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
(一)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从前有个傻瓜。
他长期过着快活的日子;然而渐渐地他听到一些流言,说到处都把他看作一个没头脑的俗物。
傻瓜觉得伤了面子,他开始犯愁,怎样才能止住这些讨人嫌的流言呢?
1. 这三段文字用民间故事的开头方式写起,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它在全文结构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 是什么原因让傻瓜犯起愁来?依据下文来看既然大家都把他当作没头脑的俗物,为什么他还能唬住众人成为专栏的主持人呢?
3. 试想一个仅仅为面子而发愁的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想一个到处传播某某人短处的社会是一个拥有怎样社会风气的社会?这样的社会环境会产生怎样的人物就不难想象了,你是怎样看待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呢?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干干净净的屠格涅夫
董 桥
一
那时候我十六岁。事情发生在一八三三年夏天。我和我父母亲住在莫斯科。夏天里他们经常在卡鲁卡税卡门附近内斯库尼公园对面租个房子避暑。我那时正准备考大学,不很用功,进展慢。
谁都不干涉我的自由,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尤其是我的家庭教师走了之后。他是个法国人,永远不甘心自己像一枚炸弹似的给投在俄国(他说的)。他经常一连几天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做,一脸愁容。我父亲不对我发脾气,可是不太关心我;母亲很少理我,虽然她没有别的孩子;她忙着别的事情。我父亲还蛮年轻,很潇洒,娶我母亲并非出于爱情。他比我母亲小十岁。母亲活得很不快乐,整天烦躁,心事重重,醋意又浓——虽然在我父亲面前她不会这样。她很怕他……
二
屠格涅夫的笔总是这么干净:没有理论,没有分析。理论没用;分析也没用。这篇小说叫《初恋》;文笔真像初恋那么纯。故事说一个十六岁的男孩爱上一个比他大几岁的女孩姬耐达。姬耐达神秘、迷人;她也跟她妈妈到这里避暑,成了男孩的邻居。他渐渐发现女孩子跟他父亲关系不寻常。最后一章写好几年后他听到女孩婚后难产去世的消息:“我很担心,为姬耐达担心;我很想祈祷,为她,为我父亲,为我自己。”
小说必须给现实世界营造日常生活里的幻梦。小说家大半抱负太大,杂念太多。“念”是要有的,但不可“杂”。幻梦不是杂念;屠格涅夫笔下的幻梦是专一、和谐、引人入胜的情景。现实生活冗长、混乱而沉闷;屠格涅夫的本事是在这个门局里创造寻常的幻梦:不是惊人的幻梦;是每一个寻常人都可以理解、容易共鸣的幻梦。平庸的唠叨和诚实的叙述往往只有一线之差,可是差之大矣!前者不离一个“闹”字;后者求一“静”字。屠格涅夫笔下的人和事都是静的。静则不沉闷,不琐碎。这里牵涉到品味和美感。
三
姬耐达爱得越来越怪,越来越不可捉摸。有一天,那个男孩去看她,她坐在椅子上哭泣,一脸泪水。她突然要男孩过来,嘴里挂着阴森残酷的微笑。她用手摸他的头发;冷不防抓住一把头发又扯又捻:
“好痛。”他忍不住说。
“好痛,是吗?你以为我就不痛吗?”她重复说。……她终于扯断男孩的一绺头发。
“我会把你的头发藏在项链挂着的小盒子里挂在身上。”她说,眼睛里还蓄满了泪。“这样也许可以稍微安慰你。再见了。”
四
屠格涅夫完全不解释人物的言行;他只是很冷静地写下人物的言行,留下广阔的空间让读者联想、意会。天下事原该如此。解释解不开善恶是非爱恨痴愚的真谛。冷静正视事实是唯一的办法。有一天,男孩没事坐在十四英尺高的墙上发呆,姬耐达正巧走过,一时心血来潮说:“你老说你爱我;好,要是你真那么爱我,你现在就跳下来找我吧。”男孩什么话都不说,纵身一跃而下,摔得整个人知觉迷糊。她急坏了,抱着他说:“傻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为什么听我的话,你明明知道我爱你……”她用嘴唇吻他的脸。男孩静静消受这片刻的永恒。
一位前辈学者来信说:
你为什么忽然看起屠格涅夫来了?好可怜的人!好美的文字!屠格涅夫对文学之讲究,有时竟使我有要学俄文的决心燃起。当然连一个字也学不下去。
屠格涅夫老时,被他的爱人踢来抛去的,他自己说,像条狗似的。这是可怜到了谷底了。然而如果不是如此可怜的身世,也许没有那么精致的小说。
念他的小说,有时如同看湘绣或苏绣,想及那纤巧的手、白嫩的人。……
干净是好的;人和文都一样,要干净,像屠格涅夫,像初恋。
(摘自《董桥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1. 在作者的笔下屠格涅夫的干净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在文中至少找出一句这样的语句。
2. 文章中多处引用了屠格涅夫小说中的文字,其引用方式有哪几种?从写作角度来看董桥这篇文章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3. 文章较详细地引入了《初恋》中的情节,请你仔细阅读文章,细细体会这样写有哪些好处。
4.“平庸的唠叨和诚实的叙述往往只有一线之差,可是差之大矣!前者不离一个‘闹’字;后者求一‘静’字。屠格涅夫笔下的人和事都是静的。静则不沉闷,不琐碎。这里牵涉到品味和美感。”作者的这一番话语告诉我们真正的文学美应该是些怎样的文字?
5. 作家董桥从台湾成功大学外语系毕业后,去英国留学,之后先是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从事理论研究,后又到英国广播电台中文部任编辑。最后定居于香港,担任过《明报》总编辑、《苹果日报》社长等职。丰富的阅历使他的文章的味道至淡,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样的文章,总是意味隽永的,文字里有一种浓浓的文化味儿,他那英国绅士般的笔调也尤其让人喜爱。请你从文中选择一段喜欢的文字谈谈你所受到的启发。
6. 文章结尾作者用巧妙的比喻表达得细腻而又含义丰富,“
念他的小说,有时如同看湘绣或苏绣,想及那纤巧的手、白嫩的人”,在这句话中作者共表达了几层意思,应怎样理解?
《不会叫的狗》
(一)精彩探究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 不会叫的狗在学公鸡叫的过程中,走进了鸡和狐狸的世界。在学“杜鹃啼”的过程中,成了猎枪锁定的目标。这两个片段如此轻松幽默,但在笑声里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2. 读《不会叫的狗》我们似乎能看见作者创作时的神态:他是笑着写完这篇童话的,微笑,嘲笑,冷笑,苦笑,大笑……他自己不笑怎么能使读者发笑呢?你发笑了吗?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3. 贾尼·罗大里的每一部作品,无论是长篇还是短篇,都有一种让人忍俊不禁、开怀大笑的魔力。幽默是一种天赋,更是一种智慧。品味文中幽默的语句,如:
狐狸真的跑去了,还没忘记带上刀叉和餐巾……
它在地上打滚,捧着肚子,咬着胡须和尾巴,竭力忍着不笑出来。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神奇在每一件简单的事物里
安武林
当我们耽溺于遥望远方的时候,我们会忽略身边的人和事物;当我们丧失想象和幻想力的时候,我们就再也无法看到神奇和美丽的人与事。但是,优秀的文学会给我们开出特别的良方,使我们的智力和想象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在意大利,有两个作家在这一方面给我们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个是卡尔维诺,另一个是贾尼·罗大里。卡尔维诺的文学作品尽管是明朗的,但是除了他编撰的《意大利童话》之外,其余的都需要一定的文学修养作为阅读的基础,否则,他就不会被人们称为“作家的作家”了。而贾尼·罗大里则不需要,几乎任何一个有小学生认字能力的人都能充分地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并能对他作品所包含的寓意报之以会心的一笑。
药品推销员彼安吉常年出差在外,小女儿要他每晚给她讲一个故事。于是,无论在什么地方,他每晚都打电话给小女儿讲个故事。本书收集的就是他讲的六十多个故事。由于电话费的缘故,这些故事都比较短,只是有时候他做成了生意,才讲得长一些。但这些故事题材丰富,不拘一格,生动有趣,非常诱人,甚至连总机的小姐们为了听他的故事,都停了所有的电话。
这是罗大里《电话里的童话》的内容介绍,尽管这是虚构的一个背景,但它表达的却是一个美好而又善良的心愿:生计和事业的忙碌绝不是一个父亲吝啬表现父爱的最有说服力的理由。幸好有这些童话,能让所有的父亲减少因为疏忽和忙碌而带来的歉疚之情。罗大里曾经写过脍炙人口的长篇童话《洋葱头历险记》,但他的短篇《电话里的童话》同他的长篇一样优秀。其实,真正的文学只有两种形式:神话和童话(并不是文体意义上的)。罗大里说:“在每一件事物中都有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在桌子的木头中,在玻璃中,在玫瑰中……”这等于道出了他创作的秘密和灵感的来源。
“拿起枪,朱塞佩,带上枪去打猎吧。”一天上午,那个女人对她的儿子说,“明天你姐姐要结婚,她想吃玉米饼和野兔肉。”——《不走运的猎人》
朱塞佩很幸运,他很快就碰到了一只野兔。但是,当他扣动扳机的时候,子弹掉到了地上,而且,那一声“嘭”很像人的声音。那只野兔重新从朱塞佩身边走过的时候,他看见野兔“头上戴了一块白纱巾,纱巾上插着花,眼睛低垂着,迈着很小的步子”,原来那只野兔今天结婚。他发现了一只野鸡,扣动扳机后,子弹又落在了地上,只是吓坏了一些红蚂蚁。最后,他生气地回到了家里,什么也没打着。罗大里的童话都出奇的轻松和幽默,但是,却包含着对现实的冷嘲热讽,人生的体验和人生的智慧都化成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
童话能以最简洁、明快、通俗、生动的方式传达人生的见解和主张,在这个领域内,它是无所不包的。有时候,我都想把它称之为“感性哲学”或者说“现代的神话”。在罗大里的《一条什么地方都不通的路》这篇童话中,我们感受到的就是人们的生存状态和世俗力量的残忍。
从村子里出来有三条路:第一条通向大海,第二条通向城里,第三条什么地方也不通。
这条路是客观存在的,如同这个村庄的历史。但是,可怕的是它已经成了无法对接的历史。死脑筋的马尔迪诺总想搞清楚这条路到底通向什么地方。人们的答案是:哪儿都不通。什么地方也到不了。它一直就在那儿。令人沮丧的回答并没有打消倔强的马尔迪诺对那条路强烈的探究欲望。这似乎也表明了,知识和经验可怕的局限性。毫无疑问,权威、知识、经验、历史控制着我们的现实世界,尽管新生的力量想打破这种麻木的现实,但和整个世界作对是徒然的。除非,某个人有超自然的神力,就如同这个死脑筋的马尔迪诺一样。
等他长到可以不要爷爷拉着过马路了,一天,他一大早就起来,走出了村子,毫不犹豫地走上那条神秘的路,一直朝前走。
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死了,结果他不仅回来了,而且带回了大量的珍宝。当其他人再去的时候,什么城堡、栅栏、美丽的夫人都无影无踪了。鲁迅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但是,罗大里却告诉我们,探索者之路和成功者之路,只属于探索者和成功者,别人是走不通的。
罗大里当然是一个智者,他所有的故事都是向我们证明这样一个道理:神奇在每一件简单的事物里。
1. 文中说:“罗大里却告诉我们,探索者之路和成功者之路,只属于探索者和成功者,别人是走不通的。”结合鲁迅对路的阐释,谈谈一个人应该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2. 罗大里说:“在每一件事物中都有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在桌子的木头中,在玻璃中,在玫瑰中……”这是他创作的秘密和灵感的来源。你有哪些写作经验可以和同学分享,不妨说出来。
3. 课后阅读《洋葱头历险记》,试分析罗大里的创作特点。
【试题答案】
《傻瓜》
(一)
1. 通过傻瓜痛苦的原因的交代自然地引领全文,交代傻瓜攻击诋毁他人的目的和缘由。
2. 是流言,因为到处都把他看成一个没头脑的俗物。从下文看这样写颇有讽刺力,都是因为虚荣的社会风气给了傻瓜机会,也是这种风气使人们失去了起码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产生了一个胆小鬼的世界。这也正是作者所痛恶的傻瓜式的主流社会。
3. 是一个极度虚荣甚至有些靠虚荣度日子的虚伪的人。是一个虚浮风气盛行,到处以中伤别人为乐的险恶社会。这样的社会环境描写为傻瓜一系列的言行起到了铺垫作用,为傻瓜的充分表现搭设了舞台,突出了文章中心。
(二)延伸阅读
1.(1)干净:没有理论,没有分析。理论没用;分析也没用。(2)屠格涅夫完全不解释人物的言行;他只是很冷静地写下人物的言行,留下广阔的空间让读者联想、意会。天下事原该如此。解释解不开善恶是非爱恨痴愚的真谛。冷静正视事实是唯一的办法。(3)屠格涅夫笔下的人和事都是静的。静则不沉闷,不琐碎。这里牵涉到品味和美感。
2. 直接引用原文、概括引用原文。评价欣赏作家或作品要领悟其精髓,运用文章围绕作品紧密行文,还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3.(1)运用文例有利于说明屠格涅夫干干净净的文学风格。(2)便于读者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屠格涅夫的特点。(3)也有把屠格涅夫的文学风格比成初恋一样纯洁干净的意味。
4.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所提倡的文学美的文字应该是些客观冷静的文字或如作者所言的“屠格涅夫完全不解释人物的言行;他只是很冷静地写下人物的言行,留下广阔的空间让读者联想、意会”。
5. 提示:同学们所谈的评价性文字应力求语言通顺,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6. 作者把读屠格涅夫的小说比成如同看湘绣或苏绣,是为了赞美屠格涅夫小说的完美精致;用“想及那纤巧的手、白嫩的人”比拟屠格涅夫作为文学创造者的杰出贡献,以及他干干净净的文风及人格。
《不会叫的狗》
(一)精彩探究
1. 听到公鸡叫便备好刀叉和餐巾的狐狸以及那个“枪法很准的猎手”均让人感到了现实生活的复杂和凶险,我们不要被平静而简单的生活所迷惑。会公鸡叫和杜鹃啼的狗在委屈和不解中却有幸看见了这个真实的世界。
罗大里的童话都是出奇的轻松和幽默。但是,却包含着对现实的冷嘲热讽,人生的体验和人生的智慧都在一个个简单的故事中。
2. 微笑:“狗试着照小公鸡的样子做,但从它的嘴里只发出一种滑稽的‘咯咯’声,吓得那些小母鸡都逃走了。”憨态可掬的小狗令人嘴角上翘。
嘲笑:“狐狸真的跑去了,还没忘记带上刀叉和餐巾……”对贪婪者的无耻给予嘲笑。
大笑:“它在地上打滚,捧着肚子,咬着胡须和尾巴,竭力忍着不笑出来。”狐狸尚如此,何况作者。
冷笑:“准是那只狗给叼走了,天知道这只狗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猎人的猜忌和愤怒令人厌恶。
苦笑:“就这样,不会叫的狗找到了一个工作,它戴着锁链,每天都能喝上一大碗浓汤。”看似衣食无忧,一条用来束缚自由的锁链却令我们只能苦笑相对。
3. 略。
(二)延伸阅读
1.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面临两条路。一条路,像那少年一样,具有开拓者的素质,有一种敢于冒险的勇气,他选择了没有安全感的路,却得到了财富。另一条路,像那少年之后蜂拥而至的人们,他们是些平庸者,可以活得很知足,很安全,但他们没有得到财富。
世界不需要大量的庸人。每个人的路,或是人类的路,要走得更宽,都需要一种东西:勇气。人类需要的是开拓者,甚至是冒险者。不然,今天的世界将是另一个样子。许多宝藏将不会被发现,人类也不会有现在这么多的自信——自信到相信自己能征服地球上的山与海,甚至地球之外还未知的那些领域……
2. 略。
3.《洋葱头历险记》讲述了在蔬菜和动物的世界里,洋葱头与柠檬王、番茄骑士之间的尖锐斗争,游戏般地演绎了善与恶的斗争。
罗大里的童话创作,往往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洋葱头历险记》实际上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即以洋葱头为代表的劳动人民与以柠檬王和番茄骑士为代表的统治阶级之间的尖锐斗争。
一般说来,童话故事忌讳政治倾向,因为容易失去与儿童的亲和性。但罗大里在表现这些剧烈的社会生活内容时没有丝毫的宣传说教,而是让少年读者像参加一场游戏一样深入到故事世界中去,与故事中的人物一起经历悲欢离合,自然地引起少年读者对现实生活的联想。同时,童话中的人性与物性高度统一,语言讽刺幽默,从而使这部作品成为世界儿童文学中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