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
一百个问号之后
“
?” “!”
课文举了几个具体事例来论证这个观点?
回顾:
2
、
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
3
、
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1
、
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读读课文中的三个事例,在书上画出表格该填写的词句
人物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反复实验
找到真理
谢皮罗
教授
洗澡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这是为什么呢?
抓住问号不放
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漩涡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有关
化学家波义耳
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
是什么?
会不会?
有什么?
什么样?
进行许多实验
终于制成了
酸碱试纸
奥地利医生
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
什么关系?
百思不得其解
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你能说说这三个事例的共同点吗
?
写法相同:
都是先写
发现问题
,再写
研究问题
,最后写
解决问题
。
返回
1
、这三个事例讲的都是在生活中偶然发现的问题;
2
、这三个事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3
、这三个事例都是在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是啊,
“
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
“
?
”
拉直变成
“
!
”
,找到了真理。这也是课文中的哪句话的意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讨论:
返回
这里的“
?
”
指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
这里的“
!
”
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这里的“?”、“!”指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表述有什么好处?
发现问题、不断思考,勇于探索、研究
,
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返回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
差不多
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
”拉直变成“
!
”,找到了真理。
文中的“
差不多
”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返回
不能去掉,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造者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的。加上“差不多”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返回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
打破沙锅问到底
”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
“
打破沙锅问到底
”是一句俗语,形象地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
返回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
发现
),有所(
发明
),有所(
创造
),有所(
成就
)
。
从所填词语的排列顺序中你发现了什么?
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
,
也说明平常的事情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返回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雷达、风车
……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
举例
:
发明发现
返回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只要
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
就
能发现真理。
这句话用“只要
……
就
……”
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返回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只要
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
就
能发现真理。
这句话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之间有( )的关系,都向我们说明了( )的道理。
返回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返回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
功夫不负有心人
”“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