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穆旦
穆旦简介
:
穆旦(
1918—1977
),诗人、翻译家。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浙江海宁人。
1918
年出生于天津,少年在读书时便对文学有浓厚兴趣,开始写诗。
1935
年考入北平清华大学外文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学校辗转于长沙、昆明等地,并在香港
《
大公报
》
副刊和昆明
《
文聚
》
上发表大量诗作,成为有名的青年诗人。
1940
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9
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
1952
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1953
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
1958
年受到不公正对待,调图书馆工作。
1977
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穆旦于
40
年代出版了
《
探险者
》
、
《
穆旦诗集(
1939
~
1945
)
》
、
《
旗
》
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50
年代起,穆旦开始从事外国诗歌的翻译,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
《
波尔塔瓦
》
、
《
青铜骑士
》
、
《
普希金抒情诗集
》
、
《
普希金抒情诗二集
》
、
《
欧根
·
奥涅金
》
、
《
高加索的俘虏
》
、
《
加甫利颂
》
,英国雪莱的
《
云雀
》
、
《
雪莱抒情诗选
》
,英国拜伦的
《
唐璜
》
、
《
拜伦抒情诗选
》
、
《
拜伦诗选
》
,英国
《
布莱克诗选
》
、
《
济慈诗选
》
。所译的文艺理论著作有苏联季摩菲耶夫的
《
文学概论
》
(
《
文学原理
》
第一部)、
《
文学原理(文学的科学基础)
》
、
《
文学发展过程
》
、
《
怎样分析文学作品
》
和
《
别林斯基论文学
》
,这些译本均有较大的影响。
第二节抒写诗人在
20
岁
(
生命的春天
)
时
所深味的青春冲动带来的欢欣和痛苦。
分析课文
:
第一节写满园春色的美丽
,
象征手法
:
春
:
借助春天到来的景象
,
描述青春的觉醒
,
渴望
,
迷惑和反抗的诗
.
象征了年轻的觉醒的生命本身
.
“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
“
反抗着土地”
:
“
满园的欲望”
:
“
永远的谜”
.
象征了青春来临
,
生命随之觉醒
.
象征了渴望摆脱禁锢
.
象征青春的欲望犹如花朵一般美丽
而充满生机
.
象征了对生命的困惑
“
二十岁禁闭的肉体”
:
“
光
,
影
,
声
,
色
,
都已经赤裸
,
痛苦着
,
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
象征青春犹如渴望开放的花朵充满希望和 痛苦
.
无论自然界的光影声色
,
还是青春觉醒的肉体
,
都因强烈的敏感
,
透明的渴望而变得赤裸
,
变得伸手可及
,
都在痛苦的渴求融入其他生命
,
都在渴求自身的扩展和更新
.
语言特色
如
:
第一句
:”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一改
”
大地回春”
”
青草泛绿”陈词滥调
.
意象新奇
,
富有
生命的动感和活力
”
典型的现代诗人
””
用身体写作的人”反对含蓄
,
力图把所见所感都清晰地表现出来
:
反对言简意赅
,
要不吝笔墨的铺陈
,
一表达复杂深沉的情感
.
.”
看满园的欲望是多么美丽”
,
用
”
欲望”代替
”
花草”在具体与抽象之间获得一种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