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六校联合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沈阳市六校联合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ID:571102

大小:6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对中医药的认识,古人是十分明确的。早在西周时期就提出了“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乃医官也”;到汉代,班固撰著的目录学文献《汉书·艺文志》中,将医学作为“方技”,与“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并列为“一路”,反映了当时古人对医学的重视。但鸦片战争前后,中医药的命运发生了重大变化。1903年,清政府制定大学堂章程,中医中药被边缘化。1912年,北洋政府对医学教育只提西医,只字不提中医,发生了“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1929年,国民政府通过《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和《请明令废止旧医学校案》,列出“禁止登报介绍旧医”“检查新闻杂志,禁止非科学与医学宣传”,“禁止成立旧医学校”等条目,形成了震动全国的“废止中医案”。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中医药的认识有了第一次飞跃:一是鲜明突破了古人把中医药作为“六路”之一的“方技”思想,明确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中的“伟大宝库”“文化遗产”,“对全世界有贡献”;二是有力回击了近代以来产生并延续的“废医论”;三是彰显了历经苦难站起来的中华民族,在坚定的文化自信下对全世界做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形象。这次飞跃,促使中医药的医疗、科研、制药、高等教育和管理形成了体系,中医药事业向好向上健康发展起来。第二次飞跃是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从中医药与中国古代科学、中医药与中华文明的关系上,明确了中医药学的先进性,科学性,指出了中医药学在中华文明宝库中的重要作用。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应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贡献力量。这次飞跃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鲜明的时代意义。‎ ‎(摘编自苟天林《新中国、新时代对中医药认识的两次飞跃》)‎ 材料二:‎ 奚肇庆教授告诉记者,通过专家组的临床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早期以发热、乏力、咳嗽为主要症状,也有一些病人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如食欲差、大便溏稀等,主要还是湿邪为主,同时湿邪可以挟热,挟湿,可以挟疫毒,后期转变也会很快。中医在此次新冠肺炎的治疗中,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轻症患者辨证施治,可以很快改善症状,缩短病毒核酸检测转阴的时间;二是对中期、进展期乃至重病的患者,可以帮助往普通型转化,中期注重宣肺清热解毒,对病情“降级”起到了一定作用;三是对一些年龄偏大、本身抵抗力偏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疾病感染过程中加强了扶正祛邪的方法,稳定病情,避免往重症转化。驰援武汉的国家中医医疗队队长史锁芳主任医师介绍,中医药自古以来对外感热病疗效就非常好,就是平时的感冒、高热,只要辨证准确,往往一服药就可以退烧。很多人对中医不了解,觉得中医是“慢郎中”,其实只要用对了药,见效可以很快,疗效是肯定的。在武汉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很多患者吃了中药,效果非常好。‎ ‎(摘编自新华网‎2020年2月20日)‎ 材料三:‎ 中西医之争的过程和结局遵循文化交流发展的一般规律。‎ 某种文化因为其产生的地域不属于某特定区域,而被某特定区域人们拒绝接受,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其产生的地域性,而在于这种文化科学性不强、适用性不够,不能运用于该特定区域。也就是说,西医如果不能被中国人接受,症结在于中国人用西医防病、治病效果不佳。中西医竞争,主要取决于中西医各自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当前正在发展中的近现代西方医学,是在摒弃古代西方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全新的医学体系。尤其是随着近几个世纪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西方医学吸取了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营养,产生了一系列成体系的基础学科。在这些基础学科支撑下,西医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技术有了质的飞跃。较西医而言,中医还没有完成科学化和现代化。原因在于中国近代自然科学不发达,近代自然科学自国外传入的时间不长,中医界还没能使之很好地为中医所用。中医要科学化和现代化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医要成为世界医学,需要更快速地发展,需要在防病、治病等方面有更大的效用,要更多的发挥公共卫生功能,提供性价比更优的服务,进而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所使用。‎ 自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伴随世界整体化的脚步,区域性的文明成果向全球扩散,被更大区域的人们所接受,得到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文明一旦离开其产生地,被其他区域人群所认识、所接受、所应用,这种文明就不再仅属于最早的创造者和产生地,而变成了所有参与该种文明创造、分享的人们所共有的成果,从而隶属于更大区域乃至全世界。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如印度的佛教、中国的四大发明、西医、中医,等等。因此,今天中国人所称的西医,只是说明这种医学产生于西方,自西方传入中国,并不包含归西方人所有的意思。今天,西医既属于西方,也属于东方,是实至名归的世界医学。中医亦然。中医泰斗邓铁涛教授曾说过:“即使中医在中国消亡了,在国外还是会存在的。”中医历经时间的考验,长存不亡,同样取决于他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只是就目前应用的程度来看,中医世界化的程度还比不上西医而已。历史进化历程中的人们对中西医学持有价值判断的观念标签,如旧医、新医、洋医、科学医、非科学医、国医等,受制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对于历史流传下来的概念和名词,今天的人们应以发展的眼光、开放的心态来看待。今天的我们,对于中西医之争有着更为理性、科学的判断,并不是因为我们比前人聪明、智慧,而在于随着历史的发展、实践的验迹、中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及中西医在碰撞融合的结果日渐清晰地呈现出来。‎ ‎(据编自张玲、张勇《文化竞争视域下的中西医之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医药在几千年的中华古代文明史上一直受到重视,但从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其价值被全面否定。‎ B.中医被误认为是“慢郎中”,实际上中医药见效快,疗效好,一般的感冒、高烧,一服药就可以退烧。‎ C.材料二列举了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从实践的角度佐证了中医药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D.历史上有关中西医的称谓很多,但往往表明其发生地,不代表归谁所有,也与对它们的价值判断无关。‎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班固将中医药归为“方技”固然体现了他对中医药的重视,但对中医药价值的认识和发掘还不够透彻。‎ B.材料一引用典籍、陈述事实、列举重要论述,意在说明在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不同。‎ C.材料三中的“一般规律”是指西医已基本完成科学化和现代化,而中医由于历史原因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D.材料一列举了近代以来官方尊西贬中的一些做法,作者对此类做法持否定态度,材料三表达了相似态度。‎ ‎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中西医要打破宗派主义。中医学习点西医是好的。” (毛泽东)‎ B.“将来的医学定是集中医、西医、各民族医学于一炉的新医。”(钱学森)‎ C.药王孙思邈强调“为医者,当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以此为治养原则。‎ D.屠呦呦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三的论证结构。(5分)‎ ‎5.在中西医之争依旧存在的今天,中医方面需要做出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风吹端午 南风一吹,端午就近了。南风徐来,穿枝拂叶,高的艾草,低的菖蒲,还有屋后的粽叶,门前的小雏菊……层层浸染之后,空气也变得密密匝匝起来,氤氲开来,猛吸一口,那叫一个舒坦!‎ 故乡的端午,总和艾草连在一起。‎ 风把艾草味儿,从春弥漫到夏。艾草生命力旺盛,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一丛丛,一簇簇,郁郁葱葱地长成一片。掐一片艾叶,放在鼻尖,馥郁的芬芳,一下子钻进肺腑,人就会变得格外安静,仿佛连空气都一点点变了颜色,有一种清朗的明净。‎ 夏至来临,百毒之虫、湿气浊气开始横行。端阳佳节,艾蒲簪门,虎符系臂,这是家乡的传统习俗。艾草和菖蒲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兄弟,一个带有浓郁的香味,一个是青绿的宝剑,有它们驻守门楣,大鬼小鬼都会退避三舍。每临近端午,奶奶都会早早起床,趁太阳还没出来去割艾草。新鲜的艾草挂着露珠,散发出浓郁的清香。奶奶教我用绳子一捆一捆地绑好,挂在门的两边,每个房间的门上都挂,连厨房也不例外。‎ 端午近了,梅雨季节也随即到来,正是捂豆豉的季节。奶奶煮熟黄豆,准备做豆豉了。她把割回来的艾草,在木屉上铺开一层,再在上面铺一层厚厚的黄豆,之后再盖上一层艾草。煮熟了的黄豆像躺在舒服的温床上,开始抽出丝丝缕缕的霉菌,把艾草顶得高高的。失了水分的艾草散发出一种异香,一直渗透并融进豆子里去。奶奶笑眯眯地说:“艾草这东西,透气性好,霉东西时不会变得黏乎乎的。”奶奶用一物降一物的自然之法,集天地之灵气,把豆豉做得喷香喷香。‎ 有谚语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叶在门楣上收了水分,敛了绿气,一日日淡白。奶奶会把叶子摘下来,用一个干净袋子收好;把艾秆折成小段,用稻草捆成一小把一小把。每逢阴雨天,奶奶的风湿必发,腿就疼得走不动路。这时候,艾就派上了大用场。奶奶把艾叶塞进竹筒里,然后点燃,一缕细小的烟缓缓上升。奶奶将腿平搁在椅背上,拿艾烟在腿下熏。屋里弥漫着艾香,奶奶半闭着眼,说这艾一熏,骨头缝里的虫子就吓跑了。那艾火沿着穴位游走,穿透肌肤深入每一道经络,消融那些痛点与病灶里的血滞淤堵,唤醒全身的能量,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们以修行的耐性抵达,水滴石穿,才有修复完整的那一天。奶奶真是深谙其中之道,才能活得如此从容。‎ 高中时感染上了疥疮。买了硫磺皂洗,抹了疥疮膏,痒还是止不住,恨不得把身上这层皮扒了。我不得已请假回家。奶奶一见我消瘦得脱了形,皮肉溃烂,心疼得不行。她连忙去屋里取了艾草来,熬了一大锅水,等水煮成深褐色,倒在木盆里,让我泡在里面,还用艾水煮了几个鸡蛋,让我吃下蛋,喝下水。几天下来,那痒痒劲还真就神奇地消失了。‎ 如今,再没有人给我收艾叶了。每年的端午,我都会买一把回家,挂在门上。顺着艾草的清香,思绪就漫溯回旧日时光:晴空之下,软软的河滩上一片葱茏。奶奶麻利地割倒艾草,用野草打个绺子,捆好,我背着,她握着镰刀跟在我身后。我放慢了脚步,回头瞥见她步履蹒跚,满头的银发在风中飘舞,像极了枯萎的艾草。艾草黄了有再青的时候,而奶奶不能。千阳灿烂,我只能循着风的踪迹,追寻她为我们倾尽了一生的爱。‎ 端午到了,奶奶又要忙碌起来了。糯米要提前淘洗干净,然后泡上几个时辰。趁此间隙,奶奶赶快清洗粽叶,又宽又亮的叶子,青葱逼人。一直忙到糯米泡好沥干,她才直起腰,拽着筲箕边走边喊,快来包粽子哟!听到喊声,我们连忙搬来几把木椅,排在院子中间,此刻,风摇动一朵花撞到另一朵花。阳光轻挪它的脚,与我们撞了一个满怀,木椅长长的斜影和花影交织,浓淡相宜,错落有致。我们围坐在奶奶身边,看她用拇指与食指从一叠洗刷得干干净净的粽叶中抽出绿油油的一片,然后轻轻一旋一转,便卷成了喇叭状,抓些糯米放进去,再用手指压了压,收口,紧扎,一气呵成,一个漂亮的粽子就诞生了。奶奶的巧手,随着飘香的粽子,齐齐留在了小院光影静谧的午后。‎ 有一年,旱灾席卷了家乡,远远近近的田地荒得厉害,第二年村子里吃饭都成了问题。我们家因吃商品粮而得以勉强维持。那年端午前夕,奶奶要我和弟弟去粮库买五十斤糯米。日落时分,又差我去喊隔壁的阿姨们来包粽子。粽子包好了,奶奶给每人都送上二十个粽子。另外,奶奶还用两只木桶装了粽子,专门送给彭奶奶。彭奶奶八十多岁了,家里人口多,总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他们一家大小吃着我奶奶送的粽子,说不出有几多欢喜。‎ 几十年后,彭奶奶的几个孙子先后发迹。有一年,在出差的路上,我碰到了彭家的三华。他乡遇故人,我激动地拍了拍他的肩,说:“三华,还认识我吗?”三华把我的手从他肩上拿下,说:“拍我肩干什么,你不就是万家的老大吗?”说完,转身就走了……‎ 我愤愤不平,把这事告诉了奶奶,后悔当年给彭家送粽子。奶奶却笑了:“你帮助过的人现在过得很好,这就是让人高兴的事,善良何必求人回报!人哪,别把好的东西泄漏了,跟包粽子漏米似的……”‎ 奶奶的话,像阳光,也像风。‎ ‎(取材于万华伟的同名散文,有删节)‎ ‎6.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密密匝匝:指空气中弥漫着艾草、菖蒲、粽叶等各种植物的清香。‎ B.郁郁葱葱:指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的艾草到处都是,生命力旺盛。‎ C.水滴石穿:指奶奶每年端午坚持熏艾,最终治好了多年的风湿病。‎ D.一气呵成:指奶奶包粽子时的手法极为娴熟,粽子包得又快又好。‎ ‎7.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艾草形似宝剑,又有浓郁的香味,一直以来被人们视为祈福祛毒的佳物。‎ B.文中引用谚语,既提示了艾草的药效,也表明这样的认识其实由来已久。‎ C.如今“我”还会在端午时往门上挂艾草,其中包含着一种对奶奶的思念。‎ D.文中把奶奶的话比作“阳光”“风”,是说这些话能给人以温暖和抚慰。‎ ‎8.结合文意,分析作品中画线文句的表达效果。(5分)‎ ‎9.作品中奶奶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请依据作品内容概括并作简要分析。(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 赵将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攻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纡水上,大破之。‎ 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到新安。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0.对下列句中横线处词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愿将军孰计之 孰:仔细 ‎ B.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 从:通“纵”,合纵 C.北坑马服 坑:活埋 ‎ D.诸将微闻其计 微:略微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彼赵高 /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 B.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 C. 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 D.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赵将陈馀用白起、蒙恬功高而被害的前车之鉴劝说章邯投降项羽。‎ B. 章邯因国内奸臣当道、二世昏聩而投诉无门,加重了疑惧。‎ C. 项羽虽然数次大败章邯军队,但军中粮草不足,于是同意了章邯的请求。‎ D. 秦兵投降项羽后,因被诸侯联军慢待、也担心在国内家人的安危而心生悔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 ‎(2)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 ‎14.项羽为何决定将众多秦军官兵杀掉?(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对雪① ‎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 “瓢弃樽无绿”一句中“绿”运用借代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时的窘迫。‎ C. “炉存火似红”中的“似”字以虚写实,作者面对微弱的炉火想象出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 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16.《杜臆》中“乱云”一联,写雪景甚肖,而自愁肠出之,便觉凄然。请简要赏析这一联(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宫室建筑的走势形状和结构精巧工致的句子是“ , ”。‎ ‎(2)在《六国论》中,“ ”交代了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却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灭亡;“ ”则交代了六国向秦割地求和的结果。‎ ‎(3)《答司马谏议书》中写到,盘庚迁都的时候,官员和老百姓都抱怨,但盘庚没有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因为他“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在网络的百舸争流中,网红的草根气息非常浓郁,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的“高大上”,网红浑身上下充满着草根色彩,让大众一下子引为“知己”。(‎ ‎ ),可以说,“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如今的文化圈,特别是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电影、电视、文学、音乐、传统艺术等,这些领域需要综合性的文化沉淀,而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红更多地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多元化时代,有人看厌了喧嚣和浮华而备感失望,也有人因为数不清的自由选择而__________。‎ 网红可以说是“应时而生”,无数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解构了许多现实社会的边际与禁忌,重构了一个__________的世界,“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红,给他们创造更加开阔的空间,没有必要一味__________。对网红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应该__________和干预,而应该留给市场进行调节,并在大众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促进网红自身的进步与成熟”。‎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B.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其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欲望、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C.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其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欲望、臆想、娱乐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D.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其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娱乐、欲望、审丑、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此,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B.因为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所以网红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C.不过,因为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网红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D.不过,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如鱼得水充满生机吹毛求疵颐指气使 B.游刃有余充耳不闻求全责备颐指气使 C.如鱼得水充满生机求全责备横加指责 D.游刃有余充耳不闻吹毛求疵横加指责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①____________,阅则是人类的天性。阅更容易被记忆。科学的词忆法就是利用图形,这已被学界广泛应用。写作要形象,说话打手势,也是让受者更易形成影像。字符的缺点在于它是间接信息,在解码中可能添加受者的东西,这就是联想。但联想只是提取了受者脑中既有的信息,并未增加新东西,而原信息则可能走形。用图表达一匹马,传递的信息具有确定性;而用“马”字来表达,无论再加多少形容词,受者的脑中都②___________。其实,阅并非必然妨害想象力,因为读中的联想完全可以变成阅后的联想,只是思维方式变化了。从总体上说,阅时代将③_____________,因为许多想象是文字难以表达的。‎ ‎22.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概括所给材料的主要内容,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地处东南沿海河网纵横的平原地带。世界遗产申报范围包括14.3平方公里的遗产区和99.8平方公里的缓冲区。遗产构成要素包括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和同时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等。良渚古城遗址“入遗”,有助于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认识。‎ 这则材料围绕“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分别介绍了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等内容。‎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据报道,因非洲猪瘟疫情引发多国家暂停或限制进口猪肉及猪肉制品等因素的影响,去年广西柳州螺蛳粉出口一度受阻。在危困面前,柳州积极引导螺蛳粉企业进行产品革新,其中之一是用牛骨替代传统工艺中的猪骨熬制鲜汤,再加上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和销售创新,不仅一举扭转了出口颓势,还扩大了消费者群体。据悉,今年前4个月,当地螺蛳粉出口额是2019年全年的两倍多。‎ 材料二: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就是机。 ——‎ 读了以上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会,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贴合背景,切合身份;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3分) C (A.混淆说法,“被边缘化”不等于“全面否定”; B过于绝对,前提条件是“辨证准确”“用对了药”; D.与文意不符,历史上中西医的称谓是存在价值判断的。)‎ ‎2. (3分)C(解读错误,选项表述仅仅是客观事实,但不是规律。规律应是:科学性和有效性决定了文化交流的世界性。‎ ‎3.(3分)D(材料三的观点是“中西医之争的过程和结局遵循文化交流发展的一般规律”。D.通过实例证明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中医能够被世界认可,符合观点;A.强调的是中医要善于借鉴;B.谈中西医的融合;C.强调治病的根源问题。)‎ ‎4. (5分)‎ 总分结构。(2分)‎ ‎① 首段提出观点“中西医之争的过程和结局遵循文化交流发展的一般规律”;(1分)‎ ‎② 第二段从竞争过程的角度,(通过中西医发展的对比)论证中西医竞争主要取决于各自的科学性和有效性;(1分)‎ ‎③第三段从竞争结局的角度,(通过例证、引证等)论证中西医成果一旦拥有了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具有了世界性意义。(1分)‎ ‎5. (5 分)‎ ‎①加强中医研究,提升防病治病效果,进而提升中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②多发挥公共卫生功能,提供性价比更优的服务。‎ ‎③好理性、科学判断,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中西医之争,加强中西医的碰撞融。‎ ‎③ 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中医及其实际疗效。‎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 ‎6.(3分)C ‎ ‎7.(3分)A ‎8.(5分)‎ ‎①拟人修辞②渲染了家庭氛围的温馨和谐③烘托了奶奶带领一家人包粽子时的其乐融融。(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9.(5分)‎ ‎①勤劳能干:早起割艾草;端午节操劳不得闲;包粽子又快又好。‎ ‎②善良慈爱:疼爱孩子;荒年给邻居家送粽子,帮助彭奶奶一家。‎ ‎③从容智慧:深谙自然之法,熟悉艾草的妙用;施恩却不图回报。‎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 ‎10. (3分)D(暗中)‎ ‎11. (3分)D(那赵高一向阿谀奉承,时日已久,现在情势紧急,他也害怕被二世杀掉,所以就想用秦法杀您,借此搪塞罪责;派人替代您,借此逃脱他的灾祸。)‎ ‎12. (3分)A (原文“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不是“投降项羽”,是和项羽订立盟约,最终自立为王。)‎ ‎13. (10分)‎ ‎(1)(5分)订完了盟约,章邯见到了项羽,禁不住流下眼泪,向项羽述说了赵高的种种劣行。‎ ‎(盟: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涕:眼泪;为言赵高:向项羽述说赵高的种种劣行省略“之”,代指项羽;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 ‎(2)(5分)如果不能,诸侯军俘虏我们这类人退回关东,秦朝廷必定会把我们父母妻子和儿女全部杀掉。‎ ‎(吾属:我们这类人; 妻子:妻子和儿女;东:名词作动词,退回关东。答对一点给1分,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 ‎14.(2分)因为项羽担心秦将多且内心不服从,到关中后会带来危险。‎ ‎(“人多”1分,“其心不服”1分)‎ ‎15.(3分)D “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 ‎16.(5分)‎ ‎①描绘了一幅急雪回旋的薄暮景象。黄昏时分乱云低压,急急下落的雪花在风中回旋。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表达了诗人身处乱世内心的悲凉。‎ ‎(答对第一点给2分,答对第二点给1分,答对第三点给2分。)‎ ‎17. (6分)‎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2)不赂者以赂者丧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3)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18.(3分)B 原句有三处语病:第一处是主谓搭配不当,句子中心意思是说网红走红的原因,所以应改为“网红的走红”;第二处是句式不当,应该是被动句;第三处是语序不当,“审美”与“审丑”结构一致,意义相对,应放在一起,“欲望”与“臆想”意义更接近,应放在一起。‎ ‎19.D(3分) 从“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看,该文段涉及网红的成与败,前面说了“成”,空缺处该说“败”;由“成”到“败”,是转折关系;另外,网红之“败”,根源在于“成”的途径。‎ ‎20.C(3分)游刃有余:形容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遇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充满生机:充满了活力,蓬勃向上。 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吹毛求疵: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颐指气使:形容有权势者随意支使别人的傲慢神气。句中没有傲慢之意。 横加指责:不讲道理地批评或挖苦别人。符合语境。‎ ‎21. (6分)①读是后天习得的技能②难以再现授者想要表达的那匹马③极大地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每答对一点给2分)‎ ‎22.(5分)①申遗成功实践 ②古城遗址位置 ③遗址申报范围 ④遗产构成要素 ⑤申遗成功的意义 (每答对一点给1分)‎ ‎23. (60分)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