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青春是早晨的太阳,她容光焕发,灿烂耀眼,所有的阴郁和灰暗都遭到她得驱逐。 青春是江河里奔涌的激浪,天地间回荡着澎湃的激情,谁也无法阻挡她寻求大海的脚步。青春是一只高飞在天的鸟,她美丽的翅膀像彩色的旗帜,召唤着理想,憧憬着未来。青春是一棵枝叶繁茂的树,她用绿色光芒感染着所有生灵,使春天的景象常留在人间。
然而, 青春的风景并不总是阳光明媚,鲜花烂漫,它也有烦恼、苦痛、痴迷、沉醉,也有狂妄、喧嚣、争斗、失落,内心的凄风苦雨一点也不比现实的纷纭复杂逊色。这是成长中的故事,与青春相关的忧伤,它“剪不断,理还乱”,“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秋云无觅处”,若有若无,朦胧迷离又缠绵纠结。此时的心路历程如梦幻似雨巷。
戴望舒就有这样的经历。
戴望舒
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1932
年参加施蛰存主编
《
现代
》
杂志的创作,并成为
30
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诗集有
《
我底记忆
》
、
《
望舒草
》
、
《
望舒诗稿
》
和
《
灾难的岁月
》
。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
成名作为
《
雨巷
》
雨
巷
《
雨巷
》
最初发表在
1928
年
《
小说月报
》
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
《
雨巷
》“
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衡阳县第一中学 聂仲生
2013
、
09
、
03
注意字音字形词语
彳亍(
chì
chù
) 颓圮(
tuí
pǐ
)
篱墙(
lí
) 彷徨(
pánghu
á
ng
)
小巷(
xiàng
)
巷道
(
hàng
)
消
xiāo
消散 销
xiāo
销毁 绡
xiāo
红绡
婉
wǎn
凄婉 剜
wān
剜菜 惋
wǎn
惋惜
低沉、伤感,充满
着哀怨和无奈
这些情感是通过意象
构成意境酿成的
整体感知
意象意境欣赏
明确:有
6
个
全诗写到哪些意象?各有何特点?
事物形象
人物形象
雨
巷 油纸伞 丁香 篱墙
姑娘 我
丁香
----
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美丽 高洁 冷艳 愁怨 哀婉
篱笆墙
这个篱笆墙是颓圯的,就是让人有种
哀怨,凄凉
的氛围。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美丽高洁
哀怨彷徨
丁香
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4
、
我
:迷茫孤独苦闷忧愁
客观
物象
----
古典凄美迷离飘渺。
意境
鉴赏意象及意境的内涵
1
、失恋的痛苦
:
在
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
1927
年,他爱
恋着同学施蜇存的妹妹,
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
知人论世是前提
2
、
现实的黑暗
《
雨巷
》
产生的
1927
年夏天, 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 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 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 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 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 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 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
《
雨巷
》
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
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
的情绪。
雨
巷:
是现实的阴冷、灰暗、压抑的外化;也是诗人追求美好的心路历程的象征。
丁香花一样的姑娘
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终未能得的爱情,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也可能只是对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怀恋,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忆的寄托。
丁香姑娘的
美丽高洁
——
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丁香姑娘的
哀怨彷徨
——
理想难以实现
丁香姑娘的
飘然离去
——
理想的幻灭
我
----
丁香先生
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又带着淡淡忧愁的姑娘,这个姑娘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又希望自已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散了她
……
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一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也表现了理想幻灭后空虚和伤感的心境。
诗人把美好生活摩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像梦一般美,又像梦一般远去。
《
雨巷
》
是诗人伤感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
本诗主题
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
1
)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形象,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
分)
1
)诗中描写了一只孤独的大雁不吃不喝,一边飞翔,一边悲鸣着呼喊着雁群的形象。
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并以孤雁自喻,抒发了自己流落他乡,漂泊天涯的孤独和痛苦;表达了对亲朋离散的焦虑与迷茫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也表现了作者高远的志向和执着的追求。
(
2
)尾联为什么写野鸦,有什么用意?(
3
分)
尾联用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诗人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