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的心理策略、答题策略和提分策略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语文的心理策略、答题策略和提分策略

ID:571199

大小:138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亲爱的同学们:‎ 高考考查的不仅是考生的知识水平,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一个考生的失利可能失在知识的掌握上,也可能失在答卷的策略和技巧上,还可能失在心态上,这其中的任何环节都是成功的必要保证,不可忽视。 一、心态策略:良好的心态高考成功的一半      克服六种不良心态: 1、偏急心态。为了抢时间,刚拿到试题,没有审清题设条件,慌忙答题,这种心态称作偏急心态。正确的做法是:拿到试题,先浏览一下,做到心中有数。每做一题,不要急于动手,先看清题设条件,挖掘隐晦信息。根据条件,设计出先求什么,后求什么,再求什么,解题有顺序地进行。  2、犹豫心态。一接触到试题,好象有不少思路,但对每一种思路又感到模糊朦胧,不知如何是好,犹豫不定,迟迟不下笔,此谓犹豫心态。正确做法:仔细分析题目,选取自己感到比较适合的思路,进行解答操作。  3、烦躁心态。经过几次的尝试,仍不得其解,心情烦躁不安,再尝试,再失败,烦躁更甚。这种烦躁心态,堵塞了思路,失去了灵感,妨碍了能力及水平的发挥。正确做法:静下心,不急躁,将这个题目打上记号暂时放一下,继续做下面的题目。 4、固执心态。考试时,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又不愿意转换思考角度,苦思冥想,徒然浪费时间,此谓固执心态。正确的做法:遇到事情想得开,不要一条路走到黑,不要为了个芝麻丢掉个大西瓜。  5、懊丧心态。考试进行中,有的试题久攻不下,不得不放弃时,出现一种惋惜心理,形成懊丧心态。正确做法:来点“阿Q精神”,可以观察周围考生,认定“我难他们更难”、“我没有做出来的题目他们也可能做不出”。 6、冲动心态。在经过多次尝试后,忽然来了灵感,豁然开朗,心情异常兴奋,思维失控,产生冲动心态。正确做法:告诫自己必须冷静,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越是临近高考,心态的调节越重要,因此可以说,调节好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一半。概括为16个字: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 ‎ 二、提分策略:答对自己能够答对的题 ‎    不少考生一走出考场,就恍然大悟、追悔不已,“那道题是很简单的呀,为什么我就想岔了呢?”这就是典型的非知识因素造成失分。尽管失误难以完全避免,但只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减少失误还是可以做到的:⑴误以为是自己熟悉的题型,没有审清题干而出现的错误最常见,也最可惜。一些考生一拿到题目,自认为熟悉命题方式,因而忽略了题干的变化,按照平时训练的思路仓促下手,失误难免。考生在解题前,应首先圈出题干关键处,认真全面地分析题干的含义,与常见题型进行比较,明了答题要求与方向。⑵不会捕捉题中暗示信息。问答题的题干中,主观题的上下文语境中,往往含有一些暗示性语句,提示你该怎么作答,必须高度关注。(3)缺少解题技巧:解答选择题时,有些题要正面选择,有些题要反面排除,有些题要正反结合;现代文阅读三言两语,该简单分析的不分析;该分条陈述的不条等等。 三、答题策略                          答题总动员   ‎ ‎    审清每一道题的题文表述;标清每一题答题的关键所在;写清每一处关键的答案要点。‎ ‎(具体见后文分板块讨论)‎ 第一版块:语言知识与运用(30分)‎ 高分口诀: 审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审题文回应暗含要求 ‎1、字音字形辨析题:       字音题:【答题技巧】(1)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2)善用排除法。‎ ‎【答题知识】①正确把握形声字的读音,利用形声字声旁能表读音的功能识记一些难读字,如:屣xi、狰zhen ;记住形声字的声旁字与字的读音不一致的字,如:谄chǎn、陷xiàn、焰yán、旖yǐ 、嗔chēn。②注意区别形近字,如:“刺”与“剌”、“陡”与“徙”、“赢”与“羸”。③注意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多音多义的读音是考查的重点。多音常常是因为“多义”,所以因义定音是多音字正音的重要方法,如:“卡”做音译语素时读kǎ,卡车、卡宾枪,取和“不畅通”有关义项时,读qiǎ,关卡、发卡、卡壳。④注意口语与书面语的读音区别,如 “露”,书面语中读lù ,口语中常读lòu。⑤注意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区别,如:街谈巷xiàng 议、巷hàng 道。 ‎ ‎    字形题【答题技巧】基本方法为以“义”定“形”。‎ ‎(1)从形旁入手。如“弩”和“驽”,“肓”与“盲”。‎ ‎(2)从词义入成手,如“迫不及待”中的“及”是“等到”的意思,不是“急迫”的意思。‎ ‎(3)从词语的结构入手。如“文过饰非,幽愁暗恨”,并列式词语,“文”和“饰”,“幽”与”暗”互训。再如:穷形尽相、和颜悦色等。‎ ‎(4)从成语的出处入手。如:察言观色、墨守成规等。‎ ‎【答题知识】错:(1)因形近而错。如将“病入膏肓”写成“病入膏盲”,将“脍炙人口”写成“脍灸人口”,“不胫而走”写成“不径而走”等。(2)因音同或音近而错。如“一筹莫展”写成“一愁莫展”等。(3)受上一个字或下一个字的影响而错。如将“安排”写成“按排”,“灯泡”写成“灯炮”,“清晰”写成“清淅”。(4)因音近义通而错。如“弱不禁风”写成“弱不经风”,“墨守成规”写成“墨守陈规”。(5)因音同音近而错。如“籍贯”写成“藉贯”,“销赃”写成“消赃”等。 ‎ ‎2.词语运用题 ‎ ‎【答题技巧】(1)语素分析:“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比如“学历”与“学力”,都是偏正结构的词,其中“学”是意义相同的部分,可不予比辨析,而应对“历”和“力”进行比较。“历”是指经历,即在哪些等级学校学过,毕业还是肄业;“力”是指程度、能力、水平。(2)语境分析: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3)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 ‎【答题知识】掌握实词的意义(包括本义、比喻义、引申义)和用法。辨析近义词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词义 (1)从词义的轻重不同的角度辨析。比如:“希望”、“期望”、“渴望”三个同义词一个比一个程度重;“爱好”和“嗜好”   这组同义  词, “嗜好”是特别爱好(多指不良的),程度上比“爱好”重些;‎ ‎(2)从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的角度辨析。如“局面”和“场面”,“局面”是指一个时期内事物的状态,而“场面”是指具体的场面,“局面”比“场面”的范围大;“事情”与“事故”,“事情”的范围大,“事故”的范围小;‎ ‎(3)从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的角度辨析。如“保护”与“庇护”、“保护”是褒义的,而“庇护”是贬义的;;如“夸奖”和“夸耀”,“夸奖”一般是称赞别人,含褒义色彩,“夸耀”一般是炫耀自己,常含贬义。‎ ‎(4)从词语适用的对象不同的角度辨析。如“抚养”、“扶养”、“赡养”,“抚养”兼指保护、教养、供养,一般说来指长辈对子女和晚辈的保护和教养,“扶养”是指帮助,扶助养活,一般用于平辈之间,“赡养”,是指供给生活需要,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和生活上进行的帮助。‎ ‎(5)从词义的侧重点不同的角度辨析。如:“辨别”和“鉴别”,“辨别”侧重于把事物区分开,“鉴别”侧重于审定真的或坏的;如“深思、沉思、寻思”,都有“集中精力,仔细思考”的意思。但“沉思”重在思考的全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反复。‎ ‎(二).辨析用法 ‎(1)搭配对象不同。如“交流”和“交换”,前者多与表示比较“虚”的一些事物的名词搭配,如交流体会,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等,后者则往往与表示“实”的一些事物的名词搭配,如交换场地,交换物品等。‎ ‎(2)词性和语法功能也不同,如“诞辰”和“诞生”、“创见”和“创建”、“品位”和“品味”三组同义词,前者为名词,主要做主语、宾语,后者为动词,主要做谓语。‎ ‎(三)体悟语境 词语的运用与语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一个词语有其基本意义,但放到一定的语境中,又往往有语境义,即产生的特写意义和临时意义。‎ ‎3.成语辨析题 ‎ ‎【答题经验】(1)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2)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 ‎(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答题知识】搞清成语意思(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前提,考察语境是基本切入点。‎ 重点:(1)注意易望文生义的成语。(2)注意有两个意义的成语。(3)注意含有相同语素的成语是否混用。(4)注意成语潜在的褒贬色彩。(5)注意成语的固定陈述对象。(6)注意谦敬成语是否误用。(7)注意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8)考虑成语的语法特点(词性,搭配以及和前后语境是否重复或矛盾)。‎ 具体各类成语归类见考点五资料,特别强调:‎ A.谦敬成语:‎ 谦词类(蓬荜生辉,不情之请,不揣冒昧,敬谢不敏,抛砖引玉,忝列门墙,百无一能,狗尾续貂,绵薄之力,犬马之劳,美之献,班门弄斧,雕虫小技,门墙桃李,千虑一得)‎ 敬词类(鼎力相助,不耻下问,一言九鼎,汗马功劳)。‎ 还要注意部分成语在具体语境中也会产生谦敬意思。‎ B.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望其项背,同日而语,等量齐观,善罢甘休,无时无刻,等闲视之)‎ ‎(另外不亦乐乎,不可开交只能作补语)‎ C.注意成语的语法用法:如不明词性用错(整天不学无术;度过了一段蹉跎岁月)。‎ 成语意思与语境矛盾或重复(忍俊不禁地笑了;难言之隐地苦衷;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显得相形见绌;好像如芒在背;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目前得当务之急;接踵而至地窜进来;津津乐道地说;海内外闻名遐尔;责无旁贷的责任;使得我国人民生灵涂炭;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只能让人贻笑大方;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成绩下滑;把中国人民的抗议置若罔闻)‎ ‎4.病句辨析题 ‎ ‎【答题技巧】(1)注意题干的要求,看清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特别要注意若题干有“表意不明”要求,还应从句子有无歧义、矛盾上去考察。(2)做题思路: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联词位置是否正确→→并列短语或句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3)善用排除法 ‎【知识要点】六类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常见13类语病句子模型:‎ ‎⑴ 博会机构还对项目方案进行了评审、包装、征集。(并列成分要注意内部排序)   ‎ ‎⑵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并列结构作句子成分要分别和各项都能搭配)‎ ‎⑶该厂两次获省级大奖,三次被授优质产品称号。(多个句子共一个主语,该主语和各句要都能搭配)‎ ‎⑷ 能否做好救灾工作,关键是干部作风要好。(考虑正反两面是否照应)‎ ‎⑸该地区推广用棉籽饼菜籽饼喂猪。(误把宾语的长定语当宾语)‎ ‎⑹通过大家批评教育,使我明白了这个道览理。(有介词或连词要考虑使用是否得当或是否缺少主语)  ‎ ‎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消费者所欢迎。(有两种表述方式的要注意两种结构是否杂糅)     ⑻县里通知我们15日前去参加培训。(如有数量短语或介词结构就看是否产生歧义)  ‎ ‎⑼ 我们要采取措施防止交通事故不再发生。(禁止,避免,防止,忌等有否定味,不需再用否定词) ‎ ‎(10)难道我们不应该不向雷锋同志学习吗?(多重否定或否定加反问要看句意是否造成表意相反)‎ ‎(11)雷锋精神当然应赋予它新的内涵。(有代词的句子要注意指代是否明确或代词是否多余)      (12) 句子有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考虑是否语序不当。‎ ‎(13)有关联词就要注意位置和搭配是否得当。 5。 标点符号题 ‎【答题经验】标点的选择一定要把句意,句子结构和标点本身的用法结合起来,不能只看标点本身的用法。‎ ‎【知识归类】:①顿号、逗号、分号三者在表示并列关系的区别,在综合使用时根据语境注意升降格;在表示概数时,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和不需要停顿的并列词语间不能用顿号。‎ ‎②句号、问号、叹号都是句末点号,一定放在句末。注意选择问句前一个分句之后用逗号,有疑句代词或副词的不一定是疑问句。兼有疑问感叹语气的句子问号感叹号可以连用。‎ ‎③引号:要分清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若是独立引用,句末标点应打在内。若是非独立引用,句末标点应打在外。‎ ‎④括号,注意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的区别、位置及标点,如果括号里的话只是注释句子的一部分,则括号要紧贴在被解释的那一部分,解释性词语末不能有点号;如果括号里的话是注释全句的,括号应放在这句话的句末点号之后;朗读时,括号里的话不能读出来。‎ ‎⑤引号要注意引用的范围界限,注意单双引号的变化。‎ ‎⑥省略号表示省略时,用了省略号则不能用“等”、“等等”;省略号后一般不再用点号。‎ ‎⑦冒号,注意它提示和收归的范围及用途,它在结构层次上可以高于逗号分号,一句话中一般不能套用两个冒号。‎ ‎⑧破折号在表示解释说明时与括号的区别。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 ‎⑼省略号与破折号:注意它们与“等”“是、即”等同功能意义的词语重复。‎ ‎⑽书名号:书名、篇名、报刊名、图画名、歌曲名,节目名等应用书名号,但电视、报刊的栏目名不能用书名号。‎ ‎6。语言连贯题  【答题技巧】:‎ ‎(1)看清题干要求,明白答题方向;(2)寻找题中暗示,找准突破口(解题关键处)。‎ ‎【知识归类】:  ‎ ‎1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2 句式是否统一  ‎ ‎    3 语序是否是合理            4 照应是否周全 ‎ ‎5色调是否相融                6音节是否和谐 ‎    7过渡是否承启                8暗示是否回应。‎ 解答排序题的要领是:‎ ‎⑵准起始句和总结句,‎ ‎⑵发挥句中以下暗示性词语的作用:代词,关联词,重复出现的词和体现语段层次的其它词。‎ ‎⑶尤其注意句子之间的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 ‎7.语段压缩与扩展题 ‎ ‎(1)语段压缩题 ‎ 解题思路:⑴看清题干要求,确定压缩方向; ⑵ 辨明语段类型,确定主要信息:‎ 记叙性语段陈述对象、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意义或价值)是主要信息; ‎ ‎     说明性语段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说明的目的或事物自身价值为主要信息,‎ 议论性语段议论的话题,及作者的看法和看法的价值为主要信息 ‎ 特别提示:消息新闻的压缩抓住对象、时间,地点,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意义或价值)等记叙性要素,用一个主谓(宾)句式的句子表述。 ‎ ‎(2)语句扩展题 ‎ 情景式扩展: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 事理式扩展:围绕中心,分析论述,正反多角度分析论证此类题关键是要注意题目中的“以……重点”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以“……”为重点,有两种做法:‎ 其一,在其前加上复杂的定语;‎ 其二,在其后写一串话(最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丰富文采)具体解释“……”的内涵。‎ 一般情况下以第二种为好 ‎ 答题技巧:  ⑴看清题干要求,明确扩展要求 ‎⑵注意被扩展语句的照应和暗示性词语 ‎⑶原词句不能少 ‎ ‎8.句式仿写题 解题思路:  仿修辞,仿句式,仿内容。特别要题中照应和暗示性词语 答题技巧:   注意题干要求;回应题中照应和暗示性词语;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其中尤其要注意比喻的恰当性以及它与后面派生句子的搭配 ‎ 9.句式变换题 ‎ 答题技巧:⒈看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⒉不改变句意,可增删个别词语。   ‎ ‎          3.注意使用润滑剂(代词或关联词)使改后句子连贯。‎ ‎■主动句(“把”字句)与被动句可以相互变换;各类语气句(陈述句,双重否定句,反问句等)可以相互转换。‎ ‎■句子重组:偏正复句的偏句部分与正句部分的位置可以相互调换,调换时要往往要添加恰当的介词,转换关键的名词或动词的词性,并考虑主被动句的转换。‎ ‎■长句变短句要先提取出主干句,再将修饰成分变为一个个句子;最后进行整理(注意各句子的语序,注意使用代词和关联词让句子连贯)‎ ‎■短句变长要先确定某句为主干句,再将其它短句修饰语嵌入主干句。嵌入的位置可在句首(作句首状语),可在主干句的主语和宾语前(作定语),也可以在谓语前(作状语)。注意嵌入的句子的排序。‎ ‎★单句只有一套主谓中心。复句是指含有两套或两套以上互不包容的主谓中心。 10. 综合改错题和语言简明题(注意看清题干提示的答题方向)‎ 此类题其实就是修改病句,关键是要读清题意,注意潜在提示,然后按要求完成。主要参考前面语病部分的答题技巧。其中尤其要注意语言简明的问题(即语义不重复,不晦涩,能少则少的词语)和得体的问题 ‎11.语言得体:‎ ‎    ■根据交际的目的来决定:说什么内容 ‎■根据交际的对象来决定:用词得体(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正确使用谦敬词。‎ ‎■根据交际的场合来决定:公共与私交场合,庄重与随意等 ‎■根据交际的手段来决定:选用书面语体(视觉语言)或口头语体(听觉语体)‎ ‎  注意:㈠广播稿或口头通知中不能有括号,省略号,同音词,文言词等类似的词语 ‎        ㈡通知,请柬等应用文注意对象,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的齐全。‎ 谦辞 ⑴“家”字一族。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家母、家慈;家兄; ⑵“舍”字一族。如舍弟;舍妹;舍侄;舍亲。   ⑶“愚”字一族。如愚兄;愚见;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⑷“拙”字一族。如拙笔;拙著、拙作;拙见。  ⑸“鄙”字一族。如鄙人;鄙意;鄙见。‎ 敬辞⑴“令”字一族。如令尊;令堂;令郎;令爱、令嫒;令兄;令弟;⑵“惠”字一族。如惠存;惠临;;惠允;惠赠。‎ ‎  ⑶“垂”字一族。如垂爱;垂青;垂问、垂询;垂念。 ⑷“贵”字一族。如贵干;贵庚;贵姓;贵恙;贵子;贵国 ⑸“高”字一族。如高见,高就;高龄;高寿;高论。 ⑹“光”字一族。如光顾;光临。⑺“雅”字一族。如雅教;雅意;雅正。‎ ‎12.其它实用类语用题:‎ ‎(1)对联:注意既”对”(短语结构相同,字数相同,末字仄起平落)又”联”(内容相关)。    (2)公益广告:答题技巧:字数一般10—30字。要有修辞手法,有情感,有创意,更要符合题意。‎ ‎(3)图文转换: 内容上, 扣住话题, 通过比较,抓主干信息,去次要信息;‎ ‎                  形式上:  纵横对比, 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进行表述 第二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题30分)‎ ‎1.名句名篇默写题与文学常识题 知识范围:课标建议的40个背诵篇目(见附件1);文学常识以中国古代作家为主及40个背诵篇目名称、作家及朝代(见附件2)。默写时要注意:‎ ‎(1) “一字不差”。如默写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几个字,后面想起来了再默。‎ ‎(2)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 ‎(3)若是选默,就选择最有把握的几句来填,最好不要多默。 ‎ ‎2.诗歌鉴赏题 考纲陈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一步】  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  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第二步】  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 ‎●(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 ‎●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  (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 ‎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  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生机勃勃,‎ ‎   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 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修辞手法:比喻 对比 夸张 比拟)(高考常考)借代 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  对比   渲染  烘托  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⒍ 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  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  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 对比 夸张 比拟  借代 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⒋  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  对比   渲染  烘 托  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   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   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第五种类型: 语言炼字类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 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 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 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常式问: 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 ‎▲诗歌鉴赏选择题常见设误方法:(从北京上海试题来看,要做好考选择题的准备)‎ ‎1.语言语风类错误:或故意译错实词虚词;或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 ‎2.意境意象类错误:对诗歌的意象的含义判断错误;或对意境的概括错误。‎ ‎3.技巧手法类错误:对诗歌运用的写作技巧的类型或作用判断错误。‎ ‎4.思想情感类错误:拔高情感(对诗歌中描写的情感故意妄加引申,添上某种光圈);或转移情感。‎ ‎5.观点内容类错误:扩大范围(把一个作家的某一具体作品风格用其整体作品风格来代替)。‎ ‎(设置错误的方法有:扩大,错位,拔高,硬套,兼用等)‎ 文言文阅读(5题,21分)‎ 口 诀: 务求甚解 ,又不求甚解 预备知识一:  如何读懂选文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 预备知识二: 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  领(兼代);   权,行,假,署(代理); ‎ ‎ 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9)  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  知(典、主)   视事    用事   下车(伊始)  掾    丞   洗沐    乞骸骨     致仕 预备知识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 吾予);第二人称(尔而 女汝 乃若);第三人称(之 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谁     孰     何    曷     胡     焉     安    奚    恶 ‎(3)谦敬词语:请     谨     窃    忝     辱     敢     幸 ‎(4)修辞词句:更衣   山陵崩   社稷   中道崩殂 ‎ ‎(5)兼    词:诸     焉      盍       旃      叵             ‎ ‎ 如何答好每一道题 ‎3.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 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          C. 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 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  责:索求  B.夏人循环问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问:间或 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  质:质问   D.颜无子,不克葬     克:能够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05广东)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召晖拜为郎   拜:授官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    候: 等候 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   爱:吝惜    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  谓:对……说 ‎■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粜(卖米);  籴(买米);  穰(与农事有关);  禳(与祭示有关);  觐(拜见)。 ‎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05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私:偏爱               B.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第:暂且 C.此吾弄臣,君释之 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   D.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  用事:凭感情做事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 如: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被)重用、任用。 如:2追亡逐北,北:逃跑的人。‎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利用音形关系,通假推测。高考题:此除蝗虫谊(通“意”,意思)也。‎ ‎【相关知识】‎ ‎ 一词多义的产生:①词的本义。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②词的引申义。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③词的比喻义。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④词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⑤词的假借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4 .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 ‎1.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 ‎2.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 ‎⑴虚实意识:‎ 例:第一组:1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2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第二组:1 问其与饮食者,则尽富贵者        2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⑵结构意识:‎ ‎  例:第一组:1 所居屋第,不免霜露    2 所食唯蘇麦盐而已    3 少时衣食无所 (05高考)‎ 第二组:1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  2 朝野服焉  3尤且择师而问焉  4 咸私哂其矫饰焉 ‎       第三组:1 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宾  2  欲勿予,即患兵秦之来    3  幸先以我名告之 第四组:1 吾将以身死白之        2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05高考)‎ ‎       第五组:1  因谓其友曰           2  所谓因人成事也  ‎ ‎⑶句位意识:‎ ‎  例:第一组: 1其待君王乎?       2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3尔其戒之  (05高考)   ‎ 第二组: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唐临,长安人,周内史谨孙也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第三组:1顷之,拜受为少傅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第四组:1若素激义,能为我筹此      2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05高考)‎ ‎(4)呼应意识:‎ 例:第一组:1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2果为马所颠仆(04高考)                    第二组:1  视其沼,则浅混而污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3 此则国人之最也 第三组:1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   ‎ 第四组:1其所言不实                  2山峦为晴雪所洗 (05高考)‎ ‎(5)语气意识:‎ 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           2 其一人大叫             ‎ 第二组:1其李将军之谓也?   2能设而不能动也    3此马氏所以不对也 (05高考)‎ ‎      第三组:1  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       2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 ‎5.性格表现题(句式题,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对六个句子进行三点审查:一审是直接还是间接;二审对象,看是不是题干中说的人物;三审性质,看是不是题干所说的性质特点。最后用排除法选择。‎ 注意:如果要你分析概括评价文言文的观点态度,必须坚持:⑴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既要注意评价者观点态度的积极意义,又要注意评价者的时代局限性;(2)必须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有意贬低。(3)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看评价者对人民的态度;看评价者对统治者的态度;看作品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看作品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 古今异义几种情况:  ‎ ‎①词义的缩小。如“五谷”中的“谷”指“谷类”,今专指稻谷。‎ ‎②词义扩大。  如“涉江”中的“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 ‎③词义的转移。如“牺牲玉帛”中的“牺牲”指祭祀中的牛、羊等祭品,今义指献身。‎ ‎④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句中的“卑鄙”指地位低微鄙俗,今义指品质恶劣。‎ ‎⑤古今同形异义。如“请指示王”句中的“指示”,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指”(指出)和“示”(示意给人看)‎ ‎6.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⑴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       ⑵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     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 ‎⑷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           ⑸凭空添加,无中生有;     ⑹强加因果关系 ‎7.文言文断句与翻译题 ‎(1)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利用以下方法:‎ ‎   1. 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2.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 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 ‎3.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4.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 来断句。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5.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2)文言文翻译题:    方  法:  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赋分点:  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 ‎            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 备查知识1:常见文言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2)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4)名词活用做状语: A.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F.表频率,如“岁赋其二”。‎ ‎(2)形容词的活用:①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四美具,二难并”。②形容词活用做动词 :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怎么样。)(4)形容词使动用法: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使――明显);‎ ‎(3)动词的活用: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②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则其至又加少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备查知识2: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 ‎(1)用“者,也”表判断:  “……者,……也”、“……者也”、“……也”、“……者……”;‎ ‎(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 ‎(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 ‎(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 “见……于……”,“受……于……”表判断。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   ‎ ‎(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 ‎(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  ‎ ‎(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  兵挫地削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 )于宇下”。‎ ‎(3)省略介词:“将军战( )河北,臣战( )河南”。‎ 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四)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图”等。‎ ‎(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五)定语后置:‎ ‎(1)者: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3)——之——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 第三版块:现代文阅读与鉴赏(30分)‎ 第一部分(必做题):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15分)‎ ‎【一】:依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1)根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一类是以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的一般论述类文章(学术论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议论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涉及到经济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等,且内容多为介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论据,背景和意义。一类是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科技说明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多为介绍新科技新发现新认识,主体文字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 背景,构造,原理,特点,现状,发展,评价(优点缺陷)及其研究应用前景。(根据文体特征,可边阅读边猜测下文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2)注重整体阅读。逐段阅读,标出各段的中心句子,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最后在找到全文说明对象(议论对象)的基础上整合文意。‎ ‎【二】:选择题的解答 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 ‎(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 ‎       添:添加定语或状语。‎ ‎       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       换: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       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       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 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 ‎  ㈠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  ㈡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点关注:‎ ‎      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 ‎      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 ,所有;部分等);‎ ‎      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 特别,十分,稍微等);‎ ‎      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  有时,偶尔等)‎ ㈢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㈣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  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㈤正话反说:  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 ㈥顺序错乱:  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㈦颠倒因果: “因”与“果”错位;或 “条件”与“结果”错位。   ‎ ㈧强加因果:  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 ㈨无中生有:  即原文无此信息。  ‎ ㈩答非所问:  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 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 ‎   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 ‎   2)记住: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   3)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 ‎  4)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三】:简答题(07年新增题型)的解答 整体阅读,从整体上把握语料:‎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 阅读科技说明文:科技文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介绍它的构造、原理、发展、现状、评价等等,阅读时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等。       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一: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 技巧1:辩明文体,选准角度.  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物发展,或按事理逻辑来划分。‎ 技巧2:辨明重要文句。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        复出现的文句)‎ 技巧3:审辨标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顺序词,B关联词,C指代词,D范围词,   E类别词,F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技巧4:(1)从形式方面分析①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②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 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 重难点二: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是指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中心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1. 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 ‎                    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层分层意识: 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 ‎    同一关系取其一;  相属关系取其”属”;  相并关系取其”和”; 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 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 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 ‎(1) 采用摘句法: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 采用合并法:  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 采用提炼法: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                   容;‎ ‎2. 分析归纳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  1) 寻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  有的标题即是中心,有的开头点明中心,有的结尾揭示中心。  2) 合并各段内容, 概括中心意思:  寻找各段中心句, 合并各段主要内容来提炼概括。‎ ‎  3) 采用整体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 有的文章(段)没有主旨句,须将全文各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提炼。‎ ‎ 重难点三: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    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等。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分析的具体做法是:‎ ‎①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 ‎②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 第二部分(选做题):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高分口诀:读懂文章  审准题眼   规范作答 现代文(各类文本)阅读与答题基本知识 ‎(一)答题基本知识:‎ ‎1.阅读: 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 暗示答题区域; 暗示答题思路; 暗示答题方法; 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 ‎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        ◆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  ◆ 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 ‎“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 则:‎ ‎(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 ‎(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 ;(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      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      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  ‎ ‎      (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加横线的为高考常考手法)‎ 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 象征,类比,虚实结合  渲染烘托 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 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 第五类:描写手法:‎ 描  写  角  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 题型1: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 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  1文首句:‎ 应标题(开篇点题);  ⑵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  ⑶埋下伏笔 ‎          ⑷设置悬念;             ⑸为下文(中心)作辅垫;      ⑹总领下文;‎ ‎2文中句:⑴ 前后照应,⑵承上启下(过渡);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⑷为下文作辅垫 ‎  3文末句:⑴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⑵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题型2: 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 ‎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你眼前了。‎ ‎   ▲叙述性文体的线索: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情感的变化,‎ ‎                       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 ‎   ▲论述性文体的结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总分式。‎ ‎   ▲说明性文体的顺序: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 题型3: 分析手法及作用(见前四大类13小类).这里主要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作用:‎ ‎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  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题型4: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 ‎    解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 第一类:文学类文本的阅读:‎ ‎ (一)散文的阅读:‎ ‎ 1.明确概念      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2.文体特征 :  形散而神不散(形散: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神不散:主题、意  境集中)‎ ‎3.阅读要领 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特点,语言优美洗练,有诗情画意般的意境。阅读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理清脉络、层次,正确理解散文的思想内容。抓住脉络线索,就是抓住散文小段、小层的抒情性话语,把这些话语组织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分析这些语句,大致就可分析出主题思想了。‎ ‎2、领会和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一般说来散文作品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分析起来比较难,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分析思考:一是用了哪些写景抒情方法,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还是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二是分析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弄清散的“形”和不散的“神”,通过联想把握“形”与“神”的结合点。三是分析散文的立意、寓意或象征意,散文的深层含义都是通过“物”表现出来的,必须看清作者赋予了“物”什么特点,什么品质或者什么思想。‎ ‎3、领会和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散文的语言一般比较优美,许多句子含义比较丰富,把比较典型的词语、句子放入到具体的段落中去思考,体会语言的妙处。‎ ‎4、体会散文的意境,领会散文的主旨。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一定要进行联想和拓展,一般的散文,总是描绘、创造一个美好的意境,通过“物”与“人”来表现这个意境,换句话说,就是散文表现的精神或品质特点。分三类:托物言志类,记叙抒怀类,议论明理类。文意=形式(结构和手法)+内容(材料)+主旨(志向,情怀和哲理) ‎ ‎(二)小说的阅读 ‎ 1.明确概念 :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文体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3.阅读要领:‎ ‎(1)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 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 ‎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 ‎   动作描写: 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 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   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  (2)理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 ‎  (3)分析小说典型环境描写 ‎ 小说的典型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环境描写具有以下作用:‎ 作用一: 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作用二: 暗示及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作用三: 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 作用四: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作用五: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 (3)把握、透析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分析小说的主题时:  1从小说的人物、情节入手,进行认真的考察; 2联系小说典型环境描写;  3结合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 ‎  (4)了解小说的叙事手法 ‎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第二类: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 (一) 新闻类文章的阅读: 包括新闻,通讯(特写,报告文学)‎ ‎ 1.明确概念 :‎ 新闻属于纪实类作品。它是借助各种传媒对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信息所作出的及时,客观,准确,简洁的报道,它是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采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和受众性的特点。内容一般包括6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有三类: 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作者的主观评价。‎ ‎2.文体分类 ‎1.消息(狭义新闻):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其特点是真,短,快。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结构上一般为”倒金字塔”式。‎ ‎    标题: 消息的眼睛。传达消息最主要的实践事实等关注点。常有引题(背景烘托),正题(主要事实)和副题(补充)‎ ‎    导语: 消息的第一句(段),用简洁鲜明的文字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    主体: 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进行全面具体的阐述,展开事实。‎ ‎    背景: 烘托补充,或交代起因,或强调新闻的价值,或强调事件的重要。‎ ‎    结语: 紧扣主题抒情议论,起到表现或深化主题的作用。‎ ‎2. 通讯:‎ 消息和通讯都属于新闻体裁,都具有新闻性,强调所报道的人和事,要有新闻价值,必须真实,不能艺术虚构。‎ 它们的区别在于:(1)报道详略不同:  消息概括,一般只注重报道事实本身;通讯具体, 往往从不同的角度侧面进行全面挖掘。 (2)写作手法不同:  消息注重讲清事实本身,语言平实,文学性弱; 通讯的常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文学性强。(3)结构方式不同: 消息一般为”倒金字塔”式;通讯则可以为纵式,横式等其它文学性结构样式。 (4)时效性不同: 消息时效性强,时效性相对较弱时效性时效性。‎ ‎ 通讯按内容分,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 ‎(二) 传记类文章的阅读:‎ ‎ 1.明确概念 :‎ 传记和新闻一样都属于纪实类作品。它是遵循真实性的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从立传人物来看,可分为自传和他传。‎ ‎2.文体特征 传记属于应用文体,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特点: 真实是传记的最大特征,不允许虚构; 传记又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记录,除了真实记录外,还必须具有感人的力量。语言朴实,人物刻画多用用白描。‎ ‎3.阅读要领:阅读传记要注意以下几点:‎ ‎   1.了解传记的有关知识,体会传记与小说和散文等文体的区别;‎ ‎   2. 抓住文中叙事和描写中展示出的人物个性,把握主任公复杂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品质;‎ ‎   3..对时间性较强的传记,可列表整理文章思路;‎ ‎   4.评传中要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和直接评价。‎ ‎ ‎ 第四版块:作 文(60分)‎ 高分口诀:  审准题  有亮点  卷面美 一.高考作文的基本类型:‎ ‎      (1)命题作文    (2)话题作文     (3)题意作文     (4)材料作文 二.高考作文的写作要领:‎ ‎      第一:  审题与立意---------口诀: 抱着话题打滚 ‎      第二:  定体与构篇---------口诀: 选择最擅长的文体 ‎      第三:  突破与升格---------口诀: 要有若干亮点 ‎●第一步  审题,确定写作的重点与范围。‎ ‎(一)  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作文一般由“引入性材料+阐释性话语+话题核心词+写作要求”构成。“材料”主要用来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的走向起导向和提示作用;“提示语”主要是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要求”则是写作时注意的事项,写作时不可轻视。话题作文审题包括:审材料,审提示,审话题,审要求。最关键的是审话题,包括审准话题的写作范围与写作重点。‎ ‎⑴单个词语型话题:其话题本身是一个字或词语。名词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如:“脸”本义“人脸部”,引申义“表情,情感”(妈妈的脸指妈妈的关爱),比喻义“面貌”(城市的脸)。形容词与动词话题,写作时根据立意,补出主语或宾语后,按后面的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的方法确定写作范围与重点。‎ ‎⑵偏正短语型话题:正部是写作的重点,偏部限定写作范围。如:生存的智慧,“智慧”是写作的重点,“生存”限定写作范围,即“智慧”只能是“生存”方面的“智慧”。‎ ‎⑶动宾短语型话题:动词是写作的重点,宾语是论述的对象范围。如:战胜诱惑,“战胜”是写作的重点(为什么要战胜,怎么样战胜),“诱惑”限定战胜的对象只能是“诱惑”而不是别的。‎ ‎⑷主谓短语型话题:谓语是写作的重点,主语表示谓语论述的对象。如:答案丰富多彩,“丰富多彩”是写作的重点,“答案”则限制丰富多彩的对象只能是“答案”,而不是别的事物。‎ ‎⑸并列短语型话题:主要是关系型话题,写作时以一者为主,两个方面对比贯穿全文。关系型话题的主要关系有:①依存关系,如《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②主次关系《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③取舍关系,如《材与非材》;④条件关系,如《人文素养与自我发展》。‎ ‎⑹完整句子型话题:以谓语为写作重点,同时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对对象和范围的限制。如:细节决定成败,谓语“决定”是写作重点(为什么决定,怎么样决定),“细节”“成败”则表示“决定”的范围对象。‎ 特别强调:审题时,要注意话题中的词语的本义、比喻义、引伸义或其它特殊意义。深入准确地挖掘这些含义,往往会适使文章立意深远深刻。‎ ‎●第二步:作文的立意(中心观点的确立)‎ ‎(一)话题作文的立意(中心观点的确立):‎ 话题作文的立意应考虑的几个方向:一是使要话题表达的主题更加明确;一是使话题要表达的主题更加具体;一是使话题要表达的主题易于深化;一是使话题要表达的主题更为新颖。从话题作文的话题结构特点看,话题可分为词语型话题、句子型话题、关系型话题。‎ ‎ ⑴:词语型话题(包括独词类,偏正短语类)的立意:‎ ‎ 词语型话题,中心论点可用其造句进行提炼。对话题采用“前添加,后添加,中间添加”的办法(添加定语状语等修饰语,或添加主谓宾等主干成分),“宽题走窄”,使话题更具体明确,或把话题补充为一个句子。那么,文章的立意也就出来了。如:话题“脸”(05江西)‎ ‎    ■扩展为短语:妈妈的脸,孔繁森的脸,曹操的脸;城市的脸,中国的脸,地球的脸;美化脸部,化装脸部;美丽的脸,丑陋的脸。‎ ‎■扩展为句子:我希望有一张天使的脸;笑容,写在脸上;三国史是一部“脸”史;请你收起伪善的脸;改革开放的成果展露在人们的脸上。‎ 再如2005年高考山东卷的话题“双赢的智慧”,我们就可以造出这样一些句子来:经商中需要双赢的智慧,中国对外交往中也需要双赢的智慧,人际交往中更需要双赢的智慧;集体和个人应实现双赢的智慧,双赢的智慧来自双方共同的需要,双赢的智慧可以实现共同发展……这样一来,思路展开了,理解话题也就变得容易多了,立意也就出来了。 ‎ ‎⑵:句子型话题(包括主谓短语类,动宾短语类)的立意 句子型话题,其本身就是中心论点,但任须通过添加不同类型的六种成分具体化,从而列举出不同的立意。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从对象的角度添加:‎ 谁雕琢心中的天使?添加主语或通过添加不同的类属定语细化主语————(我,妈妈,孔子,丛飞,巴金,李白---------)雕琢心中的天使。‎ ‎■从原因的角度添加:‎ 为什么要雕琢心中的天使?给谓语“雕琢”添加各个层面的原因状语———因为(责任感,使命感;人生有追求,个人有理想;---------)而雕琢心中的天使。‎ ‎■从办法(方式)的角度添加:‎ 怎样雕琢心中的天使?给谓语“雕琢”添加各种的方式状语———(用爱,用奉献,用执着;用改造自己,用保持本色;用勇敢,用坚强,用献身)雕琢心中的天使。‎ ‎■从宾语的类属角度添加:‎ 雕琢心中的什么样的天使?从宾语的类属角度添加定语———雕琢心中(人格高尚,才能卓越,形象高大,本色纯真,贡献巨大)的天使。‎ ‎■从后果(意义)的角度添加:‎ 雕琢心中的天使就会怎么样?在话题后面添加词语或句子———雕琢心中的天使(自己幸福,人生精彩,社会美好;天地宽广,人际和谐,社会进步……) ‎ ‎⑶:关系型话题的立意:‎ 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这种关系即为中心论点。‎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 ‎3.辩证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 ‎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和而不同”,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5.条件结果关系:即话题两个要素之间为一是其中另一个的条件。也可称这为有此就有彼式。‎ ‎(3)分论点的提炼与表述 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一一个“分论点”。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先确定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提炼分论点的常用方法有:‎ ‎1.追问原因法——即问一个“为什么”‎ ‎    追问原因法,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由于因果联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因此,运用因果分析法形成分论点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例:古训说:“不以规矩,难以成方圆”。现代人说,如何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框框,突破规矩。请以“规矩”为话题作文。‎ ‎    分析:先把话题(题目)扩展成一个句子(中心论点):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再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 : ①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②没有规矩,集体不能稳定;③没有规矩,国家不能发展。‎ ‎2。追问办法法——即问一个“怎么办”‎ ‎    所谓追问办法法,就是解决论证中的“怎么办”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些具体措施和途径往往就是文章的分论点。采用“追问办法法”提炼分论点,也必须先确立中心论点。‎ ‎ 例1: 06年湖南高考,题目“谈意气”。‎ ‎ 提炼:先把题目“谈意气”中的关键词“意气”扩展成一个句子(即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然后追问:人怎样才能有意气?于是得到三个分论点:⑴坚韧不屈,不畏风霜,不畏冷雨;⑵勇敢不惧,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⑶自信乐观的,几多风雨阴霾,总能拨开云雾见阳光 ‎ 例2:命题作文《学会欣赏别人》。‎ 提炼: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围绕“怎样学会欣赏别人”提出解决问题的三个具体做法(亦即三个分论点):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并借鉴,不求全责备,不嫉贤妒能;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追问结果法——即问一个“会怎样”‎ ‎ 追问结果法,就是把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作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下将会产生的结果(意义、价值、影响)。 例1: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提炼: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前提,可以去阐发“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意义(结果)。这样我们可以想到:⑴在思维领域,正因为答案的丰富多彩,才有那么多发明创造,才有“百家争鸣”的局面;⑵在文学艺术领域,正因为答案的丰富多彩,才有风格的多样、创作方法的多样,才有“百花齐放”的绚丽多彩;⑶在经济领域,正因为答案丰富多彩,我们经济才繁荣,社会生活才丰富多彩。  ‎ 例2: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 ‎  提炼: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即为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用推想结果的方法提炼:①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永不满足;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精益求精;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进取开拓; ④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力争上游。‎ ‎4.追问对象法——即问一个“关涉到哪些人事物”‎ ‎ 追问对象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谓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例1:06年广东高考,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    提炼:将话题变具体一点为“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为它作中心论点,谓语“雕琢”可涉及的人有:  丛飞,李春燕,洪战辉等,于是可以组合成文章主体部分的三个内容:⑴丛飞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⑵李春燕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⑶洪战辉等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例2:以“最美的颜色”为话题作文 ‎ 提炼:把话题补充为“什么是最美的颜色”,于是可得到分论点:⑴绿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是生命的颜色;⑵红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热情;⑶白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纯洁。‎ ‎5.追问内容法-——即问一个“关涉哪些方面”‎ ‎    追问内容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宾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例1: 06年广东高考,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提炼:将话题补充为一个句子:一代大家辛弃疾雕琢心中的天使。然后对宾语“天使”具体化,即得到分论点:⑴一代大家苏轼把自己雕琢成爱国的天使(国家危难时);⑵一代大家苏轼把自己雕琢成的乐观的天使(受贬时)⑶一代大家苏轼把自己雕琢成的词坛的天使(文学上)。‎ 例2:《拒绝窝囊废》文题 提炼:题目即为中心论点。对“窝囊废”进行分析,分析它的能指和所指,可以形成三个分论点:(1)拒绝平庸无能者(提倡德才兼备);(2)拒绝怯懦无聊者(提倡敢作敢为);(3)拒绝鼠目寸光者(提倡志存高远)。‎ 分论点的表述:1.“扣得住”,是说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2.“分得开”,是说所列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3.“排得顺”是说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 ‎●第三步   确定文体与构篇 ‎    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文体要固定;文体特征要鲜明,文体不限不代表没有文体,要写什么象什么。记叙文要三分之二的篇幅落足于叙述,议论文反之。写记叙文,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不喊口号,情真意切。写议论文要注意事例贴切、事理的分析、引用后的引申,做到首尾呼应。(如何确定文体体和如何选择全文结构见后面10篇例文)。‎ ‎●第四步  扣住话题(题目),写出亮点 ‎1、美化标题——绚丽彩虹亮人眼:切忌无标题或以话题为标题。题目要出新: 1.揭示主题;2.反映内容;3. 巧用修辞; 4.化用名句;5.借用歌曲;6.妙用符号;7.呼告抒情   2、巧妙开头——入目即感满眼春:切忌抄原材料。入题要快。要展示自己的文采,让改卷老师先入为主。‎ ‎  3、注重形式——巧持彩练当空舞: 写好每一段的首句,每一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 ‎  4、扮靓语言——语不惊人死不休:多使用比喻、排比、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遣词造句要用情感。‎ ‎  5、扣住话题——任你东南西北风:话题出现频率要高。话题在正文中要经常出现,尤其是开头结尾,以免有套题、偏题、脱题的嫌疑。不要擅自将话题改变为其近义词,,如将”纪念”改为”怀念”.将”感动”变为”激动”或感激”,将”困扰乱”变为”困难”或”困境”。在写作的过程中,至始至终要回视话题,以免走题。如果.写了一半甚至写完了,发现自己走题了一般不要重来(时间不够,又影响卷面),加一些含有话题中词语的句子即可,特别是在结尾一段。‎ 记住:‎ ‎     高考作文得分高,审准文题最重要。立意前后加词语,开篇点题是诀窍。‎ ‎     走进历史及名人,文化积淀露一招。借鉴当年新材料,移花接木扣得巧。‎ ‎     排比比喻及对比,句式灵活一类招。文体明显结构好,频频扣题积分高。‎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