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中学2018—2019学年初一(下)语文校本作业
第七课 《土地的誓言》 课型:自读课 编写者:廖颖红 审核者:郭珊娜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
【学习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体会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情达意作用。
3.感受旧中国的苦难,激发师生爱国豪情。
4.学习呼告手法的运用。
【学习重点】
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学习呼告手法的运用,体会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情达意作用。
【学习难点】
感受作者对故土炽热的热爱。
【自主预习】
一、 走进作者
端木蕻(hòng)良,原名曹汉文,辽宁省昌图县人。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
二、 追溯背景
1941年9月18日,“9.18”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作家群无家可归。他们开创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和广袤的黑土、铁蹄下不屈的人民,茂草、高粱合为一体,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令人感奋。端木蕻良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这篇文章。
三、基础梳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炽痛( ) 嗥鸣( ) 斑斓( ) 亘古( )谰语( )默契( )
污秽( ) 丰饶( ) 辘辘( ) 田垄( )蚱蜢( )镐头( )
2.给多音字注音:血:血缘( )血淋淋( )奔:奔波( )投奔( )
3.辨清字形:怪dàn( ) 垂xián( )三尺 马tí( ) dì( )听
4.识记词义:①嗥鸣 ②谰语
③污秽 ④炽痛
【课后巩固】
1.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
2.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3.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2
4.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
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1)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企盼?惟有西藏,那片离高阳光最近的圣洁土地。
(2)记不清是多久以前,一个人默默地看一个介绍西藏的节目,洁净如水晶的苍穹、随风流转的白云、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虔诚扑拜的藏民……,一时间,只觉得神飞天外,不知身在何方。母亲的呼唤把我的神思拽了回来。我望着惊讶得有些手足无措的母亲,突然感觉有东西从眼眶中滑了下来。原来,我已潸然泪下。平生第一次知道,在遥远的天边,存活着一方神圣的土地。时至今日,仍记得那堵得胸口满满的 A 与莫名的 B 。三毛说她第一眼看到撒哈拉沙漠时,竟有一种缥渺如前世乡愁般的情思,或许就是这种感觉吧。从那以后,每次看到有关西藏的画面,无一例外地都要心潮澎湃,甚至热泪盈眶。
(3)高三时,老师曾问我们最大的理想是什么,有人要当出色的翻译,有人要去德国留学,有人要成为一名高级企管……去西藏,则是我此生夙愿。是的,去西藏,圆我一生一世的梦,偿我一生一世的愿。我想知道那洁白的哈达,为何会承载如许的祝福与敬意;我想知道网底斯山下沉睡着怎样的神祉,会让人们虔诚地用血肉之躯一步一扑地丈量对他的崇拜;我想知道雅鲁藏布江蕴藏着何种魔力,能使它从千万年前一路走来,仍如万钧雷霆般奔腾不息;我想知道那片圣土有何奥秘,竟能孕育出如此温情善良的人民,稚纯如赤子……
(4)向往西藏,常有一种丝丝缕缕恍如隔世的思念,缠得我无法入眠。当我踏上那片魂牵梦萦的土地,我会如何?在雪山草地的映衬下,我定会向我永生永世的家乡、向那亘古的神圣庄严,顶礼膜拜;澄澈的阳光下,闪耀着一颗纯净的心,声声召唤着我那在尘世中沦落的已不知归路的灵魂。
(5)向往西藏,向往那片精神茂盛的家园。三千里朝圣路,是家的方向。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穹( ) 拽( ) 潸( ) 夙( )
2.将“怅然”和“感动”选择填入文中的A、B处。
A B
3.第2段“我望着惊讶得有些手足无措的母亲”中,母亲所以“惊讶”,是因为:
4.与“我每次看到有关西藏的画面,无一例外地都要心潮澎湃,甚至热泪盈眶”相呼应的句子是:
5.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举例说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