用时:2课时 设计者:龚子龙 审核人: 审批人:
学习重点: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学习难点:学习借古讽今的手法。学习方法: 四边策略
第一课时
揭示目标:1、把握全文结构。2、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
预习:根据课文,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他的作品,由于征订数量少,被出版社公公敬敬地退了回来。
(2)一时间,鱼的乐趣已经被庄周抛到九宵云外。
(3)庄周疑或的看着苍天,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4)庄周在濠粱上,领悟到鱼的乐趣。
作者介绍:刘征,1926年生,原名刘国正,北京人,汉族,中共党员。语言教育家、作家。原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参加和指导编写的中学语文教材逾百万册。新诗集有《刘征寓言诗》,诗词集有《古韵新声》和《画虎居诗词》,杂文集有《画虎居笑谈》等共20多种。
自学展示:
自读课文,以庄周为何买水、如何买水及买后感悟为提示,小组合作将本文的结构参照下图划分罗列并展示:
教师精导:
假如庄周买100吨水,钱都被谁赚去?为什么东海有水不直接卖?那吴主任为什么敢那么大胆的说出其中的利害关系?是谁给了他这样的胆?根据以上几个问题,小组讨论,归纳本文的寓意。
寓意:
巩固提升:
潮流不可阻挡。连梦想化为蝴蝶的庄周也变了。他的呕心之作《南华经》因征订数只有三本,被出版社恭恭敬敬退了回来。他一气之下弃文从商,在他小伫濠梁之上领悟到鱼的快乐之后,居然,想养鱼致富,挖起鱼塘来了。
1、 从文中看,“潮流不可阻挡”中的“潮流”指什么?“他的呕心之作《南华经》因征订数只有三本,被出版社恭恭敬敬退了回来”又暗示着什么?
2、 《南华经》所指为何?有人曾就《论语》中《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一文与《庄子》中的《秋水》一章中“濠梁鱼乐”一篇,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东鲁春风吾与点”,你能对出下联吗?
13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高一下语文二单元学案
第二课时
揭示目标:1、品味形象化说理。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自学展示:
自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小组讨论并展示:
1、作者说“无货”两字是后来加上去的,又写的是苍颉体,苍劲有力,有何用意?
2、文章结尾一段,写甘霖欲降和庄周敲桶而歌,对深化主题有什么作用?
教师精导:
1、这篇杂文写得富有情趣,本文如何使人物形象鲜明?
2、本文主人公庄周和历史上的庄周形象有何不同?与这一形象对比又有何作用?
巩固提升:
29岁那年,颜渊到鲁国皇家大学攻读儒学博士学位。博导是该大学的学术带头人孔丘。
孔丘的教学风格很严厉。他每天安排颜渊读大量的书,而且下指标,每月要拿出一篇论文。
颜渊是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向来惟师命是从。每天读书到深夜,每个月都能拿出一篇优秀的论文。孔丘很满意,对颜渊说他会很认真批阅,并激励颜渊要忘掉过去的成绩,每一天都应当从零开始。颜渊深然其言。
一天, 颜渊在阅览室浏览是,无意发现了自己一篇论文习作竟发表在一本世界学术权威杂志上,不过署名是孔丘。他翻了一下午,又发现了自己另外几篇论文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署名都是孔丘。 颜渊有点气闷,却又不敢质问孔丘。孔丘在学术界有着至高无上的威望,和他作对只能自毁前程。 颜渊陷入深深的郁闷中,原先的忧郁症更严重了。不到一年,“发尽白”。
这样郁郁过了三年,颜渊终于沉疴不起,倒在了书桌前,年仅32岁。 得此消息,孔丘大恸:“噫!天丧予!天丧予!”为表示纪念,孔丘从此封笔,不再进行学术研究。
1、 文中颜渊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 孔丘在文中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3、 文章揭示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典故补充:
庄周梦蝶 :典出《庄子•齐物论》。庄子梦见自己化成蝴蝶,翩翩而飞,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醒来之後,又觉得自己是庄周 。 到底是庄周做梦化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成庄周?在道家与道门中人看来,不论庄周也好,蝴蝶也好,其实不必进行人为的彼此区分,因为让思维处于物我一体的状态,彼此没有分别,大道也就在心中。濠梁观鱼 :《庄子•秋水篇》记载:一日,庄周惠施两人同游于濠上,见一群鲦鱼来回游动,悠然自得。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
13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高一下语文二单元学案
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课后反思:请简要谈谈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所得。
剃光头发微
设计人:夏菲 审核人:池芳 审批人: 课型:新授课
第一学时
教学过程:
一、目标揭示,学法指导
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发微、睥睨、丰姿、濯濯、差池”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清行文脉络,整体地把握文意。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所包含的深刻道理,学习作者善用类比,联类引申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1、3、4段与课文主旨的关系。
学法指导: 默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合作研讨,探究本文所包含的道理,体会其思想性;揣摩语句,品味本文语言的幽默与讽刺意味,体会杂文的文学性。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导
1.学生初读课文,给下列加横线的词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
发微: 睥睨( ): 丰姿:
濯濯( ): 差池( ):
2.、学生看资料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何满子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何满子,曲名。这是一首描写宫女哀怨感叹的诗。诗歌没有正面批判葬送宫女青春、生命力的皇帝,但从诗人对宫女的这种深刻同情中,人们不是会很自然地厌恶那深锁的宫门和作威作福的皇帝么?)
作者简介:何满子,1919年生,浙江富阳人。著有________、________等论著及随笔杂文等30余种,另有三卷本行世。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曾参编《唐宋词鉴赏辞典》等书。
3.弄清题意 :标题中的“发微”是什么意思?
4. 课文分析: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3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高一下语文二单元学案
(1)文章着重谈了哪两项内容? (2)第一段中作者由“剃光头”联想到哪些事情?
(3) 古代的“髡”刑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4)“既不是”后呼应的常常是“也不是”,为什么作者不用,却用了个“也肯定不会是”
(5)作者说理发师不给乡下佬剃平头,“倒是从美观这面着眼的”,有什么意味?
(6) 括号中为什么说这里面“大有文章”?作者为什么不把这“文章”揭示出来呢?
(7) 理发师本来就没有大权,作者为什么要说“幸亏他只有这么点儿小权”?
(8)“直到像剃光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学生展示,教师精导
教师精导:分析第一问题理清行文脉络,分析后面问题抓住以小见大的写法。本文以小见大,从平凡的生活现象谈起,谈到重大的社会问题,举重若轻;善用类比、联类引申的写法让人啧啧称奇;杂而不乱,漫而有序的结构、平易而又不乏幽默与讽刺的意味的语言以及那浓浓的文化气息更让人不忍释卷。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杂文佳作,也是一篇极好的写作范文。
四、边练边清、巩固提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模(mǘ) 模具 模子 装模作样 模棱两可
B.差(chā) 差池 差别 差可告慰 差强人意
C.弄(nòng) 弄权 里弄 弄假成真 弄巧成拙
D.解(jiě) 解决 押解 浑身解数 不求甚解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字的读音全相同的一组是
A.将jiānɡ 将军 将来 将领 将计就计
B.嚼jiáo 嚼舌 嚼碎 嚼子 咬文嚼字
C.强qiánɡ 强烈 强调 坚强 强词夺理
D.蔓màn 蔓菁 蔓延 瓜蔓 蔓生植物
3.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破绽 泾渭分明 收讫 得不尝失 B.贸然 各行其是 沾污 湮没无闻
C.驰骋 拾人牙惠 矫正 旁征博引 D.协议 事必躬亲 慑服 绝无仅有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观模 贸然行事 遴选 百感交积
13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高一下语文二单元学案
B.轶事 歃血为盟 演绎 无耻谰言
C.辨驳 寸草春辉 淳朴 勉为其难
D.琐屑 始作佣者 磋商 莫不关心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汉字使用了几千年,一直到现在,在本民族没有_____________为表音文字,传播到外民族中才成为表音文字。
②文化是传承的,但也是发展的,这是一个不断_____________与改变的过程,因此,研究文化现象,必须注意其时空背景,切忌在大时段上笼统言之。
③艾滋病在全球呈现蔓延的趋势,成为人类的公害,这已经是不容_____________的事实,因而防治艾滋病的行动,也已经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事情。
A.演化 延伸 质疑 B.演变 延伸 置疑
C.演变 延展 质疑 D.演化 延展 置疑
6.数词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
B.这批货有十三、四吨重,一条船怕是装不了。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
D.这次地震的震中在东经23°5′北纬20°5′。
7.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不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快不是改革开放的结果。
B.在这个座谈会上,五位少数民族学生代表都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
C.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字表明,春节以来,我国城市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和外出旅游方面的消费开支,已呈明显上升趋势。
D.这个问题你应该原原本本解释清楚,否则不可能不让人产生怀疑。
8.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连和东方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也大有席卷华夏之势。
B.共同犯罪,特别是重大经济犯罪,案犯之间盘根错节,每个案犯的存在都以其他案犯为条件。借用“拖泥带水”的说法,他们互为萝卜,又互为泥土。在这种情况下,“拖泥带水”就不可避免。
C.或者是他们饱汉不知饿汉饥,不知道民工等着这钱去治病救命,等着这钱给儿子交学费。
D.这次深圳市有关方面之所以安排曾在中国证券市场翻云覆雨的两位重量级人物出山,标准也就是这一条,“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
五:课后反思
第二学时
教学过程:
一、目标揭示,学法指导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旨。
13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高一下语文二单元学案
2.体会本文因小见大的写法,理解文章借“剃光头”这一平凡的生活现象所阐发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品味本文语言的幽默与讽刺意味,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语言幽默讽刺,富含深意的特点。
学法指导:采用品读法。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作品,既体会杂文的思想性,又赏析其文学性,逐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导
1.学生齐读最后两段。 2.提问:本文所谈的重大的社会问题是指什么?
3.合作研讨,突破难点
提问:如果只保留关于剃光头的读者来信和结尾处谈掌权这两部分文字,把其他内容全部删去,也能构成一篇文章,你觉得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思考。
教师要求学生举手示意,统计认可这种改法的人数,然后持相同观点的人组成一个方队,两个方队展开现场辩论,各自陈述理由。
甲方:我方认可这种改法。
乙方:我方不认可这种改法。
教师总结:
4.、品读鉴赏:杂文是用文字描绘的漫画,寓深意于讽刺与幽默之中。试体会下列句子的讽刺与幽默意味。
1.“乡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头,以及什么模样的人才配剃平头,这问题是够深奥的,我答不上来。
2.……但要我“小心求证”却求不到。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只能学到一半。
3.如果有权就想弄权,就想顺着自己的意思胡来,那么,至少要在“读者来信”栏里让他亮亮相,直到像剃光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这才叫做“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13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高一下语文二单元学案
学生自选几例仔细涵咏品味,体会语言中讽刺与幽默的意味。
三、学生展示,教师精导
教师精导 :一件细微的剃光头事件引发作者的感慨:要警觉改革开放中“有权就耍”的现象不能任其泛滥。文章起笔从古代一些关于头发惊心动魄的故事写起,联想到与头发关系最密切的理发工人,转录了《人民日报》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即“剃光头”事件。并对其原因进行考证、分析,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权”在作怪。文章结尾指出要对“权”进行监督。
四、边练边清、巩固提高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记得有一位诗人说过这样的话:诗人要做诗,就如植物要开花,因为它非开不可的缘故,(甲)如果你摘去吃了,即使中了毒,也是你自己的错。
这比喻很美,也仿佛很有道理的。但再一想,却也有错误。错的是诗人究竟不是一株草还是社会里的一个人,况且诗集是卖钱的,何尝可以摘。一卖钱,这就是商品,买主也有了说好说歹的权利。
即使真是花罢,倘不是开在深山幽谷,人迹不到之处,如果有毒,那是园丁之流就要想法的。花的事实,也并不如诗人空想。
现在可是换了一个说法了,连并非作者,也憎恶了批评家。他们里有的说道:你这么会说,那么,你倒来做一篇试试看! (乙)
这真要使批评家抱头鼠窜。因为批评家兼能创作的人,向来是很少的。
我想:作家和批评家的关系,颇有些像厨师和食客。厨师做出一味食品来,食客就要说话,或是好,或是歹。厨师如果觉得不公平,可以看看他是否神经病,是否厚舌苔,是否挟夙嫌,是否想赖账。或者他是否广东人,想吃蛇肉;是否四川人,还要辣椒。于是提出解说或抗议来;自然,一声不响也可以。但是,倘若他对着客人大叫道:“那么,你去做一碗来给我吃吃看!”那未免有些可笑了。
诚然,四五年前,用笔的人以为一做批评家,便可高踞文坛,所以速成和乱评的也不少。但要矫正这种风气,是须用批评的,只在批评家这名目上,涂上烂泥,并不是好办法。不过我们的读书界,是和平的多,一见笔战,便是什么“文坛的悲哀”呀,“文人相轻”呀,甚至于不问是非,统谓之“互骂”,指为“漆黑一团糟”。果然,现在是听不见说谁是批评家了。但文坛呢,依然如故,不过它不再露出来。(鲁迅《看书琐记》)
(1)第一自然段中的诗人所用的比喻,看似有理,实质是错误的。错误的要害是什么?
13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高一下语文二单元学案
(2)第六自然段中写厨师和食客的关系,要说明的是什么?
(3)末段“文坛的悲哀”“文人相轻”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4)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本文作者的观点。
(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A.“诗人要做诗,就如植物要开花”,其意是说写诗是自然产生的,对诗的好坏不必负责。
B.文中甲、乙两人的说法实质是一样的,只是乙的说法更为无理。
C.对有害的作品需要批评,如同园丁拔去有毒的花草。
D.文艺界的“谩骂”会冤屈许多好人,但糊糊涂涂的扑灭“谩骂”也会包庇一切坏人。
E.诗与花的本质区别是:诗是商品,可以出卖;花不是商品,可任意采摘。
补充:鉴赏要点
1.选材立意大中取小,因小见大:杂文一般是千字文,因此要求内容特别集中、精粹。这就决定了杂文选材要大中取小。所谓大中取小,不是把大问题压缩成小问题,而是要求作者高屋建瓴,从重大社会问题中选取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那一点。同时,杂文的立意要因小见大。这就是要求作者从平凡小事着笔,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透过一点,上升到一定的本质高度,收到传神的艺术效果。本文选材,就做到了大中取小。本文实际上讲的是掌权者应该如何用好手中的权的大问题,但作者重点谈的却是剃头者如何用好剃头刀的问题。这是大中取小。本文立意,又做到小中见大。谈剃光头问题,不是就事论事,最后水到渠成地说到掌权问题。试想,如果局限于剃光头问题,说一千道一万,至多也只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问题,与掌权问题相比就小得多了。
2.道古论今,纵横联系 :杂文的一大特点就是“杂”,表现在材料的运用上,发挥丰富的联想,从剃光头联想到古今中外,各种材料信手拈来,随意挥洒。请看,作者从剃光头联想到清代“留发不留头”,清末留学生回国后要装一根假辫子,联想到鲁迅的《头发的故事》,联想到旧社会理发工人被开除宗籍,联想到石达卉关于理发师的对联;进而又联想到古代一种刑法叫“髡”,联想到许多国家的罪犯也剃光头,等等。这些联想文字谈天说地、道古论今,看似闲笔,实质上是进一步丰富作品的内容,开掘作品的内涵,同时也为最后从剃光头联想到掌权做好铺垫。有了古今中外这些具有鲜明政治色彩的种种关于剃头的材料,再由剃光头说到掌权,就水到渠成、自然贴切了。如果没有这些材料,从剃光头直接说到掌权,作品的内容不免单薄,结构是直线式的,整篇杂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势必大打折扣。
3.精巧的构思:课文用绝大部分篇幅,铺陈古今中外关于理发的种种掌故,似乎真要做一篇《剃光头发微》了。文章到最后,才点明主题是嘲讽那些滥用职权者,卒章显志。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本文构思十分精巧。
13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高一下语文二单元学案
五、课后反思:
13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