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
整体感知,研读探讨
2
、理清文章的结构,全文可分为几部分?怎样分?
表演前:
1-4
表演时:
5-27
表演后:
28-30
安塞腰鼓
表演前:
1-4
表演时:
5-27
表演后:
28-30
安静
激昂
寂静
3
、根据提示完成文章结构图
( )的腰鼓
( )的腰鼓
( )的腰鼓
1-4
自然段
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
,
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
轻柔、舒缓
)
5
-
27
自然段:
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
,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
(急促、高昂)
28-30
自然段:
语速较舒缓,语调轻柔
,
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
(轻缓)
朗读指导
4
、作者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
从背景写:
从人物写:
从神情写:
从腰鼓写:
5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
、安塞腰鼓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
7
、在第二部分中有一句话重复多次,请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
8
、“好一个安塞腰鼓” 中的“好”体现在哪儿?
①好在
有( )
的场面
。
②
好在有( )的鼓声。
③
好在
有( )的
击鼓后生。
④
好在有( )的
舞姿。
宏伟的场面(
5-13
)
雄壮的响声(
14-17
)
击鼓的后生(
18-22
)
奇丽的舞姿(
23-27
)
激昂的腰鼓
9
、那一段描写了腰鼓表演的场面?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0
、从
5-13
段中找出揭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11
、作者是怎样描写安塞腰鼓的响声的?齐读
14-17
段。
1
、用排比、比喻、反复写出安塞腰鼓声音的回响。
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河山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2
、运用
侧面烘托
的写法,用环境和观众的感受来烘托鼓声,使鼓声和周围的环境和观众融为一体,更能表现安塞腰鼓的
震撼力。
12
、当鼓声停止时,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为什么?
13
、这部分的静和第一部分的静是不是一样的意思?这两部分对第二部分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
不同,第一部分侧重于人的安静;第三部分侧重于声音的寂静,以静衬动,与第二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形成前后呼应。
14.
怎样理解“耳畔是一片渺远的鸡啼?”
当鼓声停止时后,人们任然沉静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是
以“鸡啼”反衬寂静
;同时,鸡声是天亮的标志,
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
,有这种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可以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
1
、
本文运用得最多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
2
、排比的形式有三种,“句内排比”、“句与句之间的排比”、“段与段之间的排比”,大家能举例说明吗?
品味语言
排比
“
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
“
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
⑴
句内部的排比:
⑵
句与句之间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潇潇!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铿锵,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⑶
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这篇文章作者歌颂了什么?
1
、歌颂了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这中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2
、歌颂黄土地上的阳刚之美。
3
、歌颂了承载生命的黄土地。
4
、歌颂了黄土地上生活的人。
艺术手法
1
、铿锵的短句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间接的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的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2
、 多样的修辞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酣畅淋漓、生动形象。如“使人想起
……”“
愈捶愈烈
……”
大量运用排比词语、排比句、排比段落,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
3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
本文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表现安塞人被贫困压抑,而想冲破一切束缚、羁绊的渴望
。
更表现出安塞人不甘贫困,奋发向上,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
总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