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者 荒湖中学 董同菊
深情诵读 读出诗韵
读诗技巧温馨提示:
注意语气 语调 语速 节奏
感情 重音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余光中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课文朗读
歌曲欣赏
小时候
乡愁
/
是一枚
/
小小
的
/
邮票
我
/
在
这头
母亲
/
在
那头
长大后
乡愁
/
是一张
/
窄窄
的
/
船票
我
/
在
这头
新娘
/
在
那头
后来啊
乡愁
/
是一方
/
矮矮
的
/
坟墓
我
/
在
外头
母亲
/
在
里头
而现在
乡愁
/
是一湾
/
浅浅
的
/
海峡
我
/
在
这头
大陆
/
在
那头
余光中
细腻品读 读出诗意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
------
之别
------
之别
------
之别
------
之别
想画面 说故事
说说你的发现
小时侯
——
求学在外思念母亲
长大后
——
新婚离别思念娇妻
后 来
——
生
死隔绝哀思难抑
现 在
——
国土分裂忧思绵绵
少年清愁
夫妻离愁
丧母哀愁
思归浓愁
生离之愁
家 愁
国 愁
死别之愁
时 间 顺 序
我们一起来从诗文中“寻美”,并把寻出的美用这样的句式表达出来:“余光中的
《
乡愁
》
诗美在
,
例如
。提示:(可从整体结构、构思立意、词句运用、思想感情等角度)
示范:余光中的
《
乡愁
》
诗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例如:全诗的四节诗的每一节都分四行,相对应的每一行,句式相同,字数相同。
优
美解读 读出诗境
诗人把乡愁投射于“邮票”“船票”“坟墓”
“海峡”四个具体可感的对象上
﹝
意象
﹞
,
采用了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托
物寄情。
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
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这首诗是怎
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
托物寄情:寻找意象
四然纸个单纯的意象,就使上述那些复杂的感情跃上,犹如百川奔向大海,又如千锋朝
向泰山,诗人个人之思与巨大的祖国之爱,
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正如诗人自己所说
︰
“
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
的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小时候
乡愁
/
是一枚
/
小小
的
/
邮票
我
/
在
这头
母亲
/
在
那头
长大后
乡愁
/
是一张
/
窄窄
的
/
船票
我
/
在
这头
新娘
/
在
那头
后来啊
乡愁
/
是一方
/
矮矮
的
/
坟墓
我
/
在
外头
母亲
/
在
里头
而现在
乡愁
/
是一湾
/
浅浅
的
/
海峡
我
/
在
这头
大陆
/
在
那头
乡愁
余光中
丰富联读 读出诗情
-------
“
当我死时
,
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
枕我的
头颅
,
白发盖 着黑土
,
在中国
,
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
我便坦然睡去
,
睡整张大陆
……
”
-------
“
烧我成灰
,
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 厚土。
”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 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
1928
年出生于南京,
1949
年
到了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又经常流浪海外,因此,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走近余光中
返回
1949
年去台湾当时年仅
21
岁,再还
乡时已
64
岁。正如他自己所说
︰“
掉
头已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
满白头。”
70
年代初创作
《
乡愁
》
,在
回忆创作时他说
︰ “
随着日子流失愈
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
陆整整
20
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
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
20
分钟便
写出了乡愁。可
20
分钟写出的是
20
年
的思乡之情。”
歌曲欣赏
台湾,所有中国人的心结。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临终前哀歌
︰
“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 ”
2005年温家宝总理也︰“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 ”但可喜的
是,跨越56年的时空,2005年春节台商包机成功启起航,台
湾的民航业者第一次将飞机驶到首都机场。一位大陆网民写
到︰“知是前路仍坎坷,却信东风终唤回。 ”相信不久的将来,
那浅浅的海峡再也不是阻隔两岸亲人的天堑,台湾必将回到
祖国的怀抱
!
乡愁是
。
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温馨挚爱的家园,离开了年迈慈祥的双亲,成为漂泊的游子。这时你会说乡愁是什么?请同学们调动你的积累,借助一定的意象来抒写你的乡愁。
试试你的文笔
席慕蓉
乡愁
故乡的
歌
/
是一支
/
清远的
笛
总在
/
有月亮
的晚上
/
响起
故乡的
面貌
/
却是一种
/
模糊的
怅惘
仿佛
/
雾里的
/
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
/
是一棵
/
没有年轮的
树 永不
/
老去
听听你的诵读
(
1
)从整体结构上,美在整齐划一的结
构上。
美在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上
。
(
2
)从构思立意上,美在从小到老的
时间顺序上。
美在身处各地的空间变化
上。
美在托物寄情的比喻形象上。
(
3
)从词句运用上,美在数量词的运用上。
美在每节诗中长句和短句的运用上。
(
4
)从思想感情上,美在表情达意时人称的不断变化上。
美在每一节诗都是一幅凄美的图画上。
美在主题的逐步深化、最后升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