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下语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ppt课件3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六下语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ppt课件3

ID:572994

大小:112.5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大钊是 中国共产党 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 1926 年 3 月 18 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 38 岁。 今天我们要学习第 10 课 《 十六年前的回忆 》 。   ( 1 )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 1943 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 2 )李大钊的被难日是 1927 年 4 月 28 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 3 )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课文主要内容 1927 年的春天,父亲有些反常,原来是军阀张作霖要来检查。一天,“我”和父亲在家中,突然,闯进一伙人,把我们带走了,在女拘留所里,“我”见了母亲和妹妹。十几天后的法庭上,和父亲匆匆见了一面,庭后,“我”、母亲还有妹妹被释放了。第二天的报纸上却写着“李大钊等昨日已执行绞刑”,“我”和母亲昏倒了,因为我们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昨天还好好的一个人,就已经执行绞刑了。   课文中心: 《 十六年前的回忆 》 一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 李星华 在 1943 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录,回忆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害后的情形,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写作方法 一是这是一篇回忆式文章。二是本文运用了首尾呼应。三是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四是本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 课文分段、简说 课文分为四段,分别为: 1 、被捕前; 2 、被捕时; 3 、被审时(法庭上); 4 、被害后。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本文是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 史料 价值。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难点是对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 词句解析  ( 1 )对句子的理解。  ①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作者当时年纪小,对父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文件不理解。她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这同父亲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在严重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钊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当时李大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个反问句表示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③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李大钊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平静”说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 —— 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瞅了瞅”看出李大钊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 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2) 对词语的理解。 含 糊:不明确;不清晰。   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局势 :泛指 [ 政治、军事等 ] 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    轻易 :本课指十分容易随随便便。    恐怖 :惊慌、害怕。    一拥而入 :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严峻 :严肃而厉害。    会意 :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绞刑 :死刑的一种,用绳子勒死。    沉着 :冷静,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阅读全文    1927 年 4 月 28 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 被难日 ,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 4 月 6 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 …… 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 不慌不忙 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 侦探 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   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走了。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我们被关在拘留所里。   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吃中饭,手里的窝窝头还没啃完,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 —— 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    28 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姥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 李大钊 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 4 月 28 。”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写作背景   本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 1943 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 《 十六年前的回忆 》 。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 革命传统教育 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 1927 年 4 月 28 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1927 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 河北 、 山东 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 国民革命军 ,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在审问李大钊时,李星华高度赞扬了李大钊在敌人面前:沉着 镇静 处变不惊 坚贞不屈的品质和为革命献身的精神。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及深切的怀念。 对比描写的作用   “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例如,父亲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的提问所表现出的含糊、敷衍的态度与平时的耐心形成对比;面对敌人,“我”的恐惧与父亲的沉着、平和形成对比。找出这些对比描写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一、了解背景,简介李大钊   1 .了解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第 10 课 《 十六年前的回忆 》 。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释,再读读第 1 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一些什么?   ( 1 )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 1943 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 2 )李大钊的被难日是 1927 年 4 月 28 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 3 )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2 .简介李大钊。   李大钊是 中国共产党 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 1926 年 3 月 18 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 38 岁。   1 .标注自然段。(共 32 个自然段) ( 1 ) 1—7 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 2 ) 8—17 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 3 ) 18—28 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 4 ) 29—32 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作者简介 作者李星华,是李大钊的女儿。 1911 年 11 月 21 日,李星华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 1920 年夏,随全家到北京定居 .1927 年 4 月 6 日,奉系军阀张作霖下令逮捕了李大钊,李星华娘儿仨一同被捕,在监狱关押二十几天。 再见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