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 道 难
唐
·
李白
1、诗歌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1
、强烈的抒情性:
最集中、精炼、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充满作者浓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
;
2
、和谐的音乐美
:节奏鲜明,音调铿锵,讲究押韵。
3
、语言凝练,形象,含蓄。
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
的代表人物是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被称为
“
初唐四杰
”
。初唐成就最高的是
陈子昂
。
盛唐
出现了以
高适、岑参、王昌龄
为代表的
边塞诗
,以及
王维和孟浩然
为代表的
山水田园诗
。盛唐成就最高的是两位著名诗人
李白和杜甫
。
中唐
的代表有
“元白诗派”
(
元稹、白居易
)和
“韩孟诗派”
(
韩愈、孟郊、贾岛、李贺
)。白居易的叙事诗
《
琵琶行
》
和
《
长恨歌
》
广为传诵。
晚唐
时被称为
“
小李杜
”的李商隐和杜牧
,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关于唐诗:
诗歌有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之分。
现实主义
真实反映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与疾苦,风格多沉郁顿挫
,如杜甫的
《
三吏
》
。
浪漫主义
善
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等主观情感,语言热情奔放,常运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想象瑰丽神奇,多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如李白的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
宋词分为
豪放和婉约
两大流派。
豪放派词气势豪放,意境雄浑阔大
。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婉约派词则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5.
按题材给诗歌
分类
,以了解
主旨
。
3.
了解诗人
经历、思想和艺术风格
。
2.
借助
意象
,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
。
1.
寻找有效切入点,关注所有
信息。
4.
了解诗人所处时代,以
知人论世
。
古代诗歌鉴赏题一般方略
李白
(701--762)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盛唐最杰出的诗人
,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素有
“
诗仙
”
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
功成身退
”
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五岁
诵六甲,
十岁
观百家”“
十五
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26
岁
后“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胸怀“济苍生安社稷”的凌云志,遍游大江南北;
42
岁
,因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供奉翰林,得唐玄宗宠幸,故有“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等传说,但不久即遭谗去职;
45
岁
再游大江南北,在洛阳与杜甫结为挚友; 晚年(安史之乱)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卒年
62
岁
。
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伟绚丽,语言清新自然
。
李白一方面受传统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影响
,
有治国安邦的远大志向
,”
大鹏一日同风起
,
扶摇直上九万里”
;
另一方面又有浓厚的道家思想
,
浮云富贵
,
粪土王侯。
李白简介
李白,诗风
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幻想丰富,形象鲜明
,与杜甫并称
“李杜”(“老李杜”)。
有
《
李太白集
》
,代表作有
《
蜀道难
》
、
《
将进酒
》
、
《
行路难
》
、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
《
静夜思
》
、
《
早发白帝城
》
等。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
450
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古栈道
噫吁
(
)
鱼
凫
( )
石
栈
( ) 猿
猱
( )
巉
岩( ) 飞
湍
( )
喧
豗
( )
扪参
(
)
膺
( )
砯
崖( )
万
壑
( )
峥嵘
( )
崔
嵬
( )
吮
血( )
咨
嗟( )
yīxū
fú
zhàn
náo
chán
tuān
huī
mén
shēn
yīng
pīng
hè
zhēngróng
wéi
shǔn
zī
字词正音
明背景,知常识
本诗大约作于唐天宝初年,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蜀道难”,古乐府旧题。
乐府诗
乐府原是汉武帝设立的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因兼及收集和创作民间诗歌和乐曲,后遂称这类诗歌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除要求配乐歌唱外,其形式与古体诗没有区别。后世将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称为乐府诗。
1
、本诗是如何围绕“难”展开的?三段
内容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自读思考
一叹其
高
二叹其
险
三叹其
乱
2
、我们知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绝非简单地重复,那么连续出现三次,
是何用意呢?
【
分析
】
诗的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
点出主题
,为全诗定下
基调
。
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形成了
以此为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
的格局。
B.
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意在说明蜀道是“畏
途”,不可轻易前往。此句有钩连前后两层内容
承上启下
的作用。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主旨句的每一次出
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
主旨句出现了三次:
A.
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
出的感叹,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
为下文
写太
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井历参
作铺垫
。
C.
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概括了上文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
跟开篇相照应
。以此
结束全诗,兴味无穷。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领起全文,
叹蜀道之高,
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第一部分)
不与秦塞通人烟
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五丁开山故事、作用)
一叹
高
而难行
蜀道来历
蜀道高峻
虚实结合
1
、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
2
、开辟蜀道的艰难
映衬夸张
细节描写
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日
万仞深渊,急浪回旋
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
侧面写高
正侧面写高
行人角度
青泥岭山路九曲,行旅艰难
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整体概括,面的描写
点的描写
二叹
险
而可畏
山水险恶
景物凄清
悲鸟号古木,看
雄雌绕林间。
子规啼夜月 听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
环境气氛
,有力地
烘托
蜀道之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夸饰
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渲染
惊险的气氛
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
险
峻
?
第二部分:叹自然环境险
看
听
借景抒情
环境烘托
运用夸张
风光奇险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来写蜀道的险而可畏
三叹蜀道
险
要
剑
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 化为狼与豺
杀人如麻
蜀道如此险峻,为何远道之人还要来这里?
(第三部分:叹社会环境险)
从地形险要,社会现实环境险恶的角度写出居留之难
慨叹: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易守难攻
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
剑阁铭
》........
位置重要
环境险恶
思考、诗人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艺术手法)
①
神话传说:
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
②侧面烘托:
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③细节描写,
通过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④
借景抒情:
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
使人闻声失色,
渲染
了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
抒发
了
旅愁,
有力地
烘托
了蜀道之难。
⑤
运用夸张: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1
、此诗即事成篇,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表达对友人的担忧和关心。
2
、表面写蜀道的艰难,实则写仕途坎坷,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
3
、写蜀道艰难,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诗歌主旨
想象离奇
运笔如神
夸张新颖
飘逸、雄奇
浪漫色彩
拓展
:
从对文章的诗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行文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是什么?显示了作者的什么风格?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也在你的脚下
……
蜀道再难!
课文再难背!
亲们也得背下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