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蓄须》课堂实录
加入VIP免费下载

《梅兰芳蓄须》课堂实录

ID:572398

大小:10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 舞阳县侯集镇大张小学  张素娟 ‎    课标内容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多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感悟文本的内涵。‎ 教材分析 ‎《梅兰芳蓄须》是部编版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梅兰芳蓄须》一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享誉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经历: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他蓄须明志,在没有经济来源时不惜卖房度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打针装病,直到抗战胜利,他才剃掉胡须,重新登台演出。‎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要素是在三年级“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本册教材在第四单元安排了“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的要素。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如何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梅兰芳蓄须》一课放在本单元的最后,重在训练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语文技能的巩固和运用。‎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需要。他们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但不能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也不能很好地把语文知识用于生活中。‎ 就本课来说,学生对梅兰芳先生比较陌生,对文本所体现出的爱国情感很模糊,不能很清晰地认为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就是爱国的表现。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挖掘文本,通过对人物的行为语言进行体会,让梅兰芳这个人物形象走入学生心中,把爱国情感的种子种在学生心中。‎ 教学目标  ‎ ‎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3.感受梅兰芳这位京剧大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教学难点 感受梅兰芳大师的炽热的爱国情感和令人敬佩的民族气节。‎ 教学策略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反复诵读,以读促悟等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读中理解、领悟、品味、积累,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通过朗读、默读、速读和圈点勾画的方法进行阅读探究,深刻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 ‎ 1课时 教学媒体 ‎ ‎ 本课教学课件 ‎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第三单元学过一首古诗,题目叫《雪梅》,大家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我们一起背诵一下这首诗吧。‎ 生:(齐背)‎ 师:真好。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一个人,这个人的内心像雪一样纯净,品格像梅一样高洁。我们先来看看他的照片。‎ ‎(教师出示梅兰芳的两张照片,一张梅兰芳的剧照,一张课本上的插图。)‎ 师:大家猜一猜,这两张照片上的人是一个人吗?‎ 生:是。‎ 师:有什么要解释的吗?这真的是一个人?‎ 生:是,一个是穿上戏服的照片。‎ 师:对,第一张照片是这位艺术大师表演时的照片。大家知道这位艺术大师是谁吗?‎ 生:(齐答)梅兰芳。‎ ‎(教师板书:梅兰芳)‎ 师:老师想问问大家:梅兰芳是男人还是女人?‎ 生:男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课本上有第二张照片。‎ 师:嗯,表扬这位同学,遇到问题时知道从课本上找答案,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老师要接着问:你了解梅兰芳吗?‎ 生:不了解。‎ 师:其实,我们的课本中有对梅兰芳的介绍,同学们找一找,看看哪个同学最先找到。‎ 生: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生:在京剧舞台上,梅兰芳主演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享誉世界。‎ 师:这两位同学真厉害,很快就找到了关键的语句。咱们这节课就是要让同学们学会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希望同学们接下来有更精彩的表现。‎ ‎(由大家熟悉的一首诗开始,既让学生对所学古诗进行了复习,又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对梅兰芳的性别、职业、做一个简单的了解,有利于对人物形象的进一步感知。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师:下面我们进入文本的学习,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出示这一段课文,“旦角”标注拼音。)‎ 师:刚才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有一个词的读音需纠正一下,请大家看大屏幕。‎ 生:旦角(dàn  jué)。‎ 师:对,这个词应该读dàn  jué,怎么理解它呢?‎ ‎(教师出示:戏曲中的女性形象)‎ 师:针对这一段的内容,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梅兰芳为什么要留胡须?‎ 师:是啊,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课文,看能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教师板书:蓄须 并出示读课文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2.试着从课文中找找你的问题的答案。)‎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文本的某一部分内容进行提问,是本册教材第二单元学习的阅读策略,让学生学会提问并自己试着找答案,是对已经学习的阅读策略的巩固。同时在阅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初探主旨 师:同学们的眼神告诉我你已经读完了,那刚才的问题有答案了吗?‎ 生: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人演出才留的胡须。‎ 师:这位同学有一双慧眼,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但是梅兰芳是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就是要把京剧艺术表演给大家看的啊,他为什么会拒绝给日本人演出呢?‎ ‎(教师出示日军大屠杀图片)‎ 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形:在旧中国,英法等国大举侵入并占领中国,瓜分中国领土。到了1931年,日本制造9.18事件,占领我国东北,开始侵略中国,日军残忍之极,所到之处杀光、烧光、抢光。我国军民死伤不计其数,中国人民受尽屈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课文中有些词语就和这些有关,谁来读一读?‎ ‎(出示:租界   沦陷    侵略)‎ 师: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和日本侵略者有关,谁来读一读?‎ ‎(出示:纠缠   骚扰    闯进)‎ 师:另外一些词语和梅兰芳联系很大,谁来读?‎ ‎(出示:被迫   拒绝    签订)‎ 师:课文中有两个多音字藏在了句子中,你能读好吗?‎ ‎(教师出示)‎ 生:他宁可卖房度日,也绝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生: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 师:这两个多音字同学们读得都很好。这是文章的最后一段,谁来读?‎ 生: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师:刚才同学们都读过课文了,我们这篇文章是要赞扬他高超的表演艺术还是令人敬佩的民族气节呢?‎ 生:令人敬佩的民族气节。‎ ‎(教师板书:民族气节)‎ ‎(自读课对生字的要求是会读即可,所以分类让学生读,既学习了字词,又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认识。把最后一段提到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旨,接下来的课堂活动不至于偏离主旨。)‎ ‎(四)细读课文 师:梅兰芳令人敬佩的民族气节表现在哪儿呢?‎ 生:拒绝给日本人演戏。‎ 师:那梅兰芳都用什么办法拒绝给日本人演戏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关键词。‎ 师:找到了吗?‎ 生:藏身租界。‎ ‎(教师板书:藏身租界)‎ 师:对,在上海时是藏身租界,在香港时呢?‎ 生:深居简出。‎ ‎(教师板书:深居简出)‎ 师:什么叫深居简出?‎ 生:长时间在家,很少出门。‎ 师:真好,同学们用找关键词的方法很快就读懂了第二段的内容,下面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读第三、四段,看看梅兰芳又用了什么办法拒绝给日本人演戏?‎ ‎(教师出示:默读3、4自然段,找出关键词,概括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办法。)‎ 师:找到了吗?‎ 生:第三段讲梅兰芳蓄须明志。‎ 生:第四段讲梅兰芳卖房子。‎ 师:第四段中有一个四字词语,找一找。‎ 生:卖房度日。‎ ‎(教师板书:蓄须明志 卖房度日 )‎ 师:五至七段讲的是一件事儿,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梅兰芳又用什么办法拒绝给日本人演戏。‎ ‎(教师出示:默读5-7自然段,概括这几段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总结梅兰芳为拒演用了什么办法。)‎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 生:梅兰芳请朋友给自己打针。‎ 师:结果呢?‎ 生:导致发高烧。‎ ‎(教师板书  打针致病)‎ 师:老师告诉大家,这种伤寒预防针打一针都很危险,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人演出,共打了三针。‎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了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人演出,用了这么多的办法。我们把这几件事联系起来,就概括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大家一起来说一下。‎ 基本的句式是: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生: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人演出,他藏身租界,深居简出,蓄须明志,卖房度日,打针致病,这表现了他令人敬佩的民族气节。‎ 师:大家总结得真好。其实,梅兰芳因为拒演还遇到了很多危险和困难,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 教师出示:速读课文,用“        ”画出梅兰芳经历的危险和困难。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生:他受到了日本人的纠缠。‎ 师:怎么叫纠缠?‎ 生:日本人三番五次的到他家里去。‎ 生: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低声吟唱。‎ 师:他忍受着作为艺术家不能演出,不能创作的痛苦,忍受着虚度艺术生命的精神折磨。‎ 生: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 师:什么叫随时随地?‎ 生:不管什么时候叫随时。‎ 师:比如……‎ 生:梅兰芳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和朋友聊天的时候、甚至是自己偷偷唱戏的时候。‎ 师:什么叫随地?‎ 生:梅兰芳在家里、在商店里、在广场上……‎ 师:同学们,这种随时随地的骚扰让人……‎ 生:很恼火,很无奈。‎ 生:不能演戏,梅兰芳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困顿。‎ 生:日本侵略军要求梅兰芳必须上台演出。‎ 师:“必须”怎么理解?‎ 生:一定,没有商量的余地。‎ 师: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人演出,只好请朋友给自己打了伤寒预防针,就这样日本人还是不肯放过他,那个日本军医……‎ 生:闯进梅兰芳的家。‎ 师:怎么叫“闯进”?‎ 生:不敲门,不打招呼。‎ 师:那如果梅兰芳没有生病,会遭遇什么?‎ 生:被拉起来去演戏。‎ 生:有可能被日本人杀害。‎ 师:是啊,残忍的日本人怎么可能允许梅兰芳骗他们呢?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人演戏,只好打针装病,就这样还差点儿……‎ 生:丢了性命。‎ 师: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人演戏,他要躲避日本人的纠缠,他被迫虚度自己的艺术生命,他被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他经济上陷入困境,他被日军闯进家门,他打针差点丢了性命,这都表现了他……‎ 生:令人敬佩的民族气节。‎ ‎(抓两个关键问题: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体会梅兰芳令人敬佩的民族气节,同时,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落实本单元的能力训练目标。)‎ ‎(五)探究主旨 师:文中有两段语言描写,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 生: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生: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 师:这两句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第一句是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梅兰芳上台演出。‎ 生:第二句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传来时。‎ 师:同学们体会一下梅兰芳在说这两句话时的不同心情。‎ 生:第一次是坚决。‎ 生:第二次是欣喜。‎ 师:大家带着感情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师:这就是梅兰芳,这就是我们的艺术大师。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文章最后一段,表达我们对梅兰芳先生崇高的敬意。‎ 师:梅兰芳先生在舞台上是一个优秀的演员,在人格上,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有人给梅先生写了一首诗,我们来读一读。‎ ‎(教师出示)‎ 生:(齐读)一代大师梅兰芳,‎ 蓄须明志表衷肠。‎ 拒演举债八年整,‎ 梅兰芬芳四海扬。‎ 师:梅兰芳先生用他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 ‎(教师出示  中国人威武不能屈)‎ 生:(齐读)中国人威武不能屈!‎ 师:让我们用最响亮的声音告诉全世界:中国人——‎ 生:威武不能屈!‎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老师给同学们留一个作业。‎ ‎(出示  查找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阅读更多关于他爱国的小故事,与同学分享。)‎ ‎(通过对比两段语言描写产生的不同背景,诵读时的不同语气,强调梅兰芳先生的爱国情怀。同时激励学生产生对梅兰芳先生的敬佩之情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之情,增加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落实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课堂板书 ‎ 梅兰芳蓄须 ‎ 藏身租界 深居简出 梅兰芳    蓄须明志      民族气节 卖房度日 打针致病 教学反思  ‎ ‎(一)教学效果 ‎1. 梅兰芳所处的时代离同学们较远,所以在备课时我觉得给学生介绍太多的专业的东西反而会打乱这节课的节奏,干脆就让学生借助课本对梅兰芳做个简单了解,其实这也不会对学生理解课文造成太大影响。孩子们对梅兰芳的令人敬佩的民族气节体会得还算深刻。‎ ‎2. 学习新课时,我首先带着学生借助第二自然段示范用书中的语言概括梅兰芳为拒演所采用的方法,接着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自主完成第三段、第四段、第五至七段的概括。学生们通过认真阅读,很顺利地完成了这一环节,课文的脉络就十分清晰,学生很快就读懂了。‎ ‎3. 这节课的字词处理比较巧妙,我把课后的生字所在的词语分成三类:和当时日军侵华背景有关的;和日本侵略者有关的;和梅兰芳先生有关的。重点词语的理解都放到课文讲解中进行。这样,知识点的学习都在读书中进行,使课堂不再割裂为几个零散的部分,而显得整体性更强些。‎ ‎(二)不足之处 这是一篇自读课,我课前准备的时候就特别考虑到了自读课放手让学生多活动这一点儿,但到课堂上之后,还是有些不够大胆,忍不住就说多了,以至于品读语言描写的环节匆匆而过了。这是最让我遗憾的地方。‎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