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
庄子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
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庄子
(
公元前约
369
一前约
286
年
)
,姓庄,名周。他的生平,我们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很小的蒙国
(
位于今山东省、河南省交界
)
人,在那里过着隐士生活,可是他的思想和著作当时就很出名。
《
史记
》
上说:“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
……
子亟去!无污我。
……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否志焉。
”
(《
老子韩非列传
》)
,
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形象恢诡的论辩
,
富有诗意的语言是
《
庄子
》
的特点。
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
《
庄子
》
。
《
庄子
》
33篇,分为
内、外、 杂三个部分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
庄子生活贫穷困顿,但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
庄子
》
哲学思想源于老子,而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既是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至人的认识境界。庄子人生就是体认“道”的人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
齐物论
》
)精神上冲出渺小的个体,短暂的生命融入宇宙万物之间,翱翔于“无何有之乡”(
《
逍遥游
》
),穿越时空的局限,进入无古今、无死生超越感知的“坐忘”境界(
《
大宗师
》
)。庄子的体道人生,实为一种艺术的人生,与艺术家所达到的精神状态有相通之处。这种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文学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