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一位诗人,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一位诗人,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他就是李白, 人中之龙,诗中之仙!
他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佳句,“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牙牙学语的孩童会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豪情满怀的青年会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更是他一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文章——
蜀 道 难
唐·李白
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
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称为
“初唐四杰”
。
盛唐
的代表人物就是两位著名诗人
李白和杜甫
。除此以外,盛唐还出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
边塞诗
作,以及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
山水田园诗
作。
中唐
的代表人物是
韩愈、白居易
,白居易的叙事诗
《
琵琶行
》
和
《
长恨歌
》
广为传诵。
晚唐
时被称为
“小李杜”
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关于唐诗: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
),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
。李白自青年时,漫游全国各地。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大志。天宝九年,
42
岁的他在友人贺知章的推荐下,被玄宗皇帝招到朝廷为官。诗人非常高兴,喜不自禁,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藳人。”以为这下可以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了。然而玄宗只希望他成为一个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再加上诗人一向傲岸不羁,被权贵排挤,为官一年多即被赶出长安。安史之乱发生,被牵累,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故。
作者简介
李白的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
。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
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
是继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驰骋想象,运用神话的离奇境界,把自己热烈的感情倾注到所描写的对象之中,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和不平。他鞭挞封建社会的丑恶淋漓尽致,杜甫曾说他:“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皮日休说他
:
“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
,
韩愈说:“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是的,李白诗歌中强烈的爱憎之情和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人们,激发着人们,是我国人民精神财富中的瑰宝。
关于蜀道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
450
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故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太白鸟道
古栈道遗址
栈道为无路可通之处,人工凿壁插以木枋,上铺木板而成的古代悬空通道。远望仿佛悬空小阁,故称栈阁。充分反映了古蜀道之险绝艰难与古人坚韧顽强的毅力。
天梯石栈相钩连
剑门关
,
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
72
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
解题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
)李白初入长安之作。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险峻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学习目标:
一、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意境。
二、
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
夸张的艺术特色
噫吁
(
)
鱼
凫
( )
石
栈
( ) 猿
猱
( )
巉
岩( ) 飞
湍
( )
喧
豗
( )
扪参
( )
膺
( )
峥嵘
( )
万
壑
( )
砯
崖( )
崔
嵬
( )
吮
血( )
咨
嗟( )
yīxū
fú
zhàn
náo
chán
huī
ménshēn
pīng
wéi
shǔn
zī
yīng
tuān
hè
zhēngróng
预习检查。
诵读,
整体把握
本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这首诗是按由古及今的思路,由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主旋律是那几句话?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主旋律是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三次: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三次出现,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不是,是一咏三叹:
一叹蜀道之
高
,
二叹蜀道之
险
,
三叹蜀中战祸之
烈
。
第一层
具体探究
噫吁嚱!
危
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
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西
当
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
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
钩
连
。上有六龙
回
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
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
泥何
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高
完全不知道
挡
沟通相连高
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
山路曲折盘旋
分析探讨
诗一开篇极言蜀道难有何作用?
点明主题,为全诗奠定雄放的基调。
写蜀道难,为什么要引用传说中的蚕从、鱼凫的开国和五丁开山?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引用远古蜀君开国是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五丁开山的传说是说明蜀道的来由
。
表达诗人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赞扬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勇敢精神。
哪些句子可以体现
蜀道“高”
这一特点?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一句来鉴赏一下
!
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用了“六龙回日”的神话故事,作者还用了上下对举的方式说明蜀道难行写出了山势之高,绵延接天万仞之深,极望回旋把蜀道的危和高写得令人心惊肉跳
②“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巧妙地化用“五丁开山”这个神话传说故事,写出了开蜀道的难写出了古代人与自然的斗争和改造自然的强烈的愿望,以及改造自然的困难这句话显得很有气势,写出古代劳动人民在劈山架路的过程中的悲壮的业绩而且这句话还运用了传说故事极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③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攀缘”
——按理说黄鹤飞得很高,连黄鹤都飞不过去,可见蜀道山势的高峻
;
猿猱一般攀缘技术比较好,这种山连猿猱都攀不过去,可见山势的险峻通过黄鹤和猿猱都飞不过去或者攀不过去来侧面的烘托出蜀道之高实际上是一种以虚衬实的写法
④“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 通过摹写神情、动作侧面: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小结:这一节作者采用了那些手法来表现“高”!
第一小节里有大胆的夸张,有丰富的想象,还引用了神话传说,虚实结合,意象十分的雄奇、壮阔,感情奔放,读来确实有摄人魂魄的效果
。
充分
地
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
。
第二层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
巉岩
不可攀。
但
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
从
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
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
凋
朱颜。连峰
去
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
喧豗,
砯
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
胡为
乎来哉?
高而险的山岩
只
跟随
使……凋谢
距离
为什么
拟声词
本节
是怎样来
体
现蜀道的险峻的?
①“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
②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
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小结:本节写作特色!
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
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
。
故沈德潜云“
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绝非虚言!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
夫当
关,万夫莫开。所守或
匪
亲,化为狼与豺。
朝
避猛虎,
夕
避长蛇。磨牙
吮血,杀人如麻。锦城
虽
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
长
咨嗟。
人
深深地
通“非”
虽然
互文见义
挡
本节写了蜀道的哪些情况!
①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表现了蜀道易守难攻,地势的险要
②所守或匪亲,……杀人如麻
!
蜀地凶险
这一段写蜀中剑阁的寓意何在?
从历史回到现实,从写景转而言志。说明四川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如果有野心的叛乱者与朝廷对抗,发动战争,朝廷的军队很难攻进蜀中平定叛乱者,因而就会造成“暴尸山野,流血遍地”的战乱局面。表明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既写猛兽,又影射政治凶煞,一语双关。
回顾学习本诗写作手法!
课堂小结
讨论: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神话传说
: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
: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
: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
——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
: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总 结
《
蜀道难
》
是乐府
《
相和歌辞
·
瑟调曲
》
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这样评论这首诗:“笔阵纵横,如虬飞蠖(
huò
)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
唐诗别裁
》)
——
章法灵活、气象宏伟
你怎么理解!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
复沓形式(又称反复)
,
主旨句凡三见
: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
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
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这样的章法可称
灵活巧妙
,也就是沈德潜说的
“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
同样是写蜀道,我们看
他人
怎么写的
:
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孤云两角,去天一握山水险阻,黄金子午蛇盘鸟栊,势与天通
。
(《三秦民谣》)
武功县的太白山很高,离天只有三百尺孤云、两角二山,离天只有手一拳那么近;山高水急的子午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蛇盘、鸟栊两座山,山势曲折险峻,高耸接天
。
同样是写蜀道,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首民谣和李白的事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相同
或
不同之处?
相同:夸张
不同:想象 神话传说 侧面描写 虚写映称
主旨探讨
李白为什么要极写蜀道难呢?
这首诗是为送别友人而作“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同样是送别,却没有一点送别的哀婉之情,而是极写蜀道难,目的是为了劝
友
人不要去
。
哪些句子体现了他的意图?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
李白才学出众,志向高洁。虽历尽波折,抑郁不得其志,但是他始终保有乐观的态度,不忘忧国、报国。他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请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谈谈你对李白、对人生的见解!
拓展探究
课 堂 练 习
黄鹤之飞
尚
不得过
尚
贤使能
赵王使使视廉颇
尚
能饭否
(一)
指出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
尚且
崇尚,尊重
还
危
乎高哉
危
如累卵
正襟
危
坐
上屋骑
危
高
危险
正,端正
屋脊
2
、危
1
、尚
连峰
去
天不盈尺
阳虎
去
齐走赵
除残
去
秽
(huì)
距,距离
离开
除掉,去掉
3
、去
1
、猿猱欲度
愁
攀援
2
、使人听此
凋
朱颜
3
、砯崖
转
石万壑雷
4
、侧身
西
望长咨嗟
为
……
发愁,意动用法
使
……
凋谢,使动用法
使
……
滚动,使动用法
向西,名作状
(二)
指出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
再见!
补充材料,请君选用!
诗人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①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
②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③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④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⑤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本文哪些地方体现了李白诗歌富有的雄奇瑰丽的风格、浪漫的色彩?试举例加以分析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不与秦塞通人烟
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五丁开山故事、作用)
一叹高而难行
蜀道来历
蜀道高峻
虚实结合
1、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
2、开辟蜀道的艰难
反衬夸张
细节描写
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日
万仞深渊,急浪回旋
虚实结合
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
反衬、夸张
青泥岭山路九曲,行旅艰难
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细节描写
二叹险而可畏
山水险恶
景物凄清
悲鸟号古木,
子规啼夜月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
环境气氛
,有力地
烘托
蜀道之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
夸饰
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三叹战祸之烈
剑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 化为狼与豺
杀人如麻
①送友人入蜀说
阴铿《蜀道难》云:”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认为《蜀道难》是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之作,采用乐府旧题,描绘蜀地道途艰险和环境险恶,希望友人不要久留蜀地。
②咏祖国山川的奇险和壮丽说
王启兴的《〈蜀道难〉新探质疑》认为《蜀道难》是借乐府旧题极写雄峻奇险的蜀中山川,咏叹蜀道难者,远不及歌颂锦城乐者更为热烈;而蜀道,在蜀人的眼中,又是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道路,李白作此诗就是对这条奇光异彩道路的描述。
③仕途坎坷说
郁贤皓在其《李白两入长安及有关交游考辨》中认为 当在天宝初间,时太白方在长安未久,尚未得志。开元十八年,李白初入长安见贺知章,写《蜀道难》寓功业难成之意。是李白首次入长安困顿蹭蹬失意之作,是作者经历一番大幻灭以后谱出的血泪交织的乐章。
④隐喻黑暗现实说
姜光斗、顾启的《〈蜀道难〉作年与主题思想质疑》一文,认为该诗的主题应是隐喻玄宗后期李林甫专权时政治黑暗、仕途艰险的社会现实。它正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前夜,通过极力描写蜀道的艰险,深刻地揭示出盛唐时代的社会矛盾,表达自己的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
⑤多重寓意说
袁宗一的《略论〈蜀道难〉之有无寄托》则认为《蜀道难》作于天宝三载春,李白"济苍生、安社稷"的仕宦之途失败后,借友人入蜀之机,描写入蜀途中的险阻,抒发理想幻灭的痛苦,怀才不遇的悲哀,备受屈辱的愤懑,以及当时社会阴暗面所引起的种种思想感情。
极力劝友人不要去那么这是不是全诗的所有意图呢?
李白二十六岁时只身出蜀,四十二岁才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并无实职唐玄宗沉迷于声色,任用奸臣李白气质傲岸,桀骜不驯,蔑视权贵,不久,得罪权贵,而被谗言毁谤,排挤出京
天宝初年, 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藩镇割据,怀觊觎之心者,非徒安史
请同学们结合背景以及诗歌的第三小节讨论一下,诗人有没有言外之意?
拓展探究
言外之意两种解读
第一种:融入身世之感,感叹人生之难,仕途之难,不如放浪形骸,回归精神家园
第二种:警告当时的统治者,谨防军阀割据,表现对时局的隐忧
。
[小结] 李白是在一番奇语倾吐一腔幽愤之情,一副狂态难掩一颗赤子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